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如何賞析?

高儀明


書法的賞析,確實有門道。一幅好作品呈現在眼前,讓你說出好在哪裡,確實是考驗你的鑑賞水平和鑑賞知識的。真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下面我們找一幅名家作品一起來鑑賞吧。這是原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本屆中書協名譽主席沈鵬先生的一幅斗方草書作品。


釋文如下:五色令人目眩昏,我從詩意悟書魂,真情所寄斯為美,疑是運窮又一村。丙戌夏書舊作七絕 沈鵬

這幅作品,是“斗方”樣式。這裡有個知識點,就是書畫的裝裱樣式:“斗方”,中國書畫裝裱樣式之一,是國畫界的常用術語。指一或二尺見方的書畫或詩幅頁。尺幅較小,一般指25—50釐米見方的書畫作品。一張正方形的畫幅就是斗方,最常見的是69*69cm(2市尺見方)的尺幅,它的幅面大小就是4平尺,這種尺幅是用一張四尺整宣(2市尺寬、4市尺長)沿長度方向對開而成的。一尺見方的小斗方,又稱為“小品”。“正方形”是大致的說法,大致方形,不一定邊長完全相等,尺幅不大,長寬接近即是。


這位沈鵬先生,身為書法家、美術評論家、出版家和詩人,沈鵬先生尤以書法見長,其行草書和隸書“剛柔相濟,搖曳多姿”,以氣勢恢宏、點劃精到、格調高逸、韻味深長而富有現代感,成為當今書壇最具代表性的書風典型。他多次率代表團赴日、美、法、意、瑞典、前蘇聯、新加坡等國進行講學、展覽等文化交流活動,在國內外文藝界享有聲譽。正因他是中書協領袖人物,從副主席到主席,再到連任兩任名譽主席至今,經歷三十年左右,自稱創作書法作品達一萬五千件以上。可謂享譽天下,一紙難求。

但是很多人對沈鵬的書法的傳統功底有質疑或吐槽,沈鵬先生自己也坦承:我從五歲學拿毛筆開始,便愛好書法,但是時常中斷,尤其不大喜歡臨帖,更確切地說,不是沒有臨,而是臨不像。

浸淫書壇幾十年,他的書法初源於王羲之、米芾諸家筆法,繼得懷素、王鐸、傅山等歷代草書大家之靈變多姿、揮灑自如的精髓,並致力於漢魏碑帖及唐宋百家名跡的研習,孜孜以求,終成“沈鵬體貌”。沈鵬最精通、也最見風格的,自然是草書。啟功曾高度評價沈鵬的草書:“所作行草,無一舊時窠臼,藝貴創新,先生得之。” 趙樸初也說:“(沈鵬)大作不讓明賢,至所欽佩。”


大致瞭解了沈鵬其人,那麼再來品賞他創作於2006年(丙戌年)這幅斗方草書作品吧!

這幅沈先生75歲時創作的作品,應該說是非常成熟的作品。我們還是從筆法,結體,墨法,章法,氣韻等五個方面加以賞析吧。

這幅作品的筆法,用沈鵬最擅長的小草筆法,方圓結合,一氣呵成 ,總體內斂恬淡而不張揚。字法、結體上,中規中矩,節奏明快,映帶自然,真如詩作中的文句“我從詩意悟書魂,真情所寄斯為美”,富有詩意和節奏感。墨色濃淡適中,枯筆飛白運用自然,順其自然,行氣貫通,絕無刻意而為的做作感。章法上,疏密得當,堪稱完美,尤其落款署名的“鵬”字,刻意右偏,彌補最後一列留下的大空位,然後又用白文名章加以調節整體款文重心。長方形朱文“引首章”位於開首的“五”與“色”之間的右邊空位,再在右邊中位“人”字右邊空位加一方圓形腰章。構成了一幅堪稱完美的精美草書斗方。

以上為本人根據自己感受和品賞知識進行的賞析,作為本人對書法作品的賞析習慣和方法的展示,不當之處,還請方家雅正。也歡迎大家交流探討,以便共同學習進步。

文末再發一幅沈先生在“蔡元培故居”留下的題字圖片,算是作為本文的補白吧。


林默之健龍達人


一副好的書法作品應是首先具備好的技法水平和嫻熟的技法特點,同時在其他方面又有引申想象空間的作品。

單從最核心的技法豐富程度而言,又包含很多方面,如筆法、結構、章法、墨法,矜印等等。

總之,優秀的作品總是建立在純熟的技法之上,在某一種或幾種技法上有突出的表現。











書畫直播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到底該如何賞析呢?

