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大地之燈》中成長環境與人物命運的關係


淺析《大地之燈》中成長環境與人物命運的關係

來源/懷左同學

最近在家重溫了《大地之燈》,再次被作者筆下的盛景所震撼。在這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它像一盞唯一的燈,認真地照亮我閱讀的時光。無論白晝還是黑夜,它一直在。

此書在豆瓣評分為8.2,講述的是雪域高原長大的孤兒卡桑和出生在北大荒棄子簡生,由於童年缺愛造成的心理陰影,少年時被他人溫暖緩解,尋找最終的救贖之路的故事。

初讀時,我跟隨七堇年的步伐,在三江平原、南方都市、北京、尼泊爾等地切換,拼命把自己帶入之中,想象藏獒晉美為護卡桑與雪豹搏鬥,將死之際自動走向雪域神山的壯美。

再讀時,更多吸取我目光的是簡生和卡桑。他們童年曆經磨難,被無影刺刀刺傷心頭,獨自在黑暗中行走。幸運的是,少年時遇見光,得以照亮前方。

分析二人的經歷可知:家庭作為人出生後的第一個群體,會在細微處影響個人心理發展,繼而影響命運。

淺析《大地之燈》中成長環境與人物命運的關係

簡生和卡桑,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童年的成長環境給他們帶來無法泯滅的傷害,但少年時的溫暖讓他們在兜兜轉轉中得到解脫。

本文將從他們童年和少年時的成長環境出發,探究成長環境對人的影響。而後給出一些建議,希望大家有幸,擁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過上幸福的生活。

01 童年成長環境:幼時受的傷,這輩子都不能忘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這句話用來形容簡生和卡桑最為貼切。相較於現代大多數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獨生子女,他們雖無兄弟姐妹,卻也沒有至親的長久疼愛。

一個出生即被拋棄,回到母親身邊後,受到的卻是“以愛之名”的傷害。一個出生親人相繼死去,童年遭性侵,被收養後得到久違的關愛,卻被渣男騙的懷孕流落異國。

我並非主人公,無法置身其中體會各種心酸。但他們一直在努力尋找救贖,並最終迴歸平靜。我想,這其中的心理原因,或許和各自的成長環境相關。

1.簡生:敏感細膩的“棄子”,不會和別人相處

“命運不可掌控,尤其是在一個錯誤的時代降生。”七堇年說的,就是簡生。

他長在荒涼的三江平原,是知青父母瘋狂又荒唐的愛情產物。出生即被偷溜回城的父母拋棄,十歲之前,陪伴他的是鄉下貧窮的老嫗和髒髒的土狗。

十歲回城,突降的母親和繁華的城市霓虹一樣,讓這個缺愛的少年陌生,他不知怎樣面對。母親沒有想象中的溫柔,有的只是不間斷的暴怒。環境的陌生,理想和現實的大相徑庭,都讓少年越發敏感。

這些都催化了她少年時期,對廣蘭花瓣般美好的準的“母愛移情”。

他童年不幸,在最該被愛被陪伴的時一無所得,以至於一生心裡空蕩。他不會和人相處、不會正確的愛,這都是不健康成長環境埋下的禍根。

簡生是清楚的,所以在努力自救,但很多人直到老死都不清楚。在有愛和無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內心對世界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敏感多疑的孩子會羨慕別人樂觀的心態,也許會努力的尋求改變,但童年的成長環境在無形中造就了他們的性格碎片顏色。改一片容易,整片難。

即便日後他們都功成名就,原始的性格會讓他們的精神世界有著截然不同的佈局。那種拼命想捨棄的,卻在生活裡牢固不動,這種無奈和心酸,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淺析《大地之燈》中成長環境與人物命運的關係

2.卡桑:缺乏安全感的雪域孤兒,永遠記得雪天

此後的很多年,地理位置切換到神聖的雪域高原,我們就能看見有著高原紅和鑽石般純潔雙眸的卡桑。記住這份眼底的清澈,因為它在很快將消失殆盡。

六歲,最無拘無束的時候,單純可愛的女孩送走了阿爸阿媽。父母為了信仰,葬身在朝聖的路上,留給卡桑的只有年邁的爺爺和忠誠的藏獒晉美。卡桑記得,他們的背影漸漸消失在白雪皚皚的大地上,而後雙雙遇難,化成卡桑此生記憶裡不敢提的冬天。

八歲,相依為命的爺爺亦是因為風雪夜一病不起。彌留之際告訴她:

