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夠成功的祕訣是什麼?老闆賺錢的祕訣呢?

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以來,經過經濟建設與改革開放四十餘年的冶煉,“金錢”作為成功的標籤,早已拋去大道理被芸芸眾生接受。直接地說,不由人面子上能不能接受,賺錢的多少被用來衡量人明裡暗裡的價值。儘管這很不爽為許多人所接受,但是消費社會的剛需,諸如房產、轎車、金銀首飾等奢侈品,成為飲食男女難以迴避的話題。

在這個現實的社會里,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對傳統社會的所謂名著與帝王將相的談資,興趣不大了。畢竟離每天面臨生活所需的人們,的確有著極為遙遠的距離。拐彎抹角講這麼多,還是離不開要將成功,等同於鈔票這個很俗的話題。

那麼賺錢有哪些門路?讓我們來細細數數,首先是上班,朝九晚五,也是最為保險的一條路。中國絕大多數人正在走這條路,衡量上班賺錢多少最基本的標準當然與學歷有關,比如九八五、二一一及其那些熱門高校,找工作容易些,薪資也相對較高。

但很多不是這些高校出來的收入反而高於前者,這是為何?根據無數的社會實踐案例表明,不是名校畢業的自知自己不行,他們在面對領導安排工作時態度端正,不會像有些名校畢業生挑三揀四,經驗證確實能夠替代名校畢業生績效,反而更受用人單位歡迎。

可很多名校畢業生脾氣大,芝麻點的事都不能“忍”受一點委屈,弄得用人單位轉而選擇“悟性”相對高的非名校生,有時候竟然會轉向“運”氣好的專科生甚至高中生,極個別會青睞到初小等於沒讀過書的人。當愚蠢的人們將極小概率事件無限誇大、渲染成“知識無用論”,甚至去影響將來在社會上參與競爭的人群,必將撞得頭破血流。

隨著中國參與市場競爭的主體裂變成外資、港臺、國有、民營等形式多樣企業。那些薪資、分紅加起來收入豐厚的企業,比如招商、工行、中行、農行、交通等銀行連同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等名企,更受就業人群歡迎,當然這些企業進入門檻高,如果不經過高考激烈篩選拿到好的本科與相對應專業的畢業證與學位證書,很難心想事成。

但還有很多快速成長的企業,起初並沒有名,隨著業務拓展有可能在收入上勝過前面的名企,普通高校畢業的人群有大機會進入其中。等待其發展壯大,是要耐得住寂寞的,你不知道哪些企業有這樣的機會。所以,“忍”住不要盲目跳槽、等待“運”氣降臨,就非常重要了。當然這類快速成長的企業肯定會有許多不尋常之處,你是否可以“悟”出這些潛質,並“忍”住眼前困難置身於企業成長的潮流裡。

根據專業機構對無數成功企業家(現在統統叫老闆)奮鬥與打拼全方位的追蹤、考察、評估,可以將老闆的成功之道,歸結為“忍·悟·運”三字。心上一把刀,其實非常難為的是這一個“忍”字。但是,如果老闆希望成就大業、賺大錢,就必須忍人之所不能忍。

“嚴於律己,寬厚待人;勝不驕,敗不餒;平常心態,處變不驚;感恩惜緣,回報社會”,那可是超越老闆之上的做大事的人,成功艱“忍”人生偉大的光彩折射。“忍”是成功的基礎,更是眾多普通人升學、就業,無論在企業還是政府做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當老師、醫生、律師,都是他們獲取成功的墊腳石。

一“忍”百“悟”生,即便是資質不高的凡人,在艱“忍”涵養下,也能培育出良好“悟”性。可是雖然有良好悟性的天才人物,假若沒有艱“忍”求實的強力支撐,也只會庸碌無為終老一生。

然而,從表面上看,“忍·悟”只是過程,“運”才是結果。

老闆做企業,即使是把過程全部做好,也不見得能夠獲得良好的成功結果。可是,社會對老闆的評鑑,最終還得要看老闆所取得的結果。換而言之,老闆能把企業做起來並且做大做強,想成為億萬富翁做上等人有可能。關鍵是永續經營,這才是一切問題的核心。

