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傳》:修復內在自我,在成長與滋養中構建健康婚姻關係

《林徽因傳》:修復內在自我,在成長與滋養中構建健康婚姻關係

林徽因被稱為民國第一才女,她的傳奇性的一生始終讓人豔羨不已,顯赫的家世讓她從小便擁有優越的成長環境,公公梁啟超的欣賞和厚愛促成了她和梁思成的美好姻緣,與丈夫的志同道合又讓她終生都沉浸在幸福婚姻的甜蜜當中。

《林徽因傳》:修復內在自我,在成長與滋養中構建健康婚姻關係

在常人看來,她的一生極其幸福,又極其幸運!

等到讀完《林徽因傳》之後,我才深刻意識到幸運從不憑空青睞一個人,當幸運之神對一個人敞開懷抱的時候,只是因為這個人已經為此努力了很久。

01 追逐陽光的人,從一開始便給自己預留了一扇通往幸運的窗

林徽因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父親不喜歡母親。

林徽因的母親出身於一個商人家庭,14歲的時候嫁給了她的父親,做了二房夫人。但是,完全不同的成長經歷,使倆人結婚後並沒有太多的共同語言。林徽因的父親出身於書香門第,善詩文、工書法,儒雅風流,才華超群。而徽因的母親卻是個沒有受過教育的舊式婦女,既不懂琴棋書畫,又不善操持家務的她,結婚後既得不到丈夫的疼愛,也得不到丈夫的歡心。

《林徽因傳》:修復內在自我,在成長與滋養中構建健康婚姻關係

林徽因和妹妹出生後,父親對她們兩個疼愛有加,可是對母親始終十分冷淡。等到小妹因病夭折後,林徽因的父親迎娶了三夫人,自此以後,徽因的母親便完全過著被丈夫冷落遺忘的生活。

在林徽因童年的回憶中,總是充斥著母親的牢騷、抱怨,她數落前院,抱怨父親,哭自己命苦,哭死去的溫順的小女兒。

每當這時,林徽因的心中總是交織著對父母又愛又怨的複雜感情,這給她的內心帶來很大的痛苦。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我們心理最為奇妙的地方是,決定我們行為方向的是我們對事實的看法,而不是事實本身”。

母親不幸的婚姻生活以及她對生活的諸多抱怨,總是讓徽因的生活充滿了沮喪和壓抑,深深地影響著她的童年,但是,真正決定她的成長的不是她生活中總是要面對的烏雲,而是她透過烏雲可以看到陽光。

她同情母親,卻並不願成為母親那樣對外界充滿抱怨和仇恨的人,她深受家人喜愛,也願意愛自己的家人,包括自己的二孃和自己的弟弟妹妹。

從四歲開始,她便跟著大姑母和表姐們一起開蒙讀書,聰穎又好學的徽因很快便在眾多的姐妹中脫穎而出。大家都十分喜歡這個聰明懂事、有靈氣,而又很有才氣的女孩。

等到林徽因漸漸長大,父親的好友梁啟超對這個聰穎有才氣的女孩越加地喜歡。在梁啟超看來,林徽因是嫁給自己的長子梁思成的最為合適的人選。他覺得,由自己留心觀察、看好一個人,然後由孩子自己決定,這才是理想的婚姻制度。

《林徽因傳》:修復內在自我,在成長與滋養中構建健康婚姻關係

在這兩位摯友看來,這門兒女親事是十分相當的。於是,在父輩的安排下,林徽因和梁思成相識並相愛了。

對於這個兒媳,梁啟超是十分滿意,甚至是相當得意的。

法國著名作家塞西爾▪大衛在《超越原生家庭的養育》一書中提出:“承認父母有自己的侷限性,承認我們對原生家庭的愛、恨、憤怒、傷痛等情感,我們便可以打破複製原生家庭的惡性循環。”

承認自己童年中所受到的壓抑和痛苦,大膽地去選擇自己的命運,才不會重複上一代的命運。

02 在嚴於自律中,實現自我成長

1924年,在林徽因20歲這年,她和梁思成一起前往美國,開始了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讀書生涯。

林徽因原本心心念唸的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建築系,但是因為建築系不招收女生,她只得該報了賓大的美術系,但是選修了建築系的主要課程。

《林徽因傳》:修復內在自我,在成長與滋養中構建健康婚姻關係

對於林徽因來說,在賓大的學習比自己想象得要困難,因為雖然她早就立志要學習建築,但她在繪畫、製圖方面並沒有什麼基礎,一切都要從頭學起。但是,林徽因的刻苦,以及她在學習當中表現的強大的自律,加上自己極好的悟性,使她很快便在新的學習當中遊刃有餘。