“我們的肉體永遠都只不過是一朵自生自滅的蓮花,它會消失,但我們的靈魂是永存的。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靈魂,這樣,你才能在佛的扶度之下,獲得永生。”

兩個雪天,女孩被生活傷的千瘡百孔,但依舊善美平靜。直到晉美為了保護她與雪豹廝殺,最終帶著堅定目光,緩慢地走向雪域高原。女孩終於只剩一人,主人家的兒子總算如願,將她性侵。那時,她嚎啕大哭。

一件件,一樁樁,命運這隻無情的大手一直抓著她不肯放過,以至於她不知道信誰,又無比希望有人成為自己世界的救贖,然後讓自己一直活在光明裡。

這種缺乏安全感的狀態,陪伴卡桑長大,即便被收養後擁有物質富足和精神溫暖,也沒能把骨髓裡的狀態移除。這必定的劫數,源於童年的傷害,誰也躲不過。

淺析《大地之燈》中成長環境與人物命運的關係

02 少年成長環境:萬幸看到了燈光,照亮前行的路

若二人一直這樣,恐怕太過殘忍。生活是公平的,在經歷這些傷痛之後,帶來了善良的“醫者”治癒他們,幫助他們找到解脫。

即便他們童年時沒有收穫父愛母愛,但跨過童年,少年中有那麼一道燈光指引,帶他們去往一個幸福的環境,渴望讓其正常生長。

1.簡生:準的陪伴讓你知道愛

簡生因為畫畫天分認識了準,而後開始了一段數年的陪伴之路。準像廣蘭花瓣般溫柔嫻靜,符合簡生對母親的一切設想,並在竭盡全力做好“照顧簡生"這件事。

被雙親拋棄的童年,回城後同學的孤立,因成績不好遭遇的母親打罵,親眼目睹母親對男官員的委身,有撫養之恩的婆婆去世......少年心中的林林總總,全部壓在他敏感且脆弱的神經上,只待最後添一筆,便可壓垮。

終於,在簡生母親因一堆準的畫像歇斯底里之際,少年拿起廚房案臺上的尖刀,當著母親的面刺向自己。留下的是滿地的血和對母親的告別。

幸而有準,主動承擔起了“照顧簡生"的角色。也許沒有簡生母親提供的物質條件優渥,但無論是白瓷盤中的茉莉花瓣,還是新鮮的自制葡萄酒,都代表了簡生需要的溫暖和寧靜。準也尊重他的意願,和他一起用畫筆記錄生活。

他們表面的身份是“師生”,但在彼此陪伴中衍生了些許別的情愫,以至於簡生無法直接定義對準的感情。親情也好,友情或愛情也罷,伊始只因為準符合簡生腦海中母親的形象,就是所謂的“母愛移情”。

關於“母愛移情”是我自己的界定,認知來源於心理學的“戀愛移情作用”。主要指的是個體想從別人身上,獲得卻未能如願的情感需求,希望對方治癒自己,以此來獲得庇護。

簡生不知道對準的具體感情,在和母親吵架後直接去找準,是因為渴望被她庇護。敏感的少年,將孤獨生活的細枝末節幻化為世界對自己的不公,他太孤單,不知道前進的道路。將溫柔的準當做一盞燈,渴望從她身上獲得想要的母愛,然後照亮黑暗的前方。

淺析《大地之燈》中成長環境與人物命運的關係

就像不知道簡生所想,我亦無法判斷淮對少年簡生的照顧。直到多年後簡生陪伴準走完生命最後一程,讓我知道,這種互相陪伴照顧的實質是一種愛的輪迴。

愛無言,卻有聲。雖沒有讓簡生丟棄敏感,但卻讓簡生學會了愛,對準,對簡生母親,對卡桑辛和,均有用。

2.卡桑:簡生辛和拼盡全力,讓你在溫暖中學會從容

可憐的少女在經歷了親人相繼離世和欺凌之後,被簡生辛和收養,從西藏到北京。

辛和是可憐她,簡生是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他們冥冥之中被相似的童年軌跡所串聯,不幸的童年,過多的傷痛,讓簡生希望,這個可憐少女可以幸福一點。

他和辛和一起,化作兩盞燈,照亮並溫暖著卡桑溫暖,讓她獲得幸福,學會從容。這是卡桑活到現在最大的收穫,縱使日後卡桑誤將浪子迦南當救贖,赴尼泊爾後懷孕當苦力,也積極尋找辦法自救。

從容代表著擁有強大內心,這道旁人無法逾越的鴻溝卡桑在童年便已跨越。簡生夫妻在少年時的呵護,讓少女知道“生活會更好”,而後悄然嚥下童年的苦藥,按部就班的過現在的生活。

