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莒縣楚永芹和她的“年味”美食

在魯東南地區,每到春節期間,或者辦喜事的時候,人們都會用白麵做一些炸果子(也稱翻花子或者炸花子)、糖棋子、喜果子等傳統糕點供人們食用。在日照市莒縣店子集鎮西溝頭村,農村大姐楚永芹純手工的“年味”美食頗受歡迎。

日照市莒縣楚永芹和她的“年味”美食

50歲的楚永芹介紹,從2005年開始,她就專門做“年味”美食,堅持用地道的食材,受到了人們歡迎。十幾年來,楚永芹做的傳統“年味”食品,甚至遠銷海外。

“年味”是什麼?楚永芹說,就是舌尖上的味道。這些年來,人們相聚聊天都覺得“年味”淡了,沒有小時候的感覺了。楚永芹說:“其實,我感覺是我們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物質豐富了,吃的東西花樣多了,又加上過去傳統食品加工方法被機械替代,食品沒有以前的老味道了,才導致我們感覺‘年味’淡了。”

楚永芹是一個喜歡傳統的人,特別是在食品的加工製作上。從當初選擇做“年味”美食開始,她就一直堅持傳統工藝,在選材、配料、和麵、製作、油炸等工序上,一直堅持純手工,以保證食品的口感和味道,讓人們在舌尖上感受到傳統“年味”的延續。

莒縣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古縣,傳統文化底蘊豐厚,在“年味”食品上更是比較傳統。“過去,我們農村過春節時,每家每戶都會做炸果子、面魚、糖棋子、棗山、喜果子,在食品的造型上,也都非常有講究。”楚永芹說。

日照市莒縣楚永芹和她的“年味”美食

比如“炸果子”,在材料上就有白麵、地瓜、糯米、雞蛋等品種,造型上有蝴蝶花、翻花、風車花等,味道上用有芝麻、白糖、鹽、椒鹽等配料做成的甜味、鹹味、原味等,在顏色上也有紅、黃、綠、白、紫等色彩。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也變了。因為做傳統“年貨”費時費力,有時火候掌握不好,味道還不好。因此,很多50後、60後的人們也懶得去做了,能買就買,不能買的就不吃,這個手藝現在多數年輕人都不會了。

日照市莒縣楚永芹和她的“年味”美食

因為是堅持傳統工藝,炸果子的顏色都是用蔬菜、水果汁調配出來,從不用食用色素和食品添加劑,因此吃起來仍然是自然的老味道,又香又脆,回味無窮。“年貨”消費人群基本上都是城裡的“白領”階層,他們都是開車到村裡購買,然後分享給自己的父母、親人和朋友。

很多在國外工作的老鄉,想念家鄉的“年味”,就讓在國內的親朋好友上楚永芹家購買,一次都買兩三百塊錢的,通過航空郵寄到國外。“他們收到後,又分享給身邊的人吃,反饋回的信息都說‘就是那個味’,這時我就從心裡感覺到高興。因為我的手藝讓他們找到了家鄉的味道,找到了中國的‘年味’。”

日照市莒縣楚永芹和她的“年味”美食

做這些“年味”美食,最忙的時候就是在春節前和中秋節前,這時楚永芹都得找六七個幫手,因為是純手工,效率慢,有時很多訂單都推掉了。“我不想用機械製作的‘年貨’去充當手工製作的,那樣就砸了自己的招牌。”楚永芹一直堅持做最傳統的、最健康的、味道最自然的“年味”美食。在“年味”美食的追求上,楚永芹永不滿足,想讓更多的人品嚐到傳統的味道,中國的味道,年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