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今年研究生擴招的現象?

平天湖畔好讀書


我判斷 今年研究生的擴招有三個原因:

第一點

受到本次疫情的影響,多多少少影響了考研學子的複習安排,對於那些報班考研的學生來說更是致命打擊!所以說國家考慮研究生擴招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讓廣大學子的努力得到應有的回報!

第二點

這是國家的大戰略,很可能以後每年研究生都要擴招,因為考研人數逐年增加,今年達到了341萬,擴招不是降低升學的門檻,而是讓大部分的學生能夠有機會接受到高等教育。

第三點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由於中國的飛速發展,教育的長足進步,教育繼續拓高拓強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回想十幾年前大學教育剛剛發展起來,大學生在當時是高學歷的稀缺人才。發展到現階段本科生幾乎滿大街都是,所以教育要進行深一層次的改革,讓研究生教育在中國最終也基本能夠成為普遍化的趨勢,最終的目的就是推進中國教育深層次發展,人才高精尖的培養!


山東田大帥


我覺得研究生擴招有好處,同時也有不好之處。

好處是:可以稍微緩解一下就業壓力。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中小型公司都難以支撐下去,我之前所在的那個公司就倒閉了,欠了半個月的工資。公司倒閉,裁員,就意味著有部分人就會失業。再加上今年800多萬畢業生,就業壓力更大了。擴招會緩解一下就業壓力,讓更多有能力的人可以繼續讀書,拿到更高的文憑。

不好的地方就是:擴招會使研究生含金量變低,畢竟物以稀為貴,多了自然就不覺得有什麼優勢。但對比本科和專科來說他們的優勢還是有的。

我之前也想過去考研究生,但是我怕我自己能力不夠。而且數學特別差,希望不大。我還是選擇繼續工作吧!還是隻有默默羨慕他們。


橘子說事兒


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經歷了由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發展。

作為我本人來說,非常感謝高等教育的擴招,我是2001年參加的高考,如果不是擴招的話,我不可能考上大學,如果考不上大學,也不可能有我後來讀碩士,讀博士研究生了。

今年,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大學停課,學生不能回到學校,只能在家裡學習,通過網絡和老師進行溝通,加上有些時段網絡擁堵,學習效果不好。但對於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也只有通過網絡和老師進行溝通,在家裡進行畢業論文的書寫。

大四學生最關心的就是關於就業和考研的選擇,由於疫情的影響,一定會影響學生的就業選擇,大部分學生會選擇考研,提高自己的學歷水平,因此我支持國家增加研究生的錄取名額,讓更多的學生進一步接受更高的學歷教育,如果學生考研的多了,將來考博士的學生也會增多,會進一步提升我們國家的科技實力,這是一個雙贏的選擇,作為我來說,我支持這一政策。

作為我來說,通過讀博士提高了自己的學歷水平,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強,不僅對自己,對於自己的孩子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我非常支持研究生的擴招政策。


續博士物理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擴招是國家根據經濟發展以及綜合各種因素做出的決定,於考生而言肯定有很大的好處,同時,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1,緩解部分就業壓力

根據教育部統計2020年大學應屆畢業生創歷史新高的達到了874萬,而研究生的報名人數也達到了341萬,同樣創歷史新高,從研究生的報名人數上可以看出來就業壓力不斷增大,更多的應屆畢業生選擇考研。而今年第一季度由於受疫情影響,全國多數行業處於停工停產狀態,對國家經濟特別是私營企業產生巨大影響,進而影響整個年度的招聘以及人才培養計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有打批量的應屆畢業生湧入社會勢必會加劇就業壓力,產生一系列的蝴蝶效應,教育部在此時發佈研究生以及專升本擴招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無疑是為了緩解市場就業壓力。

2,提升畢業生整體素質

作為一個私企業主,明顯感覺近年來應屆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嚴重缺乏工作經驗,對接人處事甚至最基本辦公軟件使用都不是很熟練,而在專業課上更是學的一塌糊塗。出現,這其實不能怪畢業生,畢竟在校園學習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為何要學這些東西,如果專升本以及研究生擴招,那麼有資格的學生就會進入下一個學習階段,對工作對人生規劃會更加的符合社會需求。

3,為擴招開啟先河

近年來專升本以及研究生的錄取率一直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而國民整體素質的提升以及全民進修學習的理念並未普及深入到每一個有能力學習的公民中去,更加專業的人才又較為緊缺,這一切的一切其實早就要求國家有更多的專業的人才去做專業的事情,而迫於分數線以及整體招生比例的束縛,把很多人都拒之門外,這次的擴招給更多有志於從事專業領域的人一次進修的機會,也為未來擴招提供一次試水的機會。

