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有什麼發展前景?

惜橙圓


剛看了一下問答,發現貶損惠州的居多,惠州很小麼?1970年惠陽專區改稱惠陽地區,地區駐惠州市。轄惠州市及惠陽、博羅、龍門(駐龍城鎮)、河源(駐源城鎮)、連平(駐元善鎮)、和平(駐陽明鎮)、龍川(駐老隆鎮)、紫金(駐紫城鎮)、惠東(駐平山鎮)汕尾、寶安(駐深圳鎮)、東莞(駐莞城鎮)、增城等12縣。以及梅縣部分,甚至香港也就是170多年前從惠州劃出交給英國作為殖民地,這是恥辱!雖然這些已經成為歷史,但是,現在的惠州小麼?西到石灣鎮,東到平海吉隆黃埠,北到豐順交界龍門的某某鎮,南到深圳,橫著量堅著量都百幾兩百公里,只因為惠州太大了難於集中發展,而且惠州地域並不像深圳那麼集中,比如惠城區大亞灣區惠陽區惠東到博羅到石灣到龍門等等每個地方相距甚遠,假如要連在一起才算大的話那當然很難,但是可以說的是惠州的發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再說如今的城市格局根本就不輸於東莞,惠城區、大亞灣區、惠陽區等建設速度更遠超東莞,不信大家可以拭目以待。還有,你們口中的大深圳大香港大東莞的三個地方的總面積加起來都還沒有惠州旗下的一個博羅縣大,(深圳1997.47平方公里,香港1103平方公里,東莞2465平方公里,而博羅5634.21平方公里)。惠州在隋唐已是“粵東重鎮”,至今1400多年,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和沿海商品集散地,陸地面積1.13萬平方公里,佔珠三角經濟區面積的1/4。海域面積452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23.6公里,是廣東省的海洋大市之一。惠州還小麼?惠州的發展前景會小麼?[機智]



意意abc


近來經常聽到惠州有人吐槽惠州的建設變化太慢了,其實惠州歷史上從來都是一個偏僻的小城鎮,解放時人口只有五萬的規模,到改革開放時也才市區人口11萬,加上郊區也不足18萬,典型的小城市,各方面都比東莞還小,在中國根本叫不上號。八十年代末惠州市政府從北京請來專家規劃,提出多少年後GDP達到百億時,還激動了多少人,所以能夠達到現在市區常住人口過百萬,經濟規模答到廣東的第五,是惠州本地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超過珠海、中山、江門、汕頭、湛江、茂名和韶關,那一個不是當年惠州需仰望的角色?所以惠州本地人和移民過來的新惠州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也難怪,新移民的眼中希望的是和深圳比,只是中國只能有一個深圳。

惠州歷史上雖然小,但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一直很高,從還沒有併入中國版圖前就是南粵四大古國之一,叫縛婁。秦始皇立南海郡設四縣,就在梁化設傅羅縣。自隋朝於今府城置循州,為廣東兩個總管府之一,管轄粵東廣大地區,地位僅次於廣州總管府。唐以後一直為東江流域的政治經濟交通中心,雖然行政區域已經改變,但迄今為止海外清朝惠州府十屬(縣)的華人華僑仍以惠州人自居,成立世界惠州總會。現在很多人都在比那個地方不排外,惠州肯定能夠佔一個前面的位置,惠州自古就是一個水陸碼頭,不但惠州十屬,潮梅地區的人民移民做生意,往往第一站就是惠州,解放後四野原42軍駐惠州,又帶入大量的東北大軍將士到惠州,和當地人結婚後繁衍生息,惠州從來都是東西南北融合、和睦相處的地方,八十年代前的人口構成最少有一半都是外來人口,人口構成的複雜,語言各異,惠州話又是一個出了當地連廣州人都聽不懂的小區域方言,所以普通話在幼兒園就開始培養,是廣東省的一個特別。不過那個時代,不論是東北人還是客家人潮汕人的後代,都徹底融入惠州這個小環境,操著一口流利的惠州本地話。令人擔心的是現在移民好像沒有融入惠州文化的心理,坊間憂心惠州話這個兩千多年的古代話種是否會失傳。鄙人認為移民融入一個城市也應該融入當地的文化生活,一個沒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是沒有歷史傳承的。

