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你交過最蠢的智商稅

“資本主義和消費主義共存的方式

就是富人應當節約開支把錢投入再生產

普通人的使命是花光所有錢”


消費升級,你交過最蠢的智商稅


消費升級,你交過最蠢的智商稅


她姐有個朋友小熊,接觸了她理財社區之後,一直感嘆為什麼大家都那麼有錢。反觀自己,工作三年幾乎沒存什麼錢。


小熊是在家鄉基層公務員,工資稅後3000出頭,季度會有小部分獎金,年底大概有3-4萬的年終獎。和知乎動輒百萬的年薪相比真的不算高,用她的話說,“就那麼點錢,怎麼不能花完”。

其實,她的單位離家很近,並且提供免費的食宿和一日三餐,車子的加油費通常是家裡出的,父母還經常會給一些零花錢。也就是說只要稍微節制一下慾望,總是能存下來一點錢的。

然而,小熊現在基本上是等著工資還花唄的狀態。總是新開的餐廳要去吃,網紅的吹風機要買。


消費升級,你交過最蠢的智商稅

買,隨便買,只要你對未來毫不在意


當代年輕人在攢錢這項能力上總是比我們的父輩差很多。不是甩鍋,我們已經快要被消費主義浪潮給淹沒了。


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一舉一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在面臨著消費主義的侵蝕。


你做出的每一個購物決策,背後可能都有品牌商的陷阱。

這個影響不是直截了當的讓你買買買,而是通過各種包裝或者概念,讓你不認為自己被影響。


營造你的需求,肆無忌憚地把手伸向你的錢包,更有甚者,鼓勵你去借貸,透支我們的未來。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精緻的豬豬女孩怎麼能沒有一支YSL的口紅呢?


憑什麼一個女生就必須得擁有YSL的口紅?!


消費主義最大的陷阱就是建立了把消費水平和個人成功、自我認同和人生幸福劃等號,將個人消費行為和社會標籤捆綁。讓我們自欺欺人,你消費了什麼,你就是什麼。


當你看到小學時候根本看不上的二狗居然發了財,初中同學旺財靠著家裡的資金生意做得順風順水,而自己只能窩在10幾平米的出租屋裡渴望成功。

這時候銀行的廣告告訴你申請下這張VIP卡住在希爾頓吃著藍鰭金槍魚,你就是這個時代的精英!

精英們都是這麼消費的。

你聽著覺得很有道理,連夜辦了信用卡,第二天就住進了酒店。哇,原來這就是成功的滋味。


不得不說,這一套很實用。

根據年輕媽媽品質生活電商“蜜芽”會員調查問卷顯示,68%的女性認為消費可緩解焦慮,消費行為佔據主流。25%的女性通過購物消費緩解焦慮。 比起改變世界,改變生活,花錢總是快樂而容易的多。


本來幸福和成功需要幾十年的摸爬滾打、百轉千回、千錘百煉,需要不停地在生活的柴米油鹽和煩惱中感悟。現在只需要買買買了。


消費升級,你交過最蠢的智商稅


等到真正需要錢的時候呢?

別說買房或者家庭重大變故了,一失業就得就地爆炸。


她姐曾經看到過一個新聞,美國銀行理財網站的調查發現,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後,美國人的應急儲蓄意識有所增強,儲蓄率回升。


