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六國封相,合眾弱以攻一強,著名的縱橫家蘇秦破世而出

前言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有這樣一個派別,他們是靠機智和口才來謀生的專家,他們把沙盤上推演的國際局勢搬運到現實中,讓整個時代成為他們手中的沙盤,通過外交手段加以操縱,來實現在沙盤上推演的局勢變化。

“合眾弱以攻一強”就是當時一位縱橫家蘇秦的主張。與之相反的則是與他師出同門的張儀的主張“事一強以攻眾弱”。以當時國與國之間的局勢分析,合縱政策的目標可以是秦國或是齊國,而連橫的中心也可以產生在兩國之中。到底是“攻一強”的目標還是“合眾弱”的中心,全然取決於當時的國際趨勢和利益的導向。

百家爭鳴六國封相,合眾弱以攻一強,著名的縱橫家蘇秦破世而出

合縱理論,遏制大國

蘇秦家裡務農為生,後來去到齊國拜鬼谷子為師。可是回到家裡之後,因為不會種地反而被親戚們恥笑。蘇秦非常的慚愧,於是閉門不出,就在家裡面研究學問,終於形成了一套合縱聯橫的理念。由於當時戰國早期七國並立,彼此之間的國力沒有太大的區別,可以互相制衡。

到了戰國中期,秦國經歷商鞅變法國力強盛,而且又地處巴蜀一點,非常難以攻陷,其他六國卻彼此消耗,並立的局面被打破了。所以,蘇秦想出的合縱連橫思想的主旨其實就是遏制強大的國家,來維護各個國家之間勢均力敵的局面。

百家爭鳴六國封相,合眾弱以攻一強,著名的縱橫家蘇秦破世而出

當然他提出的理論不單單是紙上談兵,更是延伸出了一套行動的準則,行動方案有兩個。一個就是攻為首,是主動進攻的方案,聯合其他六國,先下手為強。另一個方案就是救助方案,只要有一個國家受到了侵害,其他國家就必須幫助。蘇秦想以他提出的合縱聯合的思想和方案來促使六國進行聯盟,維持互相制約的局面。

遊說六國,兼任相國

既然已經有了具體的思想理論和行動方案,蘇秦就開始在各國之間傳播自己思想。蘇秦首先去的卻是強大的秦國,當時的秦惠王剛剛殺了商鞅,對於蘇晴的意見根本沒有興趣把他趕走了。於是蘇秦轉身去了趙國,依舊被拒絕了,兩次碰壁並沒有打消蘇秦的鬥志,他馬上去了下一個國家,燕國。

百家爭鳴六國封相,合眾弱以攻一強,著名的縱橫家蘇秦破世而出

蘇秦在燕國整整待了一年才見到燕文侯,蘇秦勸說燕侯,比起遙遠的秦國,還是近在咫尺的趙國更加危險,現在應該趕緊聯合趙國才行。燕侯被說動人,派人送蘇秦去趙國,同趙國結盟。趙國剛換了新的國君,蘇秦就以幫助趙國成為霸主為誘餌,分析現在七國的局勢,勸說趙國聯合六國轄制秦國。趙王也被說動了,專門出錢資助蘇秦,好讓他去聯合六國達成聯盟。

隨後蘇秦說服了韓、魏、齊、楚,順利達成了聯盟。還被側封為六國聯盟的盟長,同時兼任六個國家的相國。其實在蘇秦遊說各國君主時不難看出,蘇秦對各國國家都有非常深的瞭解,他能說出每一個國家在地勢、兵力、國力、外交方面的情況,聯合當時的局勢認真的分析了他們優缺點。這樣一來,在加上蘇秦特別的遊說技巧,讓自己成為一個一心為國家著想的人,全然不提個人利益,加強了別人對他的信任。這些方面也是蘇秦能成功達成聯盟的有利條件。

百家爭鳴六國封相,合眾弱以攻一強,著名的縱橫家蘇秦破世而出

聯盟破裂,聯合攻趙

在蘇秦當上六國過多相國之後曾經回過一次家,百倍的還上了之前的欠債,本來看不起他的親戚也開始阿諛奉承起來。蘇秦非常感慨,他認為正是由於親戚都看不起他才讓他有了現在的地位。聯盟達成之後,秦國果然不敢再輕舉妄動了,七國相互衡場面維持了15年。秦國還是想出了主意破壞合縱聯盟,他派出使臣欺騙齊國和魏國,使他們聯合起來攻打趙國,於是趙王因此責備蘇秦,蘇秦向趙王承諾一定可以報復回去,於是離開了趙國。

去了燕國,蘇秦離開趙國後,聯盟基本上就瓦解了。蘇琴回到燕國,燕王聽別人的話本來是厭棄蘇秦的,蘇秦又憑藉著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燕王。還獲得了比之前更好的待遇,後來蘇秦假裝得罪了燕王,又要逃往齊國,想通過破壞齊國來為燕國謀取利益,最後卻被懷疑是間諜被殺死了。蘇秦的死並不光彩!

百家爭鳴六國封相,合眾弱以攻一強,著名的縱橫家蘇秦破世而出

《史記·蘇秦列傳》中記載:蘇秦兄弟三人,皆遊說諸侯以顯名,其術長於權變,而蘇秦被反間以死,天下共笑之,諱學其術。然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夫蘇秦起閭閻,連六國從親,此其智有過人者。也承認了蘇秦其人的才智。

聯合張儀,輔佐秦國

雖然蘇秦死了,可是他確實營造了15年的輝煌,在維持這段互相制約的時間裡有一個人貢獻出了很大的力量,他就是張怡。張儀與蘇秦師出同門,可是兩個人的理念卻截然不同。據記載張儀之所以會到秦國去成為秦國的客卿,都是因為蘇秦的陰謀。蘇秦認為六國聯合起來只能維持表面的和平,國與國之間怎麼能長時間的維繫這樣的合作關係呢?

百家爭鳴六國封相,合眾弱以攻一強,著名的縱橫家蘇秦破世而出

所以需要一個假想敵存在,這個假想敵就是秦國。蘇秦覺得張儀可以很好的輔佐秦國,讓秦國強大起來,秦國強大,聯盟會更加穩固。於是他藉口想要任用張儀派人把張儀請過來,張儀到了之後卻侮辱他,張儀非常生氣,轉而投向了秦國。這個計劃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如果不是下一任國君不喜歡張儀把他趕走了,合縱連橫的政策應該還能維持一段時間。

蘇秦之所以能提出自己合縱連橫的政策,並且親自實行出手去攪亂了天下風雲,可以說和他個人的慾望是分不開關係的,由於被親戚恥笑,想要出人頭地,才推演出了這一種新思想。然而蘇秦本人又是一個極具天賦的人,他不但在政治上能夠分析出各個國家所遭遇的困難,還對人的心理有非常深的瞭解,說話是一針見血,完全抱著非常誠懇的姿態來去遊說別人,而且通過蘇秦對時局的掌握,讓他提出的方案產生的作用,加深了別人對他的信任。可以說任何成功都不是隨便得來的,必須有所付出才能得到收穫。一個人成為了六個國家的相國,蘇秦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輝煌了。

百家爭鳴六國封相,合眾弱以攻一強,著名的縱橫家蘇秦破世而出

參考文獻:

《史記·蘇秦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