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調查|你的學科啟蒙書是哪一本?

你學習的是什麼專業?是否有一本書,用文字帶你開啟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你的學科啟蒙書是哪一本呢?

吳衢:

我現在學的國際政治,實際上是社科大類裡分出來的,所以我向社科學習的轉向可能更為關鍵些。我的學科啟蒙書,真的追溯起來是一本很冷門的書,是日本人幸德秋水寫的《社會主義神髓》。值得一提的是,陳望道先生翻譯《共產黨宣言》時所依照的日譯本便是幸德秋水所翻譯的。

小调查|你的学科启蒙书是哪一本?

《社會主義神髓》

《社會主義神髓》這本小冊子實際上是改寫《共產黨宣言》後對馬克思主義介紹的通俗讀物。雖然今天看來,幸德秋水對於許多問題的理解過分表面,在政治經濟學上含糊不清,時常用“窮人”和“富人”這樣的描述來代替“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劃分,但是恰恰是這樣的文字讓當時的我瞭解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立場,跳脫出教條系統,從現實生活的感性認識來重新理解社會主義知識。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影響就在於它用一種有機的方式闡述了一套世界觀和方法論,而這種有機性打開了我獨立思考的空間和道路。

長思:

其實真正接觸物理也就是從初中開始的,初二剛剛開設物理課,懷揣著那一份未知與好奇,我去書店花了四十塊錢買了一本《時間簡史》。那時候我和另一個好哥們同時開始看這本書,每天午休的時候都在班級討論書中相關的物理概念。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一些想法確實很不成熟,但這著實就是我對物理學感興趣的開始。

小调查|你的学科启蒙书是哪一本?

《時間簡史》(插圖版)

《時間簡史》這本書,其實對於初中生來講還是偏難的,雖然它介紹說,是一本科普著作,但當我第一次讀它的時候,依舊是非常非常吃力。從它描繪的宇宙圖像到目前科學家們仍在追尋的大統一理論,從基礎的物理概念到高深的哲學命題,書中的一切既陌生又新奇,它激發了我的求知慾,讓我想要對這個宇宙一探究竟。如果說《時間簡史》給我帶來了什麼實質性的影響的話,那可能就是對於基礎理論研究的認知吧,在那之前,我並不清楚基礎的理論研究是什麼樣子,需要什麼樣的過程,也不清楚其有何作用。在讀過這本書後,我學到了一些基本的物理學研究的思維方式,而這種思維方式讓我受益良多。

劉恢:

我在大一下學期決定轉到國際政治專業,當時沒讀過專業書籍,轉專業面試通過後一週,春風得意,囫圇地翻完了《國家間政治》,自以為被啟蒙了。如今重讀,心境與感想殊異,不敢妄議經典,只當對自己倉促的啟蒙做個批判。

小调查|你的学科启蒙书是哪一本?

《國家間政治》

《國家間政治》在國際政治領域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在學脈上,雖然國際關係學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9年威爾士大學設立國際關係學科,但一般學科史的梳理開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古典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的理論思辨。而摩根索的《國家間政治》正是古典現實主義的扛鼎之作,其中的“現實主義六原則”為之後國際政治的現實主義傳統奠定基礎。現實主義的邏輯框架從不變的人性出發,經由政治、國際政治,直到最特殊的當代現實。缺憾的人性導致利益的衝突,而和平只能通過不同力量間的平衡實現,即“均勢”。然而,“均勢”下的和平因不擇手段的權力慾望變得脆弱,因而作者不得不明確地在書的後半部分指出道德與行為底線,於是關於國際道德、世界輿論與國際法的闡述賦予本書新的內在張力。國際政治首先是國家間權力運作的結果,但必須有人將權力衝突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行文過半,作者發現純粹形式的政治人是自我毀滅的,這讓他趕忙從技術性的討論中回退,轉向對美好過去的幽情。在過去,國際政治還是一門貴族的藝術,道德理想與現實利益還未如此粗陋地分離;在過去,外交還是一門手藝,就像國際象棋一般充滿技巧與意趣;在過去,在那維也納的舞池裡……

審慎、節制、妙不可言……亙古不變的的人性又一次狡黠地向追求者開了個玩笑。蒼老的橡木桶中醞釀著歡伯,摩根索小酌一杯,回到了他的19世紀。

深井鹽:

我現在讀漢語言文學,寬泛地講,從小讀的那些文學作品都能算文學系學生的學科啟蒙書,但當然,閱讀文學作品和文學研究類的書感受還是很不相同的。所以我還是談一本從學術上給我引導,讓我第一次理解到文學研究的魅力和路徑的書吧。這本書是程千帆老師的《程千帆詩論選集》。

小调查|你的学科启蒙书是哪一本?