不是每個人都強大能到淡看苦難,只有在經歷後又被幫助走出的人,才能擁有這樣強大的精神世界。這樣的人,可能會生活的很苦,但總能自己找到回家的路。

張德芬說:"你生活中所有的難題,幾乎都逃不脫你和父母的關係。"

簡生和卡桑沒有被原生父母庇護,卻在成長過程中幸運的被善良寬容的人愛。這份愛並非來自原生家庭,卻成為可憐無助他們的救贖。即便不可淡化童年刀傷留下的疤,也能讓他們在歲月靜好中,忘了疼。

淺析《大地之燈》中成長環境與人物命運的關係

痛感會隨著時間消逝,傷口會逐漸癒合,唯疤痕是表象的見證,但走進他們內心你就會知道,童年被刀刺傷後的心理創傷,一直都在。若想徹底治癒,必須融入一個合適的環境,花上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慢慢給藥治癒,這就是成長環境對人深遠持久的影響。

03.成長環境對人的影響

簡生離開了暴躁的母親,投入了準溫柔的懷抱,從此他知道怎樣去愛,更在為人父之後很好的照顧卡桑,讓她走出傷痛,健康成長。卡桑告別只有傷痛的草原,在簡生和辛和的照顧下,學會從容的面對生活。

這是不幸中的萬幸。然而,幼年時候惡劣成長環境的迫害,卻對他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那麼 ,究竟什麼是成長環境?它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概念,包括人際環境、意志環境等。家庭作為生命降臨後接觸的第一個群體,對人的影響深遠持久。

家庭是指由自己以及父母構成,也稱為原生家庭。弗洛伊德認為:童年早期的經歷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有的人遭遇心理疾病的困擾,也是受到早年原生家庭的影響,形成的一些沒有被解決的心理問題,物質的匱乏能使人暫時陷入困境,而精神上的缺失足以毀掉一個人。

其他心理學家調查發現,原生家庭不僅能影響個體的性格養成,還能一定程度上我們的認知能力、人際關係、社會功能、人格特質、做事方式等。

以《大地之燈》一書為例,可以發現家庭環境對人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1.影響人的行為方式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裡寫到:“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可見古人從那時起就意識到環境對農作物生長的重要性。撫養孩子成長也是一樣的道理,都需要一個合適的環境。

大部分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是家長,作為孩子日常接觸最多的個體,家長的行為無疑起著表率作用。孩子可能不知道這樣做的原因,但看你這麼做的多了,他就知道了要這樣做。

成天刷手機打麻將的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基本上是放任瘋玩。日日讀書努力工作的父母,孩子也會有樣學樣投入書本里。

淺析《大地之燈》中成長環境與人物命運的關係

第二屆《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武亦姝,高考時獲得了613分的好成績,被清華錄取。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她一樣,學習才藝兩不誤,一味地要求孩子,卻無法提供人家父母創造的環境。

武爸爸每天下午四點半之後,絕對不會在家玩手機,全心全意陪女兒學習,父女二人一起看書交流,武亦姝因此擁有了足夠的閱讀量,在文學詩詞的路上走的很順。

回到本書,在愛河中長大的辛和,也是像父母愛自己一樣愛著卡桑。她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總結經驗,認真撫養孤兒卡桑的行為叫做社會性參照

這個概念起源於發展心理學,指的是幼兒無意識的參照父母的情緒反應來學習應對社會情景,從而解決問題,發展社交的現象。

參照即為模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著父母。他最開始的做事方法、生活習慣都是看父母的行為後,瞭解到的。

我認為辛和是本書最幸福的個體,良好的成長環境讓她有了對的參照。母親與父親琴瑟和鳴的狀態,讓她知道如何與丈夫簡生很好生活。參照繼父對她“愛且適度”的原則,照顧卡桑,盡母親的責任。善良的女子,給了她們她的愛,一直在家中等他們歸來。

簡生童年不幸,雖與母親相處不長,卻襲承了母親敏感的心理特質。母親僅憑他悄悄畫的準的素描,就敏感的鋪捉到了他對準那複雜的感情。他面對母親接連不斷的爆發,敏感的拿起尖刀刺向自己胸口。

可見,父母的行為心理在不經意間被孩子捕捉,然後承襲,這也許可以解釋“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俗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父母應該先內省,再質問。看看孩子的半途而廢做事方式、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是不是從你那裡學來的。要想教會孩子正確的做事方式,先擦乾淨自己,才能更好地起到鏡子的示範作用。

