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中日軍事首次交鋒白江口海戰為何能夠影響東亞千年政治格局?

提及中日海戰,大多數國人腦海中第一時間聯想到的便是中日甲午海戰

,正是這場海戰的慘敗,讓我華夏兒女開始奮發圖強,如今重新屹立在世界強國之央,很少人曉得,其實遠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中日便進行過歷史上第一次海上交鋒。這就是被世界軍事史上忽視掉的白江口海戰,正是這一戰打出了唐朝的威風凜凜,也直接影響了一千餘年的東亞政治格局。

試論中日軍事首次交鋒白江口海戰為何能夠影響東亞千年政治格局?

甲午中日海戰

一、白江口海戰發生的歷史大背景

1、唐朝時期,朝鮮半島處於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爭霸”時期

試論中日軍事首次交鋒白江口海戰為何能夠影響東亞千年政治格局?

朝鮮三國時代地圖

白江口海戰發生在公元七世紀,當時中國唐王朝統治時期,而今天的朝鮮半島上是“三國爭霸”時期,同時存在了三個國家:高句麗、百濟、新羅,若論三國綜合實力排名,高句麗就好比中國三國爭霸時期的魏國,百濟新羅就好比蜀國和吳國。可以說,即便是百濟新羅軍事聯手,都幹不翻高句麗。結果更悲催的事情發生了,三國中的最強王者高句麗聯合了小跟班百濟對付實力最差的小老弟新羅,這就著實有點欺負人了。

試論中日軍事首次交鋒白江口海戰為何能夠影響東亞千年政治格局?

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句麗軍事示意圖


但好在小老弟新羅國王比較聰明,老早就認了當時世界最強王者唐朝為老大哥,唐朝老大哥雖然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跟三國最強王者高句麗打過一仗,攻城不下,吃了點虧,就退了兵,但哪曾想三國最強王者高句麗竟然真以為唐軍不堪一擊,尤其是實際控制了高句麗政權的大將蓋蘇文更是洋洋得意,自詡老子天下第一,唐軍都是紙老虎之類的話。

試論中日軍事首次交鋒白江口海戰為何能夠影響東亞千年政治格局?

唐高宗李治影視劇中形象

這時候唐朝是唐高宗李治時期,唐朝早就看屢次挑釁天朝上國尊嚴的高句麗不爽了,加上小老弟新羅又派使者到唐朝哭慘求救了,為了東亞地區的和平安定,唐高宗李治決定,一次性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大唐東征高句麗和百濟。

吸取了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句麗的經驗,唐高宗決定玩一次迂迴戰術,先幹掉高句麗的小跟班百濟,再南北夾擊滅掉高句麗。

試論中日軍事首次交鋒白江口海戰為何能夠影響東亞千年政治格局?

白江口交戰示意圖

於是唐高宗李治搞了一次唐朝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登陸戰,派了大將軍蘇定方帶領13萬唐軍浩浩蕩蕩地由城山渡海到百濟的德物島。新羅派了五萬精兵接應唐軍,結果百濟國王還自作聰明地玩起了誘敵深入、聚而圍殲的戰略戰術,結果看到這二十萬鋼鐵大軍呈碾壓之勢而來,嚇得媽呀一聲都來不及喊就讓唐朝和新羅聯軍給俘虜了。一戰下來,百濟國從王室、大臣、高級將領幾乎被團滅。

2、倭國(日本)伺機通過出兵援助百濟復國,控制朝鮮半島,稱霸東亞

試論中日軍事首次交鋒白江口海戰為何能夠影響東亞千年政治格局?

倭國(日本)齊明女皇影視劇中形象

百濟國王的從子一看這國家讓人滅得太窩囊了,心裡有氣,深表不服,為了復國,就去找倭國(日本)求救了,居然如願以償和野心十足一心想稱霸東亞的日本齊明女皇一拍即合。他不光跟日本的齊明女皇要回來百濟國的質子扶余豐漳王子,還贏得了齊明女皇的出兵援助。倭國(日本)的齊明女皇當時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太太,卻還要硬逞能去倭國(日本)九州親自組織部隊,準備出征援助百濟,結果不難預測,沒有小轎車的古代的交通工具實在太顛簸,老太太又上了歲數,對舟車勞頓很不適應,沒等出征就累得一命嗚呼了。

試論中日軍事首次交鋒白江口海戰為何能夠影響東亞千年政治格局?