的確,書法這個東西,貌似簡單,一般人認為不就是寫字麼,誰還不懂啊!

但是,書法雖然是寫字,但也不完全是寫字,準確來講,書法就是寫字的藝術,或者是書寫的法度,日本人叫書道或許更準確一些

古人有句話:高書不入俗人眼,入俗人眼者非必高書,也就是說,好的書法作品,肯定是一般人欣賞不了的,一般人能欣賞的,一定也不會是多好的書法作品,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從辯證法上來講,真理永遠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大家都認同、理解的事物,往往是沒有什麼價值的。比如,如果搞個街頭調查,你把田英章的作品和顏真卿的祭侄文擺一起,讓大家挑,肯定是喜歡田字的人多

那麼究竟怎麼去賞析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呢?個人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衡量:

一,從作品的氣息和精神上面去衡量,氣息上可以用一條繪畫標準來衡量,就是謝赫的六法論中的第一條,氣韻生動,一幅書法作品,如果能做到氣韻生動,也就成功一半了,通俗的說法就是字要寫得順溜,這個是一幅好書法作品的最基本的條件,試想一幅字如果寫的刻板,糾結,阻滯,又怎麼會好呢。

精神上要能有神采,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必定也是神采奕奕,這個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古人講的“神完氣足”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

氣息和精神是最直觀的感受,你不需要學習很多知識就能感受到的,也是一件好的書法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

二,從作品的法度上去衡量,這個法度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是字法:字一定不能寫錯,一幅字,如果錯字百出是要招人笑話的,參考一下書協某主席的作品,能好到哪去呢!

其次是結體:也就是通俗的間架結構,這個能看出一個書家的基本功,沒有這種基本功也是寫不好字的,結體不能草率,是有一定的法度,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都不一樣的

然後就是章法:講究不能平,要有大小,呼應,濃淡...

再然後是用筆,書法用筆雖說要能八面出鋒,但最基本的要求是中鋒用筆,用筆的方法也是非常豐富的,有錐劃沙,折拆股,印印泥,屋漏痕...都不難理解的

三,從作品的情感上去衡量,這個就難了,首先要有文化,要讀書,才能明白一幅作品更深刻的內涵。好的書法作品是能做到把作者當時的情感用書寫的方式,用紙這種載體,跨越時空傳遞千年的。

觀《蘭亭》能體會王羲之當時的那種惠風和暢的心情,閱《祭侄稿》也能感受到顏真卿的悲憤,讀《寒食帖》方知蘇東坡當時的窘況,這些好的作品都寄入了作者強大的情感,讓人讀之不免感懷,能做到,非常非常難...

明白以上三點,我們就不難去賞析一件好的書法作品了,一般能達到前二條,也算非常好的作品了,三條都具備的話,那就是一件絕世精品了








懶柯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如何欣賞?