剛剛擺脫學習中的困難處境,對林徽因來說新的災難又不期而至。

1925年父親猝然遇難的消息傳到美國,這對林徽因來說是個致命的打擊,生命的脆弱和變幻莫測讓她一時間無所適從。

美國開國先哲本傑明▪富蘭克林說過:“唯有痛苦才能給人帶來教益。”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說:“我想不管是誰,經過人生旅途的急轉彎時,都必須放棄某些快樂,這會給自己的心靈帶來痛苦。但是,正是這種心靈的痛苦,使我們的思想和心靈不斷得到成長,心智不斷變得成熟,而在這一轉變中起關鍵作用的便是自律。”

一段時間裡,活潑好動的徽因變得沉默了,曾經靈秀的眼眸裡多了幾分憂鬱和深沉,但是,內心強大的自律使她並沒有就此沉淪下去,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其忘我程度絲毫不亞於梁思成。

四年以後,林徽因以優異的成績從賓大畢業,這四年奠定了林徽因成為一名傑出的建築家的基礎,更為重要的是它讓林徽因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支撐和自我價值所在。

《林徽因傳》:修復內在自我,在成長與滋養中構建健康婚姻關係

梁思成說:“林徽因是個很特別的人,她的才華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學、藝術、建築乃至哲學她都有很深的修養。她能作為一個嚴謹的科學工作者,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調查古建築,又能和徐志摩一起,用英語探討英國古典文學和我國新詩創作。她具有哲學家的思維和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

這不僅是一個丈夫對一個妻子的中肯評價,更是林徽因作為一個女人自我成長的成功體現。當一個女人的自我價值體現由外在評價向自我成長轉變的時候,她不僅具備了獨自抵擋風雨的本領,而且具備了讓自己幸福的能力。

03愛,是自己和對方都成獲得長

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

------斯科特▪派克

在之前的熱播劇《我的前半生》中,三十三歲的羅子君是個衣食無憂的家庭主婦,在她看來,唯一還值得她花力氣去鬥爭的只有日漸鬆弛的皮膚,和老公身邊花枝招展的女孩子。

可是,儘管她百般防範,老公還是出軌了。只是,讓她意外的是,老公出軌的對象並不是年輕漂亮、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而是貌不驚人、穿著普通,甚至還帶著一個跟自己兒子大小差不多的孩子的凌玲。

《林徽因傳》:修復內在自我,在成長與滋養中構建健康婚姻關係

這讓羅子君覺得很不甘心,況且,她跟丈夫陳俊生感情那麼好,他明明說過要養自己一輩子的。

羅子君覺得,是凌玲的出現破壞了自己平靜的幸福生活。

其實,就像堡壘往往最先從內部攻破的一樣,一段出軌的婚姻往往是婚姻自身先出了問題。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說:“愛,意味著心靈的不斷成長和心智的不斷成熟。愛在幫助對方進步和成長的同時,也會拓展自己的心靈,使自我更加成熟。”

這就是說,真正的愛,不僅能讓愛人的心智成熟,同樣也能使自己受益,它是一種能夠促使雙方共同成長和進步的力量。

而羅子君和陳俊生之間的愛情卻全然不是如此,她口口聲聲說自己愛陳俊生,但是從她停止了自我成長的那一刻起,便失去了幫助對方進步又讓自己成長的力量。剩下的只有無休止的看管和在陳俊生看來完全是無理取鬧的防範,而這些讓陳俊生日漸厭煩。

當兩人早已不在一個頻道上,並且差距越來越大的時候,曾經的海誓山盟、曾經深厚的感情基礎,就像老本一樣,被吃光的那天就是婚姻解體的時刻

而林徽因和梁思成之間的愛情,則相互滋養了對方一生。

當兩人還在賓大讀書時,建築系的老師有時會讓學生為毀損的建築物做修復設計,有時會讓學生重新設計一座凱旋門、紀念柱。

《林徽因傳》:修復內在自我,在成長與滋養中構建健康婚姻關係

這時,富於創意的林徽因總是會很快地畫出草圖,然後又不斷地畫出新的草圖而否定之前的,直到交作業的期限到了,當她認為自己不可能完成這個設計時,思成總會以令人驚歎的繪圖功夫,迅速、清晰而準確地把徽因富於創造性的草圖變成了精彩的設計作品。

梁思成以自己的沉穩和徽因形成了最好的互補,他們之間的這種默契和合作,一直延續了一生。

之後,無論是回國後在東北大學和清華大學建築系的創建中,還是倆人一起在窮鄉僻壤調查、量測古建築時,抑或是新中國成立後倆人一起設計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時,倆人都保持了高度的默契和和諧。

對林徽因和梁思成來說,他們既是彼此知心的伴侶,又是事業道路上相互幫助的夥伴,還是生活中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對對方的愛,不僅讓對方變得幸福和美好,同時又讓自身獲得了成長。

結語:

一段健康的婚姻關係,首先是雙方都突破了原生家庭對自己的束縛,而不再重複著上代人的命運。同時,在強大的自律能力中培養出自己獨立的人格,這樣,兩個人在一起時才能相互滋養,讓彼此成為更美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