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家鄉的潏河


李強:家鄉的潏河


  我的家鄉在西安市長安區灤鎮,村子北邊有一條河,自東向西,奔流而過。

  

  小時候,不知道這條河叫什麼名字,只聽大人們都管它叫“高橋河”。我想,或許是這條河流經西灃路,河上架有一座橋吧,附近的人們都稱此地為“高橋”,這條河也自然叫成了“高橋河”。

  

  長大後,來西安上學。班裡有位同學說他也是長安高橋的,我欣喜遇見了老鄉。後來仔細瞭解,才知道原來長安區西邊有一個高橋鄉,那裡的人們也稱自己為“高橋”。也許是怕跑錯地方吧,後來長安人把我的故鄉稱作“南高橋”,西邊的稱為“西高橋”。

  

  最終,我翻閱資料,刨根問底,才明白,家鄉的這條河,大名叫潏河。發源於長安區秦嶺北坡的大峪,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是西安地區久負盛名的一條河,也是“八水繞長安”中的八水之一。

  

  大家都聽過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琴挑文君”的故事,卻少有人知道,司馬相如還給潏河做過廣告。“八水繞長安”,就出自司馬相如《上林賦》,原文為:“君未睹夫巨麗也,獨不聞天子之上林乎?左蒼梧,右西極。丹水更其南,紫淵徑其北。終始灞滻,出入涇渭;酆鎬潦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這段文字描寫了漢代上林苑的巨麗之美,此後就有了“八水繞長安”的“蕩蕩乎”美景。

  

李強:家鄉的潏河

  我想,作為一名西安人,必須瞭解什麼是“八水”?渭河、涇河、灃河、澇河、潏河、滈河、滻河、灞河。最簡單的記法是:東滻灞、北涇渭、西灃澇、南潏滈!

  

  小時候,每年夏天,我和小夥伴們都要到潏河裡去耍水。那時候的潏河,最淺處只有幾釐米,最深處也不過一兩米。河的兩岸,樹木鬱鬱蔥蔥,蘆葦飄香。河水乾淨清亮,沙子又細又白,光腳踩在上面,軟綿綿的。河裡有鯽魚、鯉魚、草魚、鯰魚,品種很多。扇貝的種類也很多,大都是橢圓形的,小的扇貝,隨處可抓,我經常是抓一個小扇貝玩一會,扔進水裡,再抓一隻,玩一會,又扔進水裡。特別是下午兩三點的時候,有的鱉會爬上河岸曬太陽,我們稱為“曬蓋(鈣)”,手腳麻利的、膽大的同學會趁機捉一隻小鱉,放進罐頭瓶子。大的不敢抓,一是怕咬人,二是大的跑得快,不好捉。而我,膽子一直比較小,從來不敢去捉鱉,更沒有學會游泳。只會捏著鼻子,把頭伸進水裡憋一陣氣,連個“狗刨”也不會。我去河裡,最大的享受就是:平躺在最淺處的細沙上,任河水從頭到腳,由身邊流過,凝望漸漸西去的斜陽,那種愜意的感覺,至今令人難以忘懷。

  

  記得那是1991年的夏天,當我興高采烈地去河裡玩時,才發現,河裡的水已經發黑、發臭,水位比從前更深了,最淺處也有一米多深,我不敢再往深處走,因為有人在河裡撈沙子。後來,聽說附近有2個造紙廠和幾個鍊鋼廠,把廢水直接排進了河裡,導致水質汙染,魚蝦越來越少了。我費勁找了一個多小時,才找到了幾個小扇貝,樣子也變成了細長的橢圓形,殼變成了黑色。那種心痛的感覺,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李強:家鄉的潏河

  從此,有好幾年,我再也沒有去過那條河。

  

  直到上初一時,一次難忘的班會,又把我和這條河連在一起。班主任左老師得知班裡一位同學家庭困難,已經輟學,便組織了一次募捐活動。當時,大家捐款都很踴躍,當我們幾個學生代表帶著捐款,興奮地跑去找他時,家裡卻沒有人。踏進他家門的那一刻,面對兩間破舊瓦房,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屋裡凌亂不堪,大家都無語了。我第一次感受到什麼是貧窮,什麼是現實。

