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昨天下午,就在我乘坐公交車回家的途中,車廂裡一箇中年男人接到了電話,似乎是一個朋友向他求助家裡婆媳矛盾怎麼處理。

“這還用想啊,當然是向著媽了,媳婦能再找,媽可只有一個”這個中年男人如是說;不知道車廂裡的其他人有什麼感受?我心裡下意識的感覺到又有一個女同胞要遭殃了,找到一個沒主見的老公不說這下還得受一番挫折了,想到這裡我不禁開始思索起這些難倒男人們的婆媳矛盾究竟從何而來?

一、近兩年國人的婚姻現狀

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組報道和數據。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截止三季度的離婚超過310萬對,離婚率41%,離婚率連續15年上漲。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2019年截至三季度離婚率

2018年這一數字也不樂觀,離婚登記380萬對,離結比達到了38%,即每結婚10對夫妻,同時就有3.8對離婚。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2018年離婚率

關於2019年離婚率的話題,光新浪微博就有2.2億次的閱讀量和2.45萬的討論,一邊是離婚相關話題的討論度和關注度居高不下,一邊是連續15年增長連年創新高的離婚率。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離婚話題熱度和 連年攀升的離婚率

二、持續走高的離婚率背後的原因和人群有哪些?

國人對離婚的關注程度說明,我們對自己的“婚事”還是很重視。如此重視“婚事”的中國家庭離婚的主要原因又是什麼呢?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2019年截至三季度離婚主要原因

從上述圖片可以清晰的看到,2019年離婚率屢創新高的背後,引起離婚最大的原因還是感情不和,佔比離婚原因高達80%。

我們再來看看2018年離婚原因,同樣生活瑣事是離婚的第一大誘因,佔比高達34.21%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2018年離婚主要原因

是不是和我們 想象中的離婚原因不一樣?離婚並不是我們以為的窮、酗酒、賭博、家庭暴力、性格不合,而是感情不和和家庭瑣事,家庭瑣事通常就能造成夫妻雙方的感情不合。

瞭解了近兩年離婚的主要原因,我們再來看看主要是誰提出的離婚?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訴訟離婚性別佔比

從上圖不難看出,女性佔比離婚訴訟案的73.4%這和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及普遍,以及女性自我保護意識提高,權利意識及法律意識增長有關係。

既然感情不合是影響夫妻感情和睦的關鍵因素,家庭瑣事又會引發夫妻感情不合。哪些家庭瑣事影響夫妻感情?

家庭瑣事無非就集中在:夫妻三觀不一致,一方或雙方對家庭缺乏責任心,婆媳矛盾,夫妻雙方性格難以調和,夫妻無法有效溝通,感情基礎薄弱,衛生習慣不一致等。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感情破裂的男女

這諸多原因裡唯有婆媳矛盾涉及第三人,其他的原因只存在當事人身上。婆媳關係對夫妻關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然婆媳關係如此重要,我們來看看婆媳矛盾產生的根源以及有哪些解決辦法。

二、婆媳矛盾產生根源及解決思路

(一)中國傳統教育中的孝順理念

1、傳統觀念中孝順父母觀念

在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中,父母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利。大家一定聽過,“百善孝為先”這樣的古訓,也有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樣的耳熟能詳的俗語。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人從上學之初就學習的道理。關於孝順的定義,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即是:盡心侍奉父母,順從父母意志的意思。

古書中有: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清)李毓秀《弟子規》。

意為要竭力去做討父母高興的事,避免去做讓他們生氣的事。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觀看弟子規的人們

2、現實生活中男性對待孝順的觀念

  • 在現實的婚姻生活中,很多男性遇到婆媳矛盾,下意識的會有母親是長輩,媳婦應該聽從父母,同自己一樣讓著父母的想法。
    長輩這個詞也具有天然的輿論優勢,它既代表著擁有豐富人生經驗,又代表著對自己有養育之恩,更享有家庭的權威和地位。常讓人有種不順從父母就是不孝的錯覺。
  • 一旦有了這樣的思想設定,遇到婆媳矛盾,兒子如果幫媳婦說話,顯然就會在男性心目中升起一種背叛生養自己的父母的愧疚感,和忤逆父母的內疚感;而委屈與自己同輩的媳婦顯然就沒有這麼強烈的,有違道德的感覺了,權衡利弊之下於是讓媳婦做出犧牲換來和平局面也就在所難免了。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歷史建築中的忠孝字畫

