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的大學生數量位居世界第一,為何總是出現人才外流的情況?

曾涵旻


若如有一個城市在宣傳它的在校大學生數量位居世界第一,那麼它一定是武漢。武漢,我國的巨無霸型城市,有著“九省通衢”之稱。武漢市內共有大學近90所,是華中地區的科教中心,其在校大學生數量超過120萬。

光谷地鐵站大學生人山人海

該市共有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7所211高校,其中“雙子星”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是江城的榮耀。

此外,武漢還有武漢科技大學、湖北大學等一大批強勢“雙非”高校,在質和量上能與武漢匹敵的城市不多。

武漢大學

然而,一個尷尬的事實是,武漢多年來一直處於“留不住人才”的輿論風口中。近幾年來,武漢已經啟動了兩次大學生留漢工程,特別是第二次,更是出臺了“大學生留漢可以用低於市場價20%的價格購買商品房”,但“孔雀東南飛”的狀況似乎沒有得到有效改變。

武漢

武漢大學在《武漢大學2017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中提到,該校17屆畢業生留在湖北的只有25.46%,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生在進行就業地區意向選擇時,只有17.95%的人意向地區為中西部省份。

武漢前段時間還實行了“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總體效果還算不錯。但在扶持力度如此大的情況下,武漢高校高質量畢業生為什麼還紛紛外流呢?

華中科大

事實上,人才引進戰略並不是武漢一家才有。放眼全國,南京、天津、杭州等都有非常好的人才引進辦法,就連一向“高冷”的上海也於最近出臺了清北本科生可直接落戶的試點辦法。

21世紀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所以工資略低房價卻高的武漢,在全國性的競爭中並不佔優。

武漢留不住人才,還與其產業結構有關。武漢工業發達,區域內國企眾多,但金融業產值卻相當低。於是,金融類畢業生的首選當然是更為發達的北上廣。

在17年民營企業500強中,武漢僅入圍9家,與遍地都是企業的江浙滬沒法比較。因此,經濟活力不夠也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國企、科研單位、院校等容不下幾十萬畢業生,在外謀取工作成為諸多學子的首選。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比較“流行”的人工智能,IT產業主要還是分佈在長三角和珠三角。武漢在中部一城獨大,更多的是一種科教基地的角色。至於氣候、文化、人口素質等,這些都是影響比較小的因素。

武漢

其實,近些年來武漢發展還是相當不錯的。武漢對“大”字有著不懈的追求,大江大城大武漢的口號在武漢遍地都是。

它也曾計劃建設中國第一高樓(建設過程中被縮水),地鐵線路已經約10條(東部有些省會至今才3條),所以說武漢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依然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對於武漢來說,更要做的是“築巢引鳳”。當整體環境可以比肩北上廣的時候,就無需擔心人才外流。未來的武漢,值得期待。


光谷彭于晏


武漢的大學生數量位居世界第一?

這個說法,我還是第一次聽到。

不知道你說的是在校大學生還是常住人口中大學生的比率?前者的話,就我所知廣州的學校和學生數量都還是在武漢前面的。至於後者,那就更不用說了,看看俄羅斯大學的普及率吧。

為何武漢人才外流?

反向思考一下,如果每年武漢畢業的大學生不外流,武漢吸收的了嗎?

每年30萬畢業生,20年就600萬,還都是白領及以上,我看世界上沒有哪個城市能消化的了。

想象一下,假如600萬白領都到香港,估計連掃地的工作都有10個大學畢業生搶了。

其實提問者忽視了最關鍵的問題,大學只是位於武漢,說白了,就是武漢提供場地代為全國培養大學生。這些大學生並不算武漢人,只是來武漢學習四年而已。

正如梅超風去桃花島只是為了練級,將來她還是要回歸江湖的。

總結一下,為什麼武漢的大學生會外流:

1.武漢民營經濟很不發達,每年30萬畢業生武漢市不可能全部吸收;

2.絕大部分大學畢業生是外地人,如果可能,大多首選還是回老家或者本省。

3.人往高處走,一線城市的工資在那裡擺著。


黃陂觀察


人才外流是普遍現象,不僅武漢有,西安也有,南京也有,即便是北京上海都有...

1、我們先來做一個簡單的計算,武漢在校大學生人數有兩百多萬,大學生出來做事很少從事農民工、端盤子這種沒什麼技術含量的活...每四年產生兩百多萬的崗位,這點對於武漢來說都是堪堪維持而已,更不用說每個人還有自己的選擇,匹配起來更難了...

2、武漢城市的侷限性。無可厚非,在中部在全國武漢都可以說發展的很好了...但是論經濟(無論是活力還是潛力,對個人),珠三角、長三角更好,特別是長三角周邊更加地吸引人...論政治一樣的幹不過別人...

