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最愛的人傷人最深?親密關係中如何有效交流


往往最愛的人傷人最深?親密關係中如何有效交流

對愛的認識

愛是人類永恆不變的追求。相信很多人在年少時,都堅信這種浪漫的想法: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 於千萬年之中, 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 沒有早一步, 也沒有晚一步, 剛巧趕上了, 沒有別的話可說, 惟有輕輕地問一聲: " 噢, 你也在這裡? "如果這世上有你命中註定的唯一靈魂伴侶,可以想象,茫茫人海中你們相遇的概率極小。研究發現,人們直接相愛或者相互喜歡,具有某些相同的理由。儘管相愛令人神往,但是現實生活中,親密關係中也存在著相愛相殺的負面效應。而且人們可以感受到,越是長期的戀人,越是親密的親子關係,越具有強大的力量傷害所愛的人。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如何交流可以降低這種傷害。

往往最愛的人傷人最深?親密關係中如何有效交流

愛和喜歡不是一回事

愛和喜歡非常近似,那麼愛的感覺是不是一種更為強烈的喜歡呢?根據社會心理學家編制問卷來測量喜歡和愛,可以得出結論,愛不僅僅是喜歡在量上的增加,還包含了一系列對被愛者的情感和關懷。根據這種觀點,喜歡是一種讚美和友好的情感。愛一般包含著強烈的依附感、親密感以及對被愛者幸福的深度關心。以一朵花做比喻,如果你喜歡它,你會摘下它欣賞,如果你愛它,就會給它澆水呵護它!良好的親密關係可以來帶情感上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讓你知道這個人欣賞你的長處並且包容你的缺點。同時,親密的伴侶或者親人,有足夠的力量傷害愛他的人,但能提供的愛的獎賞力量卻極為有限。

往往最愛的人傷人最深?親密關係中如何有效交流

講個的故事。一個女孩和媽媽吵架,一氣之下離家出走。看到前面有個麵攤,她才感到肚子餓了。可是,她翻遍身上的口袋,一個硬幣也沒有。麵攤的主人是一個看上去很和藹的老婆婆。看到她在那,請她吃了一碗餛飩。女孩滿懷感激,剛吃了幾口,眼淚落在碗裡。對老婆婆說:我們又不認識,而你對我這麼好。願意煮餛飩給我吃。可是我自己的媽媽,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趕出去,還叫我不要再回來。老婆婆聽了,平靜地說:孩子,你怎麼這麼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過煮一碗餛飩給你吃;你就這麼感激我。那你的媽媽煮了是多年的飯給你吃,你怎麼不感激她呢?你怎麼還跟她吵架?

這個故事包含一種人際吸引理論,即得失理論。

得失理論

得失理論:與來自一個人的固定不變的正性獎勵行為相比,來自另一個人的正性獎勵行為的增加,會對一個人產生更大的影響。同樣,正性行為的喪失,也會比來自另一個人一貫的負性行為,具有更大的影響。舉個例子,被人喜歡作為一種獎賞,我們會更喜歡那個在一段時間內對我們的喜歡逐漸增加的人,而不是那個一直喜歡我們的人。我們也更不喜歡對我們的喜歡逐漸減少的人,而不是一向不喜歡我們的人。

往往最愛的人傷人最深?親密關係中如何有效交流

親密的伴侶或者親人帶給我們的愛和讚揚很可能一直都接近極限,因此我們並不能得到更多的增益。所以,這個人所具有的影響力很有可能比不上一個陌生人。相反,人們之間的關係越親密,以往給予的穩定的愛和尊重越多,這個人不再愛我們所帶來的破壞性也就越大。所以說愛就是有了鎧甲也有了軟肋,愛一個人,就是給了對方傷害自己的能力。

當然這種效應也會帶給我們一定的益處。因為愛人的傷害和衝突對於我們具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我們會對這種對方的指責更為在意並且做出反應,由此改善我們自身和這段關係的健康發展。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雙方真誠的,不掩飾衝突的交流和反饋。

往往最愛的人傷人最深?親密關係中如何有效交流

在一種親密的關係中,如果雙方不能在彼此尊重方面為對方提供收益,那麼對於雙方而言,這種關係便幾乎是封閉和缺乏真誠的。人們壓抑自身的憤怒和負面情感,會導致一種脆弱的關係,這樣的關係表面看起來穩定和正向,但是很容易被突然出現的情感變化所擊垮。當人們能夠分享真實的情感和感受時,包括負性情感和感受,這種脆弱就不會出現。而且,互相表現出親密並將自身重要的事情(不管是正性還是負性)與對方交流,有助於親密關係建立。當我們將某件重要的事情和對方分享,我們會更加喜歡這個人。同樣,我們也喜歡向我們表露自己私密和重要信息的人。所以,假如兩個人真正彼此喜歡,彼此之間能夠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情感,那麼情感的強烈程度和親密程度會得到提升。

