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潛伏3年,花了50萬,終於追到女神,卻發現愛早就死了

01

最近,一個男閨蜜和我說了一個困惑。

他談戀愛了,還是和暗戀3年的女神。

我心想,這人莫不是腦袋被那啥給砸了?追到暗戀3年的女神,這不是值得砸鍋賣鐵慶祝的事嘛!

按捺住想揍他的心,假裝鎮定的問,“今天喝了幾斤水”?

這才給我娓娓道來,那個既甜蜜,又悲傷的故事。

3年前,他對女神一見鍾情,第一個晚上就失眠了,心裡暗暗發誓,不論如何,花再大的代價,也要追到女神。

費盡心力的表白,討好,還是不得女神青睞。

最後他想了一招,就是花錢。

女神上班,早、午餐買上,過節鮮花買上。

女神週末出遊,電影票買上,二維碼發過去。

女神不想見自己?禮物到位後絕不打擾。

這些零零碎碎加起來,三年差不多花了五十多萬。

最近時期,可能是在家太無聊,女神找他聊天的次數變多了。

他很興奮,畢竟是自己追了三年,花費無數心血換來的。

就在幾天前,女神說自己答應和他交往。

但神奇的是,隨之而來的並不是追到手後的興奮。

而是失落!

對,就是失落,還有低沉。

他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明明那麼想得到,卻在真正得到後,一點兒也不開心,就問我是怎麼回事。


男生潛伏3年,花了50萬,終於追到女神,卻發現愛早就死了

女神


02

瞭解事情的經過後,我也陷入了沉思。

若說他沒有恆心,堅持花3年追求,還花費50萬左右給女神買了無數貼心禮物。

若說他享受追求的過程,他也並非是花心的人,在這三年除了女神,再也裝不下其他女生。

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問他,你真的愛了她三年麼?

他說,廢話,不然怎麼會持續的追求三年呢!

我又問,你真的愛了她三年麼?

他說,也許吧,到後來更多的好像是不甘心。

這就是原因所在!


男生潛伏3年,花了50萬,終於追到女神,卻發現愛早就死了

不甘心放手


03

不甘心,也就是付出一定的情感、時間以及精力後沒有任何獲得或者付出少於收穫時內心不平衡的一種狀態。

對於失去一件事來說,一般會有五個階段:

否認,不會吧?不可能!


憤怒,怎麼搞的,絕對不行!


討價還價,還有機會麼,這樣行不行?


沮喪,完全沒用了,什麼也沒了。


接受期,也就這樣了,該幹啥就幹啥了。

在這五個階段中,最後兩個階段是對現狀的認命,而前三個階段就是不認命。

這三個階段綜合考量,就是通俗意義上的不甘心。

處於不甘心狀態中的人,在戀愛中,大多數處於情感失衡狀態。

就如同那個男閨蜜,喜歡女神後,特別想要和女神戀愛。

這是內心的渴望,這種渴望表現出來,就是不斷付出。

這種付出在他看來是需要回報的,沒有回報心裡就會失衡。

這種失衡狀態讓他無法正確看待自己對女神的感情,到底是不是喜歡。


男生潛伏3年,花了50萬,終於追到女神,卻發現愛早就死了

不甘心


04

喜歡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制的,一般而言,荷爾蒙激素會持續三個月左右。

當然,過後會產生兩種感覺,第一種是繼續喜歡,而第二種則是不再喜歡。

這種感覺,若是將注意力放在自身則很容易察覺。

但若是出於害怕失去以及不甘心的心理狀態,則容易喪失對於喜歡與否的敏感度,轉而誤以為自己還和一開始般喜歡對方。

這種誤會,也會使自己繼續維持追求對方的狀態。

而且付出越多,越是不捨。

對於這個狀態的解釋,有一種名詞叫沉沒成本謬誤。

是為了避免損失帶來的負面情緒而沉溺於過去的選擇中,選擇了非理性的行為方式。

用男閨蜜的狀態來解釋就是,如果他不繼續追求女神,之前追求花費的所有全部損失。

對於損失,心理學上有個損失厭惡心理。

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


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是一致的,當涉及的是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

從這個角度來看,男閨蜜只要放棄追求,就會損失,而為了避免這種損失,就會繼續付出。

這似乎和喜歡與否再無關係,他只是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男生潛伏3年,花了50萬,終於追到女神,卻發現愛早就死了

損失厭惡


05

但當真正追求到手後,不甘心以及損失厭惡心理消失。

此時,男閨蜜反而可以真正面對自己的心,發現自己已然不喜歡女神。

這時候,一般會有兩種選擇,要麼是繼續和女神交往,然後甩掉她,這是一種“報復”心理,要麼就是發現自己不喜歡對方,直接提分手。

無論哪種選擇,對女方來說,都是傷害。

這也就是我不贊同女生和追求自己許久的男生在一起。

當然,也有一隻愛的,只是,那樣的人真的少。

此外,付出沒有收穫還一直付出的人,大概率是不甘心,而並不是愛。

因為,真正的愛,是付出不求回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