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康打造“空中希望課堂”:為3萬返工人員子女量身定做

受疫情影響,遠在老家貴州省鎮遠縣的小學四年級學生李躍只能接受線上教學。

李躍就讀於浙江永康市西溪小學,隨前來務工的父母生活在永康。和她一樣,還有3萬多名新永康子女回了老家過年。

線上教學,讓沒有網絡信號的農村家庭無奈掉線。為了讓新永康人返工後放心孩子的學習,永康市教育局為他們量身打造了“空中希望課堂”,課程兼顧流動人口子女的學情和疫情下的心理健康。網絡平臺之外,增加了電視播放。

“讓每一個在永康就讀的孩子,都能夠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永康市教育局局長謝滔告訴南都記者,“空中希望課堂”是一次教育信息化的成功試水,為解決教育公平問題開闢了一條新航線,將持續推行下去,提升教育質量和保障教育公平。

浙江永康打造“空中希望课堂”:为3万返工人员子女量身定做

永康市城北小學學生通過“空中希望課堂”學習。

量身打造

“今年春節太不尋常,因為新冠肺炎的侵入,改變了我們所有人的計劃。”遠在老家貴州省鎮遠縣的李躍一家,沒有如期踏上返回永康的征程。

作為浙江省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前來永康的務工人員眾多,他們在這裡工作、組建家庭、照顧兒女,慢慢成為了新永康人。

永康市14多萬學生中,新永康人子女佔比超1/4,其中返鄉過年的有31545人。

受疫情影響,2月6日,浙江省教育廳發佈文件,將在全省各中小學校全面組織實施線上教育教學活動,做到“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

按照規定,永康市延遲開學。2月17日起,永康市教育局要求各校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進行線上教學,同時建立起線上教學調查、反饋、研判的機制。

一個現象引起了當地教育系統的關注——在新永康人子女比較集中的學校,學生參與率、接受程度、學習效果,與其他學校相比要相對差一點。

“隨著老師們線上上課的開展,我知道,同學們每天都應該在細細聆聽著老師的諄諄教誨吧!可是他們怎麼會知道,我心中的著急與苦惱呢?”李躍說,她與2個妹妹知道要線上上課後都興奮不已,但當打開父親的手機,準備輪流收看各年級的學習視頻時,卻發現根本無法播放,家裡地處山區,沒有任何信號。

永康市石柱鎮下楊學校是一所民工子弟學校,學生98%來自外省。教授五年級語文課程的沈老師告訴南都記者,學生回老家過年,分散在全國各地,特別是貴州、雲南等山區,網絡不好,手機沒有信號,不能使用直播形式上課。

老師們安排了看電子課文、抄生字詞、做口算、看課外書等作業,但孩子的積極性不大。

現實困境擺在新永康子女的面前。完全依賴網絡在線授課,農村孩子上網困難。盯著手機的小方塊屏幕學習,對視力發育也有危害。

如果不能解決他們的學習問題,家長一旦決定留在老家務工,將影響永康不少企業復工復產的進度。雖然已有2萬新永康人子女陸續從家鄉返回永康,但家長去工作,孩子們也將脫離iPad、手機等設備,線上教學依然是一道難題。

“作為教育部門,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把這些問題解決好。針對這些群體的實際需求,為他們量身定做,打造永康的‘空中希望課堂’。 ”謝滔表示,教育局組織了全市最優秀的骨幹教師籌備“空中希望課堂”,在網絡傳輸之外,加入了電視播放。

通宵錄課

採用“主講+審核”模式,228名學科教師參與了“空中希望課堂”的研製,年齡跨度從60後到90後。

謝滔對多所流動人口子女所在的學校進行摸底調研時瞭解到,因為流動性比較強,這些孩子的學習基礎相對薄弱。

浙江永康打造“空中希望课堂”:为3万返工人员子女量身定做

“空中希望課堂”教研團隊備課。

在“空中希望課堂”課程的製作中,他提醒教研團隊,要依據新永康子女的特點,把握學習進度、教學方式和課程時間。“有一位英語教師的專業能力特別強,平時在城區學校上課是全英文授課,考慮到學生們的接受程度,我們調整為了中英文教學。”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課《鄉下人家》,由永康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語文老師呂麗恆製作而成。

與以往教學環境、時長、教學目標、學生群體不同,面對與新永康子女的視頻錄課,呂麗恆的經驗是“零起點”教學,將教學內容分化、節奏放緩,一節課時限20分鐘,要落實教學重點,多用口頭語言、啟發式語言表達。在錄課中,她還加入了學生朗讀和回答問題的語音,增加互動性,插入了動畫視頻加強趣味性。