3、很多人都在說武漢有多少國企、製造業等等...其實不然,這些只能滿足極少極少人的需要...舉個例子,近些年特別火的航空航天領域武漢沒有,船舶,而武漢中船的反饋確實不太適合年輕人...諸如此類太多

4、文化底蘊。不能保證每個人都喜歡這座城市。

5、既實現不了人生價值,又掙不了錢,文化又不適合...流出的人自然就多了啊

這是我的見解





屋前暗影憐流水


經濟發展

武漢市的GDP排名是全國第八,但是其經濟總量與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樣的城市來說還是差很多;另外武漢市的人均GDP是比較低的,可能這也是武漢市大學生外流的一個重要原因。

本土工作機會

武漢是的大學生外流的另外一個原因在於武漢市本地的就業機會相對來說不是很多,就拿互聯網行業需要的計算機編程工作人員來說,需求量比較大的城市是北京、上海、深圳、珠海、杭州等擁有大型互聯網公司比較多的城市,反觀武漢市並沒有什麼太多知名互聯網公司在武漢市。

工資水平

武漢市的平均工資排在全國的20多位,而且這個還是平均後的工資排名,實際的工資水平時比較低的,所以那些本地大學畢業生更加熱衷於去外地工資較高的地方上班。

便利的交通

武漢市被稱作“九省通衢”,其火車、飛機等方面的便利程度是很高的,那些大學生在武漢市上了四年、七年的大學,對這座城市慢慢的產生了感情,雖然很想留在本地上班但是奈何並沒有什麼太好的機會所以就想去外地上班了,考慮到武漢市這麼便捷的交通條件,即使是自己去外地上班但是想要回來武漢、大學校園看看也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所以學生們去外地上班其實想要和武漢市產生聯繫也是很便捷的。

大學生數量多

武漢市號稱擁有一百多萬大學生,其高校數量、大學生數量的確是很多的,這麼多大學生都在本地找工作的話的確是一件不容易解決的問題,所以那些畢業生在找工作的時候估計也考慮到在本地找工作競爭比較大的問題了,所以就更加熱衷於去武漢、湖北以外的地方找機會。


饕餮視聽


你這個提問有點不明事理。武漢每年畢業大概30萬大學生,2018年留下的是46%,大約有14萬,加上往屆迴流的大學生,加上其它地方畢業的到武漢發展的,一共留下大學生40.6萬。

應屆生畢業的有30萬,留下的14萬,還有16萬,大部分選擇繼續深造,或考研或出國留學,還有一部分是外省外市藉學生,別人到武漢只是求學,完成求學就回老家城市或者其它城市發展,這很正常,叫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武漢說的130萬在校大學生,是按4年為標準,每年畢業30萬,外加研究生博士生等。30萬畢業生,從已經入職的群體中能留下一大半已經很不錯了。很多人選擇考研留學,不能限制別人吧!有些人回原藉發展,不能強留別人吧!有些人要去自己心儀的地方發展,不能阻止吧!

有人從武漢畢業了走出去,也有從其它城市畢業去武漢,要不去年武漢怎麼留下了超過40萬大學生呢?

人才本來就應該流動,否則就是死水一潭!張三走了,給李四留下機會,李四走了,王麻子再來……如此後繼有人!如果張三李四王麻子劉鬍子都走了,都不願留下來,這個城市早完蛋了。可武漢並沒趴下,還是全國七個超大城市之一。這說明什麼?說明兩點:一是武漢並不是網上說的沒有吸引力,二是武漢的造血能力強,全世界第一的在校大學生數量,這保證了武漢源源不斷的人才!

我不止一次說過,武漢在上世紀8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的20年裡受到明顯打壓,只抽錢,不給政策、資金、項目,一些國企都抽垮了,但武漢和湖北把有限的財力投到了武漢的教育上,當廣州深圳等城市日新月異發展時,當成都長沙合肥鄭州蘇州等城市忙著擴大規模時,武漢的城市面貌破爛不堪,可武漢的高等教育卻日新月異。如果那時武漢把有限的財力也搞房地產,也辦工廠,把這些大學移到河南去,現在會是什麼樣子?武漢的城市建設也許遠比現在強,但湖北伢讀書就困難了,而河南如果擁有武漢這麼多好高校,它怎麼會只做老五還差點是王老五?堂堂中原上億人口大省,被幾個小漁村島礁壓著多不是滋味!河南想崛起,靠餵豬做火腿腸,替別人裝手機肯定沒戲!沒有教育,沒有人才,一切都是扯淡!即便外表繁華也是個大花瓶!

所以我說武漢能大難不倒,除了獨一無二的區位優勢外,武漢發展了教育,這就為今天武漢的復興留下了火種,奠定了基礎。

曾經有人給我留言說“我們華科畢業的以留在武漢為恥”,我很想回答他“武漢以你留下為恥”,但考慮到他也許是個偽華科,只回了一句“你連求學之地都黑,可見你的品格境界太低,不會有大的作為。”兒不嫌母醜!

再說一遍,人才是流動的!北大清華每年從全國撈走那麼多學霸,他們畢業都去了哪?都留在北京嗎?

不要總是琢磨武漢留不住大學生,應該琢磨為什麼武漢總是有全世界第一多的在校大學生!鳥不拉屎的地方辦再多大學也沒人去讀。武漢留不住大學生,你拿著文憑去試試,看哪個崗位不需要搶?能在武漢待下來就該燒高香了,總不能既要武漢高薪資,又要武漢低房價!寧可失去遍地是黃金,不可陷入處處都是坑!少守高樓,多點自由!


無語石1


武漢黨政機關部分掌權領導第一學歷十分低,很多是中專,容不得別人超過他,故拼命打壓。如湖北機場總經理等


Sbw529


告訴你為什麼,因為武大在武漢招生有嚴格限制,武漢人考武大比任何地方的人都要難,一些外地人考上了也不會對武漢有多少感激之情,這就是最大的原因


三觀非常正的群眾


我在想,高校都是需要財政撥款的。武漢大學多。財政負擔重。這個錢呢屬於中央負擔呢?還是武漢市政府負擔?


用戶222076222004


悖論,當前武漢在校大學生100萬,每年新生近30萬,只進不出,10年後大學畢業生就300,哪個城市能容納?!


-FARSEE


不會吧,應該是近水摟臺先得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