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曾創造18個漢字,如今17個都已廢除,還剩1個是什麼字

殷商以降,文字漸漸普及,金文是官方文字,形制較一致。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兵器、陶文、帛書、簡書等民間文字,存在區域差異。文字不同,嚴重妨礙了各地文化、經濟的交流,也影響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推行。秦始皇統一全國後,下令統一和簡化文字,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武則天曾創造18個漢字,如今17個都已廢除,還剩1個是什麼字

武則天稱帝期間,為了鞏固其政權,造出了18個新字以代替18個原文字。因為武則天稱帝后改國號為周,所以現在這18個新字又叫“武周新字”。武則天失去政權後,武周新字又迅速的失去了生命力。武周新字是哪18個字?武則天造武周新字又出於哪些具體考慮?它們又為何消亡的這麼快?

武則天曾創造18個漢字,如今17個都已廢除,還剩1個是什麼字

在這十八個新造字中,宗秦客還專門為武則天的名字造了個新字——曌。武則天本名武照(一名武珝[xǔ]),新造的“曌”與照同音,意為日月當空,普照天下。“曌”字除了日月當空普照天下的意思外,還有更重要的一層要義:日為陽(代指男性),月為陰(代指女性),其義在“日月並行,陰陽一體”。用現代的表述就是,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男人能辦到的事,女人一樣能辦到,並且,還能辦得更好。

武則天曾創造18個漢字,如今17個都已廢除,還剩1個是什麼字

武則天去世後,她獨創的18個漢字中的17個都被廢除了,後世並沒有沿用,但是有一個字卻一直被沿用至今,那就是“曌”字,當初武則天登基後給自己由武媚娘改名為武曌,取名“日月並存,當空同照”的意思,以昭示女人登基做皇帝的正當性。一直以來,大唐都是以仁孝治天下,武則天的兩個兒子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先後做了大唐的皇帝,只因為必須要遵循“孝道”,所以才沒有廢除這個“曌”字,畢竟那是母親使用過的名字,廢除了便是不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