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路紅牆為什麼成了網紅景點?

老懞山52972447


網紅城市的網紅街,大學路是紅牆黛瓦,青島真的很優秀了

青島市隸屬山東省,簡稱青,舊稱“膠澳”,別稱“琴島”、“島城”,地處山東半島南部,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臺市毗鄰,被譽為“東方瑞士”。青島市市名以古代漁村青島得名。青島市專名“青島”本指城區前海一海灣內的一座小島,因島上綠樹成蔭,終年鬱鬱蔥蔥而得名“青島”。

如果要問你,青島最美的路是哪一條?你會說哪裡呢?八大關?濱海路?雕塑公園的棧道?還是魚鳴嘴?相信我,一定有人會說是“大學路”。

大學路是青島的網紅街道,每天都有非常多的人到紅牆下面給自己拍一張美麗的藝術照。大學路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海洋大學校區的這一面紅牆。她是青島市南區的一條道路,是青島市歷史上最早的現代化道路,還被稱為“青島第一路”。

很多城市都會有自己的地標建築,可以說是非常地有特色了。青島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近年來去青島旅遊人越來越多,畢竟這樣的美食美景在前,沒有人會不心動。青島大的景點大家肯定都有了解了,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聊聊這裡的一條沒那麼多人瞭解的路。

這天大學路其實非常有名,是著名的網紅路,但是這裡沒有那麼多遊客來玩,可能是覺得太過單調了,小編想說的是,這裡對於那些喜歡拍照的女孩子來講,真的是人間天堂了,紅色的牆非常適合去拍藝術照,跑出來會非常有歷史感和厚重感,想要獲得一份有質感的照片,就來這裡試試看看吧。

網紅城市的網紅街,大學路是紅牆黛瓦,青島真的很優秀了,感謝大家的關注與閱讀,動動手指來點贊、轉發和分享吧,你們的關注就是小編更新的最大動力哦,今天依然是愛大家一天,啾咪!




每日河北


一個網紅景點的打造,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更需要的是炒作。

首先青島大學路附近是青島有名的景區,牆本身沒有太大的特色,就是黃瓦紅牆。大學路附近有青島文化名人故居,同時坐落著大量的咖啡館等,是文藝青年的最愛。

最初的大學路遠遠沒有今日的熱鬧,那它如何發展成今日的網紅景點呢?

其實這個網紅的誕生是一樣的,大學路最初只是在文藝青年中小有名氣,隨著旅遊人數的增多,遊客和一些敏銳的攝影師發現大學路是天然的拍照背景,都說顏值經濟,好看的小姐姐是最好的廣告,在大學路紅牆前拍照,一幅歲月靜好、轉角遇到愛的美好畫面。現在紅牆那拍照的十之八九是小姐姐。

旅遊的意義是什麼?對很多人來說就是拍好看的照片。在好看的小姐姐照片的吸引之下,在旅遊攻略的助推下,在網紅牆下打卡成為來青島必做的事情之一了。

魯迅曾說過;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其實世界上本沒有網紅牆,拍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網紅牆。


青島探客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青島大學網紅的故事有幾個故事分享給大家,網紅牆在大學路旁。說起大學路,就不得不先說一說關於一條河的故事。

在青島的歷史上,有一條青島的“母親河”青島河,不過在後來青島的城市發展過程中逐漸被蠶食,逐漸乾涸,最終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之中。大學路最開始就在這條“母親河”的旁邊,也就是青島最早的街道。

1897年,青島進入了德佔時期,德國人計劃重新規劃青島。想把青島按照德國人的理念規劃,於是便在沿青島河的地方,修了一條現代馬路“奧斯帕斯街”。也就是現在的大學路。

大學路:青島最“古老”街道的由來

說起大學路,就不得不先說一說關於一條河的故事。在青島的歷史上,有一條青島的“母親河”青島河。

不過在後來青島的城市發展過程中逐漸被蠶食,逐漸乾涸,最終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之中。大學路最開始就在這條“母親河”的旁邊,也就是青島最早的街道。