《程千帆詩論選集》

儘管我是文學系的學生,但直到讀到這本書之前,我對於所謂的“文學研究”一直也都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概念。我不過是憑著對文學的一腔熱愛支撐著專業學習。程千帆先生在唐代文史、宋代文學、目錄學、古代文論等方面都頗有建樹,尤其是唐代文史研究的一代巨擘。《程千帆詩論選集》是他文學研究的論文選集,第一次讓我看到了真正的“文學研究”的模樣。程千帆的文論總能串起同時代或不同詩歌聯繫,這需要廣博的知識和聯想能力,諸如《郭景純、曹堯賓詩辨異》、《相同的題材與不相同的主題、形象、風格》以及《關於李白和徐凝的廬山瀑布詩》等。此外,他還十分注重文史之間的互動,《一個醒的和八個醉的》及《論唐人邊塞詩中地名的方位、距離及其類似問題》中都利用時代背景知識,巧妙地豐富了對於文學的理解。他的文章寫得具有典範意義,而且語言精煉,處處都有可供發掘的思想閃光,對於瞭解文學研究而言,實在是非常好的啟蒙著作。

碎羽:

高一的時候讀了很多物理學方面的科普書,第一本是曹天元的《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也因為這本書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萌發了投身於其中的志向,儘管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選擇物理專業,這本書依然可以說是我的物理學啟蒙書。

小调查|你的学科启蒙书是哪一本?

《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

《上帝擲骰子嗎》是一本記錄量子物理發展歷程的“編年史”,記錄了一個個里程碑式的發現,同時也可以看作一部量子物理大師們的列傳合集。從赫茲發現電磁波到對萬能理論的展望,時間跨度達一個世紀。

對任何一本科普讀物而言,描述的嚴謹性和行文的可讀性都是一組很難調和的矛盾。作者盡力摒棄了晦澀抽象的公式,使用大量類比嘗試深入淺出地闡述量子物理的原理,並將量子物理的百年發展史描繪為一篇波瀾壯闊的史詩。同時一改物理學家在大眾心目中無趣刻板、不苟言笑的形象,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著重刻畫了他們每個人鮮活的形象。固然以學術角度來看這本書在嚴謹性上有一些缺失,但大體上依然不失為一部質量上乘的科普讀物。

與當時的很多作品一樣,創作於2004年的《上帝擲骰子嗎》行文較為輕鬆幽默且略帶當時的網絡用語,但使用程度恰到好處,既不讓人感到尷尬或油膩,亦不會喧賓奪主甚至掩飾了真正的主題,這種對文字的把控力在科普讀物中是相當罕見的。

卓也:

對我來說,影響最大的社會學書籍可能是涂爾幹的《自殺論》。當時我們上社會學導論,介紹了社會學三大家,韋伯、馬克思和涂爾幹。馬克思和韋伯的書相對來說比較沉重一點。涂爾幹的《自殺論》雖然寫的是自殺,但非常實證,用豐富的資料和數據證明了結論,給我們提供了一種不同於經濟學的看待世界的方法。當然後來我讀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也對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影響有了更多的認知,但如果一定要找一本啟蒙書的話,還是涂爾幹《自殺論》。

小调查|你的学科启蒙书是哪一本?

《自殺論》

《自殺論》還有一個點很啟發我,涂爾幹用更廣泛的視角去看自殺——這個本被認為是心理現象的問題。在平時,我們總是會不自覺的帶有一些批判受害者的心理,雖然大家也許表面上會說“啊,我覺得受害者很可憐”,但實際上很難真正達到共情吧。涂爾幹這本書把個人和社會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把自殺分為了利己型、利他型、失範型和宿命型四種。自殺應該作為一種社會問題的表徵,而不僅僅是個人的精神問題。他會幫助我更好地共情,更能理解別人。

王品喦:

《士與中國文化》是歷史學者余英時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我的歷史學啟蒙著作。這本書上起先秦下迄晚清,在兩個千年之間考察士作為文化形象和社會群體的嬗變。這是大一選修的“中國古代文明”的課程必讀書目。

記得是一個週五,讀了序言,最後一頁裡,作者批評了以社會決定論將士大夫限定在“學者-官僚-地主”三位一體的社會角色中的傳統觀點,反駁道:“如果‘士’或‘知識分子’完全不能超越他的社會屬性,那麼,不但中國史上不應出現那許多為民請命的士大夫,近代西方也不可能產生為無產階級代言的馬克思了。”其時我剛邁進高校課堂,還沒有價值中立與情緒剋制的學術態度自覺,讀到一些瑣屑、細密的考據或理論文章,便大發牢騷,覺得其中缺少“enlightenment”,不夠“inspiring”;而那些縱論古今、論題鮮明的文字,往往能讓我進行道德化解讀並將之填充進自己的人生敘事,類似高中生收集作文素材,溢滿了某種今日看來略顯做作的情感。因此,當時焦躁而迷茫的我讀到作為知識分子歷史傳統之一的超越性時,瞬間便熱血沸騰,終於(又)找到指導自己的人生信條了。這大概是為啥這提綱挈領的序言我記得如此清楚,而近日讀到拍案稱好的本書正文部分似乎是新讀一般——當年我明明也是讀了的。

然而本書作為我上大學後第一本認真閱讀的歷史著作,確確實實向當時的我展示了歷史學“超越性”的崇高與美感——是作為知識分子而考古尋今,動機指涉社會責任而非自身利益,在社會意義上的超越性;也是能在故紙堆裡上下千年去與那些“long ago”、“far away”的人、物、事直接對話的,在時空意義上的超越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也算對我進行了一次感性的歷史學術啟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