如果你去深圳東部華僑城,一上山,那地方都是原來惠州歸善縣的地頭,原寶安地域到大鵬半島只是一個狹長的海邊,龍崗到葵涌鎮都是解放後劃撥給寶安縣的,所以惠州和深圳的關係是血緣的關係,深圳第一代移民有三分之一是從惠州招聘過去的,本來同城化沒有隔閡,緣於中國的行政體系,一直不如人意,連交通很多都是斷頭路。自從馬瑞從北京南降,後有大灣區的概念提出,我猜測上層有改革行政地域隔絕阻礙經濟發展的規劃。不管怎麼說,深圳惠州合併也好,深圳東擴也好,深圳的未來發展都繞不開惠州,從房地產這幾年來看,隨著軌道交通的建成,深圳惠州的融合會更加緊密,深圳人到惠州買房的人屬於先知先覺的一部分人。

惠州的地理位置我認為在中國無出其右,毗鄰兩個一線城市只有河北毗鄰京津的一些城市,但惠州優於河北城市在於環境更優,水資源豐富和很少汙染。還有珠江東岸的深莞惠是中國最重要的電子數碼高新工業基地,深圳港是世界大港,惠州港即將超億噸,東莞又規劃東莞深水港。惠州機場復航一年就超規劃,要進行第二期擴建,廣東省已確定未來定位為深圳第二機場。幾年後隨著高鐵、城軌和地鐵網絡的建成,深莞惠地區作為廣東、中國和世界最重要的熱點可以期待。

我曾經說,惠州即使沒有什麼產業也會成為南中國的主要移民遷入地,到深圳東莞的移民買不起房子,惠州就是他們的首選地,軌道交通建成後把惠州作為睡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就像東京一樣,每天通過軌道通勤車上下班。其實惠州還是有一些產業的,現在主要是電子和石化和發電廠。你用的手機很可能是在惠州生產的,據說惠州是中國手機的最大產地,這個聽說一下就是,我沒有也無法考證,但大亞灣是中國海油的最大基地是千真萬確,為廣東最大的石化基地,以前看到石化廠煉油廠感覺很高大上,離我們這些小地方很遠很遠,但也出現惠州最大的汙染源。惠州海濱有火力發電廠和燃氣發電廠,在建一個核電站。潼湖開始建設智能創新工業園區,我也說不清楚什麼東東,大概和東莞松山湖類似吧,昨天看新聞哈工大簽約進駐。

惠州還是廣東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城市,羅浮山為南粵百山之祖,道教第七洞天,山河湖海溫泉古村一樣不缺。目前海濱旅遊第一,溫泉度假第一,週末深圳東莞廣州的人流車流湧入惠州,經常引發堵塞。惠州人吐槽的交通和莞惠城軌建設如老牛拉車,我想,如果交通非常便利了,深圳東莞的週末消費不更加流向惠州,對方政府的拖延就不奇怪了。馬瑞主政深圳後提出東擴後,情況有所改觀。今年國慶節統計遊客達到五百多萬,省內以深圳東莞廣州佛山中山遊客為最多,省外以北京遊客最多,首次超十萬。雖然惠州移民對惠州市政府多有吐槽,但有一個一定要表揚的地方是惠州一直堅持兩江四岸公園化,使得惠州的城市建設在那裡都拿得出手,隨著城市建設的擴大和完善,海濱、溫泉城鎮化已經越來越多的北方人到惠州買房養老。


獅子滾球


近期,大量“溫資”湧入惠州,肯定會產生良性的帶動效應,吸引更多的民營企業家來惠州安營紮寨、幹事創業

  商機無限的惠州究竟能引來多少溫州商客,或許在具體數據上無從考究,但溫商迸發出來的超強產業推動力卻讓人不得不關注。據瞭解,虎門服裝、中山燈飾、佛山傢俱能夠享譽全國,與溫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有關消息透露說;中山燈飾60%都是由溫商生產的。

對溫商這種強烈的“抱團發展”意識,有媒體曾形象地作了這樣的描述:“溫商就像‘蝗蟲’一樣,只要看準了足以‘美餐’一頓的產業,就會成群結隊,蜂擁而至。”

  那麼,溫商迸發的這種強大的產業推動力,將給惠州帶來怎樣的影響?

