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怀揣一颗炽热纯粹的艺术之心,做一个电影界的行者

在电影界有这么一个 “神人”,他明明在伦敦主修英国文学,却跑到好莱坞发展,并在之后的十七年内导演了九部电影,部部经典,其中六部杀入豆瓣电影排行榜前250名,票房总计超过47亿美元,共获得过五次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

这个“神人”的名字叫做:克里斯托弗·诺兰。虽然诺兰一度与奥斯卡小金人失之交臂,但是在观众和影迷心中,他已经是无冕之王。尤其是2010年《盗梦空间》的问世,在一片惊叹和好评声中,这部作品被奉为神作,而诺兰本人也被捧上神坛,被粉丝“封神”。

但是我觉得被“封神”的并不是导演诺兰本人,而是在这个资本和流量为王的时代里,他那颗少有的,炽热而纯粹的艺术之心。

诺兰:怀揣一颗炽热纯粹的艺术之心,做一个电影界的行者

克里斯托弗·诺兰

01 尊重每一位观众,用心讲好每一个故事。

克里斯托弗·诺兰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不管多么复杂的故事,他都能游刃有余的处理好每一个元素和细节。诺兰在好莱坞打响的“第一枪”就是《记忆碎片》,这部电影情节错综复杂和支离破碎的程度完全不输老前辈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从好莱坞的第一部影片开始,诺兰那诡异而精巧的叙事风格便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诺兰接下来的表现果然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期待。曲折离奇、真假难辨的《致命魔术》和创造了四层梦境、虚实交织的《盗梦空间》相继问世,彻底让“诺兰”这个名字成为了一种电影风格的代名词。

诺兰的电影以烧脑著称,他喜欢把一个完整的故事打碎,然后按照一定的线索重新排列组合,他要让观众自己一点点的把这些故事碎片捡起来,然后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和推理去拼凑出故事的真相。但是诺兰从不给出标准答案,他在影片中埋下各种各样的伏笔,让每一种情况看上去都有可能成立,于是他的观众们兴奋的沉浸在他用影像创造出来的另一个世界里,乐此不疲的去挖掘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诺兰:怀揣一颗炽热纯粹的艺术之心,做一个电影界的行者

《盗梦空间》结尾的旋转陀螺留下了无尽悬念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知乎,微博,贴吧等各种各样的角落看见大家对这些电影结局的激烈探讨,一部电影有如此大的延伸空间,真让人不可思议。也许是诺兰给予了观众足够的尊重吧,这种现象的出现,算是观众对诺兰的回礼。因为从一开始,诺兰就给了观众和影迷最大程度的重视:诺兰相信他们思考所具备的无限潜力。

所以诺兰直接给出了最高规格的款待,他像和观众捉迷藏一样,用心的将细节和线索藏好,然后不循规蹈矩把一个故事讲完,他完全不担心观众会看不懂,这种信任让他敢大胆的去尝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诺兰把观众和影迷当成了老师,他只是努力把每一份作业做到最好,然后等待观众们对它进行检验。

在越来越多电影强行搞笑和悬疑,剧情毫无逻辑可言的当下,诺兰依然还在用心讲好每一个故事,这就显得尤其可贵了。2017年的《敦刻尔克》,诺兰所有影片中台词最少,接近默片的一部电影,依靠画面和剪辑讲了一个异常精彩的战争故事,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诺兰:怀揣一颗炽热纯粹的艺术之心,做一个电影界的行者

诺兰在《敦刻尔克》拍摄现场

02 力求每一帧真实,用心拍好每一个画面。

诺兰是电影导演中赫赫有名的实景狂魔,不管拍什么电影,他都在尽可能的追求实景拍摄,就算没有实景也要自己搭建实景,因为他相信真实场景所带来的真实视觉效果,是不管多么发达的CG技术都无法代替的。

所以诺兰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全世界取景,光是拍《盗梦空间》,诺兰就带着剧组跑了大半个地球:日本东京摩天大楼里的会议、法国巴黎的街道坍塌、英国卡丁顿的旋转走廊、美国洛杉矶飞驰的火车、摩洛哥丹吉尔的巷战追逐、加拿大卡尔加里的雪崩……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星际穿越》里飞船降落的那颗星球,那场遥远而陌生,神秘而冰冷的视觉盛宴,其实是冰岛的特殊地貌所带来的效果。当我们发现这些美轮美奂、不可思议的视觉奇观居然真实的存在于这个世界,在那么一瞬间,我们也会突然意识到自己与这个世界所共有的客观实在感,这确实是任何一种技术都无法代替的。

