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把現代的SVD半自動狙擊步槍放到二戰的聯合國家會發揮出什麼水平?能扭轉戰局嗎?

蒙牛PK伊利


二戰的聯合國家是啥意思...


SVD定位是一杆班排級的狙擊槍,從效用來說和二戰裡那些加裝了瞄準鏡的大栓類似,而且它標配的PSO-1瞄準鏡也只是4倍放大,說白了就是解決八百米之內的事兒

當然,它是個半自動,而且喂的還是7.62x54R 7N1專用狙擊彈,因此精度在1.24MOA的樣子。這在二戰時期是個非常了不起的精度,然並卵的是...即便如此,它也就是一杆半自動,打得比較準,但又太長的步槍。可以認為是帶瞄準鏡,加強版的加蘭德

如果二戰中普遍都用這貨,那機槍手是倒了血黴,但在裝甲車、坦克、大炮、空軍面前依舊是個渣渣,用它撐死了能取得一些局部勝利。對整個戰局的影響力非常有限。

畢竟二戰不是一戰,輕武器的殺傷比例就那麼多(歐洲戰場在20%左右),更多的還是鋼鐵洪流,制空權,海權,補給線和破交戰,產能,資源等等。這些才是關鍵。


瘋狗的輕武


指望一把輕武器能對戰局產生大的影響是極不現實的,連生產了1400多架的Me262噴氣式戰機和6000枚V2彈道飛彈都沒對戰局產生什麼質的影響,把“扭轉戰局”的重擔放在SVD這種班排級精準步槍身上未免過於不切實際。

實際上如果放到二戰,SVD的各項數值並不太過出彩,論威力,SVD使用的7.62*54R彈與蘇軍當年使用的彈藥是一樣的,莫辛納甘、郭留諾夫SG-43、捷格加廖夫DP-28、SVT-40、馬克沁M1910等等採用的都是這款子彈。

戰後50年代蘇聯為SVD狙擊槍開發了專門的狙擊用彈“7N1”,優化了彈頭設計,彈頭重9.85g,比9.6g的1908式輕尖彈略重,比11.8g的1930式重尖彈輕不少,採用空尖彈頭鋼芯加鉛柱結構,增強了子彈的穿甲能力和對人體的殺傷力。1999年俄羅斯又推出了7N14型狙擊彈,彈頭9.78g,主要在精度上和穿甲能力上進行了提升,優化了與膛線纏距的配合。

但總的來說,SVD的彈藥在二戰時期並沒有什麼本質的提升,當時的戰場遍佈全威力彈藥,即便這些被送到二戰的SVD配備了1999年的新彈藥,能取得的彈藥優勢也極為有限。

我們可以從精度上比較下SVD和莫辛納甘的差別,從上圖的子彈散佈數據上來看,SVD的確優於莫辛納甘步槍,但是我們從這些數值上也可以看出,二者實際的差距真心不算大。如果是兩支狙擊步槍做對比,那麼SVD的勝利毫無話說,畢竟它從整體性能到光學瞄具都比莫辛納甘高一個級別,但如果談論的是對戰爭的影響,恐怕一型精度略高的狙擊槍並不能改變戰場,蘇軍二戰時考慮的更多的是部隊的大規模武裝。

前面也說過,SVD主要就是個班排武器,屬於前線神槍手的裝備,它有自己的戰術價值,卻並不能因為略勝一籌的狙擊性能就叱吒風雲大殺四方。SVD的任務範圍在800米內,頂天1000米,而二戰大部分戰鬥在500米處開始,200-100米膠著,50米內才白熱化,槍林彈雨中,受各種因素影響,SVD並不見得比其它狙擊槍表現的好,很多時候訓練、戰術甚至犧牲才是主導因素。

SVD最大的優勢是半自動,但這也不能成為它影響二戰的條件,因為二戰戰場上並不缺乏半自動狙擊槍,蘇聯的SVT-40、德國的Gew43都是優秀的半自動步槍,在換上光學瞄具後,它們成為相當普遍的二戰半自動狙擊槍,表現的非常出色。而且這兩種武器德軍都有,蘇軍的SVT-40被德軍繳獲後以Selbstladegewehr 258/259(r)的名稱批量裝備。