一個人能夠控制的僅是過程,至於成功與否人力是無法控制的,還有社會大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誠然,老闆價值理論上畢竟體現在他們是否做好過程,但誘人的金錢回報,往往忽視失敗者的痛苦。也許,現實給予老闆的,並不是他們原來所預期的結果,甚至於這個結果,本身就是失敗的。但是,唯有通過控制過程,才能影響到結果。只要老闆成功了,一切都可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成功的企業家,在面對失敗時毫不氣餒,始終保持著一種平常的心態,處變不驚、堅忍不拔,就一定會成功。恰恰這就是成功的企業家與俗氣老闆的區別,雖然在賺錢方面可以畫上等號。

在實際生活中,社會對於企業家成功與否的鑑別,主要還是通過企業家個體輝煌的表象結果來透視的。可是,當追溯起老闆成功的緣由時,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說法確實讓人眼花繚亂。

而且,特別是那些一向不為社會所看好的群體,諸如低學歷、出身低賤、行事卑瑣、負債累累此類人群,很難以理性與邏輯解釋出他們的成功,因此,就一律概略為“命”好或交好“運”。

雖然“忍·悟”只是過程,“運氣”才是結果;但是,有什麼樣的過程,便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可以這樣說,過程做好了,結果就一目瞭然。倘若企業家基於“忍·悟”個人奮鬥,冥冥中撞上時代湧動前進的潮流,必然會推向成功的輝煌。此時,就是老闆主觀上想不成功也不行,或許這便是預測大師所說的“命”裡行好“運”。

就連孔子都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所以無怪乎走好運、八字好,順理成章就沿襲成世代相傳的“命”、“運”說。只不過凡此以往,對‘命’或‘運’的闡述過於消極、神秘罷了。

深而究之,孔子的“命”之說,是建立在奮鬥的基礎上,其等同於“忍·悟·運”中的“運”,即與歷史發展大潮合拍的“運”。並且就整個歷史發展潮流而言,俱備堅“忍”、善“悟”等優良品格的人,只要生命在,“運”來也是不可更改、一定必然的。

“忍·悟·運”的秘訣,不單是老闆成功之道的經典刻劃,還是工、農、商、軍、政、學界,乃至一切領域之成功法則。由於導致個人走向成功的歷史潮流,是任何主觀意志無法改變的,人只有通過自己的理性去認識、適應、把握它,假之以的命“運”就不請自到了。

當然,此中之“運”,與放棄奮鬥、追求、過程的迷信思想或宿命論之“運”,本質有著涇渭分明的清晰界限。無論是誰,他們取得的輝煌業績,無不源自於忍·悟·運聯為一體的結晶。

相對於日趨市場化的今天,公務員等非企業職務甚至領導者選拔、使用、評價,很大程度,仍然沿用傳統任免的辦法。因為這種陳舊的落伍選拔機制,很難將優秀的人才,配備到適應的崗位上去。相關組織正在尋找可行的解決方案,這裡無需討論。絕大部分老闆,都是以白手起家。

他們往往歷經滄桑、飽受折磨,卻從不言放棄。正是由於他們堅忍卓絕的毅力,才使得他們的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白手起家的老闆,一律都可以歸結為民營企業家。因為,任何一位國有企業家,都或多或少地支配著一定數量的國有資產。

然而,很多民營老闆在自認為做大做強後,君主式大老闆的氣派,也就隨之而來了。這些人再也沒有當初創業時候的半點善“忍”的做派,他們聽不進半句忠告,身邊只能容納善察言觀色、見風使舵者。當然,這樣漸進式地長此以往,該民營老闆無異於自掘墳墓,最終被市場經濟大潮淘汰出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老闆破產固然是一件可怖的事情,不少人還會重塑輝煌,也在情理之中。關鍵卻在於,這些人是否可以總結經驗教訓,能否做好過程,再出奇兵以制勝。不過,話又說回來,落馬的老闆要想重踏成功,確實是需要非常艱韌的意志與勇氣,再修“忍·悟”的過程。

當然,也只有等到過程確實做好,“運”才會隨著時代的潮流奔湧而來。除老闆外,凡是在人世間走過的人們,他們的成功,絕大部分離不開“忍·悟·運”這千萬年來被提煉出的人生三字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