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心累的你:別活得太累,六十分的生活剛剛好


六十分為什麼是個好主意?

寫給心累的你:別活得太累,六十分的生活剛剛好

相比完美,六十分容易達到

很多人的生活裡,總是期待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模式。

但是因為我們,總是把健康想得很完美。

早睡早起,按時鍛鍊,每一餐要營養全面……


寫給心累的你:別活得太累,六十分的生活剛剛好


但是六十分的健康,就會容易的多:

按時吃飯,睡足8小時,多走走路,就能夠達到了。

相比較完美的條條款款,六十分,因為容易就沒有做不成的理由。

六十分,讓我們的生活裡為了達到健康的目標,有了一點點改變。

但因為不劇烈,所以不痛苦,可行性強。

雖然六十分的目標和努力,不能擁有完美的身材,但至少會遠離暴飲暴食和躺宅的壞習慣。

你在一點點變好。


寫給心累的你:別活得太累,六十分的生活剛剛好

人性總是貪婪,我們總覺得相對宏大的完美目標,才是值得設立和執行的。

殊不知,愈是宏大的目標,事實的難度就越大,做不成也會心安理得。

因為追求完美,產生的想法和思緒,最後沒有落地,才是我們人生的最大浪費。

那些不起眼的改變,才是我們接近健康的生活,一小步的積累,也會變成一大步。

聽朋友分享一位基金經理的“六十分理論”,簡單說來就是先把能夠看到的那一部分相對確定的收益拿到手,在保證及格的前提下,再去努力挑戰七十分、八十分。


寫給心累的你:別活得太累,六十分的生活剛剛好

六十分的大多數,你才有精力專注完美的極少數

六十分的目標和努力,看起來粗糙,實則是另外一種精緻。

因為,事實要求完美,做到完美,我們會失去享受生活的幸福感。

在不那麼重要的事情上,安排六十分的精力,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節約。

這種空間,讓我們有可能,有精力去思考哪件事情是值得我們做到100%的。

寫給心累的你:別活得太累,六十分的生活剛剛好

如果我們努力事事盡善盡美,自己就會變成一個不會思考的陀螺。

被生活的瑣事纏身,卻感受不到生活的快樂和價值。

給自己一點留白,讓自己對於生活的內容,有輕重緩急的思辨。

其實,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永遠都要去思考,如何去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更大可能的幸福和效益。

六十分的分配,讓我們進入節約時間的八二法則當中。

寫給心累的你:別活得太累,六十分的生活剛剛好

六十分的生活,才能長久

六十分的目標和努力,因為可行性好,所以,實施起來能夠在更長的時間裡受益。

在健康、家庭、以及各種關係當中,做60分的努力,我們就不會有過多付出和犧牲的感覺,也不會過於期待,給別人太大的壓力。

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安寧,享受,尊重自己。


寫給心累的你:別活得太累,六十分的生活剛剛好

六十分,不是剛及格,而是剛剛好。

生活變得有空間,家庭關係也變得輕鬆。

有一部紀錄片叫《幸福定格》,臺灣導演沈可欣的團隊花了7年,跟拍8對夫妻從相戀到結婚、生子的過程。

他們開誠佈公,質問對方日常生活中不會輕易觸及的話題,從結婚的原因到婆媳問題,從夫妻生活到生育孩子……


寫給心累的你:別活得太累,六十分的生活剛剛好


片中還提到:

最好的伴侶是60分的丈夫或妻子,最好的媽媽是60分的媽媽,因為人人都有陰暗的一面。

如同心理學家榮格說的,沒有人能完美到符合對方的要求。

你對對方要求越多,矛盾就越多。

最好的夫妻關係是深厚而親密,對待婚姻最好的態度是“一年續約一次”,這樣雙方都不會懈怠,也不會提出很多要求。


寫給心累的你:別活得太累,六十分的生活剛剛好


我很喜歡的作家林清玄,曾經寫過這樣一段話:

“大部分我們考一百分的學科,在人生裡是無用的。

真實的人生沒有人拿一百分,工作不會一百分,愛情不會一百分,婚姻不會一百分,人際關係不會一百分,健康狀況不會一百分。

沒有完美的人生,才是人生的真實情景;人生永遠不變的,就是每天都在改變。”

寫給心累的你:別活得太累,六十分的生活剛剛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