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價值

我是一九八五年生人,我在青少年時期接受的教育,不論是老師家長的說教還是書籍環境的浸染,都讓我覺得需要在未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那時候的少年人崇拜的還不是明星或商人,更多的是陳景潤這樣的終其一生鑽研學問的科學家,是鄧亞萍這樣刻苦訓練為國爭光的體育健將。總體上說,那時候年紀還小,我對於「有用」的具體涵義,並不十分明晰。

医生的价值 | 协和八

等到臨上大學,巧合之下我選擇了學醫之路。那麼把書念好,以後工作了給人好好看病似乎就是本分的事情。雖然教材上的知識術語艱深晦澀,我也只得逼著自己看完了背,背完了忘,忘了再看。很長一段時間我很是懷疑自己選擇學醫到底是否正確。

直到進入了臨床學習和工作,終於眼見著自己的付出能夠給病人帶來實打實的幫助,運用所學去分析解決問題能夠多多少少解決和克服病人的困難,我終於覺得自己有點用了。於是願意在臨床上花時間,下苦力,為病人指標的好轉而心情激昂,為病歷寫的酣暢而自我陶醉,為前輩的褒獎而沾沾自喜,為病患的感謝而洋洋自得。彷彿終於看到了自己的價值。

工作到了第八個年頭,我自認為對每一個病人我都算得上全心全意的去搭救和幫助。2019 年上半年我擔任病房的主治醫師,那時收治的病患,頗有幾個輾轉多地無計可施,到協和時幾近燈枯油盡。幸好在同事的幫助和前輩的指引下,經過心力交瘁的付出,總算是天不絕人,許以柳暗花明。在這個過程裡,瞧病的本領在緩慢的積累,為人處世的心態也趨於平和,與之相伴的,也有難以言說的愧疚、遺憾和迷茫。

愧疚之處,不外乎是對親人的陪伴和重視是如此不夠。那些加班的夜晚和早出晚歸的週末,也許換來了病人家庭的完整和延續,卻也導致了自己家庭的缺憾。以前我會覺得,這是值得的,這就是醫生的使命和價值,現在倒是不確定了。人這一輩子,最後總是要慢慢老去,這個過程中陪伴我們的,讓我們銘記的也絕大多數是家庭的溫暖時刻。我也希望能夠像我的病人一樣,把家庭的位置擺的高一些,不讓親人們過於失望。

医生的价值 | 协和八

遺憾的是,都 2020 年了,為了能夠對得起自己關於職業精神的承諾,依然需要醫生個體的殫精竭慮和持續付出。我理想中的狀態,也許幼稚而不現實,但是總該有相對合理的制度和閉環的流程來防微杜漸,來應急處置。好的制度和規範應當能解放人力,減少問題,啟發新思路。為了能夠儘量促成這樣的狀態,我和一些同事們純自發地開始對年輕住院醫師進行模擬教學、重症巡診、情景演練。兩年多過去了,有的年輕醫師反饋說,師兄幸虧你們之前講過 XXX,我值班時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沒有漏掉,讓我聽了也感到欣慰。不過也依然有我們力所不逮的地方,有些時候對於某些特定的情況,就是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原因,讓人覺得非常無助。有很多比我更有力量和影響力的醫生,大家也在以各自的方式去改變體制,希望在未來,能真的形成合力。

迷茫的是,老師和前輩們還會告訴我,只會看病,帶帶年輕大夫,在協和醫院是不夠的。醫院的目標是「星辰大海」,我們也應該克服自己的弱點和惰性,努力去跟隨。於是只好笨手笨腳的模仿著老師們起步,學習做一些表淺的小研究,寫一點小文章,申請個把小項目。奈何天資所限,精力不貸,自己前進的速度比蝸牛還慢。而與此同時,身邊則是鋪天蓋地的宣傳,哪些資助力度驚人的項目都是哪些明星學者獲得,哪些影響因子亮瞎眼的論文又是哪些才俊的傑作。在仰望他人的同時,自己更加焦慮和自卑。我從來不反感做醫學研究,相反我認為好的醫學研究對於醫療本領是相互促進的,規範完整的數據庫可以回答很多尚無定論的臨床問題,更具體地指導我們的工作。但是,如何良性引導有興趣有能力的醫師高效地研究,如何能夠更充分利用協和的病例寶庫,如何能夠更有條理的設計和開展研究,更嚴謹地探索疾病的機制和新療法,更靈活的協作和共贏,如何能讓我這樣的研究門外漢相對成體系的成長,你會發現這些問題的答案尚不明晰。