一些男性會對媳婦說自己媽不容易,要多體諒。可是他們沒想明白,自己媽不容易那是養育自己和兄弟姐妹,照顧父親及全家造成的不容易,這不是媳婦造成的不容易,更不是媳婦的錯。

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對於自己的,要求兒媳、女婿體諒對自己沒有養育之恩和沒有感情基礎的公婆、丈母孃等人是強人所難和道德綁架。

委屈自己媳婦,那是委屈另一個母親,自己孩子的母親換來的和平。自己母親不容易,兒子做的事不正是讓媳婦又走向了自己媽曾經走過的那條路嗎?

3、男性要正確看待婆媳關係

作為兒子,自己母親有父親的照顧,有兒子的體諒,可媳婦在這個家裡唯有老公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親人,其他人因為你而結成的親人關係,她們之間既沒有天然的血緣也沒有過去幾十年相處的感情和情分。

如果兒子一味向著母親說話,這不有點全家人抱團欺負外來人的感覺嗎?我們不能改變也不必去改變父母,可是我們能讓媳婦不再重複自己媽的不容易,不必讓自己兒子長大後說出,我媽不容易這樣的感慨。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給母親按摩的兒子

婆媳矛盾,需要體諒父母,但也要講究事實,不能拿身份和年齡論對錯。兒子要有鮮明的立場,首先不能讓媳婦在這個家孤立無援。老公的對待媳婦的態度就是婆家對待媳婦的態度。

兒媳和女婿都是半路成為的一家人,雙方一旦和對方家人出現矛盾那是不容易消解的矛盾,而反觀自己和父母,媳婦和岳父丈母孃有矛盾不會就此結下仇恨。

4、如何正確處理婆媳矛盾

遇到婆媳矛盾,兒子保護了媳婦,父母雖然不高興但情緒好轉的快,畢竟是自己兒子哪有什麼深仇大恨。但是公婆說了兒媳或者兒媳說了公婆情況就不一樣了,她們彼此心裡都會有過節。

同理老公去媳婦孃家,除了媳婦以外的其他人也都是陌生人,丈母孃和岳父沒有養育他,如果他們其中之一直接去指責女婿,女婿心裡也會不痛快,如果媳婦再幫腔自己爸媽批評自己丈夫,就會讓女婿難以接受,在岳父母跟前更加無地自容。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恩愛的夫妻

家庭裡夫妻雙方要互相理解扶持,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而不是各為其主,各幫各媽,這不是家人,分明最親密的仇人。

傳統文化中不同時代的人思想不同,同時代的不同人對孝順父母的看法也不近相同,更不是人人都說的就是真理,我們要學會辯證看待傳統文化中孝順父母的觀念。

譬如弟子規中關於對待父母的說教,對父母投其所好的理論,作為現在社會的年輕人,正常的親子關係不應該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依靠的嗎?教導子女一味討好父母怎麼看都有點不對和過時。

向著自家人是本能,向著別家人是才能。想著另一半的感受,儘自己所能減少她他的委屈,這才是婚姻幸福的基礎。

(二)思想觀念不同

1、年輕夫妻尤其是女性思想更獨立

在父母輩的不懈努力下,年輕人普遍都有受教育的經歷。加上各類電子產品的普及和應用,年輕人信息接收程度強,知識更新快。思想和眼界的開放程度普遍高於我們的父母輩,這是時代帶來的變化,而對於思想獨立的追求和自我意識的覺醒,使得年輕人更具有主見和追求獨立的精神。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干擾夫妻的婆婆

