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記載蒙古人並沒有屠滅西夏党項人

網絡總有謠言說成吉思汗去世之前曾經下令滅絕党項人,成吉思汗去世數日後,西夏末帝李睍開城出降,隨即被殺,謠言宣稱蒙古軍殺死李睍後進入中興府屠城,將城內所有活著的人全部殺害。謠言還說在此之前,蒙古軍已經屠遍了西夏的所有城池,使西夏國民“百無一二,白骨遍野”,因此蒙古軍屠盡中興府後,不但使立國一百九十年的西夏就此滅亡,更使建立西夏的党項羌從此不復存在了。

元始記載蒙古人並沒有屠滅西夏党項人

事實並非如此,謠言之所以是謠言,就因為它經不住真實歷史資料的反駁。造謠者以一種悲情和煽情的口吻大肆渲染蒙古把党項人全部滅絕,明顯是在蓄意挑撥,抹黑誣衊。

元始記載蒙古人並沒有屠滅西夏党項人

首先,蒙古並沒有屠盡西夏的所有城池,更沒有把党項人滅族,因為元朝的唐兀人(屬於色目人)就是元朝對党項人的稱呼。關於蒙古屠盡中興府這種高論,很明顯是造謠者自己編出來的,也可能是有人看了網絡上的黑材料直接以訛傳訛搬過來的。蒙古進攻西夏甘州的時候,並未屠城,《元史》卷120《察罕傳》則記載如下:“師次甘州,察罕父曲也怯律居守城中,察罕射書招之,且求見其弟。時弟年十三,命登城於高處見之。且遣使諭城中,使早降。其副阿綽等三十六人合謀,殺曲也怯律父子,並殺使者,併力拒守。城破,帝欲盡坑之,察罕言百姓無辜,止罪三十六人。”根據《元史》記載,蒙古滅西夏後,只是殺死了投降的西夏末帝李睍,並沒有屠城,還派了將領察罕入中興府安撫百姓。

元始記載蒙古人並沒有屠滅西夏党項人

《元史·太祖本紀》中,成吉思汗的遺言是關於滅金方略的,根本沒有提到要對西夏首都中興府屠城的事情,後面有沒有記載蒙古軍屠西夏首都。《元史》卷120《察罕傳》則記載如下:“眾方議降,會帝崩,諸將擒夏主殺之,複議屠中興,察罕力諫止之,馳入,安集遺民。”也就是說,成吉思汗並未下令屠城,而是在他去世後,眾將領殺死投降的西夏末帝后,打算屠城,但是因為察罕反對,並沒有屠城。蒙古軍最高統帥還派了將領察罕入中興府安撫百姓。此外,元朝還有兩個比較有名的党項人,一個是元軍將領李恆,他是西夏皇族後裔,另一個是元朝後期堅守安慶的餘闕(官拜淮南行省參知政事,左丞)。李恆和餘闕,《元史》也都有傳。

元始記載蒙古人並沒有屠滅西夏党項人

李恆是西夏皇族後裔,在滅宋戰爭中屢立戰功,更協助張弘範在厓山幾乎全殲南宋水軍,是元軍中難得的悍將。李恆(1236—1285)元朝將領。字德卿,號長白。党項族,元稱唐兀氏。西夏皇族。

元始記載蒙古人並沒有屠滅西夏党項人

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攻西夏,李恆之祖父不屈,戰死。其父親被蒙古宗王移相哥收養,後來因告發李檀叛元之功而得到封爵。自幼聰穎,移相哥妃愛之,收為養子。中統三年(1262),移相哥命為尚書斷事官,恆以職讓兄。因告李璮謀反,入獄。璮被誅,獲釋。世祖忽必烈嘉其功,授淄萊路奧魯總管,佩金符。

元始記載蒙古人並沒有屠滅西夏党項人

至元七年(1270),改宣武將軍、益都淄萊新軍萬戶。從伐宋,破樊城、襄陽、鄂州、漢陽,以功遷明威將軍、宣威將軍等。從伯顏東下,擒宋將高世傑,下嶽州,拔沙市。繼分三道出師,為左副都元帥,從都元帥遜都臺出江西。一路追逐宋相文天祥至空坑,獲其妻女,降眾二十萬。敗宋兵於梅嶺。十四年(1277)、拜參知政事、行省江西。十五年,任蒙古漢軍都元帥。率部追張世傑、陸秀夫,陸秀夫抱衛王赴海死,世傑逃走亦溺死,獲南宋金璽等物。十七年(1280),拜資善大夫、中書左丞,行省荊湖。任內,禁掠民為奴,賑恤饑民,釋放籍於官之獵戶。一生大小百戰,攻下城邑百有五十。十九年(1282),請解軍職,子散木解(李世安)襲本軍萬戶。二十一年(1284),從皇子鎮南王脫歡徵安南。班師,殿後,膝中毒矢,至思明州,毒發,卒。追贈平章政事,諡武愍。再贈推忠靖遠功臣、太保,追封滕國公。

元始記載蒙古人並沒有屠滅西夏党項人

根據《元史》卷一百二十九《李恆傳》記載:李恆的祖父是西夏皇帝的兒子。《元史》相關記載如下:“李恆,字德卿,其先姓於彌氏,唐末賜姓李,世為西夏國主。太祖經略河西,有守兀納剌城者,夏主之子也,城陷不屈而死。子惟忠,方七歲,求從父死,主將異之,執以獻宗王合撒兒,王留養之。及嗣王移相哥立,惟忠從經略中原,有功。淄川王分地,以惟忠為達魯花赤,佩金符。惟忠生恆,恆生有異質,王妃撫之猶己子。中統三年,命恆為尚書斷事官,恆以讓其兄。李璮反漣海,恆從其父棄家入告變,璮怒,系恆闔門獄中。璮誅,得出。世祖嘉其功,授淄萊路奧魯總管,佩金符,並償其所失家資。”《新元史》卷一百八十《李恆傳》,對於李恆的生平也有詳細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