 “而隨著越來越多外來民營資本的入惠,其影響也不僅僅侷限於對惠州GDP的貢獻,對稅收、就業的貢獻。

利於市場的全面的完善;有利於民營經濟的發展;有利於市場化的進一步發展;有利於創新和創業。


惠州前景發展一片美好


佛山開心彼得


惠州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其實惠州的發展勁頭是非常足的,

沒有所謂的發展不起來這樣的說法,

尤其是在近些年來惠州的經濟發展可以說是越來越快了,

只不過有很多人沒有主動的去關注過惠州這幾年的發展而已。

比如說在惠州,現在發展起來了,

石化產業,而惠州這邊的電子產業發展升級當中。

另外惠州還有非常多的旅遊資源,

通過旅遊資源的開發使得惠州這幾年擁有了很好的發展的潛力。

所以不管是從工業的角度來看,

還是從第三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

惠州的發展都是相當好的,

而網上有人說惠州發展不起來,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現在經濟處於一個轉型調整階段,

很可能在這邊投資的確是沒有賺到多少錢,

所以就間接的說惠州沒有多少發展,

但這種說法顯然是不正確的。

惠州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在惠州這邊行,各業發展可以說都是相當的不錯,

比如這邊的輕工業所佔的比例已經遠遠超過了重工業所佔的比例。

而大家要知道重工業發展所伴隨而來的就是各種各樣的環境汙染,

作為一個城市輕工業和重工業的比例應該進行合理的分配,

如果重工業比例太高,反而對於後期長期持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恰好惠州這邊就看到了這樣的一種局面,

所以說在努力的發展第三產業,在努力的發展輕工業,

經濟和人文發展的同時,還能夠給城市留有一片美麗的環境,

這才是惠州發展的真正的內涵。

惠州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現在惠州這邊仍然有大片大片的土地在規劃當中,

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不可限量的。

比如這邊各方面的交通設施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當中,

各個地方對於環境保護的力度也是越來越大,

各種各樣的宣傳落實都非常的到位。

一個地方是不是能夠發展得起來不是說這個地方一定要有多麼繁榮的經濟,

也不是說這個地方要有多少高樓大廈,

而是要整體的看這個地方居民的幸福指數和滿意指數,

很顯然生活在惠州的老百姓,

不管是對於環境還是對於居住都是十分滿意的,

這裡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宜居的城市,

有很多外地的人都會選擇到這個地方來購買房子居住,

而且這個地方的房價最近保持著比較平穩的狀態,

很適合普通老百姓在這裡買房長期居住。

惠州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希望看過上面的介紹,

能夠讓大家有更多的認識惠州,

這幾年的發展發展不起來,

那純粹是無稽之談,

一個地方的發展有外在的也有內在的,

很顯然這幾年來惠州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更注重自己的內在的提升,

而不是著眼於進行外在粗礦型的發展。

一個城市如果想要謀求長遠的發展的話,

就應該由內而外的進行規劃,

而不是說建了多少高樓或者辦了多少工廠才叫發展,

也不是說規劃了多少道路才叫發展。

顯然惠州的發展是一種整體向上的發展勢頭,

這種勢頭一直保持下去,

將會使得惠州擁有比其他城市更大的發展優勢。






淘房大師兄


惠州是廣東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瀕臨深圳。在古代即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稱,惠州毗鄰深圳,有TCL、德賽、華陽等大型本土國有(控股)企業集團以及僑興、富紳等本土民營企業集團,數碼、石化是惠州的兩大經濟支柱,行業內的工業體系相對完善。

現在國家在大力發展深粵港澳灣區的整體發展規劃,如果這個規劃進入實施階段,惠州的發展更是如虎添翼。


在路上覓尋


\n

{!-- PGC_VIDEO:{"hash_id": 17823525453767985064,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400504805948670465, "media_id": 1559290941553665, "neardup_id": 17007152218342686061, "vname": "\\u60e0\\u5dde\\u8d4f\\u67900304.mov\

周小光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重要的灣區之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比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其中,惠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九座城市之一,同時也是一座新興工業城市,電子信息、數碼視聽、石油化工等產業蓬勃發展,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惠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科技創新中心

惠州是一座新興工業城市,其中石油化工產業蓬勃發展。今年6月,惠東縣港口中廣核海上風電場一期項目獲發改部門核准,建設規模達400兆瓦、總投資達81.79億元。這一項目投產後將進一步優化惠州市能源結構,推動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

