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程吳志祥:創業心態的四個坑

2000-2002 年我在阿里,02 年從阿里畢業,04 年找到老師同學創立了同程網。到 2008 年,做到了中國旅遊 B2B 的第一名。從 04 到 08 年我們主要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呢?

因為我當初在阿里做的是中供的 sales,當時我們中供的價格是差不多 1 萬 8 到 3 萬。從阿里出來之後就想著如何把互聯網的 B2B 模式和旅遊行業結合起來。

所以其實就做了一個類於旅遊行業的阿里巴巴,其實也是一個 B2B 的信息的撮合。當時主要撮合的是中國旅遊行業跟旅行社行業。當時中國的旅行社行業 10 萬從業人員,估計 5 萬多人在我們平臺,1 萬人給我們付費。為了說服這 1 萬人給我們付費,我們花了 5 年時間。

創建了這個平臺之後,我們的第一個產品是名片會員。就是旅行社的經理把名片傳給我們,我們掃描一下放到 B2B 平臺上面去,向他收取 100 塊一年。這個模式現在看起來還是挺幼稚的,但是這個模式跟在中供殘酷的訓練分不開的——我們把它做到了極致。

一個 100 塊錢的產品,我們找了 1 萬個人成為我們的會員,並從 100 塊漲到了 1 萬塊。到 08 年的時候就已經成了旅遊 B2B 的第一名,一年大概有 500 萬左右的淨利潤。06 年參加央視網的贏在中國,看到了馬總,也第一次知道了風險投資,看到可以用未來的希望拿到今天的錢,覺得很振奮人心。但此後 06-08 年找投資,兩年時間也沒有人投我們。直到 08 年蘇州本土投資機構投了我們 1500 萬。這就是我們從無到有的經歷。

在 06 到 08 兩年間,我們幾乎拜訪了中國所有的投資機構,但是他們都認為中國的在線旅遊,除了攜程和藝龍在美國上市,很難再有 B2B 的第三家公司能夠用同樣的模式成長起來。所以融資一直不太順利。

一直到 08 年的時候才找到投資機構投我們,當時我們還是沒找到中國供應商模式轉成 B2C 預訂模式,沒有想過策略的形成。到 08 年,我們經過一年的試驗,看到了一個趨勢,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從在機場去接受攜程的髮卡,慢慢轉換為在互聯網搜索產品和服務。比如搜索杭州的酒店預訂,蘇州的景點門票等等。


同程吳志祥:創業心態的四個坑

08 年感覺到新的和消費者接觸的點:在搜索方面做的好,也許可以實現彎道超車。08 年獲得 1500 萬投資後,差不多 1 個月後我們全部付給了百度。

我們招聘人數最多的部隊是市場部,他們在百度上想所有投放的關鍵詞,去攔截用戶流量。當時投入產出較高:1 塊錢可以掙回來 3 塊錢。到 09 年,網上酒店的預訂量我們佔到了全國的 5%。

2010 年我們開始經營門票項目,基本上做到了行業第一,搶在攜程、藝龍之前發現景點門票的細分市場,完成了從 B2B 到 B2C 的轉型。過程很痛苦,但是對公司意義非常重大,否則我們永遠只是一個信息撮合平臺。

在 2013 年,我們一年營收 3 個億,利潤大概在 3000-4000 萬,也做好了國內上市的準備。但是這時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尤其是攜程重新復甦和去哪兒的爭奪。

13 到 16 年我們看到了在線旅遊競爭慘烈,存在機會和競爭。用戶從機場轉移到 PC 後,又從 PC 轉移到手機移動。誰能把握住這次在線消費者的遷移,誰應該就能在未來的在線模式裡擁有比較大的空間。

所以我們先後融資 80 億人民幣,燒了 30 億左右,從在線旅遊市場的手機佈局拿了最後一張門票。尤其是騰訊第三輪的投資,對於我們流量端的補充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到了今年,我們的交易額應該會突破 1000 億,服務的人在 3 億人次左右,我們的旅遊類的產品 200 個城市佈置了數百家線下的體驗店,它們一年的銷售收入超過 100 個億,在酒店、機票、火車票等領域處於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中間也產生了很多坑,很多需要我們去反思的東西。


第一個反思:關注用戶,而不是關注對手

這也是最核心的反思。在慘烈的競爭中,過度關注競爭對手的舉動,很容易因為緊張的競爭對對方的行動進行放大。

舉例:同程和途牛。途牛的 CTO 也是阿里系的同學。雖然通過兩家競爭,兩家隊伍,產品,運營服務,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升。但因為太關注對手的一舉一動,所以競爭對手有時無意的舉動,我們都認為有極強的戰略佈局。

