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之道,垂衣裳而天下治

古今中外、歷朝歷代的交替、變革中,服裝形制及服飾制度的形成、確立、推行都是最重要的大事之一。例如,清世祖用暴力推行的“留髮不留頭”的強令漢人梳辮子穿滿服之政策。例如,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統治階層著裝的全面西化。近現代,西方工業、軍力逐漸強盛,然後向外殖民、侵略,然後西式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對其它文化深刻影響乃至強勢“吊打”,伴隨著這個節奏,西裝就成為了世界上最主流的著裝之一。按照這個邏輯,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貿上對各主要地區、主要經濟體的影響甚至是左右越來越大;如今,中國的新經濟已經在舊經濟中發芽,而且正走向且融入世界。那麼,接下來的故事應該是中國文化也必定象西式文化一樣極廣、極深地影響、塑造乃至改變世界。那麼,在不遠的未來,代表中國文化的最直觀、最方便、最普遍的新式中裝也能象西服一般成為世界上最主流的著裝之一吧?!到那時,穿著新中裝應該是一件既有“裡子”也有“面子”的事吧?!

乾坤之道,垂衣裳而天下治


其實,儒家思想早就把其中的道理說得一清二楚!

《易。繫辭傳》中曰: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其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一句,意思是:黃帝、堯、舜這三位遠古聖王,制定了以“衣”與“裳(長)”為主要代表的禮儀制度而垂範天下精英與民眾,由此治理好家國社會。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領悟並運用好了乾坤二卦,通過衣裳的顏色圖案尺寸形制等昭示出上天理下地勢的內含。由此在今天也可以這麼理解,如果衣裳設計製作及穿著使用地“高大上”的話,其效果甚至可以管理好“天下”!這是因為衣裳中藏著“乾天坤地”的思想。正所謂“袖裡有乾坤”!

不過乾坤二卦的思想具體是什麼?又如何通過衣裳展現出來?

中國傳統服飾及其制度是個太長太廣太深的命題,這等於探討中國歷史上服裝的“長相”及其演變的規律。囉嗦點講,就是要搞明白: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夏金元、明、清、民國等等朝代、時期,中國的衣裳式樣及其制度,與當時的國家、社會、組織的“秩序體系及其機制體制”的本質關係是怎麼回事。但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所以借這句慧語,我們選擇幾個典型時期,講講中國傳統服飾及其制度中“垂衣裳而天下治取諸乾坤”的秘訣。

1、周朝

幹嘛選周朝?

周朝時間跨度很長,先後分為西周東周兩個王國,存在了近800年!!!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期間諸子百家思想爭鳴,各有所長,流傳至今,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可以說,周朝奠定了中國文化總體的也是基本的“樣子”。所以,周朝能“垂衣裳而天下治”很簡單,就因為她最長又最文化;周朝的衣裳式樣及其制度也對以後歷代起著奠基性的作用。

周王朝又長又文化很有一套,最關鍵的是她的人員組織及運行的“三制”——宗法制、分封制、禮樂制。

“宗法制”簡單說就是,周朝王室、諸侯貴族及世家大戶們很很很重視本家族內鼻祖、遠祖、太祖、烈祖、天祖、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孫、曾孫、玄孫、來孫、坤孫、仍孫、雲孫、耳孫上下各九代的名分、位次、權責、功用等問題。

“分封制”簡單說就是,周族的族長也是王,他的正配大老婆生的大兒子及其血脈為大宗,永繼王位;王的大老婆生的其他兒子及小老婆生的大兒子及其血脈為小宗,永為諸侯。諸侯正配大老婆生的大兒子及其血脈為諸侯大宗,永繼諸侯位;諸侯的大老婆生的其他兒子及小老婆生的大兒子及其血脈為諸侯小宗,永為卿。卿、大夫、士等等的分封方式及職位以此類推。例如,武王姬發為西周始君,其大老婆生的大兒子成王姬誦承襲君位;位列三公的武王之弟周公姬旦封侯魯國,其大老婆生的大兒子伯禽承襲侯位,其庶弟則為魯國卿大夫。

“禮樂制”簡單說就是,宗法制中的那些祖孫們、分封制中的那些大小宗裡的兄弟們,還有其他的臣子、官員、貴族等等有身份的人們,無論活著還是死後,他吃喝拉撒睡穿進出居家工作等等各類活動,所用的各種物品的式樣、色彩、紋樣、質地、數量全都有嚴格的規定。

“三制”互為條件、不可分割;“三制”就是周朝“尊卑男女”的名位狀態、“尊卑男女”運行方式的集中體現。所以,周王朝的服裝式樣及制度的指導思想就靠這“三制”——一句話:從一個人戴的帽子加上穿著的衣裳必須看一眼就明白:秩序什麼樣!為達到這一目的,周王朝的衣裳及其制度設計中有兩個很有代表性的殺手鐧。式樣殺手鐧為“十二章紋”,制度殺手鐧為“冕服制”。“十二章紋”,就是將代表十二種最美好含義、精神的十二個圖案刺繡在衣裳表面,分別是:日、月、星、山、火、藻、宗彝、龍、華蟲、粉米、黼、黻(在《十二章紋》一期中具體講過)。“冕服制”,就是一共有六種套裝,每種都有冕冠、上衣、下裳。不同在於,每種衣與裳表面的章紋數量依次遞減。周王,六套全可穿著,公、侯伯等依次遞減。

周朝的“三制”展示了周文化很顯眼的一個“樣子”,就是她讓中華民族無論個體還是群體都非常重視上下、先後、統領順隨的秩序體系。為什麼周朝如此重視秩序?當然是為了讓個人小天下、組織中天下、國家大天下穩定和諧。

那中國的儒家文化對“秩序”的認識具體是什麼呢?

更多內容請到喜馬拉雅fm或蜻蜓fm,搜索《張濟昭 國學雜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