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小團圓》:一場風花雪月的愛情,卻原來是背叛和幻滅的殤


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迴,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

張愛玲


張愛玲《小團圓》:一場風花雪月的愛情,卻原來是背叛和幻滅的殤

《小團圓》是張愛玲最為神秘的作品。從1970年開始創作至去世前一直未能完成,在這之前手稿也從未曝光,僅有好友宋淇、臺灣皇冠文化集團社長平鑫濤等少數人看過手稿。

《小團圓》可以看作是張愛玲本人的自傳體小說,她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為藍本,用文學的手法敘述了傳奇一生。

《小團圓》描寫了女主人公九莉與有婦之夫邵之雍的一段愛情故事。從小九莉父母離異,沒有感受到家庭的一絲溫暖,長大後她以賣文為生,文采名動滬上,後認識了一個在汪偽政府供職的男人邵之雍,滿心歡喜,以為是一生至愛,不料卻是一個花心的無賴,最後九莉與之決絕,在悲涼中離散收場。

一直不明白有“曠世才女”之稱的張愛玲,會愛上一個做過漢奸的無賴人,難道是被欺騙?有人說是否定的。以她的聰明才情,怎麼可能發生!那答案難道真的就只有一個?她是真心愛這個男人的嗎?

張愛玲曾說過:

遇見你我變的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裡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裡開出一朵花來。

她是這麼卑微的愛著這個男人,可是這個男人實在太濫情,離了幾個,又不斷有新人,沒完沒了,最後,張愛玲只能親手斬斷這份情,我想此時此刻,她肯定心裡是後悔的,不過痴心一片已付出,覆水也難收了,只空餘一片蒼涼和寂寞。

下面我以張愛玲的《小團圓》為例,來分析一下她的陰影籠罩的童年,她的這段虐戀的始末,以及給我們的啟迪。

張愛玲《小團圓》:一場風花雪月的愛情,卻原來是背叛和幻滅的殤


1、淒涼而缺愛的童年,養成了敏感而孤僻的性格。

九莉的父親是封建遺少,不學無術,她母親是新式女子,洋派,他們兩家都是世交,同朝為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父權社會,一切都顯得順理成章,看似門當戶對、家世旗鼓相當的少爺、小姐,一朝紅燭拜堂後成親了。

婚後,矛盾就顯現出來了,父母兩人志趣完全不同,三觀嚴重不合。九莉的父親不思上進,還沾染上了世家子弟的許多惡習:抽大煙、養姨太太,而她的母親從小接受西式教育,根本不是一個傳統女子,完全看不起,甚至厭惡這個男人。

張愛玲《小團圓》:一場風花雪月的愛情,卻原來是背叛和幻滅的殤


在九莉四歲,弟弟九林三歲時,母親蕊秋拋下他們隨九莉的姑姑去歐洲了,蕊秋開放,洋派,情人無數,一直在國外過著瀟灑的日子,到處遊歷。幾年後回國,又再出去。

九莉八歲那年,父母辦了離婚,父親續了弦,繼母是個家世不錯的老姑娘,九莉和弟弟一直跟父親和繼母一起生活,由保姆帶大。

母親在九莉的童年的腦海裡,都是在整理衣物,收拾行裝,準備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她每每回憶,都是這樣的畫面。母親,她喚二嬸,因為從小過繼給大伯,故一直喚母親蕊秋為二嬸,每每來了沒多久又要離開。

九莉和九林朝夕與保姆相伴,九莉的父親整日無所事事,空閒時候與她的繼母逗逗樂,戒了的大煙復又狂抽起來,與繼母兩人一起歪在那裡抽,對九莉極為冷淡,九莉跟父親討付鋼琴教師的薪水,要在煙塌前站很久很久。所以童年的九莉一點也不快樂,缺少父母陪伴、更談不上疼愛,有的只是對立的父母籠罩著的陰影。

一個從小缺乏父母愛的孩子,會逐漸養成敏感、冷漠、孤僻的性格,長大以後沉默、寡言、待人涼薄。這從她後來對弟弟的態度上也可以看到。張愛玲的唯一的弟弟張靜之很可憐,一生父母不愛,姑姑、姐姐都不管他,貧困交加,孤獨終老。

有一天,她母親回國了,她跟父親說了去住一晚,第二天回來,繼母卻罵她不打招呼夜不歸宿,動手打了她,還在她父親面前告她先動手。她父親不分青紅皂白,打了她,關了禁閉。幾天後,她跑了出去,投奔母親去了。

張愛玲《小團圓》:一場風花雪月的愛情,卻原來是背叛和幻滅的殤


從此以後她跟母親姑姑一起生活,她母親要供她上學,還要供她上外面的英文補習班,有時免不了抱怨,說她是個花錢的主,累贅,不然早就出國去了。她只能默默地聽著,心裡翻江倒海,但一句話也不說,暗暗下定決心,等以後自己有錢了,把欠母親的錢還給她。