惠州市背靠大亞灣石化區,能源類別齊全,除了傳統能源以外還擁有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抽水蓄能以及天然氣發電等新能源。未來,惠州市將充分發揮優勢、完善產業佈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科技創新中心。

生產總值

惠州市有電子、精密機械、紡織、醫藥、化工、汽車零配件等產業。惠州是首批國家電子信息產業製造基地之一、國家火炬計劃“數碼視聽產業基地”,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電話機、彩電、激光頭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組合音響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汽車音響、DVD、手機生產基地之一。此外,惠州市石油化工產業蓬勃發展,至年底大亞灣石化工業區落戶的石化及公用工程項目有67個(其中石化項目47個),投資額約1553億元,被列為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重點園區和廣東省重點發展的石油化工基地。

惠州市產業經濟快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持續增長。據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初步核算為3830.58億元,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1.77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2099.22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1559.59億元,增長7.6%。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4.5:54.8:40.7。民營經濟增加值1684.62億元,增長7.7%。2017年,惠州人均GDP為80205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11879美元。

數據來源:惠州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對內投資

《廣東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政策措施》(簡稱“外資10條”),多領域放寬准入限制,打造營商環境新優勢,惠州投資政策優惠力度越來越大。《惠州市進一步降低製造業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十條政策措施》(“惠10條”)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推動惠州製造業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助力打造更具創新特質的智造高地。

據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2234.88億元,增長9.6%。分行業看,第一產業投資23.57億元,增長29.6%;第二產業投資783.80億元,下降3.7%;第三產業投資1427.51億元,增長18.2%。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419.80億元,增長0.5%;民間投資1526.59億元,增長10.9%;港澳臺、外商經濟投資210.60億元,增長13.2%。

全年工業固定資產投資784.45億元,下降3.6%。其中,石化行業投資111.79億元,下降47.8%;電子行業投資125.61億元,下降2.1%。

數據來源:惠州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對外貿易

惠州是國家重點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11個城市之一,毗鄰港澳、近海,靠近深圳,是珠三角銜接粵東、閩贛和港澳臺地區的交通樞紐,是京九鐵路南端最便捷的港口轉運貨物集散地。優越的區位優勢和發達的交通網絡為惠州的商貿業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一個初具規模的區域商貿流通服務中心已經形成。

據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3415.99億元,增長12.2%。其中,出口2233.13億元,增長13.2%;進口1182.86億元,增長10.3%。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1050.27億元。

從出口市場看,2017年主要出口市場的佔比中,香港佔比達29.7%。2017年全年共簽訂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合同661宗,增長329.2%;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16.78億美元,下降21.4%;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1.44億美元,增長0.1%。年末全市工商登記外商企業實有6992家(不含分支機構等)。其中,香港4885家。

數據來源:惠州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旅途運輸

惠州是東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處在客家文化、廣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匯地帶,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幷蓄,廣東漢劇、漁歌、山歌、舞龍、舞獅、舞春牛、瑤族的舞火狗等各種文化活動盛行,民間文化多姿多彩。惠州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蹟頗多,還有重要的革命傳統紀念地、名人故居及紀念館等。此外,惠州市西鄰大鵬灣,西南鄰香港,東與紅海灣相接,南連廣闊的南海,為全省海洋大市之一,擁有大亞灣和紅海灣部分海域,海洋旅遊資源豐富。

近年來,惠州市接待國內外遊客人數持續增長。據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5393.20萬人次,增長14.4%。接待住宿遊客2238.94萬人次,增長10.1%,其中國內遊客2238.94萬人次,增長24%。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439.28億元,增長20.6%,其中旅遊外匯收入96975萬美元,同比增長3.6%。

數據來源:惠州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高鐵時代”到“航空時代”再到“城軌時代”,惠州成為全省重要的區域樞紐。目前,全市過境高速公路達13條,通車裡程633公里,通車裡程位居全省第二。惠大鐵路與京九鐵路實現無縫對接,吞吐能力達億噸的惠州港成為京九鐵路最便捷的出海口。此外,廣深港高鐵在9月正式開通後,惠州也可坐高鐵直達香港,進一步拉近兩座城市之間的聯繫。

