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千問千答(25)• 解古字釋堯舜禹

唐虞三代五經文字毀於暴秦;西漢時期諸儒得壁中文書已不能讀,故謂其字為“古文”,所佚之書為“逸書” ……自此以後,古逸書之釋,後世難為。

東漢許叔重不妄作,其敘篆文合以前代古籀,又以壁經、鼎彝古文為之佐證得《說文》。世人以《說文》為大小篆,非也。

倉頡造字之始,先有文而後有字。六書象形指事為多。

如今,考古發掘出土大量“古文”簡帛,其文字多不見於世說,等於開闢了一個前景廣闊的古文研究新領域,正如王國維先生所說“今日之時代,可謂之發見時代,自來未有能比者也。”


考釋:戰國文字“堯、舜、禹”


三星堆千問千答(25)• 解古字釋堯舜禹

上圖古文字出於《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全集》中的《唐虞之道》篇。

堯、舜、禹為古三代之王。“堯舜禹”三字在漢前的古文中有一共同點,即三王都是有土方之人,故三字下端有相同的部分,它代表的是土地(如下圖)。


三星堆千問千答(25)• 解古字釋堯舜禹


其它甲骨文“土”字見:《甲骨文字典》二瀨西惠編。(如下圖)


三星堆千問千答(25)• 解古字釋堯舜禹

更早之前的土字還沒有被破譯,也未見於史錄。

目前國際上對人類文明起源看得最重要,也最認可的一點是有“文字”,所以中華文明要突破殷前文明,關鍵要找到並證實殷前有文字。

殷前文明破解的關鍵點:

1、考古發掘找到殷前文字。

2、能正確破釋。

3、還要找到字根(傳承脈絡)。

“土”是王文明的第一特徵,故找到並破釋出殷前的王“土”,就能突破殷前文明。


考釋“堯”

一、文獻記載:

① 《說文》:高也,從垚在π上,高遠也。

② 《帝王紀》雲:帝嚳次妃陳豐氏女,曰慶都,十四月生放勳。

③ 《史記·正義》:放勳,諡堯。帝堯陶唐氏,祁姓也。

④ 皇甫謐雲:堯初生時,其母在三阿之南,寄於伊長孺之家,故從母所居為姓也。

⑤ 《史記·集解》徐廣曰:號陶唐。

⑥ 《帝王紀》雲:堯都平陽,於詩為唐國。


二、新釋《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全集》中的古“堯”字:

堯為窯。累土而高,下為火功之人,若人燒窯之狀。堯(窯)功利陶,後人諡其為“堯”(窯)。

堯陶唐氏:陶為號,唐為地名,其居之地,氏,其所屬部落。土器承火功為陶,最古之陶燒為平燒(即裸燒)。唐國部落最先採用以土建高窯來燒陶,這種先進的技術大大提高了生產力,也提高了陶器的質量,擴增了人類的生活器物。其創發者就是那個時代的“高能人”,新技術的應用使唐國陶器名聞天下、器用豐足,以陶易物讓唐國獲得更強於其他部落的經濟實力。經濟強則政權強,政權強則(堯)王天下。

三星堆遺址的陶器為當時天下之先進,所以我們可以從那裡追溯古陶唐、舜、禹三代社會之古貌、器物功用、宗教信仰等。(以後另有詳述)


考釋“舜”:

一、文獻記載:

① 《說文》:舜,草也。楚謂之葍,蔓地連華。

② 《詩·鄭風》:有女同車,顏如舜華。

③ 《傳》:舜,木槿也。

④ 孔安國雲:舜,名重華。華謂文德也,言其光文重合於堯。

⑤ 《史記·五帝紀》:虞舜者,名曰重華。


二、新釋《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全集》中的古“舜”字:

為舜草。

1、象形字,象蔓草連向背之形。

2、言堯舉舜於郊野,舜有聖德,堯禪位於舜。堯花木棉與舜花有光文重合之意,故曰重華。

3、舜母早死,其父瞽叟另娶,生象。父母喜象不喜舜,棄之如田野之蔓草。舜為“盲者子,父頑、母囂、弟傲,能和以孝,蒸蒸治,不至奸。”舜的好名聲傳播四方,堯聞而舉用……舜的經歷正像如今所說的“野百合也有春天”啊。

4、堯德火,舜德土,堯禪位與舜,正如火生土。


考釋“禹”:

一、文獻記載:

①《說文解字》曰:禹,蟲也。

②《書疏》:淵源流通曰禹。

③《史記·禹貢》: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鯀之子,顓頊之孫,黃帝玄孫。

二、新釋《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全集》中的古“禹”字:


1、禹指水靈,生於石紐(即溪流石凹之處),隨波逐流,禹為象形字,原型為魚。

2、魚熟悉水溪、水道,禹(魚)治水而建功於川流,即《書疏》所言之“淵源流通曰禹”。

3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魚形徽號跟禹的崇拜有很大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