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沒有哪兩個國家合併成一個國家的?

鴨梨_採了個花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特別是工業革命以後 世界版圖不斷變化,在歐洲,亞洲,都有兩個國家成為一個國家的例子,這些國家合併後,有的國家飛速發展,但有的國家卻矛盾不斷,最終不得不分道揚鑣。


1)首先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奧地利與匈牙利的合併,成立了奧匈帝國,這個國家既有現代工業的奧地利,也有代表農業文化的匈牙利,兩國雖然想方設法維持,但因為一戰站錯隊,與德國一起被打敗,最終兩個國家分裂,各自獨立。


2)二戰以後,亞非的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其中以埃及納塞爾提倡泛阿拉伯主義。政策的目的在於阿拉伯國家的非殖民化,排除美國、英國和法國在中東和北非的影響以及解放巴勒斯坦。敘利亞當時是埃及唯一的支持者。敘利亞要求籤署一份聯合條約,簽署這份條約的原因是土耳其對敘利亞的戰爭威脅, 1958年2月1日,敘利亞總統庫阿特利與納賽爾簽訂合併協議。但是不到10年,這個國家重新分裂,


以上的國家合併最後都以各種原因失敗,但在二戰中,有些國家被分成兩個國家,經過長期的努力,其中有些國家通過和平的方式統一,如東德與西德,在列強的默許下,統一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還有的是用武力的手段統一,如北越與南越。當然還有一些至今還沒有統一,繼續對峙的國家,如半島。如果是同一民族,合併的結果要好些,但如果不是同一民族,僅僅是意識形態,或者利益合併,這樣的合併不會長久。


橋本看日本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以,歷史上兩個國家合併成一個國家的例子非常多!大航海時代,西班牙曾經與葡萄牙合併成西班牙王國;英格蘭與蘇格蘭也曾經是兩個國家,最終合併為一個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捷克與斯洛伐克合併成了捷克斯洛伐克;1958年,埃及與敘利亞合併成立了阿拉伯合眾國;冷戰結束以後,東德與西德合併成了現在的德國。不僅在過去,未來也極有可能出現兩個國家合併成一個國家的現象,可能性最大的是俄羅斯與白俄羅、韓國與北韓。

一、歷史上兩個國家合併成一個國家的例子

1.西班牙與葡萄牙合併。大航海以後,西班牙與葡萄牙成為了世界兩大強國,在全世界擁有最龐大的殖民地。1578年,葡萄牙國王親征摩洛哥。結果,這位塞巴斯提國王死在了摩洛哥。由於塞巴斯提沒有子嗣,葡萄牙王位發生了空缺。當時的西班牙國王是腓特烈二世,用武力做後盾,逼迫葡萄牙貴族承認其兼任葡萄牙國王。此後,葡萄牙與西班牙合併為西班牙王國。

2.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英國的全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分別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與北愛爾蘭四個部分。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是兩個國家,直到今天,蘇格蘭還經常要求脫離英國統治。1603年,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將王位傳給了蘇格蘭國外詹姆斯一世,英格蘭與蘇格蘭成為了共主聯邦,合併為一個國家。

3.捷克與斯洛伐克合併。捷克與斯洛伐克曾經都被奧匈帝國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奧匈帝國崩潰,被統治民族紛紛要求獨立。捷克與斯洛伐克聯合,組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1990年,捷克與斯洛伐克解體,分別成了了捷克共和國與斯洛伐克共和國。

4.埃及與敘利亞合併。鮮為人知的是,埃及與敘利亞曾經在1958年合併成阿拉伯合眾國。1958年,埃及與敘利亞聯合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個月以後,北也門加入,改名為阿拉伯合眾國。不過,由於美國、蘇聯等大國干預,再加上埃及與敘利亞之間內部矛盾重重,阿拉伯合眾國於1961年解體,但其名稱一直沿用到了1972年。

