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最難就業的的專業都有哪些?

青椒表哥


大學最難就業的專業,沒有最難,只有更難,每年八百萬大學生,看各個高校的就業質量報告,就業率都是95%以上,實際呢?有的專業就業率幾乎為0。那些專業就業最難?專業大類主要分為哲學,經濟學,歷史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

我就從一下幾個方向來分析。

難就業專業的特點

難就業專業的特點就是這類專業社會上沒有需求,對社會經濟發展貢獻幾乎為0,而且這些專業都有一個特點,最後都可以去當老師,要麼當中小老師,或者當大學老師,因為可以接著騙學生。

難就業的大類主要是哲學,歷史學,農學,管理學。以及部分理科,工科專業。
而哲學,歷史學,管理學,基本都是畢業就瞪眼,社會需求量為0。

哲學



哲學是聽著高大上,實際毫無用處,不論本碩博畢業都沒人要,最後又去當老師騙人。中國不是不需要哲學,而是不需要這麼多哲學人才,每個綜合性大學都培養幾十個上百個,我個人認為,中國也就北京大學每年培養三五個哲學人才就足夠使用了。其他大學培養的都是師範生。不如直接上師範大學了。

歷史學



歷史學和文學基本不分家,基本上學的大學非常有用,最後說中文系的好找工作,但是歷史系的基本沒有一個能找到對口的工作,最後又是一窩蜂的去當了老師 早知道這樣,上啥985重點大學啊,直接上師範算了。現在歷史故事講的好的人很多都是文學性畢業的,比如易中天,王立群。

歷史學是學的很多,不多對社會毫無用處,最後又是當老師,或者在歷史頻道搞寫作。現在很多寫歷史寫的好的都不是歷史系畢業的,而都是業餘愛好者。

管理學



管理學是很有用,但是這個專業的本碩博學的基本都是假大空的東西,和實際沒有任何關聯,搞管理的高手百分百都是技術出身,純管理畢業的基本上啥都不會。

所以管理這個專業,應該都改成有一定工作經驗後的提升專業比較好。管理學其實都招MBA,EMBA就可以的。其他的應該一律取消。

理工科中的環化生材



環化生材這四個專業都是各有特點,共同特點是畢業基本都找不到工作。最最關鍵的是這四個專業每個大學畢業生都特別的多,比如化學、生物專業,基本每個綜合性大學的本碩博每年畢業能五六百人,但是社會需求又是0,最後又是一窩蜂的當了老師。

或者當保安,清華大學畢業當保安的就是清華大學生物畢業。


環境,材料是工程學科,本來就業是不錯的,但是這倆專業畢業生太多了,尤其是材料專業,每個工科院校,材料學院基本都是第一大院校,每年畢業本碩博都五百以上,因為材料刷論文特別厲害,所以各個大學都非常重視這個學科,但是大量畢業生都當了炮灰。

老鐵們,這幾個專業千萬要躲開。


高校專業那些事


感謝悟空小秘書/頭條教育聯盟的邀請。

看到題主的問題,本科階段最難就業的專業不是一個,而是一片,其中就有小西所在的環境工程專業,就曾入選10大最難就業專業之一。

相信不少人大學畢業求職的時候,都有這個感覺,企業招聘都灰常重視專業,而不是個人能力,哪怕你的簡歷上飽滿(各種提現自己能力的證明),還不如一個熱門專業的掛科畢業生(部分只有畢業證,沒有學位證)。小西特別記得,在我參加招聘會的時候,同學地質某專業招聘單位是去宿舍喊他們參加宣講會,哪怕是掛科甚至可能無法畢業的都要。再看看環境工程的我們,認真的去宣講會,認真的準備簡歷,認真的參加面試,然後就是一句我們環境工程的人招滿啦...

我感覺,比我慘的專業也許就是傳說中的生物工程啦,當年一個大坑,坑死了多少精英啊,哎...

除每年發佈的各類大學生就業報告外,還有個數據比較能說明問題,即每年的研究生報名、錄取人數專業排名。

為什麼這麼說呢?

小西在大學待的時間不短,對於所謂的就業率瞭解算是不少,基本各個專業都是90%以上,實在找不到工作的都敢給你寫個自主創業,再加上大量學生考研,也計算在就業率中,導致所謂的就業報告真的是報喜不報憂。

但是,看看不同專業的研究生錄取人數,就可以側面反映一個情況,就是若是這個專業真的就業特別好,誰還沒事再讀3年全日制研究生啊?有需要,工作後都個非全不久可以嘛,對吧。

當然,也有電子與通信工程這樣的專業,因急缺專業人才,而提高研究生招生人數的熱門專業。

在小西看來,不管什麼專業,只要能在自己的領域擠進前5%,日子都會過的很紅火。

希望對您有幫助,方便時給個關注,謝謝您~

2018-11-22-02


帥小西De


以下所說的這些比較難就業的大學專業是我自己瞭解到的,排名並不代表難易就業的程度。

一、哲學.