通過和途牛網的創始人深度的交流,發現我們雙方都有競爭過度誇大的問題。過度關注競爭對手,你就會變形,在佈局的節奏、發展速度、用戶體驗、運營等等地方都會產生變形,這對企業可持續發展是不利的。


同程吳志祥:創業心態的四個坑

任何一個企業都處在激烈的市場化競爭環境中,很多移動互聯網還在上演很多捉對廝殺。多年以後回顧會發現,很多動作是沒有價值的,是過度臆想,是浪費的。

我們當時和途牛打口水戰,從資本戰,價格戰,人才戰等層面,包括在全國的佈局、落地,對競爭對手的任何舉動加以過度的解讀,做出過激的反應,今天看來在太多的地方沒有必要。

我們應該關注對手但是不作過多解讀,更核心的還是關注用戶,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這才是更長久的,更穩健的經營心態。


第二個反思:執念不能當飯吃

創業者有執念,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最正確的,是最好的生意。但是看公司 10 多年的發展,任何企業都需要隨著外部的發展環境,做出反應和變化。

我當時在阿里巴巴的時候,我們在賣中國 B2B 供應商的時候,他沒想到淘寶,沒想到支付寶,也沒有想到菜鳥物流。這些都是隨著整個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根據用戶的需求,找到最適合公司的發展的戰略。

對同程來講,我們從最早的 B2B 起步,讓公司活了下來,掙到第一桶金。為了讓公司進一步發展,我們看到中國 B2C 市場還有機會,但是沒有找到方法。

2 年時間找打了搜索引擎投放的方法,又花了 3 年的時間成為了 B2C 的後起之秀,從兩個大老虎中間搶到了肉,然後發現了景區門票的機會,3 年成為景區門票領域的第一名。

又看到了移動互聯網的機會,花了 3 年之間砸了 30 個億,在這個浪潮中間沒有被甩出去,今天還能夠擁有 3 億的服務人次。坦白說,從創業開始,絕對從沒想後面的事情。

所有的這些都是根據用戶的變化,外界環境的變化,做出的一些反應。所以我覺得,創業者心中執念,認為自己是最好的模式的執念,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和挑戰。

你很難保證你的每次選擇是正確的。但是你的企業如果有試錯機制,能用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時間,去找到 100 條路中間 1 條正確的路,然後全力以赴,才是最重要和最核心的。


第三個反思:錢太多夭折了多少企業?

這也是一個近期反省比較多的問題。從創業來說,有個大的問題:錢太多。

上一期衛哲老師的分享也提到了這一點。經過這 3 年自己的體會更深了。這三年是創業者比較幸運的三年,因為資本的錢太多了,同程為例我們拿到了 80 個億投資,在線旅遊500 億投資。50 個創業團隊獲得 1 個億以上投資。

今天回顧這 3 年,眾多創業團隊的表現,遇到挑戰夭折的核心點,就是拿錢太容易和太多了。因為他們花在產品,花在用戶的打磨上,花在精細化上的時間就少了。而這種精細化運營的能力,從市場中把錢花出去,能把錢賺回來,是一種非常核心的能力。


同程吳志祥:創業心態的四個坑

缺乏這種能力鍛鍊,導致掙錢能力不是很強,對於投入產出比、對於精細化運營、對於商業本質的關注都不是很多。更多的關注在風口,資本的熱點,怎樣能夠拿到更多的錢。其實錢多錢少有各自的做法。錢少對企業來說能更好地鍛鍊團隊生存的能力,讓用戶為你的產品買單地能力,去關注商業的本質。無論是資本寒冬還是資本盛夏,這是都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


第四個反思:阿米巴也會有誤區

精益創業中間最小的一個循環單元,阿米巴經營模式中間最小的一個閉環,是非常有價值的。在同程我們經常說打樣,打樣的工作價值是非常大的,讓我們看到可複製的雛形。

但是我個人的理解,在精益創業中最小的可複製單元,阿米巴過程中間也存在一定的誤區。在 1 個最小的作用單元,能夠形成商業閉環,你會看到說每 100 個流量進來,會有 10 筆訂單,1 筆成交。看到這個過程你會很興奮,因為只要你複製 100 位,商業模式就可以形成了。

但是其實中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當你的規模在擴大的中間,驗證的模型不一定會非常準確,反而會有迷惑你的地方。你覺得最小的模式跑通了,就可以去複製很多。但是數據體量太小,可驗證的 100 個流量單元不一定準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