5.東德與西德合併。第二次大戰結束以後,美國、英國、法國、蘇聯分區佔領了德國及首都柏林。1949年,在美國、英國、法國佔領區上成立了聯邦德國,史稱西德;在蘇聯佔領區成立了民主德國,史稱東德。1990年10月,東德加入西德,兩國重新合併為今天的德國。

二、未來可能出現兩個國家合併為一個國家例子

1.俄羅斯與白俄羅斯。俄羅斯人與白俄羅斯人都曾經是羅斯王國的一部分,都是東斯拉夫人的分支。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的關係依舊非常緊密。1997年,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簽訂了《俄羅斯和白俄羅斯聯盟條約》,雙方致力於建立一個“邦聯制”國際基礎上的,外交、貨幣一體化。

2.韓國與北韓。1910年,朝鮮半島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以北緯38度為線,蘇聯與美國分別佔領了半島南北。與東德西德一樣,南北韓也是二戰遺留問題,未來重新統一是必然趨勢。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

歡迎大家留言,還有哪些曾經合併或者可能合併的兩個國家?


美國觀察室


美國的全稱是美利堅合眾國,既然叫合眾國肯定並了不少國家,德克薩斯共和國就是之一。德克薩斯原來屬於墨西哥的一個省,墨西哥剛從西班牙獨立時人口特別少於是決定引進外國人才來開發本國,只要來了就分給你土地。

德克薩斯鄰近美國,美國人聽說能分到土地就紛紛移民德克薩斯。短短几年間德克薩斯的人口成分上美國人已經超過了墨西哥人。墨西哥政府感覺不對勁,按這個速度下去美國人要反客為主了,於是就對在德克薩斯的美國人就行剝削壓迫,受不了你就回美國。

請神容易送神難。德克薩斯的美國人也不是吃素的,“管你是墨西哥的還是美國的,我來了土地就是我的”雖然是外國移民竟然直接和墨西哥政府開幹,竟然還打贏了政府軍。德克薩斯從墨西哥的一個省獨立成德克薩斯共和國。獨立成國的德克薩斯夾在美國和墨西哥之間沒有絲毫安全感。因為當地的居民都是美國人乾脆加入美國,成為美國的第28個州。

墨西哥感覺自己受到了欺騙,這根本就是美國佬的陰謀,派兵去阻止德克薩斯加入美國,爆發了美墨戰爭。墨西哥哪裡是美國的對手,經次一戰,墨西哥不僅失去了德克薩斯,連加利福尼亞、內華達等23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被迫割讓給了美國。美國領土大增,地跨兩大洋,墨西哥賠了夫人又折兵。

現在加利福尼亞是美國經濟第一大州,2016年GDP超越法國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德克薩斯是美國經濟第二大州,GDP相當於加拿大的體量,成為全球第十大經濟體。不知道墨西哥看到這些曾經屬於自己的土地現在這麼牛逼會有何感想。


古今中外,歷史雜談。歡迎喜歡歷史的朋友點擊左上角的頭像關注歷史觀!

每個人對歷史都有不一樣的解讀,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在評論區展示,互相討論,互相交流!


歷史觀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歷史上合併的國家很多,有古代的,有近代的,還有現代的,今天,桃老師就給大家一一道來

先說說中國古代的

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應該是滿洲和蒙古的合併

在努爾哈赤的努力下,女真人和蒙古人合併了,這個合併早就了清朝的基礎

此外,還有趙佗的南越政權和漢文帝的漢國合併

嬴政的秦和齊國合併

吳越政權和趙匡胤的宋國合併

不過,中國歷史上的合併其實都充滿了刀和血

非洲的合併

非洲最有名的的即使探戈尼克和桑給巴爾合併為坦桑尼亞

除此之外,還有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的合併,不過現在又分開了

還有敘利亞和埃及的合併,二者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國,不過後來也分開了

亞洲的合併

亞洲吞併比較多

除了歷史上日本吞併琉球、朝鮮,之外

還有北越和南越的合併

馬來西亞七個邦國的合併

還有阿聯酋,典型的七個王國合併

美洲

美洲也有很多合併的國家


必須美利堅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合併的歷史,從最早的十三個殖民地,合併了路易斯安納,合併了墨西哥合眾國