真不知道那些當初選擇填報哲學的學生心裡面是怎麼想的,也有可能當時是因為學的文科,在填報志願的時候並不容易填報吧。

我有認識一個朋友,當時學的就是哲學專業,他在畢業以後去大學所在城市的一個管委會做了幾個月的臨時工,工資的話僅有可憐的一兩千塊錢,後來實在是做不下去了,就做了一些其他的工作,但是基本上是和哲學專業不相干的,現在的話他在一家培訓機構做公務員面試培訓工作。


二、心理學.

據我瞭解,學習心理學的學生的最專業對口就業途徑就是去醫院的精神病可當心理醫生,可是這樣的心理醫生招聘數量是相當少的,而且這些學生也不願意面對這樣惡劣的工作環境,我認識的一個班級的學習哲學的學生裡面,有很大一部分當時是在大學裡面選擇了靠人力資源方面的證書,然後在大學畢業以後從事的是人力資源師方面的工作;當然這個專業的學生也有去做其他方面的工作的,但是基本上是和本專業不相關的。


三、生物工程.

記得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學校裡面有一個生物工程專業學院是很不錯的,據說裡面的生物工程專業也是這個學校裡面的王牌專業,但是據說又從這個學校裡面畢業的博士生,自己組成了一家公司去賣一些生物製藥方面的設備和物品,可見這個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途徑也是比較窄的,上到了博士的話還是找不到工作,需要自己創業才能解決就業問題。

其實在我當時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也想填報生物工程方面的專業,當時就聽到有個親戚說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即使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也很難找到比較好的工作,後來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四、數學與應用數學.

學習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學生在大學期間學習是相當辛苦的,因為涉及了很多關於數學方面的專業課,學起來是相當困難的。學習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在大學畢業以後,最佳的就業途徑就是去中學裡面當數學老師,但是想要當數學老師的話,也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首先需要通過普通話資格證書第二步是拿到數學方面的教師資格證,然後還需要靠各個省市的教師招聘老師,在經過了殘酷的競爭以後才能最終當上一名數學老師。


五、法學.

我所認識的那些學法律學的本科畢業生,很少有見他們從事法律方面的工作的。有部分學習法律的畢業生之後,就從事的是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說是否公務員考試去機關單位裡面上班。


饕餮視聽


當我們翻開報考指南,形形色色專業大致可以分為工學類,理學類,管理學類,經濟學類,醫學類,農學類,文學類,歷史學類,法學類,藝術學類,哲學類,軍事學類和教育學這13個學科類,這13個學科類又可以具體細分為92個專業類,630個大學專業。這13個學科類大致可以分為:


科研導向性強的有:理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哲學、教育學

應用性導向強的有:工學、醫學、農學

兩者折衷,需要具體分析:管理學、法學、經濟學

在這在這13個學科類中,我們就能夠判斷出大致的就業率高低,比如科研性強的理學大類專業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弱於應用性強的工學大類專業;

同一大類的專業內部也有千差萬別,最典型的如法學大類中的法學與政治學,兩者頒發的同為法學學位,法學專業的本科生通過司法考試之後可以考取法院、檢察院、各地方國稅局等公職部門或者去律所、私營企業的法務部門以及金融機構,就業面非常之廣泛;而政治學專業的學生目前的主流途徑是讀博之後留校從事政治學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本科生並沒有明確的就業路徑,因此政治學專業的對口就業率非常低。

再比如管理學大類中包括的工商管理類和公共管理類而言,工商管理類包括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等面向企業運營等實務的專業顯然比公共管理類包括的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等面向政府管理的專業顯得更加好就業,因為前者的市場需求要大很多,後者僅有一小部分能夠進入公職單位,剩餘的仍然需要同其他專業的同學競爭私營企業的崗位,並且後者的科研導向型更強,其本科培養的主要是學生寫科研論文與PPT講解的能力。

最後再來看就業環境,即使是在整體就業率最高的工學大類專業之中,由於行業發展有高有底,需求不同,因此各專業就業間的差異也很明顯,最為直觀的例子是近幾年來由於互聯網行業掀起的熱潮,帶動了計算機、軟件工程等信息類專業在就業市場上的火爆,相關專業的學生供不應求;而傳統的機械工程、土木工程、礦業工程等專業由於相關行業發展處於下行期,這些專業的學生雖然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但工作後的待遇和工作環境都令人不甚滿意,會帶來就業後的失落感。

綜上,本科最難就業的專業一般而言帶有兩種屬性:一是科研導向性強、二是市場需求量少。比如:生命科學類專業、歷史類專業、哲學類專業、法學類中的政治學和社會學專業、教育學類專業在學校層次較低的情況下,很難找到對口且合適的就業崗位。

當然,即使是因為調劑到這些專業也不用灰心,進校之後仍然可以通過轉專業考試、跨專業保研、考研的方式進行換專業學習;也可以留在本專業立志做一名學術大咖!