4,線上教育的巨大機會

很多新興的行業在這次疫情期間有了長足的發展也為他們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性,疫情期間所有需要聚集的地方几乎都是負面行業,不在疫情完全結束後是不可能復工復產的,正因為如此,這次的擴展給教育機構的線上開班教育提供不可多得的發展基礎,這為大部分居家隔離的學生提供了自律學習的機會,這位之後的線上教育發展提供了用戶習慣支撐。

既然整體的擴招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社會提升整體的國民素質,有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1,擴大非全日制研究生以及成人教育的錄取比例

為什麼說要擴大非全日制研究生以及成人教育的比例?從工作經驗來說這一部分人是經過社會的歷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是主動去學習的,學的也是自己相關的行業,這一部分人也大部分是有工作的,不想全日制研究生一樣很多考研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在經濟相對不是很好的時期,擴大非全日制招生有利於穩定這部分人的工作,穩定整個社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擴大非全的招生也有利於學校創收,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費用從1萬元都幾十萬不等的年學費,這也可以為全日制的研究工作提供部分的支出收入來源。

2,鼓勵民間辦學以及互聯網教育發展

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大部分人會選擇學習,給自己充電,而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出現,傳統的教育根本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這就要求有展業的教育機構來培養更所的適合社會發展的人才,既然是要提升國民素質,穩定經濟發展,那為何不趁這次疫情區鼓勵民間辦學以及線上教育呢?

總而言之,擴招是基於目前經濟情況以及國家整體戰略做出的決定,無論如何對社會的影響都會利大於弊。


奮進不是激進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是‘不好意思v松小慶’。對於今年我國的碩士研究生錄取擴招,已經是意見鐵板釘釘子的事情了。也是我們國家今年應對疫情,緩解當前緊張的就業形勢做出的一種重要的調控手段。

大家可以看一下歷年擴招的例子:

2003年受到非典的影響,擴招增幅為34.1%。

2009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擴招增幅為16.3%。

2017年增加非全日制研究生,擴招增幅22.4%。

從今年來看擴招的規模現在政策上說的是5%的樣子,而我國頒發碩士學位的人數大概在800多萬人,佔我國人口總數的其實連1%都不到,所以說這其中的含金量還是滿滿的。而擴招的好處:今年的分數線應該會有所下調過,參照去年的分數上來講,你差那麼一兩分兩三分,我建議大家不要輕易的放棄,因為你今年上線的可能性很大。今年的複試和調劑的這個過程當中,競爭一定會變得更加的激烈。所以小編建議複習複試,要儘早儘快的準備起來。

這些看法,希望和大家多多探討,不足之處請給與指正,謝謝。



不好意思v松小慶


怎麼看待今年研究生擴招的現象?

特殊時期國家宏觀調控的必然因素。

如果疫情持續到四月末恢復正常,當前各行各業覺受到巨大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巨大。以餐飲企業危機,大部分企業都處於困境之中,破產、裁員不可避免。那麼給予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就大幅減少,如果國家不調控,不擴招,那麼沒有通過考試的將要進入社會,進一步加大就業壓力,國家擴招就是減少進入社會的學生人數。有利於社會穩定。


擴招對考生有什麼影響?


讀研機會增加。如果擴招比例在5%左右。對大家來說是好事情,特別是分數在國家線徘徊的同學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含金量增加。研究生佔全國人口僅0.62%。相比較於本科生,碩研究生仍屬於“稀缺”。從市場需求來看,研究生就業受歡迎程度明顯高於本科生,且薪資待遇比較於本科生高出近2000元。

總結:能不二戰的絕不二戰。畢竟明年不一定有這麼好的機會。⛽️⛽️




兜兜兒爸


首先、提升國民素質。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今年高職大規模擴招100萬人。而實際上,2019年高職擴招了接近120萬人,超額完成預定任務,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接近90%,直接邁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國家!水漲船高吧,大專、本科錄取率和錄取人數上來了,那麼研究生的擴招也是勢在必行,這是今年碩士研究生擴招的客觀原因之一。其次、緩解就業壓力。受今年疫情影響,許多企業開工不足,再加上隨著經濟結構調整致使經濟下行壓力過大,大學應屆畢業生和以前積累的往屆未就業畢業生人數龐大,導致當前的就業壓力空前放大,為了有效緩解這個社會壓力,國家採取升學方式,通過擴招碩士研究生來釋放就業壓力,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筆者覺得,這有些不得已而為之的味道,現實就業形勢如此嚴峻,讓一部分大專生或本科生通過提升學歷,暫緩進入社會,從而減輕不堪重負的就業壓力,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了。再者、激勵提升熱情。近4年來,高校本科畢業生考研人數不斷攀升,據教育部統計,2017年共201萬人報考,其中應屆考生113萬人,往屆考生88萬人;2018年共238萬人報考,其中應屆考生131萬人,往屆考生107萬人;2019年共285萬人,其中應屆生148萬人,往屆生137萬人;2020年共341萬人報考,其中應屆生174萬人,往屆生167萬人。為了進一步鼓勵大學學生提升學歷的熱情,碩士研究生擴招也是在所難免,否則,如果難度過大、錄取率過低,非常不利於大學生提升學歷的積極性!綜上所述,今年研究生擴招就不難理解了。


黑黑173586012


2003年,非典,擴招34.1%。

2009年,金融危機,擴招16.3%。

2017年,增加非全日制研究生,擴招22.4%。

2020年,暫定政策為5%。

從這個數據來看,相比前幾次擴招,5%還是不算什麼,但是也說明了一些問題。

1.國家需要緩解就業危機!緩解社會矛盾

2.擴招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消費,對經濟復甦有幫助!