還有大哥倫比亞合眾國

不過,現在已經分裂成了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拿馬等等

這個國家十分可惜,按照玻利瓦爾的理想,整個南美應該是一個國家

最後說說歐洲

歐洲更是城頭變幻大王旗,國家分分合合,熱鬧非凡

我們熟悉的奧匈帝國,就是奧地利和匈牙利的結合

還有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的合併成聯合王國

丹麥和瑞典合併為丹瑞王國,挪威和芬蘭的合併

波蘭和立陶宛的合併

西班牙和意大利都是一大群小國家聯合起來的王國

至於著名的聖羅馬帝國,更是普魯士、奧地利等一系列國家的聯合

當然,最著名的就是蘇聯的成立,十五個國家合併成一個國家

可惜,這些國家後來都又分開了,包括英國也分出了南愛爾蘭

還有,永遠讓我們懷念的南斯拉夫,現在 又分裂成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黑山等國家

看這些國家的聯合和分裂,聯合都是為了強大,分裂都是由於民族

所以,民族政策是一個國家必須最關注的政策,你認為呢?


桃花一簇開無主


歷史上,國家合併分為兩種。第一是武力征服之後為了緩解矛盾的合併,比如奧地利與匈牙利的合併體奧匈帝國,第二種是自願合併的,比如上世紀埃及和敘利亞合併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奧匈帝國:

19世紀,奧地利國力大不如從前。1866年普奧戰爭(第二次王朝戰爭)中奧地利戰敗,從而被排除在德意志之外,奧地利被迫向巴爾幹、地中海方向發展。1848年的革命破壞性極大,儘管革命被鎮壓,但是其給奧地利在政治上造成了嚴重的裂痕。再加上奧地利國內民族成分複雜,進一步加劇政治危機。奧地利為了應對國內日益高漲的民族情緒,1867年與奧地利境內除日耳曼人之外最大的民族匈牙利貴族達成協議——組成二元制帝國——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的王冠領地,簡稱為議會王國與匈牙利王國,俗稱奧匈帝國,皇帝由奧地利君主擔任。但為了安撫匈牙利人情緒,皇帝在匈牙利登基,並且在匈牙利設置只適用於匈牙利的立法議會。就政府組織上,“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領地”稱為內萊塔尼亞的部分,由十五個邦組成帝國議會,成立奧地利政府。而匈牙利王國直接由王國議會組成匈牙利王國政府。兩個政府均由帝國皇帝及其帝國政府(該政府由奧地利與匈牙利這兩個政府各派三名代表組成)統轄,皇帝在法理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並掌握著帝國軍隊與外交政策。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同盟國戰敗,奧匈帝國隨之土崩瓦解。奧匈帝國存在半個世紀餘。

聯合王國(英國)

1603年,英格蘭王國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去世,王位由蘇格蘭國王斯圖亞特王朝的詹姆士六世繼承,是為英格蘭王國斯圖亞特王朝詹姆士一世,英格蘭與蘇格蘭王位聯合。儘管英格蘭國王是個蘇格蘭人,但是日後之事證明,吃虧的還是蘇格蘭人。蘇格蘭每年提供給王室的錢在英格蘭面前簡直不值一提,國王在貿易法律方面自然的就傾向於英格蘭。從1660年開始,英格蘭便不斷打擊蘇格蘭的經濟,破壞其經濟自主性。1688年光榮革命之後,英國政局穩定,進一步打壓蘇格蘭經濟自主性。與此同時,蘇格蘭在美洲的投資失敗,蘇格蘭銀行破產,以此為契機,英格蘭加快“吞併”蘇格蘭的步伐。英格蘭並通過讓利、收買和施以恩惠的方法,且蘇格蘭人在合併後"預期財富"的誘惑下,英格蘭成功籠絡了蘇格蘭的商人、官員、民眾、教會、以及在英國軍隊中服役的蘇格蘭軍人。至此,整個蘇格蘭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納入了英格蘭的經濟體系。