尤其是女性更是很明顯,她們當中很多人不再把自己的人生囿於生兒育女照顧家庭當中,追求事業和人生價值的女性比比皆是。她們對於家庭經營和子女教育更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自主意識和權利意識較以往更強烈,女性普遍更願意和老人分開生活。

最典型的當屬,老人和年輕人生活在一起,老人免不了催生,生了一胎催二胎;生了女孩催生男孩,婚姻生活的壓力倍增,而單獨住顯然這樣的煩惱自然少很多,雖然避免不了,但好過老人在眼前隨時提醒。

2、老人養兒防老的觀念普遍存在

其次老人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使得老人在為兒女傾其所有娶妻生子後,積蓄無多,未來養老無著落。所以老人更願意和子女住在一起;既能改善原先的生活環境,又能在自己身體和精力允許的情況下,力所能及的為子女多做點,換取子女將來順利為自己養老。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牽著年輕人的老人

3、兒女要打消父母養老顧慮,父母不有目的養育兒女

當你成年,父母幫忙照顧小家和孫輩是情分,不是本分。他們已經盡到了養育自己兒女的責任,照顧成家的兒女和孫輩不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

所以對於公婆和孃家對我們的照顧我們要心生感激,不能把它作為是否贍養老人的籌碼。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快樂的一家


不論父母有沒有傾其所有給子女置辦家產,幫助子女成家立業。子女對父母的報答養育之恩應該是天然的,自發的。這個就像父母養育孩子一樣,是發自真心,無條件的。

父母不因需要子女養老才養育子女,同樣子女不因父母出錢出力程度決定贍養的程度。(當然出生後從未盡過養育義務,年老要求養老的除外)

(三)家庭格局變化

1、小家和大家格局的出現

以往的農耕時代,是女主內男主外的生產模式,在這種形式下,大家都住在一處便於勞作,也節省資源和金錢。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人口銳減,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家庭群居的現象越來越少,年輕人結婚後各自安家。在這個過程中就逐漸有了小家和大家的區別。

小家就是有自己妻子,丈夫,子女,結束工作趕回去的那個家。大家是雙方的父母家, 更多是在逢年過節,節假日趕回去的家。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溫馨的一家

2、男女雙方對小家和大家的認知不同

女性從結婚開始,和父母家就是一次分離,對於父母家和自己家的認知就比較清晰,一個是孃家,一個是自家。

男性結婚後,雖然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可在他的心理上並沒有離開家的感受,心理上也沒有做好分離的準備。一些年輕人是和男方父母一起居住的更不會有和父母所在家庭的分離感,在他們感覺裡自己的成家不是新家庭的成立,而是在原先的家庭基礎上的發展壯大。

由於男性結婚後和父母的往來關係以及親密程度是遠高於女方和女方家庭的,男方不容易區分這二者的區別,不論是父母家還是自家在他們心目中都是自己家,一碼事。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不停向妻子解釋的男人

所以在他們心理上,雖然結婚了,只要有父母在自己還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他們樂於享受父母給予自己的支持和關照。

畢竟誰不想當個寶寶,被照顧,繼續享受父母的庇護和廕庇呢?如果女性結婚後父母能夠繼續跟著新家去照顧,想必很多女性也很樂意父母在自己身邊吧。又能減輕自己的壓力和負擔,還能和爸媽朝夕相處。何樂而不為。

3、合理的距離促進家庭關係的發展

男女同胞都要分清小家和大家的區別,男同胞不做“媽寶男”;女同胞不做“扶弟魔”,也不當孃家的搬運工。合理的距離,能留給雙方舒適的相處空間。同時父母也要明白,小家來源於大家,但不代表大家就能對小家絕對控制,小家就得服從於大家。人人生來都是平等的,養育之恩不代表父母就比子女高人一等。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幸福的一大家


小家和大家是相輔相成,相互成就的。只有小家感情和睦幸福,大家才能繁榮發展,相反大家的繁榮也能促進小家的和睦幸福。

小家是大家幸福的基礎,大家是小家幸福的堅強後盾,好的家庭關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還是你,我還是我。

