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包袱”後的唯品會:越聚焦,勢頭越猛

甩掉“包袱”後的唯品會:越聚焦,勢頭越猛

唯品會財報發佈:沉寂中一鳴驚人

告別沉寂,唯品會強勢迴歸了!

3月5日,唯品會正式公佈了截至2019 年 12 月 31 日的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聯想到此前它飽受非議的發展狀況,這份財報的發佈可謂是給唯品會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那這份財報有什麼亮點呢?我們一起來劃重一下。

用戶增長方面:報告期內季度活躍用戶達到了3860萬人,較去年同一季度的3240萬人再次增長19%。而年度活躍消費者則達到了6900萬人,增長847萬人。

甩掉“包袱”後的唯品會:越聚焦,勢頭越猛

眾所周知,活躍用戶是互聯網企業最核心的數據,你甚至可以沒有營收沒有利潤,但千萬不能沒有用戶,有了持續增長的月活,一家公司才會有騰飛的希望。所以用戶增長加快之後,唯品會的成交額和收入亦隨之勁增。

成交額方面:2019年唯品會GMV達1482億元,同比大漲13%。另外,其去年總訂單量也高達5.663億份,同比激增29%,速度驚人。

甩掉“包袱”後的唯品會:越聚焦,勢頭越猛

收入增長方面:報告期內集團總營收人民幣930億,同比增長10%,而淨利潤為40億,比去年同期暴漲88.7%。

因為各項核心數據的漂亮表現,此財報一發布,唯品會週四美股收盤前大漲26.98%。要知道,在這時間段內,同是在美上市的熱門中概股裡,阿里跌了0.25%,拼多多跌了0.47%,百度跌了2.61%,而唯獨唯品會直線飆漲,一支獨秀。

而在縱線對比中,相比於去年的第一個交易日,此時唯品會的收盤價是前者的足足三倍,其市值達到了近一年時間來最好的成績。

在過去的2019年,是唯品會頗不安寧的一年:自家物流品駿關停、賣身順豐,金融業務受挫、被曝頻頻裁員,三架馬車折了兩架,宣告分崩離析。

甩掉“包袱”後的唯品會:越聚焦,勢頭越猛

那段時間的唯品會飽受非議,幾乎沒有人看好。

但誰也沒有想到,在過去的一年裡,唯品會非但沒有日落西山,反而越挫越勇,在沉寂中一鳴驚人。

可以看到,這艘曾經搖擺不定的大船現在已經有足夠的定力在翻滾的大海中航行了。

甩掉“包袱”後的唯品會:越聚焦,勢頭越猛

外行人看到“危機”,內行人看到“轉機”

《小王子》這本書中有一句至理名言:很多東西用眼睛去看是無法看到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質。

外界人看唯品會也一樣:更多的看到的是表面,而無法洞悉背後的實相。

2017年,唯品會CFO楊東皓宣佈:未來公司將打造“電商+金融+物流”為支持的“三駕馬車”架構。兩年後,“三駕馬車”分崩離析,唯品會兜兜轉轉,回到了原點。

甩掉“包袱”後的唯品會:越聚焦,勢頭越猛

在這一點上,外行人看到的是“危機”,認為唯品會要走滑坡路了,快不行了。但內行人看到的卻是“轉機”。就是因為唯品會能夠大刀一切、忍痛割愛甩掉物流、在金融業務上裁員減人,所以它才能夠輕裝上陣,恢復到現在這個狀態。

那唯品會的這“兩架馬車”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呢?

首先說品駿快遞。

和京東、蘇寧在物流板塊上的高瞻遠矚一樣,唯品會一直以來也在努力打造著自己的物流體系。2013年,品駿快遞成立。五年之後,品駿快遞在全國已經擁有了31個省公司、4500個直營站點,30000萬個快遞員。其日配送能力可達500萬單。

甩掉“包袱”後的唯品會:越聚焦,勢頭越猛

更為神奇的是,不同於京東物流長達12年的虧損之路,品駿物流已經可以做到了連續23個季度盈利。

飛瀑之下,必要深淵。雖然品駿物流能夠盈利,但由於用戶下單到完成訂單的全過程耗費成本太高(履約費用),唯品會因此長期揹負著巨大的成本壓力:2019年Q2,這一塊耗費22億,Q3耗費16.74億。

後來,實在扛不住了,唯品會決定將品駿快遞轉手給順豐。一方面,唯品會成功瘦了身,將更多精力放在其他業務上;另一方面,它又可藉著順豐這等優質的快遞企業,提升自家客戶的物流體驗。

甩掉“包袱”後的唯品會:越聚焦,勢頭越猛

可以說,唯品會這招“忍痛割愛”,並沒有失去什麼,反而一舉兩得。

還有就是金融業務。

作為唯品會金融業務上的大將,唯品花從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但從前段時間以來,唯品花業務接收到的投訴越來越多,特別是在雙11這麼一個火爆的消費狂歡日裡,唯品花居然還破天荒地暫停使用了。

甩掉“包袱”後的唯品會:越聚焦,勢頭越猛

業務暫停了,緊接著裁員的消息也相繼而出。許多分公司不是進行精兵簡政就是進行人員重組,有些乾脆把部門都給解散了。

其實,這個道理也很簡單,與其被拖著,還不如趁早出手止損,結合著唯品會那段時間的動作,很顯然,它是在進行自我調整。

甩掉“包袱”後的唯品會:越聚焦,勢頭越猛

拉開“重回特賣”反擊戰

甩掉兩大累贅業務後,唯品會輕鬆了不少,而這也使得它能緊收自己的精力,越來越專注於自己所擅長的領域。

是的,在滿世界衝撞一翻後,唯品會拉開了“重回特賣”的一系列反擊戰。

首先,聚焦服飾穿戴市場,開拓線下奧萊店,全力開啟線上線下特賣營運模式。

其次,與6000多個海外品牌達成合作,同時招募近2000多名專業買手進行全球採購和貨品把控。

最後,設立專門的特賣頻道,如最後瘋搶和唯品快搶,為消費者提供最直接的優惠,打造最簡便的購物體驗。

甩掉“包袱”後的唯品會:越聚焦,勢頭越猛

迴歸“特賣之後”,唯品會2019年Q2營收開始回暖,Q3營收大增,盈利能力有了極大的改觀。

在這裡我們看到什麼:不斷切換跑道多向發展的它,負擔沉重,老用戶不斷流失。相反,當它專注以後,迅速迎來新生。

業務的專注是其一,其實,唯品會此翻調整後,實際上是形成了區別於淘寶和京東的差異化競爭了,說白了就是不與巨頭正面廝殺,繞路走,尋求突破。

比如品類眾多是淘寶天貓的特性、品類高是京東的特性、便宜划算是拼多多的特性,那“特賣”即是唯品會的特性。

是的,這個世界最可怕的就是平庸無為,毫無特性。如果你始終無法找準方向、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毫無疑問,你終將會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