往往最愛的人傷人最深?親密關係中如何有效交流

有效的交流

遺憾的是,並不是親密關係裡的交流都是真實坦誠有效的。本應該互相關心的人們之間的分歧、傷害和敵視,都可以視為無效或者不充分的交流結果。當交流的僵局出現時,人們要麼容忍妥協,要麼通過斷絕關係來消除這種不好的感受。坦誠的交流,是指一個人能夠明確的說出自己的情感和心事,並且不對對方加以指責、挖苦和嘲笑。坦誠的交流看起來簡單,做到卻不容易。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被教育要堅強,不能隨意暴露自己的脆弱。所以,受到傷害時,我們已經學會不把脆弱表現出來,以保護自己刀槍不入。我們或者避開傷害我們的人,或者惱羞成怒,使得分歧升級。對敵人掩飾自己的脆弱是對的,但是對於關心自己的朋友,這麼做是不明智的。

往往最愛的人傷人最深?親密關係中如何有效交流

有效交流的基礎是真實。面對分歧,我們有時候會為了迎合他人而調整自己的說法,以保證交流的進行,但是這樣做時,我們並不是真正關心與別人的談話。用新的觀點來看待真實,是轉變交流過程的關鍵一步。在大多數情況下,“真實”讓我們想到的是表裡如一,前後一致。是描述一個人的行為,與他過去的信念、行為和文化認同相一致。這樣的觀念會讓人不斷重複過去的分歧和衝突,使彼此的交流陷入僵局。我們要體驗的,是另外一種動態的真實——讓我們的行為和我們想要的未來相一致。想象一下,你不再忠實於原來的自己,不再忠實於過去,而是忠實於自我的成長,忠實於真正想要的未來。想象你與他人談話,不管你是不是認同對方的看法,你們是在不斷探索,而非安於現狀,你們能共同創造未來。“真實”意味著我們與想要創造的未來保持一致,成長的機會和有效的交流,便蘊藏在我們與未來不一致的地方。

往往最愛的人傷人最深?親密關係中如何有效交流

許多情況下,人們並不清楚自己的真實需要、願望和情感,通常會出現錯誤的歸因。水裡的魚感覺不到水的存在,同樣,我們往往也看不清自己的真實狀態。

找到你真正想要的。聽說過一種抓猴子的方法。晚上的時候,人們把一個個瓶子掛在樹上或者綁在門口,然後,在瓶子裡放上美味的食物,等著猴子來偷吃。第二天清晨,人們如約去查看瓶子,果然發現有幾隻猴子被困在瓶子上。原來,這瓶子的瓶口大小,剛好能夠讓猴子的手伸進去。而當猴子抓了食物之後,手就攥成了一個拳頭,而一個拳頭是出不了瓶口的,猴子死活不肯放下已經到手的食物,這樣,猴子的手伸進去之後就再也出不來了。很多猴子,就這樣被當地人逮住了。

往往最愛的人傷人最深?親密關係中如何有效交流

誘餌是不真實的一個主要來源。只有認清誘餌的本質並放手,我們才能有效交流。誘餌並不是我們的長遠目標,或者想要的美好未來,反而阻礙我們的交流。誘餌通常由4種形式:自以為正確、自以為正義、自以為確定和自以為安全。我們交流的目的是為了證實對方是錯的自己是正確的嗎?是不是我們認為正確的事,所有人就應當都這麼做?或者,迴避交流我們就自認為安全了?

往往最愛的人傷人最深?親密關係中如何有效交流

推動交流,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關注內心,找出自己最在乎的事。最大的不真實是,我們避免談及自身的所感所愛,只是擺事實講道理,對於我想要的未來卻絕口不提,甚至於,我不願意告訴你,卻還在遺憾話不投機。我沒有談論我的內心,而是借用說教來支持我的看法。在親密關係中,對方過得好不好對我們來說極為重要,和對方建立穩定的親密的關係是我們的目標。但是談話形式卻是:“這是正確的事,你要這樣那樣做。”

有效交流的關鍵在於,我們要表露情感而不是表達看法。對我們所有人而言,聽到“我很苦惱”這樣的情感表露,要比聽到“你是個麻木的人”這樣的看法更容易接受。如果愛人之間不能夠直接說出他們的情感,而是隱藏起來,訴諸看法,那麼一些分歧可能會升級為嚴重的爭吵。因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看法總是採取素質性歸因的形式,將一個人的行為歸因於人格或者素質方面的不足。這種看法只是一種猜測,並不一定反應實際情況。如果我們不瞭解自己的情感,並且不能很好的表達出來,我們便不能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交流。

往往最愛的人傷人最深?親密關係中如何有效交流

我們只能改變自己

想象我們想要的未來,不僅能幫助我們發現自己在乎的東西,還能幫我們體驗新的狀態。也許有人會說,並不是只有我存在問題,交流是兩個人的。是不是兩個人同時反思,同時改進行為才是公平的,對方不改變只有自己改變沒有意義。可是事實上,我們無法讓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反思。其實每個人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同樣的誘餌。當我們試圖改變他人的相同缺陷時,很容易表達為另一種責備的方式,我們陷入自我辯解,以維護自身的正確。所以,不要試圖變得完美,努力去變得更好;不要抱怨,學會道歉;不要關注別人做的錯事,多關注自己能做什麼正確的事,

有效的交流,從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開始,而不是等待他人為自己承擔責任。不要讓親密關係成為一種傷害,有效的交流,才是通往愛的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