倭國(日本)天智天皇形象


但是倭國(日本)並沒有因為齊明女皇的死去,放棄對朝鮮半島的控制野心。繼位的35歲皇太子天智天皇,依然堅決表示將繼續執行齊明女皇未竟的遺願——出兵援助百濟復國。

662年1月,倭國(日本)天智天皇決定以矢 10萬、絲 5000斤、綿1000斤、布1000端 、1000張、稻3000斛支援百濟復國。

同年5月 ,天智天皇派倭國(日本)名將阿曇比羅夫率船師170餘艘作為先遣部隊抵達百濟國和百濟國扶余豐漳匯合。

663年 8月 ,日本又派盧原君率萬餘人援軍作為支援部隊趕赴百濟。

同年9月,唐新聯軍和倭(日)百聯軍於白江口遭遇,白江口海戰正式爆發!

二、白江口海戰正式發生的經過

1、唐新聯軍VS倭(日)百聯軍戰船數量和軍隊數量比懸殊

試論中日軍事首次交鋒白江口海戰為何能夠影響東亞千年政治格局?

唐新聯軍VS倭(日)百聯軍

白江口戰役雙方的戰船數量和軍隊數量比可以說是十分懸殊。

唐新聯軍擁有170艘戰船,士兵13000人左右。

倭(日)百聯軍擁有400餘艘戰船,士兵42000人左右。

可以說,倭國(日本)為了能夠贏得對朝鮮半島的絕對控制權,下了血本,將本國內最精銳的部隊和大多數戰船都派送到白江口集體亮相了。大有一舉擊潰唐軍,奪得東亞霸主的地位。

2、日(倭)百聯軍高級將領不懂戰法氣象,聯軍死傷大半,戰船幾乎全部被燒

沒成想,倭國(日本)和唐新聯軍首戰三個回合,便因不利而潰敗。

倭國(日本)將領和百濟國王心想著首戰不利實屬意外,第二天我們兩國聯軍一起爭先和唐新聯軍拼命,他們自然會退軍,根本沒有考慮影響海戰重要因素——天氣。

試論中日軍事首次交鋒白江口海戰為何能夠影響東亞千年政治格局?

中國古代第一抗(倭)日名將劉仁軌

就這樣,完全是海盜打法的倭(日)百聯軍在第二天出動全部戰船遮天蔽日地向著唐新聯軍全軍出擊,橫衝直撞,一往無前,大有拼光性命同歸於盡的架勢。

試論中日軍事首次交鋒白江口海戰為何能夠影響東亞千年政治格局?

唐朝士兵身穿明光鎧和戎裝復原圖


可是,唐新聯軍在大將劉仁軌的指揮下,戰船不慌不忙地變為左右兩隊,就等著倭(日)百聯軍一頭扎進來,利用大唐艦船高大結實的優勢,很快將日本戰船分割包圍了起來。可憐倭(日)百聯軍先被唐軍艦船撞了個七葷八素,接著又被唐新聯軍高大戰艦關門打狗刺成了刺蝟。一些英勇的倭(日)國士兵還想著跳上大唐戰艦拼死一搏,沒想到被身著明光鎧,手拿唐橫刀唐軍隨意劈砍。

試論中日軍事首次交鋒白江口海戰為何能夠影響東亞千年政治格局?