  

  詢問鄰居,得知他母親去世得早,他和父親正在河裡撈沙子。

  

  遠遠的,看到幾個汽車內胎捆在一起,上面放著一塊木板,父子二人在一鐵鍁一鐵鍁往上揪沙子。大家剛才的興奮勁瞬間衝到了九霄雲外。而我的心在滴血,眼淚幾乎快流了出來,我深吸了一口氣,最終沒有讓它滴出來。曾經,我是多麼恨撈沙子的人,可在他們面前,我卻不知所措,絲毫沒有譴責的念頭。老師時常教育我們要愛護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可在生存面前,我才知道,良知究竟能值幾毛錢。

 

李強:家鄉的潏河

 

  我那位同學又堅持上了一年,最終還是走向了社會。雖然我知道這是必然的,但總不忍心這樣的悲劇發生在自己身邊。分班了,新班主任不認識他,自然不可能再為他捐款。而我再也沒有見到過他,幾十年過去了,不知道他過得怎麼樣。

  

  我心裡很清楚,中考如果不努力,結局不會比他好多少。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其實,大多數是無耐,是沒辦法!現實這個詞,我終於掂出了它的分量,有時候是那麼沉重。

  

  初二的暑假,許多同學邀請我去潏河游泳,我都以不會為原因拒絕了。其實,我是不想看到潏河那又黑又臭的模樣。8月中旬,傳來了一個噩耗,我們班一位游泳水平最好的男同學在河裡淹死了,僱傭了專業的打撈隊,三天都沒有找到屍體,第四天才漂了上來。就是因為他水性好,玩跳水,一個猛子,扎到吸沙機吸的大窟窿裡,被埋在沙子裡了。

  

  面對潏河的不斷汙染,我除了感慨,別無他法;面對撈沙人艱難的生存,聽到吸沙機無情的隆隆聲,我無可奈何。家鄉的潏河,成了我心裡永遠的痛。

  

李強:家鄉的潏河

  不知不覺,二十多年過去了。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潏河由清澈的自然之美,到後來幾十年的不斷汙染,臭氣熏天,垃圾漂浮,飽受折磨,終於等到了春天。近幾年,政府開始大力整治河道,嚴控水汙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打響了“藍天保衛戰”,推行了“河長制”,一系列組合拳,責任明確,監管到位,效果明顯。沙場關閉了,沿河造紙廠關閉了,鋼鐵廠關閉了,一座座汙水處理廠建起來了,岸邊的楊柳長高了,潏河的水漸漸映出微笑了。

  

  現如今,潏河長安東段,河道進行了加固,修建了西安城南最大的潏河溼地公園,佔地面積5000多畝。有溼地、湖面、綠化,打造了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城中河,湖光山色,處處美景,是市民休閒、娛樂、散步的好去處。西灃路以西,現屬於高新區,也開始動工重修河道,全部用石頭砌成的堅固堡壘,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河的兩岸,栽植了大量的柳樹、油松、雪松、國槐、銀杏、欒樹、金葉榆、白玉蘭等喬木。竹子、碧桃、木槿、金葉女貞、小葉女貞、月季、南天竹、紅葉石楠等花灌木。還有大片的草坪,真正展現出了一幅美的自然畫卷。

  

  原來所有的美,背後心酸的往事;所有耀眼的光環,都折射出矢志不渝的奮鬥精神。

  

  家鄉的潏河,見證了祖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風雨歷程,見證了環保事業曲折而飛速發展,人們觀念的不斷轉變,也迎來了欣欣向榮的明天。

  

  漫步潏河岸邊,楊柳依依,鳥語花香。望著潏河一天天的蛻變,我彷彿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曾經的苦澀,已漸漸淡去,化作了無形的動力。只要有希望,人就有無窮的力量。美好的日子,在前方。

  

李強:家鄉的潏河


  作者簡介:李強,男,筆名秦嶺,陝西省長安區人。現就職於西安市水務系統。文學愛好者,偶有文章發表獲獎,作品散見於網絡文學平臺。常思考,品生活,讓文字與靈魂對話。願用文學的鏡子照亮自我,潤澤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