一副好的書法作品應是首先具備好的技法水平,具備一定的技法特點,同時在其他方面又有引申想象空間的作品,可以有多種角度。

單從最核心的技法豐富程度而言,又包含很多方面,如筆法、結字、章法、墨法等等。

如王羲之的手札筆法精到,酒花帖的章法獨樹一幟,懷素的大草篆籀筆法、黃庭堅的字軸搖擺呼應、董其昌的墨色變化等等,今人在書法的學習和傳承中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作品,比如李雙陽老師在大草領域做的技法的融合等等。

總之,優秀的作品總是建立在純熟的技法之上,在某一種或幾種技法上有突出的表現。

如果在才情、意趣、題材、載體等多方面又有可以引申的想象空間,作品則更可玩味。








徐茂生書法


前言

此問題需從多個角度的不同因素進行分析,真不是幾句話甚至寫篇文章就能說清楚的。大的方面,這屬於美學範疇,涉及藝術品鑑賞領域的專業知識。既涉及到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的性質特點,又必須瞭解二者之間的關係。

一、審美主體

這裡的主體一定是人,即欣賞者。只有在社會實踐特別是審美實踐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審美能力的人,才是審美主體。個體人並不都是審美主體,只有當他具有一定審美能力並從事審美實踐活動,才能成為審美主體。

具體到書法藝術的欣賞而言,主體對象又可大致分為普通欣賞者和專業人群兩類。而普通欣賞者中也可分出多個類型,例如一般大眾和略微具備少許鑑賞能力的的愛好者。普通的大眾審美與其用繁瑣複雜的大段落文字定義,到不如簡單模擬幾句他們面對藝術品時常常發出的感嘆語來得形象。

“這字兒真好看!”“寫得多工整!”“畫的太像了!”“這琴彈得節奏好快!”

當然,此處沒有貶義,面對自己陌生的領域發出非專業的聲音是在所難免的。

再說普通欣賞者中審美能力略高於大眾水平的愛好者,這類主體又可以細分為兩小類。一類是大致學過一點,也能動手寫幾個字,寫出來的東西說不定也能令一般大眾發出如前文模擬過的那種驚歎。但是,僅此而已,一瓶不滿半瓶子晃。自以為很懂了,實不知距離入門尚且很遠。此類欣賞者往往更喜歡對別人的作品評頭論足、人前賣弄。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只有自己能看懂能認識的字才是好的,比如端正嚴謹的唐楷一類。為“江湖書法”叫好撐門面的往往就是這群人。而遇到他們自己看不懂的作品,就說人家沒有基本功,寫出來的都是“醜書”。

另一小類則不同,雖然自己也方才入門,但他們持續學習,不斷探索。這類主體往往處於所有專業人士都曾經歷過的“眼高手低”階段,也真正具備一定的欣賞水平。這種水平一定是在長期實踐過程中獲取的,是經驗的總結。他們親身體驗著學習過程中每個不同階段的週期性變化,以及視野和認識能力的提升。因而他們面對自己暫時看不出名堂的審美對象時,絕不會輕下結論,而是藉此機會深入學習或向專業領域內的老師們求教。這類主體若繼續堅持學習,很可能最終躋身於專業領域。

所以,藝術鑑賞並非想象中那麼簡單,甚至即便是行業內的專家,也難免會有看走眼的時候。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記載:

唐閻立本至荊州,觀張僧繇舊跡,曰:“定虛得名耳。”明日又往,曰:“猶是近代佳手?”明日又往,曰:“名下無虛士。”坐臥觀之,留宿其下,十餘日不能去。

二、審美對象

這裡僅談書法藝術,不論古人還是今人的作品,也不管篆隸草行真哪種書體,大致上都要從章法佈局、線條質量、墨色運用、風格取法,意境氣韻及人文內涵等多個方面進行剖析。

以上羅列各項均為藝術品的呈現方式,即美學上所定義的“形式符號層”。這一切,都為作品的整體服務。不論古代的案頭之作,還是今人的大幅廳堂作品,首先被主體觀察到的一定是整體效果。作品中的每一個字,對整件作品來說都是一個構成元素,不僅字是元素,空白也是。中國書法和繪畫都講究“計白當黑”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欣賞一幅書法作品,尤其是大幅面作品,首先第一步一定是遠觀,這時候看不到過多細節。但好作品整體上直接傳遞給欣賞者以美的感受。它們或氣勢恢宏如浩瀚的江河;或優雅奇逸似涓涓細流;或端莊秀美如少女含情;或樸拙可愛似孩童般天真……