1897年,青島進入了德佔時期,德國人計劃重新規劃青島。把青島按照德國人的理念規劃,於是便在沿青島河的地方。

修了一條現代馬路“奧斯帕斯街”,也就是現在的大學路。當時的青島山被命名成了俾斯麥山。這是當時德國首相的名字。

後來日本佔領了青島,他們又把大學路更名為“巽町”,直至經歷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中國政府收回了青島。

大學路:曾經的文豪講學地

經歷了德國和日本長時間的文化入侵,我國民族文化在青島地區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青島迴歸後,青島大學路坐享天時地利,成為了天下英才理想的講學之地。

1923年,康有為曾寓居青島,主張教育救國,想用俾斯麥兵營興辦大學,無奈當時被北洋軍隊所佔,夢想沒有實現便離開了青島。

康有為故居

當時的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督辦高思洪,對教育事業也頗為熱心。聯合青島的社會名流和教育界人士,於1924年創辦了私立青島大學。

也就是現在山東大學的雛形,這是青島第一座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大學。“奧斯帕斯街”更名為“大學路”。

後來“北伐戰爭”爆發,北洋政府倒臺,私立大學停辦。1929年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來到青島,深深被青島的優美環境所吸引,主張在此創立國立山東大學。

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開學,楊振聲出任校長,採用教育家蔡元培的“兼容幷包”、“科學民主”的辦學方針。當時的國立青島大學可謂名流雲集,人才濟濟,其陣容在全國也是數得上的。

之後是抗戰期間,日本將兵營設在學校內,並沿大學路建了圍牆,在此之前學校是沒有圍牆的。抗戰後青島被美國駐軍,學校又被徵用,1958年才將駐地歸還給山東大學。

大學路:最具人文氣氛的街道

大學路是名副其實的名人文化街,原青島博物館、青島美術館、大學路小學、青島三十九中等等都散步在此。

青島美術館位於原“萬字會”舊址(青島市大學路7號),被紅瓦紅牆包圍,並集合羅馬柱廊式、中國宮殿式、阿拉伯式三種設計風格於一身,其建築雕樑畫棟,氣勢磅礴。

青島美術館


大學路有許多私人住宅,大都有百年曆史,直至現在,漫步其中,依然能夠感受到濃濃的人文氣息。

尤其是青島的下午臨近黃昏時,暖暖的陽光灑在這些房屋上,倘若停留在某個庭院內,聽著偶爾傳來的鳥鳴聲,真是一種安逸的享受。

如果不喜歡喧鬧的地方,那麼來大學路是最好的選擇,帶個手機來鑽進這些庭院內玩吃雞遊戲一定會忘記了時間。

綠水青山南通行丨南通打造公園綠地十分鐘服務圈 不斷優化綠地佈局 市區新橋公園即將建成

浙江菱湖——農成了“俾斯麥山”,這是當時德國首相的名字。後來日本佔領了青島,他們又把大學路更名為“巽町”,直至經歷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中國政府收回了青島。

大學路:曾經的文豪講學地

經歷了德國和日本長時間的文化入侵,我國民族文化在青島地區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青島迴歸後,青島大學路坐享天時地利,成為了天下英才理想的講學之地。

1923年,康有為曾寓居青島,主張教育救國,想用俾斯麥兵營興辦大學,無奈當時被北洋軍隊所佔,夢想沒有實現便離開了青島。

康有為故居

當時的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督辦高思洪,對教育事業也頗為熱心,聯合青島的社會名流和教育界人士,於1924年創辦了私立青島大學,也就是現在山東大學的雛形,這是青島第一座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大學。“奧斯帕斯街”更名為“大學路”。

後來“北伐戰爭”爆發,北洋政府倒臺,私立大學停辦。1929年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來到青島,深深被青島的優美環境所吸引,主張在此創立國立山東大學。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開學,楊振聲出任校。