(四)年輕夫妻經濟及生活獨立性差

1、年輕夫妻的經濟生活壓力大

現今社會生活壓力大,很多年輕夫妻結婚之時沒有足夠的經濟儲備。基本靠雙方父母,尤其是男方父母出資購置房屋等資產及物品。可以說出錢多,犧牲多的一方天然就更具有話語權。

加之部分年輕夫妻不僅經濟需要父母的幫扶,生活技能更是欠缺。父母看到兒子媳婦吃飯都成問題,心下更不放心讓他們獨立生活。

2、雙方父母對小家庭過度干預

雙方老人的過多參與和時時補位,會使得原本就欠缺技能的兒子和兒媳更沒有鍛鍊和提高的機會。家庭裡就會出現一種惡性循環,婆婆看兒媳不夠格,不能像自己一樣挑大樑、擔重任,委屈了兒子和孫子,於是事事幹預。兒媳婦也嫌婆婆不放心自己,事事插手,自己沒機會撒開手鍛鍊。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相互指責的婆媳

這樣的婆媳倆人就會始終處在互相嫌棄,互相看不上的心態當中。

3、經濟決定上層建築 提高自身經濟和生活能力

小倆口的經濟獨立能力,很大程度決定了他們在家庭中的話語權、生活和現狀。有足夠的金錢,就有更多的話語權和決定權。媳婦面臨生育護理時也可以選擇月子中心,聘請育兒嫂,月嫂等,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婆媳矛盾的出現。

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讓長輩不過多幹預自身生活。年輕人首先得做好自我的人生規劃,努力學習知識和技能,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將自身能力不斷轉化為生產力,建立合理的儲蓄習慣,學習理財知識,為自己積累一定的財富,經濟上的獨立程度和自由程度是正相關的。

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技能,不論自己將來什麼時候結婚,做什麼工作,家裡是不是自己做家務,都要學會相應的生活技能,求人不如求自己,學會永遠比求助來的更加長遠和方便。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起早貪黑的上班族

做不做是一碼事,會不會是另一碼事,不能到了要用到之時才去學,那叫投機。學了才會用,用了才能熟,熟了才能讓人放心,自己安心。

自己都不過關,他人不放心讓你去練手,插手就是必然。

(五)消費觀念不同

1、年輕人消費感性 老年人消費實用

不同時代的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思想觀念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消費觀念。

比如年輕人對於購物和消費比較隨心,父母輩更注重實用,更傾向於購買必要的,能長久使用的。同一樣東西更願意選擇價格低廉的,一些吃喝玩樂的純消費更是一種浪費,家裡能夠做的就絕不在外面花錢。

2、保持相互尊重 不互相評判

老人在過去吃過苦,也不乏經歷過饑荒年代的老人,對於窮苦有深刻的記憶和體會。他們就是在經濟發達的現在也隨時保有一種危機感,存在要攢著錢以備不時之需的擔憂。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為房子省錢


年輕人要理解老人的生活方式,他們不是不懂得享受,而是不敢享受,省吃儉用的習慣貫穿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年養成的習慣並不會因為社會的發展,生活的改善而發生大的改變,尊重他們的選擇也盡到我們溝通的義務就好。否則就會出現,年輕人花大價錢買的東西,老人心裡不踏實也接受的不舒坦。

老年人也要理解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想法。用自己努力賺取的收入去購置自己心儀的物品,品嚐嚮往的食物。既是對自我的滿足也是對自身能力的認同,正所謂千金難買我高興。

就比如小時候喜歡的玩具自己沒有,長大了能買起但是找不到當初的那種欣喜和喜悅感了。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偶爾滿足一下自己,無可厚非。而消費的同時也會倒逼賺錢的念頭,這是個良性循環的過程。

當然花錢也要根據自身能力,量力而行,超前消費,借錢消費不可取。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為車子省錢