具體來看,2017年末全市境內公路通車裡程總長13823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3805公里,高速公路634公里。通車裡程公路密度為122公里/百平方公里;等級公路密度為12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5969萬噸,其中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1萬標箱。

數據來源:惠州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產業結構

目前,惠州正在加快構建“2+2+N”產業現代產業體系,即做強做優電子信息、石油化工兩大支柱產業的同時,推動汽車與裝備製造、清潔能源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培育物聯網、雲計算、LED、生物醫藥等產業成為優勢產業,推動金融服務、現代物流、電子商務、休閒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加快服裝製鞋、家電製造、水泥建材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構建支柱多元、結構優化、支撐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數據來源:惠州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建設發展中,其中灣區內的能源供應是重要的基礎之一。惠州市背靠大亞灣石化區,擁有豐富的石油化工資源,同時也擁有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抽水蓄能以及天然氣發電等清潔能源,這為惠州乃至整個大灣區的能源產業發展提供先發優勢。

據瞭解,從化工能源來看,目前大亞灣石化區已形成2200萬噸/年煉油、220萬噸/年乙烯的產業規模。大量成品油及石化衍生產品從惠州輸出至各地,有力的保障了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大城市的能源供應。

此外,清潔能源是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型、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為大灣區搶佔全球清潔能源產業制高點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和條件。據惠州市“十三五”規劃提出,力爭到2020年,全市清潔能源產業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建成廣東省重要的清潔能源生產基地。

總的來說,惠州的能源產業前景廣闊,這也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在能源佈局上提供更多利好。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快速發展中,產業集中、結構優化、多地加強交流與合作,未來在全球經濟舞臺上將越來越突出及重要。粵、港、澳三者在大灣區中扮演角色不同,惠州市要積極推進產業高端化、集群化、低碳化發展,提升產業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緊密與粵港澳其他城市群的聯繫,加強區域創新合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開放發展新格局。

更多材料及分析均來自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中商產業研究院


惠州地理位置相當優越是座美麗富饒的沿海城市,南鄰大亞灣與深圳東莞,西連廣州、河源,北接汕尾。是廣東廣府、潮汕、客家文化的聚聚地,是廣東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城市,惠民之州。其GDP產值3412億元,人口476萬人,全市面積11200平方公里。是國家的30個二線城市之一,具有美好的發展前景與發展潛力。

例如旅遊業, 惠州的旅遊資源較豐富,有惠州西湖,紅花湖,羅浮山,巽寮,湯泉,大亞灣等自然風光。若是這些旅遊景點周邊的飲食服務業更為提升改善,加上必要的宣傳,也許能吸引來更多的旅遊觀光者。

現在我們講中國創造,肯定了高新技術產業的必要性,作為一座汙染小,重工業不那麼發達的城市,惠州完全可以加強在這一方面的發展,引進技術和人才,提高教育水平。

還有惠州人的消費能力平均來說應該不算很高,且地區不平衡,就惠城區而言,江北的大商場欣欣向榮,但一江之隔的下角,大商場接連倒閉,因此我認為惠州人的總體消費水平提高空間很大。

還有與許多大城市相比,惠州的交通條件不完善,尚無地鐵,惠州機場也最近才重新建好開放,但地鐵實在是受限於惠州河湖多地下不好開挖,目前惠州正在建與東莞等地相連的高鐵,惠州機場仍需繼續完善,開通更多航線和班次,加大人流。

另外惠州受到廣州深圳的輻射作用,它們對惠州的發展起到帶動作用,目前力爭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

現在國家在大力發展深粵港澳灣區的整體發展規劃,如果這個規劃進入實施階段,惠州的發展更是如虎添翼。


惠州9小時


前景,我看好仲愷大道旅遊業發展

仲愷大道一日遊:

一條蜿蜒蜿蜒的道具讓你體驗什麼叫做過山車,塵土飛揚讓你體會下什麼叫沙漠氣息,坑坑窪窪讓你體驗下什麼叫做農家生活,堵堵塞塞讓你感受下人生的走走停停,多麼富有詩意呀。關鍵還是這條道路修了幾十年了,多麼富有歷史底蘊呀。

最後附上一張美麗的風景圖


taroballs



惠州大亞灣龍海二路在居民區域強行拉取220KV高壓線,受影響小區多達幾十個,嚴重影響到幾萬居民的正常生活居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