医生的价值 | 协和八

另一個趨勢則是,年輕的醫生如我自己,越來越多地被前輩們批評缺少堅忍不拔的耐力和精神,做事情不專注,成長太慢。我想除了我們個人的原因外,還和社會環境的演變不無關係。相比前輩們,新一代的醫生擁有更加美好的青少年時期,在啥都不懂的年紀就走上學醫之路,又經過了更長的學制,走上工作崗位時幾乎一瞬間就要從一個還不能完全脫離原生家庭支持的小孩子轉變成一個能夠去關心和呵護病患、與他人進行良好協調合作的心智成熟的醫生,這個過程,確實沒那麼容易。中國的醫生,有時候需要能夠相對超脫的看待患者的喜怒變化,能夠靈活應對體制的僵硬,也能夠剋制自己內心的不適,這些都需要閱歷來支持,單靠說教,是很困難的。與此同時,當今的社會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變革之勢和多元化,為年輕醫生的發展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此消彼長之下,畢其一生的專注,就很難得了。

說到底,醫生的價值,沒有統一的標準去判斷。如何衡量一個醫生是否優秀、合格、成功,也要根據不同的角度來多元化的看待。

医生的价值 | 协和八

對於我自己而言,我會覺得,如果能夠去有效幫助那些不幸的病人,讓他們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和更長的生存,我會覺得滿足和開心。運用所學,分析判斷面前的病理生理學矛盾,小心仔細的遴選出應對的方法,設計出病情不同演化方向的對策,crack 看病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完成一個個小的挑戰,這是個有趣的過程。與此同時,將積累的心得體會毫無保留地交付更年輕的醫生,使他們面對新的問題時不慌張有信心,也會讓我覺得有價值。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給現有的「制度、規矩」打打補丁,讓流程更閉環、有規範,也是有意義的工作。至於研究,在現有的環境下我確實覺得有些吃力,不過既然有不少人能做得很好,那想必還是我自己能力不足。那就慢慢跟隨和克服,期待積累後能有收穫吧。

就在寫這篇東西的過程中,北京的一位急診前輩被病人家屬用刀殺死,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猶記得很多年前,王浩醫生被害的時候,自己義憤填膺,在校內網上一宿一宿碼字,試圖表達自身的憤怒,喚醒那些我以為可喚醒的靈魂。時至今日,眼見耳聞之後的種種,我只能說,在三十幾年有限的生命裡,我眼見的社會雖然有諸多問題,但是大方向確實是在緩慢進步的。不過這些進步也經常是以鮮血為契機,以權勢為引導,以普通人的苦痛為代價。這樣的局面,是任何職業,任何身份,任何訴求的人共同的無奈和悲哀。當然,我也能理解,社會的演進,終非一人一事一時一代之功,資源之有限,不能兼顧也是常態。各人有各人的理念和訴求,各人也有各人認為重要的需要保護的東西,做出不同的選擇也是自然。理想的世界,誰都希望能看見,但是誰也都明白,終究是走不到的。對於個人而言,不論環境如何,如果能正面內心的恐懼和渙散,依然能在最大限度地堅持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我想應該是最有力量的,悲壯而有力量。

医生的价值 | 协和八

醫生這份職業,有其特殊的價值,總也牽引著我們,形成奇怪的紐帶,留則疲憊,去也不捨。也許有一天,我們覺得做醫生不再能讓自己開心和滿足。那樣的話,或許就該離開了。

當然,我希望這一天,永遠都不要來。

最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

審閱:燕白黃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