2.影響人的人格形成

瑞典教育家愛倫•凱指出: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境是孩子形成正確思想和優秀人格的基礎。

淺析《大地之燈》中成長環境與人物命運的關係

良好的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兩部分,物質環境即群體經濟實力的高低,精神環境是指群體成員互相形成的人際關係和心理氛圍。

人格是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統一,是個人做人的尊嚴、價值和品格的總和。由人格定義可知,精神環境對人格有重大影響。

在簡生和母親住時,做生意的母親給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鋼琴等,對於那個大部分人求溫飽的時代是個奢侈。母親單純地認為,這些是成長的基石,殊不知那個敏感的少年經常孤單的走在江邊,在無聲的淚中睡去。

他敏感,極易被別人影響思緒,憑藉母親因成績差打罵自己,就自詡“無用”。又因目睹了母親和高官在家中私會,不問原因就說出“我以你為恥”。這些從側面反映出,簡生價值觀的不健全。

試想一下,要經過怎樣的打擊,青春期的少年才會認為自己無用。成績越差他媽越罵,加劇了精神環境的惡劣。他渴望愛,需要認同,只有這些才能讓他走出內心的黑暗世界。

“智商決定人的一時,情商決定人的一世”。作為家長要有格局意識,更加註重幫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平日裡多給孩子鼓勵,不吝嗇地表達愛和誇獎,積極和他談心,參加戶外活動等,都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好方式。

現實中有無數的家長對孩子說“你只管好好學習,別的什麼心都不要操”,這巨大的荒謬代代承襲,將親子變成分數的努力。成績只能代表一部分,好成績好大學也能幫助孩子擁有更多的選擇,但他要先學會選,並且選了之後能做好,才能走得長遠,這些都是健全人格的一部分。

生命擁有多個階段,每個階段有著不同的身份。當接過“父母”這個身份,就意味著承擔了一份責任。起碼到孩子成年前,要給孩子生活和心理上的呵護,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成年後更好地融入社會。你們因血緣傳遞捆綁,你就理應做到這一切。讓他學到正確的做事方式,讓他形成健全的人格。

淺析《大地之燈》中成長環境與人物命運的關係

04.父母如何營造一個有利於孩子成長的環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格局、三觀及為人處世的方法,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越小的孩子被影響的越深。

許多人習慣性的忽略嬰幼兒,認為嗷嗷待哺的嬰兒還沒有洞悉生活的能力,但兒童心理醫生奧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裡糾正了這個錯誤認知。他將童年經歷分為0-6個月的自體感、0.5-3歲的依戀模式、3-6歲的良心模式三種。並認為這三階段不同的成長環境會對個體性格產生影響。

從奧利弗·詹姆斯的三階段出發,分析簡生和卡桑的經歷,便不難理解,為何少年時期的溫暖無法修復他們童年的創傷。

0到6歲,完全不諳世事的年紀,卻已經獲得了一生的基本模式。大多數人無法擺脫自體感、依戀、良心構成的緊密圈層,在無形中依據童年本身作出選擇,過完一生。或許真的就是“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

認識到了童年經歷對人的影響,家長更應該努力打造一個和諧、有愛、向上的成長環境。即便物質基礎有限,但最起碼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尊重孩子的選擇

2019年,電視劇《小歡喜》熱播,其中有一段我記憶深刻。方圓在知道季楊楊父母尊重他的意願,讓他去德國留學時說道:“孩子有選擇權,而且他有選擇的能力,還有選擇的勇氣,這太難了。”

的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的素質也在提升,大多數家長本著“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的原則,理所應當的為孩子做出了選擇。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家長用來彌補遺憾的工具,每一個生命都有權做自己的選擇。即使前路漫漫,不知對錯,但還是可以說一聲”我不後悔“。

剛從北大荒回城的簡生,直接被參加母親安排的補習和鋼琴課,只為了彌補老三屆母親年輕時的遺憾。母親從不知道,他的天賦和興趣都是畫畫,一味地強迫只會造成加倍的厭倦。以至於母親發現不如願時,被少年大喊“你從來沒問過我想要什麼”。

這種打著“為你好”地名號,造成了數不勝數的悲哀。有一部分人在被動接受後見難即退,還有那麼一部分人藉此生恨,討厭父母,甚至在長大後不如意時,藉機責怪父母,說“如果當初你讓我學什麼什麼,我現在可能就怎樣怎樣”。林林總總,於親子關係、孩子心理方面無益。