採用教育家蔡元培的“兼容幷包”、“科學民主”的辦學方針。當時的國立青島大學可謂名流雲集,人才濟濟,其陣容在全國也是數得上的。

之後是抗戰期間,日本將兵營設在學校內,並沿大學路建了圍牆,在此之前學校是沒有圍牆的。抗戰後青島被美國駐軍,學校又被徵用,1958年才將駐地歸還給山東大學。

大學路是名副其實的名人文化街,原青島博物館、青島美術館、大學路小學、青島三十九中等等都散步在此。青島美術館位於原“萬字會”舊址(青島市大學路7號),被紅瓦紅牆包圍,並集合羅馬柱廊式、中國宮殿式、阿拉伯式三種設計風格於一身,其建築雕樑畫棟,氣勢磅礴。

青島美術館

大學路有許多私人住宅,大都有百年曆史,直至現在,漫步其中,依然能夠感受到濃濃的人文氣息。尤其是青島的下午臨近黃昏時,暖暖的陽光灑在這些房屋上,倘若停留在某個庭院內,聽著偶爾傳來的鳥鳴聲,真是一種安逸的享受。

如果不喜歡喧鬧的地方,那麼來大學路是最好的選擇,帶個手機玩吃雞遊戲一定會忘記了時間。如有說得不好請多多指教。謝謝。


航拍中國A


大學路最為紅火的是美術館外牆。硃紅色的牆壁,金黃色的琉璃瓦,威嚴而又不失莊重。近幾年來,美術館的紅牆成了拍婚紗照的最佳背景,幾乎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一對對準新人在此留下相愛的身影。大學路與魚山路的牆角,上面各鑲嵌一個漢白玉路牌,一個標有大學路,一個標有魚山路。令青島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個默默無聞的牆角竟然成了“網紅牆”,一些從外地趕來的文藝青年,到了青島寧願不看大海,不吃海鮮,也要先趕到這個牆角打卡,滿懷深情地站在牆角前,擺出各種撩人的動作和嬌美的姿態拍照留念。據說,網紅的起因是來自臺灣電視劇《轉角遇見愛》、芹瑋的小說《轉角遇見愛》,還有外國的電影《在世界轉角遇見愛》。在轉角遇見愛----是在這裡拍照最好的理由,也是最美好的嚮往。





崇德攝影


我是安妮巴頓 分享遊聞趣事

似乎突然之間青島大學路的紅牆火了起來!

以前在大學路溜達,只是覺得這條路特別美,特別詩意!

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遮天蔽日!沿街各式各樣很有特色又閒靜的咖啡館!而且海洋大學最古老的魚山校區就坐落在這條路上!老舍故居也藏在旁邊的小巷子裡!還有青島市美術館,道路盡頭的棧橋海灘……

總之我是非常喜歡這條路的,走在其中總是能感受到厚重的文化和歷史感!彷彿是青島過往的一段精華濃縮!

所以,如此美的一條路,理所當然大家都喜歡!來的人多了,自然而然變成了眾人熱捧的“網紅路”!





安妮巴頓


一堵莊嚴肅穆的紅牆,將兩條道路劃分得涇渭分明,很多人都慕名而來。對很多新人來說,在這裡拍攝婚紗照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紅色的背景牆,顯得格外喜慶吉祥。

這座紅牆內,包圍的是青島市美術館(原“萬字會”的舊址)。青島市美術館以三進佈局,將羅馬柱廊式、中國宮殿式、阿拉伯式三種不同風格的建築集中於此。這座美術館不僅具有歷史的沉澱和文化的厚度,還是一處極具遊覽價值的觀光勝地。

我們在上學的時候,語文課本中經常會讀到老舍的文章,其中耳熟能詳的要數《駱駝祥子》了。老舍先生的故居就在就在與大學路相鄰的黃縣路上,青島老舍故居,又名“駱駝祥子博物館”。

老舍先生在1934年來到青島,他受聘於山東大學,他在這裡一直生活到1937年,才離開青島。他在這裡居住的這段時間,寫下了著名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

老舍故居現在是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為文藝青年的你一定要來參觀一下,這裡是免費對外開放的。不過這裡週一是閉館日,大家不要白跑一趟哦。