但總體的儲蓄依然不足,只有不到37%的美國人有足夠的積蓄可以隨時拿出500美元或者1000美元來應對緊急狀況。


消費升級,你交過最蠢的智商稅

消費升級是當代人交過最大的智商稅


如果是消費主義是掏空當代年輕人的陷阱,消費升級就是年輕人交過最大的智商稅。

什麼是消費升級,說白了就是錢賺多了,儲蓄並沒有增加,你的錢以各種形式花出去了。


收入都***了,家裡的普通電飯鍋怎麼配得上自己。


年薪***了,怎麼能和以前一樣穿淘寶。


“中產階級必須注重品質”、“中產階級需要有一個戴森的吸塵器”,“中產”、“新中產”,我們不知不覺中就“被中產了”。


“中產”到底是什麼?不管你對中產的概念是什麼,商家都會極力讓你知道,購買我的產品,你就是一個精緻的中產階級,反之,不管你賺多少錢,你只是一個進城務工的農民工。

於是,我們就被裹挾在無窮無盡的消費升級中。

有些人覺得消費升級是為了更好的質量。


她姐只想說,都要2020年了,如果說高精尖芯片我們還需要加大努力,但如果說日用品,標準的工業品,我大天朝妥妥排第一。

據說,世界最大的牛仔褲工業化生產基地在浙江海寧,某L,某U和某國產邦威,完全可以是同一個車間的3條流水線。回想一下專賣店的價格,是不是感覺被割了一茬韭菜。


有些人覺得消費升級是為了更好的設計。


拿奢侈品來說,品牌溢價大概是出廠價的30倍到50倍。

你愛的LV經典款可能出廠價不到1000塊錢。而大牌之間設計互相抄已經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了。

僅僅是小白鞋,就有LV、Gucci、Prada 、Valentino、Alexander McQueen等品牌有一系列產品,分清了再來談設計。


消費升級,你交過最蠢的智商稅


現階段,消費升級必要嗎?


不管是奢侈品還是輕奢,他們普通的日用品有區別嗎?其實是沒有本質區別,Tiffany幾千塊的回形針也只是回形針,沒有其他實用的功能。


對有錢人來說幾千塊的回形針也只是平常商品。

有錢人可以通過用奢侈品體現他們有錢,如果我們節衣縮食一個月買了一個名牌包包擠地鐵的話,她姐只能說,這個包不適合你。


《善惡經濟學》中有個觀點:消費者購買了某件商品,理論上說,他需要的物品總數應該減去一個。而實際正好相反,隨著擁有的物品總數遞增,他想擁有的物品總數也在擴大。

當你擁有了一個心儀的LV,那絕對不是結束。一個包不夠,要2個,新包包要新衣服搭,有了新衣服需要新手錶....

她姐告誡大家,慾望的增長是無限的,收入的上漲是有限的。


消費升級,你交過最蠢的智商稅

什麼才是消費的正確姿勢?


人活著就得消費,必要的消費不能少,不然社會發展還有什麼意義呢?問題是怎麼剋制一些不必要的消費。

消費原則是,低收益的東西堅決不碰,高收益的東西考慮使用頻率,高頻出高價,低頻追性價。


比如她姐的工作需要常常用到電腦,一臺高配筆記本電腦很貴,但是能提高我的工作效率,而我每天使用的頻率也很高。這是高價格,高收益,高頻率使用的東西,值得入手。


拿吸塵器舉例,你看上一個網紅吸塵器的同時,反思過一天打掃幾次衛生嗎?


如果說,你被網紅吸塵器割了韭菜,大不了可以提升打掃的頻率,自己還落下一個吸塵器,不算血本無歸。


有些商家非常壞,針對我們的困境,販賣我們的焦慮。

彷彿只要你繳納了這個2998,這個課程就能讓你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還有很多所謂的職場進階課程,學英語的課程,你的本職工作完成到100%了嗎?你書架上的字典有幾層灰,心裡沒有number嗎?


不要被所謂的成功學、財富自由欺騙,任何事情都沒有捷徑,你實現的可能是別人的財務自由。

總的來說,走出了物質匱乏的年代,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學不會剋制。


有人說過:


對於年輕人而言,如果要避免踩進消費升級的陷阱,最重要的是做好對於收入的比例規劃。

比如你在一線城市月入稅後一萬,就要安排好每部分消費的佔比,租房2000,吃飯1500,交通500,社交活動500,衣服鞋包500,其他各種消費品加起來1000,每個月就能穩定存下4000元本金用來金融理財。


如果做不到上面的規劃,就是你的慾望超出了你的收入水平,要麼想辦法提高收入,要麼降低慾望。


否則那些收入5000的人是怎麼活下來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