後來母親給她辦了去英國留學,因二戰,只能去香港讀,香港淪陷後,九莉又返回上海。

那段被父親打又禁足的事,在張愛玲的筆下,一切那麼平淡,彷彿不是寫自己,在寫一個陌生人,近乎口語化,不帶一點感情色彩,但讀者細思有點驚恐,看她這麼雲淡風輕,估計已是對父親死心了。從小沒有被愛包裹,長大也是倔強涼薄的。從此,她再也沒有回到父親那。

2、“出名要趁早。”一場風花雪月的愛情隨之降臨到大才女身上。

母親又離開上海,出國去了,九莉與姑姑相伴一起,住在一套公寓裡,上海已淪陷了。

“出名要趁早。”九莉22歲,這時候她在上海已經出名,她寫愛情小說,投到雜誌發表,賺取稿費。她姑姑在德國無線電臺,做國語新聞播報員。作為一個在舊時代裡,接受過新式教育,讀過幾天大學,愛好寫文的大家閨秀來說,九莉選擇了以文為生,她心心念唸的還是要多賺稿費,將來還母親錢。她沒有什麼生活能力,在姑姑的公寓裡,她就會煮飯,其他啥也不會。

11月的一天晚上,九莉在回家的路上,但見“歸途明月當頭。”她不禁一陣空虛。她心思:自己已經二十二歲了,寫愛情故事,但是從來沒戀愛過,給人知道不好。

十一月稀薄的陽光從玻璃門射進來,不夠深入,飛絮一樣迷濛。

此時的九莉想談戀愛了,試問哪個少女不思春?九莉從小缺少家庭溫暖,心思細膩敏感,渴望有一場愛情了。

一天,有個編輯告訴她,有個汪政府的叫邵之雍的人,寫了篇評論誇獎她,不過被抓進監獄了。過了幾天,邵之雍出獄後,來登門拜訪九莉。

“他穿著舊黑大衣,眉眼英秀,國語說得有點像湖南活。像個職業志士。”

這是九莉初見邵之雍的印象,這個男人她並不討厭。接下來,他天天過來。連姑姑楚娣也說邵之雍“天天來一一”

她永遠看見他的半側面,背著亮光坐在斜對面的沙發椅上,瘦削的臉頰,眼窩裡略有些憔悴的陰影,弓形的嘴唇,邊上有稜。沉默下來的時候,用手去捻沙發椅扶手上的一根毛呢線頭,帶著一絲微笑,目光下視,像捧著一滿杯的水,小心不潑出來。

讀到這段細緻的人物外貌神態描寫,我感覺九莉愛情的種子已經萌發了,這個文化渣男,仰慕九莉文采,才女對他來說是稀缺而神秘的,於是展開了熱烈的追求,方式就是天天來,談文學,談天談地……

他走後,一菸灰盤的菸蒂,她都揀了起來,收在一箇舊信封裡,過後還給他看。

張愛玲《小團圓》:一場風花雪月的愛情,卻原來是背叛和幻滅的殤

有天晚上,他臨走,她站起來送他出去,他撳滅了菸蒂,雙手按在她手臂上笑道:

“眼鏡拿掉它好不好?”

她笑著摘下眼鏡。他一吻她,一陣有力的痙攣在他胳膊上流下去,可以感覺到他袖子裡的手臂很粗。"

九莉想道:“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大才女九莉徹底淪陷,在她眼裡,邵之雍年紀大她17歲,已39歲了,有妻室,還是汪偽的人,她都不在乎。

邵之雍對九莉說過,當初在雜誌上看到她的文章,就想著一定要去見見作者。邵說:“如果是男人,也要去找他,所有能發生的關係都要發生。”

九莉當時就想:這個人是懂我的。時光在等待中滑過,有時他天天來,有時好幾天沒來。

雨聲潺潺,好想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

邵之雍花了一大筆錢,跟老婆離婚了,他們買了一張婚書,寫上“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一起簽了名。沒有擺酒,沒有人祝賀。九莉還是滿心歡喜,她是他的妻子了。

張愛玲《小團圓》:一場風花雪月的愛情,卻原來是背叛和幻滅的殤

3、鏡中花,水中月。所謂愛情到頭來卻是背叛和幻滅的殤。

日本戰敗投降了。邵之雍匆匆如喪家之犬,開始了逃亡,離開上海,逃到很遠的偏僻鄉下去。

九莉在飯桌上會想起之雍的寄人籬下,坐在主人家的大圓桌面上。“青菜吃到嘴裡像抹布,脆的又像紙,咽不下去。”