高校一點通


不同的年份就業情況是不同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當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突破800萬,2018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91.5%,平均月收入4624元,比2017屆(4317元)增長了307元,比2016屆(3988元)增長了636元。

從本科就業率來看還是不錯的,但是細分到不同的專業領域差別就大了,我們不妨從就業狀況比較好的專業和就業狀況比較差的專業對比來看看本科就業比較困難的有哪些領域。

就業狀況的好壞一方面跟收入情況有關係,收入越高說明這種行業越好,說明這樣的行業比較熱門,反之亦然。

一、2018年畢業半年後就業率較高及收入較好的主要本科專業主要有:

除了法語專業,其它專業清一色是理科專業,所以,總體來看還是理工科專業的就業前景比較好,比較熱門。月收入最高的專業是信息安全,其次是軟件工程。

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學科門類是工學(93.1%),其次是管理學(92.7%);最低的是法學(85.1%)。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專業類是電氣類(95.5%)。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排前三位的專業是軟件工程(96.8%)、能源與動力工程(96.8%)、工程管理(95.8%)。

從就業率看,醫藥,公共事業,材料,製造,運輸,文化教育,環保等專業領域就業率不錯,整體來看,公共事業,文化教育這些文理都有,但總體看還是理科專業相對多一些。

很多家長擔心的文科生不好就業,理科好就業的現實情況的確是存在的,數據畢竟不能騙人,這對學生的選課也會產生一定影響的。

二、就業率最高和最低的十大專業

1、最高的十大專業

今年就業率最好的專業是物流管理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件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地理信息系統,人力資源管理,護理學專業,預防醫學,地理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專業。

排在第一的物流專業其實大家可以親身感受得到,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網上消費規模不斷增長,這也激發了物流行業的巨大需求,外賣小哥的收入都過萬不再是神話,這說明只要是社會急缺的行業,都是就業情況向好的行業。

2、最低的十大專業

就業率較低的專業報括:口腔醫學、繪畫、運動訓練、音樂表演、應用物理學、動物醫學、材料物理、編輯出版學、生物技術以及物理學。

小眾化需求是導致就業這些專業就業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但是李老師認為,上述專業需求也是不斷變化的,比如口腔醫學未來就看好,因為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高度重視,口腔衛生等需求會越來越大。

我是教師老李,感謝大家關注。


教師老李


作為一名曾經的生物狗,可以非常負責的告訴你,非生物莫屬。

生化環材,號稱四大天坑,分別是生物、化學、環境和材料,這其中,生物首當其衝,當仁不讓的位居榜首。其他學校的情況不清楚,就我們學校而言,當年本科畢業時,生物專業就業率那叫一個慘淡,然而,非常諷刺的是,生物專業就業差,但分不低啊,大家可都是以僅次於海洋環境的最高分進來的。

所以很多人選擇了讀研,然而,你以為這樣就可以了?圖樣圖森破,等碩士畢業,會驚喜的發現,生物碩士從事本專業工作仍!然!很!難!

好吧,可以繼續讀博。實話實說,博士畢業後情況大有改善,進高校進科研單位就輕鬆了許多,肯去企業的那些,工資水平也都不錯了。

不過,我想說的是,我們生物專業只是本科畢業本專業就業難,但可以找其他工作的,身邊的同學,轉財務的、轉計算機專業什麼的大有人在,因為大家學習能力很強,轉行也就輕鬆一些。而且轉行後乾的也都不錯。

所以如果想本科畢業後在本專業就業,建議避開這些“天坑專業”,但如果這時已經不幸入坑,也不用太過糾結,人生很長,機會很多,保持學習能力,前途總歸是光明的。


泱泱悲秋


本科的專業確實不少,被譽為最難就業的專業眾說紛紜,“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過最難就業的專業大致有幾個共同點:

1、貌似高大上,其實華而不實

比如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兩個專業,工商管理及要求掌握經濟知識又必須掌握管理專業知識,漢語言文學專業除了教師和搞科研其他基本上沒有用。