所以,在威力、精度、功能都差異不是很大的情況下,我們很難指望SVD能形成質變效應,它終歸是個輕武器,性能好一點、威力大一點,並不能產生神話般的逆轉。

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SVD狙擊槍到了二戰,會是一種大放異彩的武器,二戰真正扭轉戰局的是逆天的工業化大生產,以及最適合超量裝備的武器、彈藥,如波波沙衝鋒槍、T34坦克這些,或者乾脆就是原子彈這種劃時代的黑科技。


王司徒軍武百科


看來這幾年的美劇是把狙擊手的作用誇大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了。




蘇德雙方都使用了大量的狙擊手。


半自動狙擊步槍也不少見,蘇聯人用

svt40德國人用G-43,蘇聯女狙擊手柳德米拉就是用svt40的。

SVD按照西方國家的標準就是一把精確射手步槍,說白了就是在一個步兵排或者步兵連中,執行精確射擊的步槍手,這種步槍手原來在解放軍裡邊叫做特等射手或者神槍手,專門就是針對對方的機槍手或者戰鬥骨幹等目標進行精確射擊,由一線指揮員直接掌握,不過是中國的神槍手一般就是使用制式步槍,而現在是可以給你一把SVD罷了。

象SVD這種半自動狙擊步槍放到二戰時期也不會怎麼樣,德國的G-43半自動步槍就是加裝瞄準鏡以後,作為狙擊步槍使用,在戰爭中並沒有起到什麼太大的作用。對於二戰這種大規模戰爭來說,這種正規作戰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對於普通的一兵來說就是整個戰爭機器上的一個零件,就算被打掉了馬上就會有別的士兵補上去,包括一些所謂的高價值目標,甚至將軍戰死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換一個將軍就行了,將軍也有的是。





各種迫擊炮,從60毫米到82毫米,甚至120毫米應有盡有,一旦發現狙擊手迫擊炮是還擊的首選武器。



各種37/50/57這個口徑級別的反坦克炮,打坦克有點費勁,但是壓制狙擊手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在戰場上,從來就不要想什麼公平,從來戰場上就沒有公平這兩個字。

各種火炮才是當時歐洲戰場上,各個國家陸軍的火力骨幹,還有天上飛的。步槍的作用很小。



這種情況下,實際上戰場上比拼的是雙方重火力的數量,步槍的地位其實不高,尤其是在歐洲戰場,當時幾個國家的火力骨幹都是各種火炮,這種火力骨幹的轉變在一戰就已經完成。換一支步槍對於戰局沒什麼作用,頂多是狙擊手更活躍一些,但是當時的同盟國和軸心國,如果遇到對方的狙擊手首先做的都是用一頓鋪天蓋地的炮火回過去,首先是連營一級的60,82/81毫米的迫擊炮,有可能還有對坦克已經沒什麼用的37/45/57這個級別的反坦克炮,就算不暴露自己的位置,被炮火覆蓋的地方,隱藏在那裡的狙擊手恐怕也早就屍骨無存了。



在幾年前根據柳德米拉的事蹟改編的電影女狙擊手中,柳德米拉一次負傷就是被德軍發現,德軍馬上就是一頓炮火覆蓋,柳德米拉是戀人用自己給柳德米拉當掩體,柳德米拉白活了下來,而戀人走了。這個是很真實的事。遇到狙擊手首先是一頓炮彈。

二戰中的狙擊手實際上射擊距離並不遠,通常也是在600米以下,也就是藉助光學瞄準鏡能夠對於遠距離的目標進行有效的瞄準,而這個距離上風速等等各種條件已經開始影響彈頭的命中位置了,一個神槍手訓練起來並不容易,費這麼多力氣培養一個狙擊手不如用炮去解決問題,訓練一個迫擊炮手可比狙擊手容易的多,而且迫擊炮的威力還大。


紅色手電筒


〔蒙牛PK伊利〕出的題目越來越“洋蛋”了!“聯合國家”是個什麼“洋鳥🐦”組織機構?

