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有太多後路的趙構,讓“臨安”變真了


公元1127年5月,康王趙構登基,趙構否定了當時禮部侍郎張浚的“權都建康,漸圖恢復”的建議,開始君臣向南逃亡的道路,渡長江,經鎮江,過蘇州,最後到杭州。在逃跑的路上,趙構也不知道他將要逃到哪裡,從“臨安”二字即可看出,當路過西溪的趙構看到如此的美景,變說了一句“西溪且留下”,從此,他們君臣逃亡之路告下了帷幕,杭州也成為了臨安府。


留有太多後路的趙構,讓“臨安”變真了


“西湖文化在宋代定型,形成其獨具特色的美學意向。文人眼中的西湖、官方眼中的西湖、及相對世俗的,大眾審美的西湖是完全不同的西湖.”


留有太多後路的趙構,讓“臨安”變真了


西溪留下了趙構,但國都的建立並不在此。想當初之所以取名“臨安”,大概是告訴天下人他們只是暫時的安頓在這裡,有一天我們還是要回去的,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他們這一停便是永遠的留了下來。江南的細雨怎麼會容忍有打打殺殺的心思存在呢,就這樣收復故國河山的雄心也隱在柔柔的細雨裡。


歷史總是那麼的出人意料,當年吳越王在納土歸宋是也沒有想到後來的宋朝竟然把臨安作為都城。這個偏安南方的王朝同樣也在歷史上存在了152年,而整個宋王朝存在了319年,宋朝在中國的歷史上是存在時間最久的王朝。


留有太多後路的趙構,讓“臨安”變真了


“從美學意象詞的統計分析來看,‘西湖’文化在審美時,主要有四大美學特徵: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仁義之美和生活之美.”


南宋把北方的政治、文化和經濟帶到了南方,包括中原地區的風俗習慣,他們遷過去的不僅是人口還有文化,正因為南宋把國都定在臨安的緣故,杭州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的發展,人口的集中,這一切成為了形成杭州特有文化的基礎,尤其在飲食方面更為凸顯。作為當時的國都,人口最為密集的城市,當時杭州的人口達到了一百萬人。


留有太多後路的趙構,讓“臨安”變真了


大概是因為還念清明上河圖的繁華,杭州的許多地方都採用了城門的名稱,一直延續到現在,如武林門、艮山門。鍾毓龍在《說杭州》裡說:“杭州的路名稱坊稱巷,當自南宋始。


這些坊巷於宋時命名者,約百分之四十。”臨安,臨時安居樂業,吳自牧在回憶臨安繁華的《夢梁錄》中把南宋一年十二個月,從正月到除夕,在他的記錄中,錢塘人似乎天天都在過節。吳自牧在《夢梁錄》卷十六中說:“飲食混淆,無南北之分矣。”


留有太多後路的趙構,讓“臨安”變真了


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載:某日,高宗趙構登舟遊湖,來至錢塘門外,時有賣魚羹人宋五嫂對高宗自稱,東京人氏,隨駕到此。高宗特宣上船,念其年老,賜金錢十文,銀錢一百文,絹十匹,仍令後苑供應泛索。故事不在宋嫂的手藝,在於高宗的心裡。因此,這裡麵包含著故國之思。對於一個本來就是被迫逃亡他鄉的皇帝來說,偶然間吃到北方的魚羹,內心不免有些感嘆,現如今,這已變成了杭州了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