(六)家庭權利的博弈

1、婆媳矛盾背後是家庭權利歸屬的博弈。

老人們普遍有自己當媳婦的時候聽從婆婆的經歷,當自己當婆婆了自然就有媳婦終於熬到頭當家作主的想法。

對於年輕人自己想要當家作主的情況,行為上不習慣,思想上不認同。

其次和兒子一家生活時,自己經手的事情,更願意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想法去做,如若事事聽從年輕人的要求,順著年輕人的習慣,自己窩火不說還有種任人擺佈的憋屈感。甚至還會產生做了一輩子家務還讓年輕人給自己下話的尊嚴受挫感。

而自己一旦事事按照自己習慣的去做,會給年輕人一種不尊重自己,事事隨意處置的感覺。婆媳自然就會心生嫌隙。老人嫌年輕人事情多,年輕人嫌老人不尊重人,衛生習慣差。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爭吵的婆媳

2、婆媳最好的狀態是雙方都能拎得清,不隨意給對方做主。

比如在婆家,自然婆婆公公為主,在自家自然以小倆口為主,但是不論在誰家彼此保持充分的溝通和尊重很重要,否則就會出現不必要的矛盾。

例如:婆婆不詢問媳婦,將不能機洗的衣服丟進洗衣機洗了,婆婆損壞了衣服不說還吃力不討好,媳婦既生氣也損失衣服還不好發作。

此外婆媳之間不要去互相嫌棄。遇事想要按照自己的標準做,最好親自動手做。如果是由她人做,說給她自己的方法和習慣,讓做的人選擇按照哪種式來的順手。強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標準和習慣做,就會出現他人難受,自己不滿意兩敗俱傷的局面。做的過程中可以多加溝通。

(七)年輕父母責任心缺失

1、年輕父母現狀

現今社會,生活壓力大,生存成本高,年輕父母在掙錢和照顧孩子方面,更傾向於選擇事業。

多數家庭的現狀是,年輕夫妻專注掙錢養家,奶奶幫忙帶孩子,爺爺留守老家。

說起來不想帶孩子的年輕父母都有自己的正當理由"誰不想自己帶孩子,帶孩子就掙不了錢,掙錢才能養孩子"等。

如今社會年輕人在孩子和事業當中更願意選擇事業,有錢有自由,相比帶孩子輕鬆不少,內裡是逃避帶孩子的責任,不肯回歸家庭。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工作中的男女

2、女性生育護理需求

由於女性相比男性在孕育後代這件事上擔負的責任更多更大。十月懷胎,分娩,哺乳,坐月子,這些事情男性無法替代。當女性懷孕後期以及生育後身體和心理都需要人悉心照顧調理。

作為新手父母,他們缺乏過來人的育兒經驗,老公對於照顧媳婦孩子力不從心,認為這是女人的事,理應自己媽照顧。

這個時候熟悉這個過程的婆婆以及自己的媽媽作為過來人伺候兒媳婦就顯得格外必要和理所應當。

3、自己帶孩子 根源上避免婆媳矛盾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至關重要,關乎孩子性格的培養,人格的健康發展。

仔細想想能夠和孩子朝夕相伴的,有且也僅有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的這段時間。孩子上學後就只有放學和放假才在家,他也有了交友的需求,老師說的話,甚至比你說都管用。這個時候你不再是他的唯一玩伴和需求,這也是父母和孩子的第一次分離。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大學畢業,孩子就開始有了自己的人生軌跡也逐漸和父母分離了。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玩耍中的孩子

既然賺錢是為了孩子,賺錢的時候不在孩子身邊的缺憾無法倒回去彌補。選擇在能完整陪伴孩子長大的時候照顧他,陪伴他,這才是真正的為孩子,也許日子過的緊張一點,可看著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這比給孩子提供金錢和創造好的物質條件來的更有意義。

孩子需要的才是真正的為他好,大人心目中的為孩子好,不見得就是孩子想要的,那是大人以為的孩子想要的,典型的我要我以為,我不要你認為。

如果真想降低婆媳矛盾,自己帶孩子不失是個很好的選擇。帶孩子既是為人父母的責任,也是一段獨特的人生經歷。

一切都是公平的,在你獲得好處的同時就會失去一些東西。

比如你把孩子丟給長輩帶,自己獲得了自由和金錢。但由於年輕人和老人的思想觀念差異,勢必就會出現你對公婆帶孩子不滿意,一些行為看不慣的局面,而公婆帶孩子過程中自然也會出現對家庭事務的干涉,夫妻關係的影響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婆媳矛盾自然無可避免。