3.適當提高教育軟實力!培育更多的人才!畢竟科技才能強國!

4.也體現我國教育水準的提升!畢竟教育水平在提高,民眾的學識也是越來越高!


優盤邏輯


疫情之下,各行各業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對於應屆的本碩生影響更是大,應為他們面臨著就業。今年的疫情,使許多企業正常運營受到影響,招聘人數下降,或直接裁員,解決企業正常運營的資金問題。而對於研究生成績出來的學生要求研究生擴張自然不絕於耳。應為疫情影響,2020年的應屆本碩生將面臨史上最難就業季,就業形式無疑異常嚴峻。

我們看一組數據2016 ,2017,2018年畢業生規模達763萬,795萬,834萬,而據教育部官網消息,10月30日,由教育部、人社部等部門召開的2020屆全國高等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在京舉行。

會議中提到:2020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同比增加40萬人,同比增長率為10%。按照以往4:1報錄算2020年應屆生874萬報名考研的為341萬錄取數最多也就85萬人,剩下的789萬人,將何去何從呢?

對於就業,政府可以以公務員考試形式招錄部分人,其餘人差不多都要報考企業了,那企業現狀如何?

據燃財經調查:30.4%的企業表示將會減員縮編,29.68%無法為員工按時發放工資,復工首周招聘職位數量同比下降71.66%,目前大約有17%的人寧願拿著基本工資也不敢貿然跳槽。可見當今疫情影響之大,以使許多企業面臨經營困難,資金短缺,成本上升,鬥志低糜等困境。

那麼研究生擴招是否能解燃煤之急呢?理論上是可行的,2008年就擴招了5萬多人。而對於2020年的874萬人擴招顯然遠遠不夠。大學生也應該轉變就業觀念,多提升自己的素質及各項能力。為複雜多變的就業環境做準備,多增加社會經驗。希望疫情早點結束,莘莘學子也都速速就業,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多做貢獻吧。


一藍莓果


2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表示,將拓展畢業生升學深造渠道,著力碩士生研究生招生規模,公佈了擴招規模。

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將達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同時,2020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達341萬人,同比增加了50萬人,考研競爭激烈。而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不少企業產生了衝擊,大學生就業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此時決定拓展畢業生升學深造渠道,擴招研究生,是應對疫情、減輕就業壓力的非常之舉,也是必要之舉。

研究生教育具有人才蓄水池、就業緩衝器的作用。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既能緩衝就業壓力,也能為未來經濟發展儲備高層次人才。實際上,這也是國際通行做法,美國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均擴大了研究生招生規模。2009年,為應對金融危機對就業的衝擊,我國也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擴招5萬人,增幅為16.3%。

我國已經是研究生教育大國,近年來研究生培養數量大幅增加。雖然我們經常調侃研究生滿街走,研究生學歷貶值嚴重,但相對於龐大的人口基數來說,我國研究生佔總人口比例仍偏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培養的研究生不足千萬。當下,就業人口中研究生學歷佔比不足1%,遠遠低於部分發達國家的10%。由此看,擴招研究生對於持續提升就業人口中研究生比例也有積極意義。

社會上對研究生擴招有一些疑慮,主要是擔心規模擴大之後的研究生培養質量。應該看到,此次擴招研究生的規模是量力而行。隨著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辦學條件、培養能力均足以支持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擴招規模既是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財政支撐情況,也是考慮高校辦學條件和培養能力、承載能力的情況下確定的。

同時,擴招研究生不是“大水漫灌”。此次擴招將重點投放到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應急領域,重點投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而且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以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為主。這次疫情暴露了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存在短板、公共衛生人才相對不足等問題,擴招重點投放於臨床醫學、公共衛生等專業,培養相關領域的高層次人才,顯然有利於改善公共衛生領域高層次人才緊缺問題。而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領域是當下科技前沿,是國際科技競爭主戰場,加大相關領域人才培養力度,也是立足於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這些都有利於打消公眾對於研究生擴招的疑慮。

擴招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是一個非常態之舉,但是保證研究生招生和培養質量應該是常態。必須處理好規模和質量的關係,既要把招生質量關,更要嚴格招生培養管理,保障擴招後的研究生培養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