一節課從備課、寫講稿、製作PPT,到三次審核、三次修改,最後錄製成微課視頻,一共用了三天時間。

為避免受雜音干擾,呂麗恆的錄製時間基本在晚上,有時需要通宵錄製。

“我排在第一節課,上交視頻時間緊。小區裡一聲狗吠、小區外一聲車鳴都會使錄製前功盡棄。在課堂中,又加入了一些音頻和視頻,後期製作要求高。所以第一節課通宵錄製到凌晨六點才成功導出。”呂麗恆告訴南都記者,最大感受是“辛苦並快樂著”。

南都記者注意到,“空中希望課堂”的課表涵蓋三至八年級的各個學科,小學段為20分鐘,中學段為30分鐘,每個課程都設有2-3個學習任務。除課本知識外,還有新聞聯播、體育鍛煉、勞動實踐、眼保健操、心理輔導等課程。

心理健康微課中,分別提供了給學生及家長觀看的視頻,教育孩子們在學習之餘,還可以在家通過練字、學做養生菜、健身等方式充實生活,告訴家長疫情之下如何應對子女的不良情緒。

“原本春節是孩子們最放鬆的時候,受疫情影響,他們及家長的心理問題都需要關注,所以我們開設了心理健康課。”謝滔表示,孩子們的身體素質也必須保證,讓體育教師錄製了鍛鍊的視頻,講解如何規範動作,要求每天運動半小時。

在謝滔看來,疫情對孩子的教育來說,也是一種機遇。“學生們關注疫情的發展動態,每天看新聞聯播,在現代教學的知識面之外,我們認為培養他們身心健康、自立自強、責任擔當、家國情懷這些更重要。 ”

百萬播放

3月2日,“空中希望課堂”正式開播。

每週一至週五,可以通過廣播電視、APP、微信公眾號等平臺觀看、學習相關課程。

“‘空中希望課堂’開播後,我班的學生做到人人參與,一個不落。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反饋上來的作業質量也有了很大提升。”

下楊學校的沈老師說,不是面對面上課,學生的自律性最難把握,但能聽到優秀教師上課,大家都很珍惜,學得也很認真。

學生楊奔的父親反映,之前放假在家,孩子除了作業之外就是玩手機,隨著“空中希望課堂”的開展,學習狀態有了好轉。上課過程中可以隨時暫停,不懂處還能回放,除了日常教學,還有副課,甚至還有眼保健操。老師會及時批改作業,要求孩子視頻背誦。

“爸爸,我覺得網課好像和我們平時上課一樣。我想老師和同學了。”楊奔說。

橋下初中的一位學生寫道:“各所所長、風趣幽默的老師,既能學習又能‘冒險’的課件,一絲不苟、用心解惑的輔導老師……為網課平添很多色彩。”

不止於面向新永康子女,“空中希望課堂”還為在外地上學但滯留永康的學生及周邊縣市學生帶來了便利。

裘樂晨是一名四年級學生,就讀於雲南師範大學附屬澤仁學校,受到疫情影響,隨父母回永康過年的她只能滯留於此。她所在的學校沒有上網課,沒有實時線上教學,父母對這一次次延長的假期憂心忡忡。

浙江永康打造“空中希望课堂”:为3万返工人员子女量身定做

裘樂晨通過電視觀看“空中希望課堂”。

“空中希望課堂”開播後,她早早守在了電視機旁,對所有學科都進行了觀看學習,對於一些不大明白或特別感興趣的學科,還特意多看了幾次。她說:“這真是一個特別厲害的課堂,以後每天都會堅持學習。”

播出首日,中國移動平臺各年級觀看數據共計13萬人次,廣電平臺合計18萬人次,而在中國電信平臺共計165萬次播放量,僅六年級語文《北京的春天》課程,就達13.4萬。

謝滔表示,“空中希望課堂”將持續做下去,做成永康的一個品牌,推進精神教育、均衡教育,特別是讓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將短板補上去,讓他們喜歡學習、愛上學習。

對於教學,謝滔認為,這次因突然疫情而起的“空中希望課堂”,更大的一個意義在於,讓學生、家長都能夠接受線上教學,對下一步信息化教學的推進有促進作用。

“整個社會層面對信息化教學的普及和接受程度會更好,對我們提升教育質量和保障教育公平,都是一個極大的幫助。 ”謝滔希望,能借此讓縣級學校的教學有機會變道或實現彎道超車。

回到永康的李躍和妹妹們,已經開始在“空中希望課堂”上補學課文。準備好課本、筆記本、鋼筆,一邊看《鄉下人家》課程,一邊寫筆記。

“一旁的妹妹,她也是如此認真,一會兒圈圈點點,一會兒奮筆疾書,臉上不時露出甜甜的笑容。儘管父母都去上班了,但濃濃的學習氛圍依然瀰漫在我的家……”

採寫:南都記者 張雅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