為何說李鴻章是近代第一“背鍋俠”,原因其實很簡單

李鴻章有大才有大志向,這個人很有才華,曾經寫下“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覓封侯”的詩句,他少年成名,有著一腔報國熱情,然而命運沒有眷顧於他,他生錯了時代,結果一代雄傑成了“背鍋俠”,他臨終寫了一首詩,看哭了很多人,那麼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呢?

為何說李鴻章是近代第一“背鍋俠”,原因其實很簡單

臨終絕筆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請君莫作等閒看。”

翻譯過來就是“我辛辛苦苦一輩子,遇到事情才知道死亡其實也很難,中國三百年來沒有遇到這樣的遭遇,八千里外都能感覺到百姓的傷感。我已不是當年那個手握寶劍,馳騁沙場的老將了,只能含著熱淚走在將壇之下,如今一切並沒有平息,而我已經到了垂死之年,希望你們繼續努力,不要一味的觀望,救國還需要你們來完成。”,據說這首詩,看哭了很多人,讓很多大臣無地自容。

為何說李鴻章是近代第一“背鍋俠”,原因其實很簡單

為何說李鴻章是近代第一“背鍋俠”?

不久後,李鴻章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這一生簽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條款,如《辛丑條約》、《馬關條約》等等,這些條約致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時人們痛罵清政府,痛罵李鴻章,甚至將李鴻章比作秦檜,說什麼“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反正將李鴻章罵的狗血淋漓,然而事實上李鴻章實則是近代第一“背鍋俠”,其實大清當年的處境,即使沒有李鴻章簽訂條款,也會有其他的大臣簽訂條款,甚至可以說,還不如李鴻章呢,所以說李鴻章其實是個忠臣,也是個幹臣,只是生錯了時代,如果生在大漢或者大唐,他一定是一位傑出的宰相或者大臣,完全不用揹負割地賠款的罪名,因為一切並不是李鴻章一個人的錯,是大清的錯,是腐敗的錯,是閉關自守的錯,所以說李鴻章是近代第一“背鍋俠”。

為何說李鴻章是近代第一“背鍋俠”,原因其實很簡單

那麼李鴻章為何要堅持呢?

當時李鴻章已經垂垂老矣,甚至身體上也出現了一些病症,比如不斷咳血,有了胃病,甚至水米不進,但他依舊為大清服務,依舊堅守自己的崗位,直到最後的時刻,他奮鬥了一生,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大清朝,他實際上是一位忠臣,而並非是人們所說的奸臣。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一入侯門深似海”,很多人並不瞭解宮廷,那裡面複雜的狠,爾虞我詐,爭權奪利,權貴爭權如虎狼呀,在宮廷能立住腳都很難,就不用說治理國家了,李鴻章領導淮軍戰勝過太平軍,也展開過洋務運動,最後又簽訂了一系列割地、賠款的條約,他一生都在奮鬥,一生都在做鬥爭,一生都在玩命工作,並非一些人想的那麼簡單,所以李鴻章最後一封奏摺遞上去,慈禧太后看完都哭了,甚至一時間覺得無人可用了,覺得一個依賴沒了,所以李鴻章一生都在堅持。

為何說李鴻章是近代第一“背鍋俠”,原因其實很簡單

誰不想名垂青史?誰想讓罵名滾滾來?因此李鴻章一直在為國堅持,直到生命的盡頭,其實他也十分愛國,他也想看到民族崛起,不為彈丸之國欺辱,然而他生在國運衰敗時期,所以只能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等待一切的轉變,只不過他最終無法戰勝命運,所以只能為國堅持到最後一息,一句“請君莫作等閒看”就可以看出他當時的心境,所以李鴻章並沒有那麼壞,實際上他也是一個好人,為國堅持了很多年。

參考文獻《李鴻章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