1707年,《聯合法案》(Acts of Union 1707)生效,英格蘭和蘇格蘭議會合並,成立大不列顛王國。

1997年“聯合王國”權力下放,經過公民投票,議會通過《1998年蘇格蘭法案》。隨即蘇格蘭舉行大選併產生蘇格蘭議會,1999年蘇格蘭政府成立。蘇格蘭政府負責《1998年蘇格蘭法》中非明確的蘇格蘭境內教育、國民健康服務、司法、鄉郊、運輸等事務,其餘事務(保留權力)仍歸屬於聯合王國議會。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自伊斯蘭教誕生以來,通過對外武力征服和阿拉伯帝國長期統治,形成了宗教、語言、風俗大同小異的阿拉伯世界。阿拉伯帝國滅亡之後,統一阿拉伯世界成為每一位雄主的夢想。

二戰之後,隨著殖民地獨立高潮,阿拉伯人在西方長期的壓制中渴望翻身,泛阿拉伯注意思潮更加活躍。1953年,納賽爾建立埃及共和國並取得蘇伊士運河戰爭政治勝利,其威望達到頂峰,納賽爾被認為是阿拉伯世界抵抗西方世界的民族英雄。

同樣是二戰之後獨立,敘利亞則經歷五次政變,又在中東戰爭中失利,國家頹弱不堪。而且此時敘利亞境內蘇聯支持的敘共愈發活躍。內外交困纏繞著敘利亞當局。在這樣的背景下,敘利亞開始積極推動埃及和敘利亞的合併。愈發活躍的敘共進一步促使兩國合併,1958年2月1日,兩國組成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同年3月8日,也門王國以合眾的形式加入,聯合共和國更名為阿拉伯合眾國。

但是,對外以反抗西方強權著稱的納賽爾在面對“合眾國”內部的敘利亞時,卻妥妥的成為了“西方強權”。其解散敘利亞所有政黨,對敘利亞實行專橫、高壓的政治政策。兩萬埃及人進入敘利亞政府機構,並在1961年將敘利亞保險、銀行等商業、工業企業國有化,這徹底激化了敘利亞與埃及之間的矛盾。1961年9月28日,敘利亞軍人發動軍事政變,隨即宣佈退出聯盟,同年北也門也退出,但埃及仍然保留這個國號直到1972年為止。

古埃及和尼羅河上游的努比亞也是聯合王國,埃及法老同時也是努比亞的君主。儘管兩個王冠對於頸椎來說負擔過重,但尼羅河統治者的榮耀比頸椎病更得埃及君主青睞。

還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南斯拉夫、南聯盟、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立陶宛王國


律一史


有啊,這種情況還不少呢!既然是合併,那麼雙方或者多方是出於共同利益自願合併為一國的,而並非一方通過武力征服或者殖民統治強吞併其他國家。

一、波蘭立陶宛王國。

地處東歐的波蘭和立陶宛現在是兩個國家,但在1569年至1795年的200多年的時間內,兩國曾通過結盟合併為一個國家,波蘭為主體,是當時歐洲人口最多、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應對俄國是促成兩國合併的重要原因。雙方合併後國力強盛,騎兵部隊所向披靡,曾佔領過莫斯科2年之久。另外,雙方還要防備條頓騎士團,也就是普魯士的前身。末期,王國國力衰退,成為沙俄的附庸。1772-1795年,王國被沙俄、普魯士、奧匈三次瓜分,徹底從地圖上消失。一戰後,雙方復國。