白江口海戰軍事指揮路線圖

殺得倭(日)百聯軍目瞪狗呆。本來百濟士兵就懼怕唐軍,如此一來更是一觸即潰,而倭國(日本)士兵這時候也忘了武士道精神了,紛紛跳水求生,場面是十分狼狽,被淹死者眾。這還不算完,大唐名將劉仁軌呵呵一笑,讓你倭國觸犯天顏,也讓你嚐嚐我國曆史專利——火燒連營的滋味。於是劉仁軌命令唐軍士兵將事先準備好的火箭順著風向,分批次地射到了倭(日)百聯軍的戰船上,不一會,倭(日)百聯軍的四百餘艘戰船幾乎都成了燒火棍,煙浪滔天,海水皆赤,分不清是倭(日)百聯軍的血水還是戰船燃燒的火焰。

白江口海戰最後以倭(日)百聯軍慘敗而告終,百濟軍只有百濟國王扶余豐漳逃走,而倭(日)軍諸多大將慘死,只有少數殘部逃遁回國。

三、白江口海戰對東亞政治格局的歷史意義和深遠影響

1、百濟國徹底滅亡,高句麗被徹底孤立,為朝鮮半島統一開闢了道路。

試論中日軍事首次交鋒白江口海戰為何能夠影響東亞千年政治格局?

公元669年,唐朝疆域示意圖可見,新羅幾乎統一了整個朝鮮半島


白江口海戰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結束了朝鮮半島持續上百年的三國爭霸時代,百濟國從此一蹶不起,徹底滅亡,而處於朝鮮半島最北面的高句麗被唐朝和新羅南北夾擊,失去了小跟班百濟的緩衝,被徹底孤立。

白江口海戰僅僅過了三年,高句麗的實際掌權大將,最愛吹牛的蓋蘇文就死了,他的兒子們開始為了爭權搞內訌,新羅再次請求唐軍組成聯軍進攻高句麗,沒到兩年,高句麗就被唐新聯軍滅亡,唐朝在高句麗設置九都督府,並設安東都護府統轄,朝鮮半島三國時代結束,新羅國從此一家獨大,最後幾乎統一了整個朝鮮半島。

2、倭國(日本)戰敗後開始虛心學習唐文化,向唐朝派遣留學生,東亞政治格局保持千年穩定

試論中日軍事首次交鋒白江口海戰為何能夠影響東亞千年政治格局?

唐朝時期,(倭國)日本使團渡海學習唐風圖

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倭國(日本)經此白江口海戰後,對唐朝可謂畏之如虎,尤其是日本的天智天皇,一聽到唐朝派人來了,就嚇得趕緊在首都周圍建立幾個防禦城池,結果人家大唐是派白江口海戰一舉打敗了倭(日)軍的唐新海軍總司令劉仁軌來通好的,結果日本天智天皇嚇得不敢接見劉仁軌,馬上命令國人在海邊修起了防禦工事,以防唐朝來襲。


終於熬過了畏唐緊張期,看到大唐根本沒有再揍自己的意思,天智天皇趕緊排遣使團留學生向大唐問好並學習大唐制度風俗文化禮儀,原來倭國(日本)遣唐使只派一二百人意思意思,結果白江口海戰後,倭國(日本)每次派往唐朝的遣唐使都得六七百人,一個大船裝不下,只好分乘四船,去大唐學習的人員身份也更雜了。有高級官員,有醫生,有翻譯,有留學生,有學問僧,總之五花八門,此後百年,倭國(日本)掀起來學習唐風的熱潮,國家制度也從奴隸制改良成為徹底的封建王朝,倭國(日本)才算有了長足發展的制度原動力。

四、總結

被唐朝大軍打怕了的倭國(日本)再也不敢和其發生軍事對抗,直到明朝中期,才有一些沒落的武士敢來中國當倭寇混飯吃,結果還被戚繼光領導的戚家軍趕到海里喂王八。

倭國(日本)天皇也在此戰的幾百年內再也沒敢染指朝鮮半島,去爭奪地盤,東亞政治格局基本上保持了千年不變,以唐王朝為首的中國封建王朝始終作為東亞的最強王者,地位不可撼動。

而追根溯源,不得不說中日軍事首次交鋒的白江口海戰,唐軍實在是打的漂亮,打出來了唐朝維持東亞地區和平穩定的大國風範,可以說白江口海戰對東亞地區此後千年的政治格局影響深遠,居功至偉!

參考文獻:

1、《舊唐書》

2、《日本書紀》

3、《中日關係史文獻論考》

4、《日中文化交流史》

5、《通鑑紀事本末》

6、《評說日本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