诺兰:怀揣一颗炽热纯粹的艺术之心,做一个电影界的行者

《星际穿越》取景地之一

诺兰身上的光环遮盖了他追求实景所遇到的困难,CG数字特效技术有多么方便,诺兰搭建实景就有多么麻烦。就拿巴黎咖啡馆爆炸那场戏来说,剧组被限制不得使用炸弹外,拍摄造成的声音也不得超过104分贝,诺兰在实景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都不比这个来的容易,尽管处处受限,但是他义无反顾的做了下去。

所以在《盗梦空间》,有了诺兰的晴天造雨;所以在《星际穿越》,有了在冬天种植成活的五百亩玉米地;所以在《敦刻尔克》,我们看见了真正的海军驱逐舰和大量的二战古董飞机;所以在《蝙蝠侠》三部曲,蝙蝠侠不具备漫威宇宙英雄一样的超能力……所以诺兰被“封神”,那并不是一种夸张。

有人将诺兰电影事业的成功归功于他的天赋异禀,毕竟他七八岁,就开始拿着父亲的超8摄影机拍摄玩具兵人。但我并不这样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天赋可以平均两年产出一部电影,且保证高质。但是从2000年的《记忆碎片》到2017年的《敦刻尔克》,诺兰做到了!天赋只是一种虚无,行动赋予其果实,诺兰所取得的荣耀,正如他对每一帧画面真实感的追求一样,来源于他的自律和自省,来源于他的锲而不舍。

诺兰:怀揣一颗炽热纯粹的艺术之心,做一个电影界的行者

亲自掌镜的诺兰

03 坚守每一个原则,用心探索每一次创新。

在数字摄影成为主流的今天,诺兰是电影界少数几个依然执拗于使用胶片拍片,并对自己的电影拥有绝对主导权的导演之一。诺兰所在的公司为了扩大收益曾经劝他拍3D电影,但是诺兰拒绝了。

诺兰对于拍电影,有着自己的原则,他既不愿意屈服于他人,也不愿意让步于资本,因为这会限制他的创造力。如果足够用心,我们就会发现诺兰一直在挑战自己的极限。他一贯坚守的实景拍摄,并不是想接近电脑特效所造出来的视觉效果,而是打算超越!所以诺兰基本不使用绿幕,他这是在逼自己发挥最大的潜力。除此之外,诺兰一直都在尝试新的领域。

悬疑惊悚片,他拍了《记忆碎片》和《致命魔术》;超级英雄片,他拍了《蝙蝠侠》三部曲;意识科幻片和科幻冒险片,他拍了《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警匪片,他拍了《白夜追凶》;战争片,他拍了《敦刻尔克》。而诺兰尚在创作中的下一部电影《信条》,是间谍动作片。

诺兰:怀揣一颗炽热纯粹的艺术之心,做一个电影界的行者

诺兰在看电影胶片

好莱坞是怎样的一个地方?类型电影的发源地和天堂。但是诺兰永远在尝试新的题材,没有遵守这种默认的潜规则。哪怕是超级英雄电影,他也要拍的和别人不一样,他的《蝙蝠侠》三部曲,里面的蝙蝠侠也是人性大于神性,诺兰还在里面创造了影史上最经典的反派形象:利用高智商犯罪的小丑。

诺兰一直在讲不一样的故事、打造不一样的视觉奇观、尝试不一样的影片类型。在好莱坞,诺兰可以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我们永远猜不到他的下一部影片会以何种面貌与世人相见。诺兰这个名字能够成为一个招牌,就在于他的与众不同。

结语:

诺兰永远跟着自己的心在走,他总是在尽可能的拔高自己作品的艺术价值,而不是殚精竭虑的迎合市场,但是市场永远给他留了一席之地,因为诺兰心里也永远住着他的观众们,他一直都在给他们带去精彩的故事和精美的视觉盛宴。

怀揣着那颗炽热而纯粹的艺术之心,诺兰永远在路上,他像一个虔诚的信徒、像一个孤独的行者,在不停地督促着自己前行。我相信,他一直都在思考着,用电影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

诺兰:怀揣一颗炽热纯粹的艺术之心,做一个电影界的行者

诺兰和他的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