4、男性主動承擔起家庭責任 分擔家務勞動

最後就是有陪產假的男性,要有足夠耐心和責任心,在媳婦生育前後積極承擔起相應的家務勞動以及照顧媳婦小孩的義務,就能減少部分婆媳矛盾出現,哪怕婆媳矛盾無可避免,女性作為感性的物種,很容易感動,受到一點回饋也會盡力回報,她會因男方盡職盡責的照顧,主動降低婆媳矛盾的概率作為回報,夫妻間更應該相互體諒。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幹家務的男性


男性也要在家庭裡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丈夫和父親缺位,由長輩來代替,必定會產生家庭矛盾。

就跟螺絲和螺帽,各有位置和作用,配合在一起才算事一對,相互體諒考慮才是夫妻,錯位就會導致問題的出現。

(八)家庭關係的錯位

1、家庭關係的現狀

在我國很多家庭中家庭成員的關係存在錯位,我們常常能夠見到全家人精力和目光都圍著一個小孩轉。夫妻雙方因為對待雙方父母的不公平行為而吵架,或者夫妻一方因為在和對方父母發生不愉快沒有幫自己解圍而和配偶吵架。

在一個家庭裡,孩子第一,父母第二,夫妻最後的思想普遍存在。

很多人在成家後把孩子和父母排在最前面,其實這是不對的。

2、年輕夫妻要樹立正確的家庭關係

自己第一,夫妻第二,孩子第三,父母第四。

一個人你首先是你自己,為你自己而活,不要把自己拘泥在哪個身份裡覺得只有自己一直為家庭付出和犧牲,把自己搞的滿腹怨言和委屈。委屈自己愛他人,會讓我們成為一個怨天尤人的人,他人也會倍感壓力。

一個家庭裡,丈夫和妻子才是除了自己排在最前的人,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關係也是家庭幸福的基礎。夫妻彼此才是他們最應該互相看重的人,他們也是唯一彼此相伴到老的人。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家庭關係圖

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孩子年幼時我們呵護他陪伴他長大,他以後會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親子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會把應該給配偶的關心和愛加給了孩子,導致影響夫妻關係,造成夫妻關係的疏遠,也影響孩子成年樹立正確的家庭關係。

作為子女要體諒各自父母養育自己的不容易,感恩父母的付出。給父母給到應有得關心和照顧,尊重他們擁有自己生活的權利,不把他們當作自己可以隨時使喚的人。

3、父母要正確看待孩子和自己的家庭關係

父母是孩子的前半生。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應該是自己丈夫,如果對兒子的關心勝過丈夫,就會產生和母子連心的感覺,無形中過度關注兒子的家庭,母親的干涉又勢必會引發婆媳矛盾和小倆口的矛盾。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夾雜在夫妻間的婆婆

作為父母,要尊重和看中兒子、兒媳選擇和看重的人,理解孩子和自己的分離是必然。尊重小家的完整性和獨立性,介入兒女的婚姻關係只會造成家庭成員關係不和睦,影響夫妻感情和婆媳關係。承認小家的獨立和存在,並不等於向子女低頭,更不是子女對父母的拋棄,而是子女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一個愛自己的人,才能學會愛他人,乃至經營好夫妻關係,經營好夫妻關係才能衍生出好的親子關係,好的親子關係又能促進夫妻關係。好的夫妻關係即是親子關係的基礎,也是父母關係的基石。

大家各自有親密也保有自己才是最好的關係

一個家庭裡,只有家庭成員各自找準自己的定位,各就其位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家庭也會向著和睦共處的方向欣欣向榮。