大學路連同相鄰的黃縣路,現在已經變成咖啡休閒區了。整片區域都飄散著咖啡的香氣,和慵懶的氣息。從裝修就能感受到喝咖啡的氣氛,院子裡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花,讓人感覺美好靜謐。

坐在這裡,來一杯休閒的下午茶或者一杯濃郁的咖啡,整個下午都會變得美好充實。來到這裡的人都會拍照留念,這裡的咖啡館實在是太有特色了。




最正經的崢


網紅街是怎麼紅起來的

紅牆琉璃瓦流淌著老城的舊時光,濃密的樹蔭撐出夏日的寧靜,醇厚的咖啡香讓空氣都迷人……林林總總的文化符號和藝術符號,最具老城風情的建築院落,每個人提起大學路,都會心生一種嚮往。今夏,大學路“火”勢變大,成為“網紅街”,尤其是大學路與魚山路拐角處的網紅牆,更是成為最熱打卡地。

現場

遊客排長隊等候拍照

夏末秋初,島城旅遊熱度不減,作為熱門旅遊景點的大學路街區,仍然保持著超高人氣。剛剛過去的週末,記者來到大學路街區探訪,無論是大學路的紅牆還是周邊熱門的網紅店,都聚集著大量等待拍照的遊客。

上週六下午臨近3時許,正是大學路的客流高峰期,遠遠就能看到,在大學路與魚山路的紅牆拐角處,聚集著大量遊客。這些遊客以年輕人為主,多是情侶和閨蜜組合,小小的拐角處,就聚集著近六十人,如果再加上紅牆兩側,正在拍照和等待拍照的遊客得有上百人。拐角處,大家最喜歡拍攝的是兩人各在紅牆一側注視的畫面,或是手拉手的畫面,因為現場排隊人數較多,大家拍照速度也很快,一般在半分鐘之內一組就拍攝完畢。不少影樓也在這裡為新人拍攝。

不僅是紅牆吸引人,大學路周邊的網紅咖啡店也是遊客們的必到之處。位於大學路14號的長頸鹿咖啡,門口一根高高的電線杆被塗裝成了長頸鹿脖子的模樣,遊客們也在排隊拍照,不足百米外,長頸鹿在黃縣路10號的新店也是打卡勝地。

原因

1

政府順應趨勢潛心引導

“我們是在旅遊網站上看攻略才知道大學路的,現在自己出來玩都要提前做攻略,看到大家拍的照片很美,就特別想來看看。 ”來自北京的遊客小陳說。來自杭州的遊客劉先生告訴記者,他覺得大學路上的紅牆非常漂亮,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類似的建築在北京、成都也有,人氣也不低。

大學路到底是怎麼紅起來的?長頸鹿咖啡是大學路上有名的獨立咖啡館,成立於2013年,店主馬嘉翼可以說見證了大學路的發展。 “當初剛過來的時候,大學路算是不溫不火,這些咖啡館也是一種市場行為自發聚集。大約兩三年前,突然間旅遊人數就變多了。本土的高端攝影工作室,是最早到大學路街區開始拍攝的,這些文藝清新風格的照片被放到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不僅吸引了大量的遊客,漸漸地也把婚紗影樓吸引過來了。 ”馬嘉翼說。

大學路街區人氣漸旺,原有的一批鐘錶店、書畫店、畫室等相繼結束運營,越來越多的咖啡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此時,江蘇路街道也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趨勢,2015年,街道在對大學路街區業態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展開了打造 “品味·咖啡”大學路特色咖啡街的工作,引導咖啡、休閒等文化業態聚集發展,打造獨具老城區韻味的都市慢生活特色街區。咖啡街建設被納入市南區“十三五”規劃等多項專業規劃,在國內外都擁有較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此後,江蘇路和市南區逐漸加大對大學路的引導和投入。

