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飲料廠不搞“再來一瓶”的活動了?網友:都是坑

導語:之前我記得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買一瓶喝的一打開,突然發現自己中獎了。可是現在市面上已經很少能看到這樣的飲料了,我們兒時的快樂也沒有了。記憶深刻的就是當媽媽給了兩塊錢時,興高采烈的去買了一瓶飲料,就是期盼著可以再來一瓶。可是兒時保留到現在的記憶,也沒有了。是什麼造成這一局面的發生?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

為什麼現在飲料廠不搞“再來一瓶”的活動了?網友:都是坑

其實這個再來一瓶的鼻祖應該是康師傅了,當時康師傅可是靠這個沒少獲利。所以別的品牌看到這麼好的前景,也就開始照搬了這個方法。慢慢的就有人看重了這個商機,從中造假來謀取利益。廠家在生產飲料時,設置的這個再來一瓶都是講究批次的。像這批原產品中預計投放100萬瓶中獎批次,然後等到年底計算的時候,卻回收了200萬個瓶蓋。

為什麼現在飲料廠不搞“再來一瓶”的活動了?網友:都是坑

難道這中間的行行道道不值得人們懷疑嗎?當我們還在為中了一瓶飲料而沾沾自喜時,別人都已經依靠著這個商機發家致富了。他們主要賺錢的渠道就是,利用這些造假的瓶蓋,低價賣給一些小販。小販們用這些瓶蓋可以去兌換飲料,轉而繼續銷售,這樣就可以掙比原來多一倍的錢了。按理來說,這些造假瓶蓋到底是由誰生產的?其實這不外乎一些大廠商。

為什麼現在飲料廠不搞“再來一瓶”的活動了?網友:都是坑

因為現在製造業成本都很低,讓他們低價造一些瓶蓋,成本也不過幾分錢,這麼大的需求量,可以好好的賺上一筆,他們沒有理由拒絕。這個造假瓶蓋差不多獲益的有三方,第一是一些生產這些瓶蓋的工廠,第二就是中間商,第三就是這些小販們。不過到頭來可是坑苦了這些原生產商,他們出的點子,被別人鑽了空子,都頭來,自己還得背這個黑鍋。

為什麼現在飲料廠不搞“再來一瓶”的活動了?網友:都是坑

結語:所以為了不讓一些人在中間搗鬼,也就將再來一瓶這個商機撤掉了。你想一個假瓶蓋就可以盈利1塊,那100萬瓶就是100萬塊,這就是積少成多的道理。你們說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