(九)子女對老人關心不夠,老人缺乏興趣愛好

1、老人的現狀

現在社會大部分年輕人被工作和生活搞得焦頭爛額,就會缺少對父母的關心。父母普遍對電子產品不熟練,更不會打遊戲。看書不認識多少字,聽書不會操作,旅遊捨不得花錢經濟和精力也跟不上。

老人沒有自己的有興趣愛好,自身價值無處安放,只有在做家務,帶孫子時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感和存在感。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正在下棋的婆媳

年輕人對於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去教會父母學習電子產品的使用,學會使用微信,觀看視頻,介於眼睛近視和識字不多的老人可以選擇教會聽書,聽音樂軟件等。讓他們的生活不至於枯燥乏味。有時間多回家看看,抽空打電話和父母聊聊家常。

2、老人們要培養和建立自己的興趣愛好

老人也要將鍛鍊身體,棋牌遊戲、唱歌、烹飪、爬山,逛街出門等活動規劃在日常生活中,把空閒時間合理利用起來。重拾自己年輕時候自想學沒機會學,想做沒能力做的事,既給自己培養了興趣愛好,也算是彌補了點年輕時的缺憾。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追求生活的婦人

不要怕學不會,年紀大了沒意義,意義本身不分年齡性別,做的過程就是種進步和人生體驗,總比到自己到離開那天后悔好多事沒做要好吧,想做的,想學的趕快去做,讓自己心情比以往更加舒暢,人生更加完整這也是我們生活的意義所在。

(十)老人喜歡帶孫子背後的心理

(一)帶孫子實質是老人對自己子女的彌補

過去的條件差,婆婆公公沒法給子女好條件,教育觀念也沒現在先進,只懂的從自己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教育方法和連同自己的經驗。對現代孩子的條件的深刻感受和科學育兒理念的接觸,回想自己孩子過去條件差,吃穿不好,還沒少捱罵,捱打,還會無緣無故的兇孩子,對子女就會心生虧欠之心。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奶奶和孫子

孩子成人了,已經回不去過去了,對待孫子好就有點重走當年自己養育之路的意味,更是彌補自己對子女虧欠的一種方式,那就是盡力對他們的子女好。這也是爺爺奶奶多寵愛嬌慣孫輩的原因之一。

(二)老人要正確看待自己和子女的過往

我們必須正視這個問題,不論怎樣父母在當時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也是儘自己所能給予了自己子女最好的,不必心懷愧疚,誰有誰的命運,不可強求也無法彌補,教育孫輩是子女的責任和義務,爺爺奶奶的過度參與和溺愛就會影響父母的教育成果,也會造成兒女以後對自己子女的教育的愧疚。

四、關於婆媳矛盾的幾點建議

  • 所有的婆媳矛盾都是因為一家人的關心和在乎而產生。俗話說關心則亂就是這個道理。不在乎就不會關心,關心過度就會越界,越界就會產生矛盾。
  • 作為父母的我們也必須清楚的意識到,放手也是一種愛,我們要做孩子的託舉者,盡我們所能把他們送到一個更高的地方,接下來就該孩子們上場了。我們也要學會適時退出,重新調整人生的重心和方向。畢竟孩子們也需要時間和過程向父母一樣習得一身本領,承擔起養家重任。


持續攀升的離婚率 淺談-中國式婆媳矛盾的10大根源及解決思路

溫馨的 婆媳

  • 父母的一味呵護會剝奪孩子們成長的機會,我要做的不僅要養大孩子,教育好孩子,給孩子更好的平臺和更高的眼界,更重要的是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機會,讓他們成長為和父母一樣可靠的人,去撐起一個家的責任,這樣父母百年之後才能真正放心。

寫在最後,無論我們身在何方,有何種境遇,我們改變不了自己出身和結尾,我們能做的是在有生之年儘自己所能做幸福的製造者和歷史的推動者,而不是去遵循守舊觀念,造成新一輪的悲劇。我們每個人都值得過更好的人生。

作者簡介:我是溪溪談生活 頭條情感學院特訓學員 ,晚情財富營特訓學員,85後全職媽媽,她天馬行空,特立獨行;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關注我,讓我的文字溫暖你心,伴你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