原因

2

互聯網傳播助力發展

在大學路街區開始打造後,國內外數十家媒體先後對其進行報道,對大學路街區的傳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2016年,市南區在青島率先開始嘗試進行手機網絡直播,向全世界展示這裡的歷史人文底蘊與新變化,同時還推出了自己的網紅:“花樣爺爺”沈明書。

沈明書是土生土長的青島人,多年的工作經驗讓他對老城的一草一木非常熟悉。在沈明書看來,大學路能夠走紅,最主要的是它的文化底蘊。紅牆所在的建築院落,是萬字會舊址,沈明書告訴記者,這裡融合了多種建築風格,包括中式的宮殿式風格,也有羅馬風格等。大學路與魚山路的交界處,紅牆琉璃瓦和白色路牌非常有特色,漸漸發展成了網紅角,成為遊客打卡地。

“大學路是青島第一條比較正規的馬路,又靠近學府,許多文化名人居住在附近。再就是地理環境,幽靜的坡路彎彎曲曲非常有意境,星羅棋佈的歐式院落,特別適合休閒放鬆心情。這周邊的咖啡館店主,都有一份咖啡情結,咖啡製作比較講究,特別適合小聚,細談,構思作品等等。”沈明書說。

沈明書三次在大學路進行網絡直播,上合青島峰會期間,還受邀參與央視新聞微直播,向大家介紹最文藝範的網紅街大學路。

原因

3

深挖特色搭建產業平臺

大學路所在的江蘇路街道正持續推進咖啡街建設,街道將保護髮掘歷史人文資源,儘可能地挖掘老建築的文化特色,利用厚重的文化氛圍帶動整個街區的發展。努力尋求街區歷史文化元素與時尚產業有效結合的新路徑,培育以街區保護為起始和歸宿的工藝研修、鑑賞體驗以及文化休閒等經濟形式,促進獨具老青島韻味現代經濟形式發展,帶動特色街區持續高品質發展;採取多種方式延續街區文脈,積極發展街頭藝術和立體彩繪,打造具有濃郁人文藝術氛圍的公共藝術街區,創立市南區、乃至青島市文化的新地標。與此同時,積極搭建產業發展平臺,促進街區產業的對外交流和發展。

目前,我市已經打造出多個歷史文化街區,從最早的八大關、小魚山,到如今的太平角、大學路,以及正在醞釀變革的中山路等,都有著巨大的再發展空間。市南區在精耕細作街區的同時,也將抓住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機遇,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信息傳播更便利快捷,更接地氣。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馬曉婷

記者手記

保護好老城還可做更多

潮流更迭,經典永續,歷史文化資源,成為一座城市越來越寶貴的財富。當我們打開這些歷史的禮物的時候,更應該保持一份尊重。在採訪中,不少咖啡館的店主說,隨著越來越多的遊客湧入,一些新人在拍攝婚紗照時,為了營造效果,不惜在街區噴灑啤酒、可樂等,不僅行為上不合適,而且對於老街區也是一種損害。

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的方寸屏幕之間人們快速檢索著旅遊信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大學路的遊客越來越多,但這裡的營業節奏卻沒有很大改變。有店主笑言,所有的遊客似乎都是看著同一份攻略來的,下午扎堆,上午和晚上客人卻很少。

如何以一種更合理的方式維護街區旅遊秩序?如何提供更加豐富的旅遊文化產品拉長消費鏈?如何把來了的遊客留住,維持這片街區的生命力?我們期待能有更多更好的嘗試。


放養得牛仔


大學路紅牆拍照不錯,關鍵是可以漫步到龍江路文藝酒吧一條街,而且都是名人故居,有文化的小調調。午後,陽光,咖啡,讀書,擼貓,文藝塗鴉,有些小情調。


青島市民123


年輕人不要趕時毛,照相不能對著牆角,這是一大忌。


海闊天空一本尊


所謂網紅景點,就是被一些有影響力的人給帶起來的,而人又是喜歡從眾的,大家紛紛效仿,網上曬圖裂變式傳播,時間久了,即便不是網紅,它也成了網紅。大家因'網紅'的頭銜而來,而它因大家的到來更加'網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