二戰時期只有“邪惡”軸心國和反法西斯盟國之分、沒有什麼“聯合國家”那個“洋鐵皮”組織。
SVD/Snayperskaya.Vinyovka.Drag

unov/狙擊步槍是前蘇聯時期由〔德拉諾夫〕設計的、經過不斷改進於1967年裝備前蘇聯部隊,並且出口。

槍基本參數:

槍長:620mm

初速:830m/s

槍口動能:3303j

最大發射距離:3500米

有效殺傷力距離:1300m

彈容量:10發

全槍重量:3.7kg(帶瞄準鏡)

配置機械式(日光/弱光)瞄準鏡

可發射:7.62R、7N1(專業槍彈)和7N14系列槍彈。
(SVD系列狙擊步槍🔫)


中國產/七九式7.62狙擊步槍🔫是1979年在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從越南兵手裡繳獲蘇聯產SVD戰利品、升級仿製品。1981年試製成功並且裝備部隊、85式7.62毫米狙擊步槍還供應國外用戶。
國產79/85式狙擊步槍初期沒有專門的狙擊步槍彈

、使用53式7.62毫米機槍蛋(可使用7.62R/7N1/7N14系列狙擊步槍專業彈)。

把一款狙擊步槍“時光穿越”到二戰時期的盟軍士兵手裡、能不能扭轉戰局?

靠一把性能優良的現代版狙擊步槍去扭轉二戰時期的某一場戰局?是不可能的事情、充其量能多獵殺幾個敵人或者高級別軍官罷了!

狙擊步槍是一種非自動化武器、專業級別特種槍支、全槍長、機動性差,不適合大規模兵團士兵裝備。

二戰時期自動步槍、突擊步槍(衝鋒槍)已經開始裝備各國部隊,“術業有專攻”做為通用型武器裝備作戰性能比狙擊步槍更符合實戰需要。

所以說:單靠一把性能優良的狙擊步槍解決了一場戰役的勝敗,更不可能扭轉什麼戰局!


孔乙己亂彈


無法扭轉戰局

這個聯合國家也沒看懂,但從扭轉戰局來看,應該是德意日吧。

那麼如果德意日的主要裝備步槍緩沉SVD,能獲得什麼優勢呢?

1. 射擊精度提高,畢竟是狙擊步槍,射擊精度這一點無疑幾乎超過二戰所有槍械;

2.射速提高,半自動步槍,雖然二戰後期已經出現半自動步槍甚至自動步槍,但大多數裝備仍然是普通步槍。

這兩點就是SVD的優勢,不過要注意的是,雖然有兩點優勢,但實際上這兩點優勢其實只能選擇一點用。

比如你要採用高精度的射擊,那麼你必然需要瞄準,而射速什麼的就上不來。而你要使用高射速,那麼你必然無法瞄準,那麼槍精度再高,其實效果也差不多,因為這個時候就像古代弓箭手一樣,是覆蓋射擊。

但不管如何,SVD相比二戰大多數主戰步槍,都擁有著極大的優勢,那麼為什麼憑此無法扭轉戰局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1. 槍只是戰場武器之一,二戰時一場全面的戰爭,從飛機,潛艇到航空母艦,比如日軍準備了這個步槍就能在中途島打贏美國的艦隊嗎,顯然不是,步槍不過是陸戰的普通裝備,對於整個戰局,特別是海空戰幾乎沒有影響;

2. 再來分析幾個使用者:

德意日這三家,意大利就先剔除了,雖然在二戰中它也被當做主要國家之一,但幾乎沒有一場主要戰役是他主導的,也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將軍,更沒有研究出什麼新武器,純屬醬油角色,就算給了它SVD也不覺得它能翻起什麼浪花。

德國:德國的戰鬥力無疑是極強的,但二戰德國的主要戰術是圍繞坦克展開的,步坦協同,實際上步兵很多時候是配合坦克行動的。閃擊戰這就成為了德國的標誌,而虎豹坦克也享有鼎鼎威名,給這樣的德軍配合上SVD那麼他的效果仍然只能是給坦克打下手,在運用上發揮有限。而如果是在斯大林格勒這樣的城市作戰,射程、射速其實都不重要了,甚至精度的效果也會被削弱,城市巷戰就是絞肉機,並非拿著狙擊步槍就能成為狙擊手。SVD的優勢最好是在陣地防禦戰中才能體現,比如諾曼底登錄這樣的德軍防禦戰,但這樣的戰局一般來說盟軍都佔有比較突出的海空優勢,SVD的優勢會受到飛機炮火的壓制,給盟軍造成更大的殺傷可能,但扭轉戰局幾乎沒有機會。