我思念的人,像個無根無葉的蓮花,黑暗中的一盞明燈……

他逃亡到邊遠小城的時候,她會千山萬水的找了去,在昏黃的油燈裡重逢。

九莉思念著遠方的人,書信不斷,卻等來了邵之雍這樣的消息,他迷上了一個年輕貌美的小護士小康,而且他親口證實了。

九莉很震驚,內心是傷心嫉妒的,但表面仍是平靜的。九莉以為“總不至於”的事,一步步成了真的了。她對自己說:“知己知彼。”。她知道她想保留他,就必須聽他講,無論聽了多痛苦。“但是一面微笑聽著,心裡亂刀砍出來,砍得人影子都沒有了。”

接著又聽到了他與一位“千里送京娘”的姨太太一一餘女士又有瓜葛。餘護送她轉移,兩人又搭上了。邵之雍真是有女人緣呀,風流成性,到處留情。

九莉忍不住感嘆:

他是這麼個人,有什麼辦法?如果真愛一個人,能砍掉他一個枝幹?

她像棵樹,往之雍窗前長著,在樓窗的燈光裡也影影綽綽開著小花,但是隻能在窗外窺視。

九莉跋山涉水去邵之雍處,原來這一切都是真的,這個男人都親口承認了,並沒有任何的羞愧。這個到處流連花叢的渣男,還振振有詞。九莉依舊保持著平靜的神色,任苦澀往肚裡咽。

張愛玲《小團圓》:一場風花雪月的愛情,卻原來是背叛和幻滅的殤


張愛玲說這是一個熱情的故事。我卻無法看出來,九莉的喜悅、痛苦都是在一種蒼涼和寂寞的筆調下流出,這是張愛玲一貫的寫法,也許是她確實傾注了很大的熱情,但臨到紙端又是波瀾不驚了,反正我是覺得這種平淡荒涼,預示著不祥的結果。

回上海後,九莉寫了一封決裂信。深知愛情婚姻無望的她選擇了“不將就”。真應了一句“愛的時候不畏人言,不愛時瀟灑決裂”。一一現代女性的人生態度。

她曾經那麼愛他。他是她的初戀,女人的初戀總是難忘的,也是一輩子永遠的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既使很多年後到了美國,還依然在夢中見到他,在一間木屋前,她和兒女們在一起,之雍在屋前招呼她進去……。

別人問起,她只回了一句:“因為慈悲,所以懂得。”過去的事便也真的過去了。

愛過,不得,轉身,不回頭。這就是九莉一一張愛玲。

《小團圓》是張愛玲的遺作,到晚年,她一直在修改潤色,在這部自傳體小說裡,她的人生中的所有相關的人都悉數上場,實現了一次“小團圓”。她的三段感情經歷,她的所有驕傲的、不堪的事都在她寂寞的筆下,斷斷續續,並不清晰地呈現出來。要讀《小團圓》必須要有相當的耐心,文筆不像她的前期作品一樣流暢,語句中有好多上海土話,還好我是浙江人,口音差不多,所以讀起來不吃力。倘若北方人,估計會讀不下去,有些話無法理解。

4、才女遇渣男,上演了一出“傾城之戀”,劇終有何啟示?

為什麼才女會偏偏遇上渣男?

  • 張愛玲童年的經歷和家庭的影響。張的性格孤僻,愛的嚴重匱乏,使她極度渴望被愛。成功給她帶來名利,還有心懷不軌者的窺探。
  • 胡蘭成這個世故的情場老手,與張交往,不過是看中她有才華,家世好,可以作為炫耀的資本。他投其所好,對她關心愛護,既善於傾訴,又善於傾聽,俘獲了她的芳心。
  • 張愛玲對胡蘭成是低到塵埃裡的愛,這種嚴重不對等的低姿態,如飛蛾撲火,不計後果,註定了愛情的悲劇性。
  • 胡蘭成對她根本不是愛,只是利用和玩弄。絕對不是真愛,真愛無邊,怎麼捨得讓對方傷心流淚。最多隻是一時的獵奇。


張愛玲《小團圓》:一場風花雪月的愛情,卻原來是背叛和幻滅的殤


今天的女性該從張愛玲的這段感情經歷中,得到什麼啟示?

  • 再缺愛,也要分清人的本質,人品第一。千萬不要盲目踏入一段感情。
  • 男人甜言蜜語,善解人意,不一定是愛你,有可能是手段、世故,別有用心,姑娘們,千萬不要太單純,而被愛情的迷魂湯迷了心竅。
  • 愛情裡男女雙方都應該平等,千萬不可盲目付出,低姿態。你越是降低姿態,人家予取予求,沒完沒了,遲早一天嘗苦果。
  • 愛情應該甜蜜,讓你傷心哭泣的,終究不是良人。別被好看的外表迷惑!千萬別愛錯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