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心源性猝死請注意10個“魔鬼時刻”


  猝死,就像一個隱形的嗜血殺手潛伏在人們身邊,讓人防不勝防。

  研究發現,猝死的人中有超過80%是心源性的,比如急性心肌梗死。而我們的心臟,在日常生活的某些時刻會更為脆弱,更容易發生猝死,尤其是在下面的十個“魔鬼時刻”。

1 暴飲暴食

  一項研究發現,每13例發生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就有1位在發病前曾經暴飲暴食,而且在暴飲暴食後的兩個小時內,心肌梗死風險更高。

  具體原因是如果吃得太多,為了消化食物,血液會向胃腸轉移,供應心臟的血液也就相對減少,從而加重心肌缺血;如果吃得過於油膩,攝入脂肪太多,血液中的脂肪含量也會迅速升高,從而減慢血液流動速度,容易形成血栓,引發心肌梗死。此外,過量飲酒會引起大腦興奮、心率加快、血壓升高,也可誘發心律失常。

2 用力排便

  當用力排便時,會引起腹壓、血壓升高,同時心率也會加快,這時候會導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發生心肌急性缺血,甚至可引發心肌梗死。而且血管壓力增大、血流速度加快,容易把血管壁上的斑塊沖刷下來,這些斑塊會堵塞血管,引發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3 洗澡

  洗澡時全身血管擴張,長時間待在密閉缺氧的環境裡,容易引起大腦和心臟缺血。飯後不要馬上洗澡。剛吃完飯,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其他器官處於相對缺血狀態。另外,飢餓的時候也不要洗澡,血糖過低也容易發生暈厥等意外。

4 劇烈運動

  當你在運動時,覺得心跳非常快,呼吸比較困難,開口說話也很困難,這時候,就屬於劇烈運動了。劇烈運動會迫使心臟加倍工作,心臟強烈收縮舒張,造成血壓突然升高,心率過快,心肌缺氧,甚至誘發心肌梗死。

5 過度悲傷

  我們的心臟節律受到植物神經的支配,其中,交感神經興奮會使心率加快,心臟血管收縮,血壓上升。當悲傷情緒無法排解時,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分泌出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動脈收縮,心肌供血減少,繼而引起如胸痛、氣短和休克等症狀。

6 壓力過大

  連續加班、長期壓力過大,交感神經系統會長期處於興奮狀態,導致心臟負擔過大,可能引發心臟病。

7 情緒激動

  看電視、打牌、下棋時常長久坐不動,若情緒突然激動,血壓會一路飆升,心率增快,容易誘發心肌缺血。

8 早上起床

  在夜晚睡眠時,人體各個系統處於半休眠的狀態,而早晨清醒後,身體的各個器官還沒有完全甦醒,這時候猛地起床,可能對心臟、關節造成突然的負擔,特別是高血壓患者容易出現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壓驟然上升,這時,對心血管的考驗比較大,容易出現心臟事件。

9 鼾睡

  “打呼嚕”可能是睡眠呼吸暫停的一個表現,這個疾病在睡眠過程中反覆出現呼吸暫停,可導致夜間急性心肌缺血,嚴重時還會誘發急性心梗。

10 氣溫驟變

  人體對溫度變化會進行調節,但突然的氣溫變化會對人體調節系統產生一定壓力。比如,當氣溫驟降時,人體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臟需要更用力地泵血,這會為一部分人帶來健康隱患。一項研究發現,在眾多的天氣參數中,寒冷、風大和日照時間縮短會增加心肌梗死的風險,其中,氣溫對心肌梗死的影響最為明顯。

  一般來說,每年11月到來年3月是猝死的高峰期。夏季貪戀空調,室內外溫差較大時,也容易引發心臟病。

(來源 工人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