2、專業性太強,生澀邏輯性強

比如法學專業,民法刑法還是經濟法婚姻法等,專業要求高,如果成為一名律師或者公職人員(公檢法)絕對是權威人士,一般的人感覺太生澀,不好理解,要求邏輯思維敏捷的人

3、形而上學還是繞彎子太難懂

比如哲學,懂的人頭頭是道,不懂的人簡直是霧裡看花,摸不著頭腦。就業領域狹窄,面不寬。

個人認為最難就業的專業大致包括以下幾個:

工商管理、法學、環境工程、生物工程、市場營銷、國際貿易、人力資源管理、電子商務、漢語言文學、經濟學、哲學等,敬請參考。


才華不減當年


沒有人提「物流管理」嗎?

大學讀的是物流管理專業,那時候因為對於專業一無所知,所以在十分懵逼的情況下,報了這個專業。

唸書的過程中,老師拍著胸脯對我們說:21世紀是物流的世紀,你看現在快遞行業發展那麼快,隨著人員流動速度的提高,交通運輸行業也會蓬勃向上的,所以啊,你們好好學習,將來的世界是你們的!

哈哈,這和每一個生物老師的話,是多麼相似,生物老師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22世紀是生物的世紀。

可實際上呢?

畢業到現在,我們班的同學,已經很少有人在物流這個行業繼續帶下去了,轉行的轉行,深造的深造,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脫離物流這個行業。

確實,物流這幾年發展非常迅速,但你要知道,物流行業歸根結底還是人員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行業,在這個行業裡,要麼你就充當廉價的勞動力,要麼就是你有錢,通過收購別人的勞動力來掙錢,否則是很難混下去的。

我的幾位朋友,就是在這個行業中呆了幾年以後,還是在最底層,拿著可憐巴巴的工資,預最後終於看清楚了這個行業之後,毅然決然選擇轉行的。

有些人選擇去當保險人員,有些人選擇去做程序員,有些人則轉行去到了金融行業。

所以,聽我一句勸,沒事不要去學物流管理,沒事不要想不開,想要去當物流培訓生。


曾少賢


近年來,由於社會的不斷前進和國家戰略的調整,以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有不少專業風光不在,逐漸成為面臨競爭壓力比較大的專業,也受到教育部的紅牌警示,這些專業分別是;

法學

文物與博物館學,

生物科學,

市場營銷,

物流管理,

政治學與行政學,

哲學,

播音與主持藝術,

歷史學,

考古學,

石油工程,

油氣儲運工程,

工商管理,

電子商務,

國際經濟與貿易,

公共事業管理,

資源勘查,

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

地質工程,

礦物資源工程,

地理國情監測,

古生物學,

地球物理,

信息與計算科學。

但是專業的發展也是具有辯證關係的,是冷熱交替的。某一時期遇冷的專業可能經過一定的時期和發展就會變成熱門專業,某一時代的熱門專業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前進,也有可能變成冷門專業。比如前些年的醫學類,師範類,農林類專業無人問津,現在都變成了熱門專業。所以,我們在填報志願的過程中,對專業的選擇一定要辯證的對待,千萬不能盲目的追逐熱門專業,要做到冷熱搭配,結構合理,才是最佳的專業選擇方案。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20萬人,再創歷年新高,面對複雜嚴峻的就業形勢,考生都希望自己考個好專業,將來不僅好就業,而且薪資待遇好些,避免陷入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境地。

那麼本科最難就業的專業有哪些?2018年6月11日,麥可思研究院發佈《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發佈了2018年大學綠牌專業名單。綠牌專業是指失業率小,就業率高,薪資和就業滿意度較高的專業,為需求增長性專業。


13類就業綠牌專業中,本科的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工程,高職高專的市場營銷、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連續三屆是綠牌專業。行業需求增長是造就綠牌專業的主要因素。

那麼最難就業的專業有哪些,麥可思也發佈了2018年就業紅牌專業。紅牌專業指失業率最大,就業率、薪資,滿意度較低的專業。

對於本科生而言,繪畫、化學、美術、音樂表演、法學、歷史學都是最難就業的專業。其中美術學、音樂表演,連續三年,登上紅牌榜。紅牌專業,難就業的主要原因是畢業生供過於求。

從專業大類來看,工科的就業前景最好,其次是農學和醫學。就業率最低的是哲學、法學、教育學與歷史學。

法學基本就是供過於求,而哲學、歷史學 、教育學之類的專業,除了教書、參加公務員考試,就業面確實比較窄。

不過,學好學精另當別論。一點建議,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