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情缘鹰厦线

天天鹰潭

鹰潭记忆 | 一世情缘鹰厦线

鹰潭记忆 | 一世情缘鹰厦线

荣哥:福建平和大山里的一个放牛娃。

花姐:江西余江码头上的一个下放妹。
五十多年前,就是因为一条鹰厦线,成全了他们千里之外的这段一世情缘。

荣哥因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初中才读了一年,母亲就拿不出学费供他读书了。回到家中,他每天就帮着母亲砍柴、放牛。一九五五年,荣哥的老师找到他,说县里要招公安,让他去试试!于是,他就上县里考试了!

考完试后,荣哥就在县城到处转转。正好碰到县里在开动员大会,发动大家去支援修建国防铁路——鹰厦线。他驻足听了听,有句话打动了他:每天都有大米饭吃。于是,他也没想到回去和母亲商量,就报名了。

几天后,荣哥戴着大红花、穿着新草鞋,在乡亲们送别的鞭炮声中,离开了母亲。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一走就是三天羊肠小道,那年荣哥只有18岁。

荣哥的工地是在华安县的沙建村,干的是开山放炮的事。任务十分繁重,几百米的山坡,要打二十多个炮眼。他们最紧张的时候分成了两班,连干三天两夜。苦点累点都没问题,就是一天两斤的大米饭还是不够吃。没多久,这事传到王震司令员的耳朵里。王司令员传下话来,大家尽管放开肚子吃,粮食的问题由他来想办法。后来,荣哥听指导员说:王震司令员在沙县征粮,由于地方政府督导不力,把县长就地免了。并一个电话打给了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叶飞,让他重新派一位得力的县长来接任。王震的形象顿时就在荣哥心目中高大了起来。最让他敬重的是,荣哥还在报纸上看到,王震在大禾山亲自和指战员们一起打隧道。

鹰潭记忆 | 一世情缘鹰厦线

▲ 荣哥和他的战友

荣哥在工地的第四个星期,接到县公安局的录取通知书。他找了连队的指导员。指导员说:现在修建铁路正缺人,你还是别回去了。等铁路修完了,我一定想办法给你一份工作。就这样,荣哥继续留下了。

来年的五月,指导员找到荣哥说:铁道兵需要扩编,你可以去试试!结果,平和县有十人报名,考取了两人,其中就有荣哥。就这样,荣哥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铁道兵。

鹰厦铁路修成后,他们本来要转战去兰新线。后来听说,我们国家和苏联的关系开始紧张了,阿拉木图至乌鲁木齐的那段就推迟修建。荣哥就地转业成为鹰厦线的铁路工人,被分在了邵武工务段。

荣哥乘车到了邵武后,发现自己少了一件行李,这件行李是荣哥家最值钱的东西,母亲送给他的一床棉被,还是他爷爷结婚时用过的。经四方打听,才知道郭坑站(现在的漳州东站)行李员把东西,错寄往了江西的鹰潭。于是,他为了追这床被子,又坐着火车来到了鹰潭。哪知道,这一来荣哥就和鹰潭结下不解之缘。

鹰潭记忆 | 一世情缘鹰厦线


▲ 火车拉来的城市鹰潭,当时还是一个小镇,

这是六十年代镇上最繁华的中心。(杨一迟 摄)

鹰潭记忆 | 一世情缘鹰厦线

▲ 七十年代的老鹰潭站(杨一迟 摄)

正当荣哥在鹰潭站取行李的时候,有人和他搭讪。当对方了解了荣哥的情况后,便说:你来了就别走了,我们这里接管鹰厦线,也缺人,我给你们单位去个电话,你就留在鹰潭吧!事后荣哥才知道,这人是鹰潭临管处的主任。这年是一九五七年,荣哥正好二十岁。


鹰潭记忆 | 一世情缘鹰厦线

▲ 七十年代的鹰潭站站台(杨一迟 摄)

鹰潭记忆 | 一世情缘鹰厦线

▲ 七十年代的鹰潭站天桥、站台(杨一迟 摄)

鹰潭记忆 | 一世情缘鹰厦线

▲ 七十年代的鹰潭站的站前大道(杨一迟 摄)

一九六一年,荣哥被分到了鹰东三工区。工区的厨房大姐菜烧的特别好,荣哥有事没事,就在大姐家里蹭吃蹭喝,一来二往荣哥就盯上厨房大姐的妹妹——花姐。第二年,荣哥就带着刚满十八岁的花姐回平和老家结婚了。说到这个时候,我该告诉大家吧,荣哥名叫张锦荣,他是我的父亲;花姐名叫邬园花,她是我的母亲。

写到这里,我想真心地感谢鹰厦铁路,感谢那位郭坑的行李员,感谢鹰潭临管处的主任。如果没有鹰厦铁路和你们,我也就不知在哪家投胎了。顺便再告诉大家一下,本人就是荣哥和花姐为了庆祝鹰厦铁路开通十周年,精心制作的一个纪念品。因为我出生在一九六七年的金秋十月……

现在的荣哥和花姐,都已七老八十了。他俩过得还是比较滋润的,每年都会出去走走,还出过国呢!


鹰潭记忆 | 一世情缘鹰厦线

▲ 荣哥、花姐在新加坡

不过,有时会像两个老小孩,常常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非要争个你对我错;也会常常说起那些和我讲过不下五十遍的往事。但我总会当成好像是第一次听过一样,时不时还问到后面的情节。很多次我都发现荣哥会闪烁着一种眼神,这是他对那些过了的事、再也没有见到的人的一种思念,仿佛那些遥远的往事,像电影屏幕一样堆积在他的眼前,穿梭来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