更悲哀的是,很多家長在做事時沒認為這是不尊重。現如今,很多母親在育兒陷入“科學育兒”的誤區。一味地尊重書本知識,照顧孩子,渴望在嬰兒時期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認為這是一個於己與嬰雙贏的選擇。

嬰兒困了想睡覺,你卻按照所謂的科學時間強迫他喝奶,這是剝奪了孩子體驗自身需求的能力。

主要照顧者在照顧時,對嬰兒本體的干擾,會侵擾孩子對個體感的認知。長期以往,孩子會習慣性接受,不知道要什麼,形成傀儡般的“虛假個體”,這是在加劇孩子人格障礙的可能。

淺析《大地之燈》中成長環境與人物命運的關係

2.主動和孩子溝通

回顧逝去的時光,卡桑最懷念的就是那段,高中前每天晚飯後和養父母溝通的時光。他們溝通每日生活的點滴,在雞零狗碎中歡笑,互相為對方解惑,平靜卻溫暖。簡生也是和準住在一起之後,才體驗到了這種幸福。

幼時母親忙於為升級奔波,留給他的只有很多零花錢和一張苦臉,他們唯一的溝通方式就是“爭吵”。成長在那樣的環境下,他自卑,認為自己無用,每每獨自一人做著一切。

他不和母親交流,或者是害怕母親的暴怒,但更可能是因為母親沒有主動和他溝通的習慣。現實中大多數的家長都是這樣,認為孩子小不懂事,便在溝通時跳過自己雞飛狗跳的生活,但對於現在的都市人而言,這些所謂的黑暗佔據了大半生活。

於是,漸漸地,因為無話可說,因為不知道怎麼說,因為不知道說啥,便拒絕和孩子溝通。孩子有樣學樣,啥也不說,雙方陷入互不瞭解的怪圈。

面對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孩子必須儘早的指導更多,才能適應變化的時局。相較於電子媒介上傳播的內容,家長主動和孩子溝通,更有利於孩子瞭解事態的變化。縱使成年人心酸講出來可能有些黑暗,他們可能不懂,但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沒有人一出生就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更沒有人會一出生就淡然處世。即便是嬰兒也會有自己的成長煩惱,家長更應該主動和孩子溝通,給孩子答疑解惑,在瞭解孩子成長的同時,傳遞正確的做人做事方法。

溝通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增加親子間的雙向瞭解,很平常,卻很有用。

淺析《大地之燈》中成長環境與人物命運的關係

3.和孩子參加親子活動

平日散步,週末出遊近郊,假期去遠處旅行,對孩子來說是極好的接觸世界的方式,也有利於幫助父母瞭解孩子,維繫雙方情感。

現代社會,由於父母工作壓力和表層娛樂產品的快速傳播,大多數孩子的童年給了電子產品,這種藉助媒介接觸社會的方式於兒童的成長更多的是傷害。

簡生也是在和準生活時才發現到,每日散步時,可以親眼目睹季節的更替。去鈴溪寫生時,聽知了水流聲,可以讓自己放空。這些和母親相處時一直是未知,因為從未有機會讓二人一起活動體驗。

自然界是神奇的,人是多樣的。無論是旅遊還是遊戲,親子活動都給雙方搭建了一個很好的溝通平臺,讓彼此認識到對方的另一面,加深瞭解,為雙方的親密關係加碼。

通過親子活動,在娛樂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規則意識等,用這種歡快的方式進行正向價值傳遞,比通過表層娛樂產品接受的價值薰陶,對孩子的影響更深。家長也有了一個向下學習的機會,在孩子的行為中反思自己,主動改變。

淺析《大地之燈》中成長環境與人物命運的關係

結語

此書初看,我震懾於藏獒護主的忠貞,感動於準對簡生的細心照拂,甚至無數次在思考“準,你把簡生當成什麼。”

再看,更多博取我眼球的是簡生和卡桑的坎坷童年,獨身一人的悽楚讓他們關上了心門的一個角落,再愛也不能進。

合上書後發現,這部作品最終的意願,是原諒,是寬恕,是放下後的平靜生活。

童年時的敏感孤獨也許永遠無法被治癒,但被少年時的溫暖伴隨後,他們收穫了平靜。那些曾經念念不忘的,在朝夕間逐漸被淡忘。

這本代入感極強的現實主義作品,為我們描繪了兩代人的生活百態,其中簡生和卡桑的曲折命運讓我們看到,人的行為受成長環境影響很深。願你可以擁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願你生活幸福不用救贖。如若不如願,希望你努力救贖自己,希望你坦然面對天寒地凍和路遙馬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