二、西班牙王國

現在的西班牙王國其實是由多個國家合併成立的。中世紀時期,伊比利亞半島被阿拉伯人統治,基督徒為了奪取半島,進行再征服運動。在與阿拉伯人的鬥爭中,逐漸形成了卡斯蒂利亞、阿拉貢、萊昂等王國。


為了集中力量共同對抗阿拉伯人,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王國通過聯姻的方式,於1479年合併為聯合王國。合併後,王國於1492年將半島的阿拉伯勢力徹底消滅。1516年,王國繼承了萊昂等其他小國的王位。1873年,正式改名為西班牙王國,一直延續到現在。

三、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與斯洛伐克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一戰後,雙方合併為一個國家。該國軍工實力雄厚,但政治水平太差,1939年被英法兩國的綏靖政策出賣,被德國吞併。二戰結束後復國,1992年在東歐鉅變中和平解體為捷克與斯洛伐克兩個國家。


四、坦桑尼亞

坦桑尼亞位於非洲東部沿海,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坦桑尼亞由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兩部分組成。坦噶尼喀在19世紀末淪為德國殖民地、桑給巴爾淪為英國殖民地。二戰後,坦噶尼喀成為英國託管地,1946年宣告獨立。桑給巴爾於1963年從英國控制下獨立。1964年,雙方組成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一直延續至今。



還有遺漏的,請讀者朋友補充說明!


石頭說歷史


當然有啊,尤其是殖民地國家為多,二戰之後,反殖民運動興起,各地都在爭取獨立,那一獨立就有一個問題,因為殖民運動,老國家的界線被打破了,獨立之後,不知道怎麼運作。

這時候,因為文化地域的原因就開始有一些國家把被子搬到一塊來住。

比如阿聯酋,就是由七個小夥伴組成的,裡面最有名的就是自稱世界第一土豪的迪拜了,事實上,阿聯酋以前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以前屬於阿拉伯帝國,也沒有什麼石油 ,就是靠著海岸線打打劫,以前英國也沒想著殖民它,除了沙子就是鹹魚,沒什麼用,只是被海盜打煩了,這才懟了一下,然後簽了一個協議,就是大家別沒事打劫,英國成為他們的保護國。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英國退幫忙,這些當年跟英國簽了不打劫協議的國家就成立了一個聯盟國,這裡面最先發現石油的是阿布扎比,現在阿布扎比才是這個聯盟國石油最多的,迪拜的石油早就採光了,還有一些沒石油的,比如加盟國阿治曼,它就沒有石油,加盟國的經濟都是獨立的,各過各的日子,沒有石油當然都富不起來,主要靠兄弟單位接濟一下。

此外,還有一個現在超富,而且敢叫板整個阿拉伯世界,想當這個世界級大哥的卡塔爾,卡塔爾原本也是當年跟英國簽了和平協議的,但內部爭議很大,最終退出了這個聯盟。現在的卡塔爾可謂比阿聯酋還風光,搞得自家兄弟紛紛跟他斷交。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這樣的例子還有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叫大馬,就是由很多英殖民組合起來的,當初新加坡也是其中的一員,但因為李光耀這個人太猛了,搞得人家覺得跟他合營,自己的大本營說不定都要被李弄走,於是,把新加坡開除了,沒錯,馬來西亞把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開除了。李光耀當時很悲觀,說自己一個華人為主的國家,如果不能呆在一個大的國家下面,很可能沒有生存的空間。

好在,現在新加坡的發展還是不錯的。

跟阿聯酋類似,也有一個富的冒油的國家沒有加入大馬,大馬當年最想拉的國家是文萊,最後,文萊蘇丹沒同意,現在的文萊超級有錢,尤其是王室,世界王室土豪榜前三的主。據說老百姓結婚就給一百萬。

