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司機對選公還是選民的看法



本文系家長投稿,文中立場不代表本號立場


歡迎家長們對新政下的擇校發表看法,來稿請寄[email protected]


廣州小升初政策終於落地,公校變化不大,繼續以就近入學方式招生,特長生和外國語學校的政策變化也在大家預料之中。
民校招生則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可以說民校完全失去了自主招生的權利。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的民校,必須通過搖號方式進行招生。
政策的大幅變化,讓這屆小升初家長感受到了徹骨的涼意。
回過神來,原來每個家長心中擇校的那桿秤可能要搖擺了,我該送孩子去公校還是民校呢?

一個老司機對選公還是選民的看法


近年來,民辦初中憑藉著生源可選拔、考核方式直接、住宿管理到位等優勢,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也形成了以中考成績做評判的“民強公弱”局面。


除了幾個依託於著名高中存在的公辦初中重點班還能吸引優質生源之外,絕大多數家長和孩子的目光都放在那些優質民校上。家長寧可參加層層選拔交高額學費去民校讀書,也不願意就讀免費的公辦初中。


可以說,家長們花了這麼大氣力和成本進入民校,最看重的就是那裡生源整齊,大家三觀一致,孩子們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如果民校以後僅通過搖號招生,那還有去的意義嗎?花那麼多學費值得嗎?


我個人依然向大家推薦民校,尤其是可寄宿的優質民校。原因如下:


01


教育氛圍的考慮


民校的選拔雖然不復存在,但是高額學費承擔了變相“選拔”,此因素不容小視。能夠放棄免費的公辦學位、願意承擔一年幾萬塊學費的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是令人放心的,孩子的層次很大概率也差不到哪裡去,這樣的教育氛圍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有些家長會說,對很多富豪家庭來說,一年幾萬就是毛毛雨。這話說的一點也不錯。雖然肯定會有一些基礎較差、不太上進的孩子進入同一個學校,但這不是主流,其實年年都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比如,學校招生600人,只要有400人整體狀況不錯,校風就是積極向上的,校方再採取一些因材施教的措施,很大概率在中考中依然能名列前茅。至於那一兩百人,哪一年沒有相對落後一些的學生呢?


02


學校和學生都有動力


民校的體制特點決定了它的管理更有動力,更易取得成果。雖然這兩年的政策有很明顯的扶公抑民趨勢,也一再強調民辦學校的公益性,但民校必須得依靠招生來實現存在的價值,需要通過學費收入來實現發展,它對中考成績的追求自然就比較強烈,也希望通過成績來吸引更多學生。


這些體現在學校管理上。民校對老師考核更嚴格,老師的主動性也更強,對學生的管理更到位、更嚴格,少了套路,全是實幹。雖然免不了被詬病刷題過多、摧殘個性等等,但面對現在中考仍是選拔性考試,且全市依然有小一半學生上不了高中的嚴峻現實,誰又有完美之策呢?


優質民校的優良傳統已成為習慣,形成了底蘊。即便生源略有下降,也會在巨大慣性下保持高位運行,慢慢形成新的競爭力。名校帶給孩子們的自豪感榮譽感會爆發出巨大的內在動力,讓孩子們覺得我要努力、我要上進、我要成為這學校真正的一員、我要為學校爭光。這樣的氛圍,我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03


住宿學校能保證對學生的監督


民校在無法自己選拔生源以後,生源肯定會變複雜。在孩子青春期的關鍵時候,走讀存在被不良風氣帶偏的較大可能。因此,建議選擇可住宿的優質民辦學校。


現在廣州可住宿的民校,特別是優質學校,住宿管理都非常嚴格、正規、人性化,對孩子心理健康、身體成長、時間管理、動手能力、學習安排有著很積極的影響。最關鍵的是,能讓孩子時刻處於老師、同學、宿管的監督之下,減少走偏的可能。


也有不少家長強烈反對住宿,認為對親子關係、孩子心理有較大影響,這個見仁見智,各自選擇吧。


總結


說這麼多現在都是空話。按照現有政策,民校報名受到區域、報名數量的限制,優質民校肯定是報名者眾、中籤率低。各位家長可以邊走邊看邊選擇,到時候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報名。當然,得先準備好大把銀子。


撰稿:馬上談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