日本:日本陸軍的主要主戰場在中國。SVD無疑在各方面都比三八大蓋要強,但如果日本換用SVD能取得壓倒性優勢嗎,也不能。因為當時的中國大多數的準備還是漢陽造或者老套筒,對上日本的三八大蓋同樣是極為劣勢,日本本來就在武器上對中國有著明顯的優勢。那麼換上SVD不過讓這個優勢更大一點,但卻無法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當時和日本打,就是在裝備劣勢下的戰鬥。面對SVD與三八大蓋區別不大,因為三八大蓋同樣有著精度與射程的優勢,所以要想和日本打,只能打近戰,打游擊戰,這樣才能發揮優勢。不能被發現,這樣SVD和三八大蓋其實差不多。而在正面對戰,裝備劣勢不外乎就是堆人,這個換上SVD日本也就是優勢更強了一些,堆的人更多一些,卻還是沒有絕對的勝機,畢竟日本本來就是絕對裝備優勢,在加強一點還是絕對裝備優勢。

再加上海空無法改變,所以SVD無法扭轉最後的戰局。


葉飄刀


問這個問題的朋友,把戰爭想的太簡單了。

戰場上輸出最高的,不是步槍,而是火炮!

而且,戰爭不是武器好,就能打贏的。最簡單的例子,抗日戰爭,中國除了駐印軍重返緬甸的時候,武器碾壓日軍以外,武器一直處於落後,但是中國卻打贏了。朝鮮戰爭也是一樣,志願軍武器和聯合國軍差距更大!可是,我們依然打贏了!

先進的武器確實可以產生不小的優勢,但是,給他再多SVD,也扛不住謝爾曼坦克的一次衝鋒!再多SVD,也扛不住105榴彈炮一輪齊射!

火炮的威力有多恐怖呢?一發105榴彈炮,足以讓至少三分之一足球場面積寸草不生!衝擊波足以把人撕碎,遠一點,炮彈破片依然足以對人造成致命殺傷,再遠一點,巨大的爆炸聲,震耳欲聾,被震死的士兵不在少數!

哪怕迫擊炮,威力也不容小覷,就算日軍擲彈筒,也很厲害。口徑即是正義,管子粗細,代表話語權。

就算給軸心國配發SVD,也是打不贏的!


老霍家那小勇


SVD下放給每個士兵的話,理論上利於防守一方,比M1加蘭德要好,打的準打的遠,但是這把槍訓練難度大於M1,而且尺寸偏大,用於進攻或者遭遇戰,未必就比M1好用。。。還不如老老實實扮演班組狙擊步槍角色。。


瘋語者007


如果有神劇中八百里外一槍幹掉小鬼子的狙擊槍就能改變歷史。德蘇入侵波蘭,波蘭一槍八百里外幹掉希特勒,轉頭八百里外一槍幹掉斯大林。二戰結束。


例如101908651


無論一戰二戰都用處不大。二戰這種大規模戰爭,都是火炮+坦克+飛機是主力。


江蘇賈貴


人手一個RPG都很難扭轉戰局,就別提SVD了,一把狙擊槍,根本對戰局不會造成什麼大影響,頂多是增加點傷亡。另外,題主這個聯合國家是啥意思?當時是有個反法西斯聯盟,但是聯合國憲章簽署實在1945年6月,歐戰結束,日本在苟延殘喘。

回到這兒問題,先看SVD,SVD這把槍用於二戰根本就不愁補給問題,蘇軍的莫辛納甘、SVT-40、用的子彈都是7.62*54mmR。這子彈在那會兒,蘇聯部隊裡是應有盡有,子彈肯定是管夠的。而那個時候,蘇軍也不是沒有半自動步槍,蘇軍大量裝備的是SVT半自動步槍,也沒看這槍對戰局有什麼影響。

決定戰局的,不是槍,而是飛機、大炮、坦克等重型火力。SVD在當時沒啥優勢,打不下來飛機,打不壞坦克,也打不沉軍艦,也不能像喀秋莎那樣瘋狂傾瀉。說到底,就是一杆槍而已,德軍裝備一大堆STG44也沒看扭轉戰局。SVD穿越回去,頂多能給步兵班增加火力、延伸射程。

打仗打的不是別的,而是綜合國力,你一個月能造出多少坦克、飛機、大炮、軍艦,以及其所需要的彈藥數量,這才是關鍵,沒了這些,全都白扯。單純一把步槍,僅僅能夠在最後短兵相接的時候,起到一定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