而兩國合併的例子在古代也是很多的。

比如波蘭立陶宛王國,就是由波蘭跟立陶宛組成的。一開始是有共同的敵人,搞個聯盟,最後乾脆通過聯姻,立陶宛的大公娶了波蘭的女王,那就是一家人啦。

在將來,也有可能兩個國家會合併為一個國家,比如朝鮮半島,從歷史上來看,總的趨勢還是應該會成為一個國家的,不過是南吃北,還是北吃南,就不好說了。

。因


腦洞歷史觀


歷史上由兩個國家合併為一個國家的甚多,這裡僅僅羅列今天仍然存在的國家。

英國:1603年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因為她終身未婚,臨終時指定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為英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同時成為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此後經歷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磨合,10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通過《聯合法案》(Treaty of Union),將兩個王國合二為一,成為“聯合王國”,並一直延續至今。

西班牙:中世紀西班牙領土上多個王國並列,1469年卡斯蒂利亞-萊昂王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和阿拉貢王國國王費迪南二世結婚,兩人共同成為統一王國的國王,這個時代因為恰好發生了哥倫布航海事件而名垂青史,塞維利亞主座教堂的浮雕《四王抬棺》正反映了這段合併的史實,前面的兩位就是上面“二王”——但其實二王中只有女王熱心支持航海,費迪南國王一直是心不在焉的。今天的西班牙,仍然是當初“二王合併”奠定的格局。

阿根廷:阿根廷獨立後長期分裂,布宜諾斯艾利斯及其周邊在1852年9月11日成立布宜諾斯艾利斯國,其它地區則組成阿根廷邦聯,這兩個國家在1861年12月17日合併,成立了阿根廷共和國,一直延續至今。

坦桑尼亞:坦桑尼亞的大陸部分一戰前為德國殖民地,一戰後盧旺達和布隆迪為比利時國王領地,其餘部分被英國委任統治,1961年獨立,成為坦噶尼喀共和國;印度洋上的桑給巴爾原為阿曼領地,後為英國保護國,1963年獨立,為桑給巴爾蘇丹國,第二年蘇丹被推翻,成為桑給巴爾共和國,並很快和坦噶尼喀合併,稱為“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聯合共和國”,隨後改名為意思相似但更簡潔的“坦桑尼亞共和國”。

也門:北也門原為奧斯曼土耳其領地,一戰後獨立,1962年成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北也門),南也門原為英國殖民地,1967年獨立,成立南也門共和國,1970年改名也門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90年5月22日南北也門合併,成立也門共和國,此後南也門曾多次反悔,而如今則演變為哈迪總統實際上在沙特聯軍支持下割據原南也門,胡塞爾派民兵實際上割據北也門的局面,但形式上也門仍然還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在聯合國也只有一個席位。

越南:歷史上越南北方是受中國影響很大的安南各王朝,南方則是屬於高棉文化圈的交趾各國。1945年日本投降後不久,北方成立了越南人民共和國,南方成立了越南共和國,雙方的對立導致後來越南抗法和越戰的爆發,在南方成立了實際上和北方一家的“越南南方共和”(1969年6月8日)。1975年4月30日,越南共和國失敗,越南實際上統一,但“越南南方共和”一直存在到1976年7月2日,才與北越正式合併為一個國家。

自上至下: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併;西班牙塞維利亞“四王抬棺”;坦桑尼亞;南北也門;越南南方共和


李厚何


這種情況其實在中世紀晚期的歐洲還是很普遍存在的,政治聯姻促使國家合併,比如蘇格拉和英格蘭就是由兩個國家合併為一個國家。

1603年,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逝世,她因終生未婚無人繼承王位,因此她的表侄孫、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得到機會入主英格蘭,改稱詹姆斯一世,實現“王朝聯合”,兩國共主而分治。儘管蘇格蘭和英格蘭擁戴同一位君主,但此時並未合併為一個國家,且存在不少的矛盾。1640年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英格蘭一度被以克倫威爾為代表的共和派控制,蘇格蘭則依然效忠斯圖亞特王朝。1660年,查理二世在英、蘇兩地復辟,兩個國家又回覆到從前的狀態。

