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殺入美團“後院”滴滴上線跑腿業務

(觀察者網 文/張珩)3月10日晚間,有消息稱滴滴已經在成都和杭州低調上線了跑腿服務。APP顯示,提供的服務包括蔬菜糧油、藥品等日常所需的生活物資的代買服務。

對此,滴滴向觀察者網表示,跑腿是滴滴在疫情期間推出的新服務,由滴滴代駕司機擔任首批跑腿員,為社區居民提供生活物資的代買服務。滴滴希望為社區居民提供便利同時,也為平臺上的代駕司機師傅們提供更多獲得收入的機會。試點之後,滴滴跑腿覆蓋的城市將逐步擴大,並面向社會招募跑腿員。

觀察者網注意到,此次是滴滴第二次進入生活領域。2018年,滴滴開始了外賣服務,彼時滴滴外賣被認為是殺入了“美團的後院”。如今隨著疫情的襲來,民眾對於配送服務的需求上升,滴滴再度進入生活領域,值得外界關注。

滴滴杭州、成都上線跑腿業務,後續或逐步擴大

據悉,滴滴在3月9日正式上線“滴滴跑腿”,隸屬於普惠出行事業群,由滴滴代駕團隊負責,項目從立項到上線僅僅一週時間。除成都、杭州以外,第二批城市將在3月16日開放。

在滴滴APP內將所在城市切換到杭州之後,觀察者網發現,滴滴提供的服務和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服務相差不大。在滴滴APP內的“跑腿”欄目中,消費者可選項包括“買菜”、“水果”、“零食”、“藥品”、“鮮花”和“萬能小哥”(同城急送)這幾個項目。

計費方面,4公里內跑腿費用為12元;4-10公里為20元;10公里以上為30元。滴滴稱,為了保證服務的質量,客戶單次下單的重量需低於10千克,價格不超過500元。

第二次杀入美团“后院”滴滴上线跑腿业务

跑腿服務需求大增,滴滴殺入市場

滴滴為何在此時推出新項目?疫情可能是最直接的原因,3月4日,國家信息中心發佈《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新冠肺炎的突然來襲,其所造成的衝擊是目前共享經濟平臺所面臨最迫切的問題。

疫情期間用戶出行量暴跌,滴滴毫無疑問受到了影響。根據極光發佈《2020 年春節移動互聯網行業熱點觀察研究報告》顯示,為防控疫情的接觸擴散,餐飲停業、出行減少致使美團、滴滴等平臺日活躍用戶數量階段性下降50%左右。

據滴滴內部人士對 36 氪透露,在一些主要的二線城市,滴滴2月的單量每天只有十幾萬單,不足疫情之前的五分之一。而且可以預見的是,這樣的情況在短期之內並不會有明顯緩解。

因此,在主營業務暫時無法回覆的大背景之下,滴滴也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跑腿或許是一個合適的擴張方向。

另外,早在疫情爆發之前,跑腿業務就已經吸引了互聯網巨頭的注意。

根據極光大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7月,跑腿行業APP整體滲透率為0.47%,用戶規模513萬。“跑腿服務”也成為各巨頭瞄向的新領域,美團、京東、餓了麼、蘇寧這類互聯網巨頭都對此有佈局,上線了閃電送、達達和蜂鳥跑腿等品牌。快遞公司順豐也在此前上線了同城急送業務。

尤其是美團推出了“美團配送”新品牌,阿里旗下餓了麼獨立了“蜂鳥即配”,兩大頭部企業的業務升級意味著市場培育趨於成熟。

而在此次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國內相關業務又迎來了一次爆發性增長。

從1月24日至2月2日,盒馬、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的日活躍用戶規模增速均超過100%;而多點Dmall、京東到家的日活躍用戶規模也獲得了雙位數的增速。

作為後來者的滴滴此時選擇殺入這個“紅海”市場,毫無疑問將面臨激烈的競爭。

擴張服務,滴滴越來越像優步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曾經於2018年在國內推出外賣業務,和業內巨無霸美團、餓了麼正面競爭。不過很快,滴滴便重新聚焦於出行服務,而和出行服務天然形成聯動的外賣等業務,滴滴更多的選擇佈局於海外。相比之下,滴滴在海外的競爭對手只有更早成立的優步。

如今,滴滴已經在日本、墨西哥部分城市還有巴西上線了或者即將上線外賣服務。

尤其在日本,滴滴外賣業務直接和優步進行競爭。去年第三季度優步主營業務打車服務營收同比增長19%至約29億美元。外賣服務Uber Eats實現營收6.45億美元,同比增長64%。外賣的增速遠超主營的打車業務。如今,優步外賣在日本已經推廣至福岡、神戶、京都、名古屋、大阪、橫濱、東京共7座城市。

觀察者網注意到,滴滴當前的發展路線和優步越來越相似,以出行為基礎,逐步擴張至相關的行業領域。

早於滴滴成立的優步目前已經涉足了自動駕駛、外賣、貨運、保險等領域。而滴滴也已經進入了自動駕駛和生活領域。3月10日,滴滴全資控股公司——迪潤(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出資11億人民幣入股現代財產保險公司,正式涉足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