一幅優秀作品,不見得都是第一眼便能刺激你的視覺感官,而讓你輕易獲得審美感受的!如前文所引用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中的典故。因為美在審美關係當中才能存在,它既離不開審美主體,又有賴於審美客體。有時候只有達到二者合而為一、物我兩忘的境界,方可理解它的藝術語言,領悟其中三昧。以下再就細節部分分別記述。

①章法佈局

中國書畫裝裱主要有條幅、中堂、斗方、橫幅、扇面、手卷和冊頁等形式。因此,章法佈局與其最終呈現方式也是密切相關的。在這一點上書畫同源,一幅作品,從構思之初,到創作完成,必然要涉及到哪裡落墨、何處留白、主體內容的行列安排、款字的長短和排列方式、印章鈐幾個,分別在什麼位置等。這其中每個細節都至關重要,不可忽略。

②線條質量及墨色運用

書法是建立在漢字結構基礎上的線條藝術。可以說線條是書法藝術的靈魂,因此線條的質量才尤為重要。例如,小篆一般要求中鋒用筆,藏頭護尾、粗細均勻等;行草書則要流暢自然、方圓結合、氣韻貫通、變化豐富等。墨色方面則是為配合線條的表現力而自然呈現的,如濃淡、乾枯等,也是在行草書上多有運用。

③意境美

宗白華曾說:“意境是中國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貢獻的一方面。 ”

“意境”主要是指運用藝術意象,在主客體交融、物我兩忘的基礎上,將接受者引向一個超越現實,富有形而上本體意味的境界中。而最能體現這種意境美的載體正是中國的詩詞、書法及繪畫。

清代書法家梁巘在《評書帖》中說:“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欣賞者在審美過程中所能體驗到的意境美,首先便是建立在對前人審美追求的理解基礎之上的。如晉人講究風度韻致、故而作品尊崇“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唐代法度森嚴;宋代則抒情達意、不拘法度等。

④風格取法

書法藝術離不開傳統,沒有繼承就不存在創新。因此,一幅優秀作品所透漏出的氣息,一定是可以看出他的取法和出處的。真正高明的作者往往都入古夠深,既取法乎上,同時又個性十足。而所謂的“江湖書法”,缺少的正是這點。

⑤人文內涵

這是我要特別強調的一點,書法藝術所承載的人文內涵,即是它的書寫內容。雖然今天我們談論的毛筆書法早已不同於古代。古人沒有或很少有為“書法”而“書法”的行為,古代用毛筆寫字的目的是實用。今日的書法已經喪失了一般的實用層面的價值,剩下的只有藝術欣賞價值。

但我還是要說,書法藝術畢竟是建立在漢字結構基礎之上的,即便是非專業人士看不懂的草書,也有著極其嚴格的法度,因而就不得不重視書寫內容。

一幅書法作品,掛在廳堂也好,置於案頭也罷,對於它的欣賞者,難免不去閱讀其中內容。這內容所承載的正是作品的人文屬性。因此,這件書法作品,哪怕他給與欣賞者再好的視覺感官體驗,若內容不夠高雅,甚或低級惡俗,都不失為一種巨大的遺憾!

結語

以上所述,只是個人部分觀點,並不完善,勉強可以給有志於此的朋友們一個參考。總而言之,如何欣賞書法藝術,是藝術品與欣賞者之間的關係問題,忽略任何一方孤立看待都是片面的。不足之處歡迎補充。


