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作坊製售問題口罩,是真正的“發國難財”


​​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國人的心。在這場與病毒的對抗中,口罩可以說是普通人最直接的“護甲”之一——戴上口罩,既可以做好自我防護,也能夠抵抗疫情蔓延。疫情面前,口罩雖小,卻作用重大,但這條關於口罩的消息,讓人心中五味雜陳。


據新京報報道,1月25日,有網友爆料稱,浙江義烏作坊生產口罩,衛生環境堪憂,另有網友舉報自己購買到1萬隻假口罩。1月26日,義烏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通報稱,核查兩處網友舉報的假口罩作坊,查獲“清牌”及無標識口罩共計15餘萬隻。涉案兩名當事人已接受公安機關傳喚。


從視頻中來看,生產問題口罩的作坊,並非無菌車間,而是在一普通房間內。畫面中,大量口罩散落在桌面上,工人不戴口罩、不戴正規手套,現場衛生環境十分糟糕。更令人感到憤懣的是,面對爆料者的質疑,涉事當事人竟然聲稱“沒必要的,大家都和氣生財”。製售問題口罩大發“不義之財”,做著“乘人之危”的事,還妄想“和氣生財”,看來涉事商家不是蠢,而是真的壞。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病例增加,以及“口罩文明”漸成共識,口罩在很多地方都成了熱銷乃至脫銷的商品。不僅如此,很多在一線與疫情抗爭的醫護人員,也面臨著醫用物資緊缺的境況,其中最缺的就是口罩和試劑盒。例如襄陽市中醫醫院防護服已告罄,N95口罩需要消毒再利用。


義烏作坊製售問題口罩,是真正的“發國難財”

查處現場。圖片來自義烏市場監督管理局


而在合力對抗疫情的當下,保障口罩的供應和質量,自然是口罩生產企業應有的擔當。在這個節點上,爆出製售問題口罩的消息來得太刺眼。這樣的製假,無疑是對民眾生命健康的極大不負責任——假若人們本想靠其“免疫”卻被感染,抑或是因此出現新的健康問題,那危害不容小覷。


疫情面前顯人性。自疫情被曝出以來,社會各界在凝聚防疫抗疫合力。除夕夜,我朋友圈中就有數十位好友為疫情較為嚴重的武漢,捐贈出上萬隻口罩;有些平臺也表示為春節期間武漢地區酒店、門票、用車訂單等,提供免損取消服務;不少酒店為醫護人員提供免費的住宿接送服務⋯⋯這些都彰顯了人性中善的那一面。


但在此過程中,也出現了少量藉機作惡的情形。如網上曝出,有不良商家從垃圾桶翻找被廢棄的口罩,再二次賣出。涉事作坊更是在這時候大肆製售問題口罩,還大言不慚地說“和氣生財”。而這樣的“黑心”在疫情來襲之際,往往為害更烈,說其發國難財,也並不為過。


值得注意的是,製售問題口罩,非但要受到道德上的指摘,還可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根據“兩高”《關於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在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期間,生產、銷售偽劣的防治、防護產品、物資,或者生產、銷售用於防治傳染病的假藥、劣藥,構成犯罪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定,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銷售假藥罪或者生產、銷售劣藥罪定罪,依法從重處罰。


眼下正是全國抗疫的關鍵時刻,任何環節都不容忽視,尤其是能夠防止疫情傳播蔓延的物資和護具。這也要求,質監、工商等部門加強監管力度,決不能讓問題口罩流入市場。對於涉事作坊,也宜依法從重處理,給那些想靠疫情發“不義之財”的人形成震懾,也切實保障民眾的健康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