英、蘇兩國之間雖然表面聯合,但之間多年的利益糾葛而矛盾不斷。首先是部分蘇格蘭平民和貴族對於英格蘭仍然不服。1692年,蘇格蘭再度爆發叛亂。英王威廉三世要求所有蘇格蘭貴族向自己宣誓效忠。麥克唐納家族因為偶然原因沒有在最後期限內宣誓,威廉三世於是一手策劃了一次屠殺,將麥克唐納家族幾乎殺光,引發蘇格蘭人強烈不滿。其次是蘇格蘭沒有能夠享受到英格蘭發展帶來的好處。英格蘭在確立了資本主義政權後,開始進行迅猛的海外擴張。但威廉三世時期頒佈的《航海法令》卻不允許蘇格蘭人從事對英格蘭殖民地的貿易。這沉重打擊了蘇格蘭的經濟。17世紀末蘇格蘭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為了擺脫危機,蘇格蘭決定獨立發展自己的海外貿易。

1695年,蘇格蘭建立了非洲和東西印度群島貿易公司,其性質類似於英格蘭的東印度公司,1300多蘇格蘭人簽名出資。不料,當這個公司在達連地峽(巴拿馬附近)試圖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時,遭到西班牙殖民軍隊的圍攻,而英格蘭居然袖手旁觀。最終,非洲和東西印度群島貿易公司在達連地峽損失慘重,許多投資該公司的蘇格蘭貴族血本無歸。

這兩件事,使得蘇格蘭國內的反英情緒達到頂點。而英格蘭議會里的反蘇情緒也開始增長。雙方各自修改王位繼承法,結果是未來英、蘇兩國的君主可能將成為兩個人。英、蘇重新成為陌路人,甚至是敵對國家已經是可以看得到的前景。

在這種情況下,英格蘭人開始軟硬兼施地試圖讓蘇格蘭人同意與其進行合併談判。首先,英格蘭頒佈《外國人法》,規定如果蘇格蘭拒絕進行合併談判,甚至於不和英格蘭擁戴同一個國王,那麼在英格蘭的蘇格蘭人將被作為外國人來對待,蘇格蘭某些商品向英格蘭的出口會被禁止。這部法案讓蘇格蘭意識到脫離英格蘭將面臨非常嚴重的經濟後果。

於是,1706年英、蘇雙方開始就合併問題展開談判。英格蘭在進行了巨大的讓步後,終於換取蘇格蘭同意合併。1707年5月1日,蘇格蘭議會和英格蘭議會聯合組成大不列顛議會,標誌著兩國的合併正式完成。


史海小白丁


看到這個問題,想到東西德,但是我覺得東西德的合併不能算在這,因為原本這就是個整體。事實上,歷史上兩個或者多個國家合併成一個國家,這種例子其實很多的。

比如英國就算是一個合併出來的國家,他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注意是聯合王國,1536年英格蘭和威爾士合併,1707與蘇格蘭合併,1801年合併愛爾蘭。所以英國應該算是最成功的通過合併形成的國家。

阿聯酋是我們都知道的土豪國家,全稱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在1971年阿聯酋成立,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富查伊拉、烏姆蓋萬和阿治曼六個酋長國組建,第二年哈伊馬角加入阿聯酋。這應該是合併形成的國家中最為富裕的一個。

坦桑尼亞:全稱是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這個聯合共和國形成於1964年,有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兩個國家組成,在這之前坦噶尼喀為英國殖民地,桑給巴爾從阿曼分裂,獨立建國,一個月後和坦噶尼喀組建聯合共和國。


今天的西班牙王國其實也是合併成的國家,在1479年阿拉貢王國和卡斯蒂利亞,因為阿拉貢國王費爾南多和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爾聯姻而合併。1837年伊莎貝爾二世正式用西班牙命名這個合併國家。

其實像已經解體的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這些國家曾經也是屬於合併而成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