薛定諤的文藝貓


對於書法欣賞,我有一個可以使不是書法高手的人能基本判斷正楷書法優劣的小標準。

1:站得住腳。這是指字形平衡,看字就如看人做體操或打拳,站得平穩是基本功,既使打醉拳也要平衡。

2:放得開手。放手即是指動態,死板的平衡不如放開的動態的平衡。

3::使得出力。力感是書法藝術優劣的基本標準。:力感是抽象藝術的意象。它的表現是從點畫與結體來的。點畫的筋骨是力感的主源。書它筋骨剛強則力感強。如顏筋柳骨即是。

4::凝得住神。神即風神,從書意出。神采的表現是從用筆的凝聚同一性出來的,明白這一點須要有點書法功底。。(詳細分解請讀拙作草書解剖,杭州私人尚有存)。其實:所有的藝術中,書法是最需要理論支撐的,許多藝術家老時反不如少時,這不是他不努力,因為他想創新,誰都知道,藝術的生命在創新,沒有創新就是死亡。繪畫也一樣,齊白石七十歲創紅黑花烏,別樹一幟。但書法是抽象藝術,創新比繪畫更難。所以許多名家出了鬼書,人體書,注射書,閉目亂塗書等等‘,全失敗得一塌胡塗。我沒膽嘲笑,但孫過庭先生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譏笑過了。他道…:圖真不悟,習草將迷,…之後又說了許多比喻。此八字我可以送給諸位創新派先生當作座右銘,以資鼓勵。


一斗樓


首先看筆畫線條,有經驗的書畫鑑賞大家,往往打開書法一角就能看出水平高低,這主要就是憑眼力看書法的線條。如何看出一幅作品筆畫線條的好壞,這需要經驗積累,一是要能看得懂書法線條的好壞、高低。例如,王羲之書法為什麼高於王鐸,究竟如何理解,我們要學會從哪些方面進行分析和比較,才能明白王羲之的筆畫線條高於王鐸的筆畫線條;二是要有眼力。董其昌功力不及趙孟頫,但眼力好,故他炫耀自己臨帖水平高於趙孟頫。眼力是一種天賦,也有後天的學養和修煉成分。我們要通過多看多聽、多交流,領悟到書法真諦。從而提高自己的眼力。

其次要有書法實踐經驗。一幅書法的高低,主要不是取決於技法,而是取決於筆墨精神。因為技法是死的,容易學像,容易模仿。林散之、啟功的書法贗品很多,就是這個道理。而一幅作品的精氣神、透露出的筆墨情趣,是書者功力和意志的體現,這是很難模仿的。故我們只有自己有書法功底,有書法才情,才能更好地欣賞書法,才能有辨別真偽的能力。

第三要熟知書法史。上下五千年,各種書體的演變,歷朝歷代的書法名家風格及各種流傳有序的傳承關係、流派等,各種書法理論和經典的書論等,掌握了這些知識,鑑賞書法才能胸有成竹,才能自有主見。

另外,我們欣賞或評價一幅書法作品,要提倡說真話、實話,而最忌冠冕堂皇的套話,最忌隨波逐流的違心話。只有建立了書法客觀、公正的評價環境和良好的欣賞氛圍,才能欣賞和評出好作品,才有利於書法健康發展。


如石書藝


欣賞一幅好的書法藝術作品,可以分三步即三個層次來分析觀賞。

首先看書法的筆畫是否符合筆法,即筆畫是否按照毛筆的物理性能寫出圓潤有力的筆畫,而不是把毛筆當一般工具來劃墨線。

其次在以筆畫組合成字及整幅章法過程中是否把字寫活寫得有變化,即每個字及整幅字是否有動感氣勢,而不是排列整齊,或刻意做作。

最後看所寫書法作品是否有與眾不同的獨特風格和高雅神韻。而不是僅僅像某體,或規整刻板,或故作狂放醜拙。當然第三層次是較難欣賞的,必需從傳統經典中悟出書藝的共性真意,切忌跟風耳食。


王乃棟說書畫


好的書法作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且無論內行外行。

首先要看其內容,這點很重要,

一幅書法作品或者參展,或者懸掛於自家庭堂,其作品內容必須是積極上進有內涵的,否則字寫的再好也是徒勞。

然後就是用書業的眼光去欣賞了,包括筆法也就是用筆,這是基本功,還有字法就是字的結體,看結構是否嚴緊穩定,最後就是章法,這個環節也很重要,作品內容的佈局是否合理,落款印章是否符合要求等等,章法的好壞也能直接決定作品的成敗。

以上是本人心得,歡迎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