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新村簽約率超95% 補償協議提前生效

“熱烈祝賀冶金新村地塊提前生效!”昨天下午1點50分,東塔路片區房屋徵收現場辦公點門前的LED大屏上,顯示出這樣一行鮮紅的大字。

10多分鐘前,隨著第129戶被徵收戶楊嘉輝在補償協議上簽字,冶金新村地塊簽約率達到了95.5%,成為東塔路片區房屋徵收項目中首個生效地塊。

10多分鐘後,一隻由該片區居民組成的腰鼓隊出現在了辦公點門前,她們敲響了喜慶腰鼓,慶祝安居夢的即將實現。

昨天,南湖區政府正式發佈公告,宣佈冶金新村地塊簽約率達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生效條件,居民已簽訂的房屋徵收補償協議正式生效。

“關鍵先生”出現,補償協議生效

昨天下午,東塔路片區房屋徵收現場辦公點內,時針已經劃過下午1點,約定前來簽約的冶金新村4幢305室戶主楊嘉輝卻遲遲沒有出現。

嘉興市房屋徵收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劉登雲是該地塊的負責人之一,他和楊嘉輝通完電話後,告訴同事們:“他回家拿一下房產證,然後馬上過來簽約。”

冶金新村地塊共有被徵收戶135戶,當天上午,又有2戶被徵收戶完成簽約,累計簽約數達到128戶,只要再有一戶簽約,便能達到95%的協議生效條件。

其實,楊嘉輝本有早日簽約的打算,但遭到家人的反對,在徵收工作人員的反覆溝通下,他最終說服了家人,同意簽約。

大約1點20分,楊嘉輝推開了辦公點的大門。隨後,他和房屋評估機構工作人員進行了最後的核對,當他最終在徵收補償協議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後,也成功讓自己成為促成協議生效的“關鍵先生”。

根據補償協議,楊嘉輝可以拿到80多萬元的補償款。“挺滿意的,現在協議生效了,可以拿著這些錢去買其他的房子。”楊嘉輝說。

當天下午,在楊嘉輝簽約之後,冶金新村地塊還有一戶被徵收戶順利簽約。截至昨天下午4點,該地塊簽約率已達96.3%,只剩下5戶居民尚未簽約。

此時,距離該地塊的最後簽約期限還剩17天,簽約居民只要在協議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搬遷,就能領取補償款。

沒有衛生間,一下雨就淹

從昨天上午開始,冶金新村地塊那些已經簽約的居民便開始興奮起來,他們翹首以待一位讓協議提前生效的“關鍵先生”出現。

冶金新村地塊位於整個東塔路片區的最東邊,共有5幢居民樓,均建造於上世紀60年代,經歷了50多年的風風雨雨,房屋破舊不堪。由於沒有衛生間,很多居民還在用馬桶;加上下水管道排水不暢,逢雨必澇,居民深受其苦,搬遷意願強烈。

說起冶金新村的現狀,民北社區黨委書記何玲娣直搖頭。每逢下大雨,她首先趕往的便是冶金新村,“上週下暴雨,水一下子就漲了起來,最深處沒過了膝蓋,公共廁所裡化糞池也漫了出來。”何玲娣說,“其實我去了之後也做不了什麼,只能安慰一下居民的情緒。”

昨天上午10點,記者來到冶金新村,當幾位居民看到隨行的嘉興市房屋徵收服務中心副主任周理時,馬上圍了上來,詢問進展情況,“那個人到底籤不簽了?”“他不是答應了嗎?什麼時候來籤?”

“籤,當然要籤,說好了,下午就來。”周理笑著回應大夥兒的追問,也和這些早已熟悉的居民聊了起來,“馬上拿錢了,你們開不開心啊?新房子可以看起來啦!”

62歲的陳嘉隆在這裡住了30多年,“沒有衛生間,一下雨就淹,條件太差了。”作為這個地塊的居民代表,他常常主動做其他被徵收戶的思想工作,“我跟他們說,早點簽約不好嗎?你們不想早點拿錢嗎?”

“你住的時間久,能有我久嗎?”90多歲的餘(音)奶奶接過了陳嘉隆的話茬,“我是第一家搬進來的,那時候,沒有自來水,沒有電,滿地爛汙泥。”

如今,餘奶奶的兒子已經幫她在附近的桂苑小區定了一套二手房。為了方便照應,新房和兒子的房子在一幢樓,“兒子住三樓,我和老伴住二樓,兒子已經幫我交了定金,然後就等著拿補償款了。”

如今,在冶金新村,還有20多戶居民是原先冶金廠退休的老同事,“大家幾十年的老同事、老鄰居,馬上就要分開了,我們已經說好了,等拿到補償款後買了新房子,大家一起吃頓散夥飯。”陳嘉隆說。

腰鼓敲起來,日子潤起來

昨天下午,當第129位被徵收戶楊嘉輝簽完協議後,現場辦公點外的LED大屏迅速出現了變化:冶金新村地塊的簽約率升至95.5%,一行“熱烈祝賀冶金新村地塊提前生效”的大字隨即出現。

下午2點多,一支腰鼓隊敲著鼓出現在現場辦公點門前,這群穿著表演服的大媽大嬸踩著舞步,敲響了喜慶的鼓點。

這次腰鼓表演的發起人正是民北社區黨委書記何玲娣,“冶金新村居民等這次房屋徵收的機會,等太久了,真的從內心為他們高興。”她說,“腰鼓隊成員都是東塔路地塊的被徵收戶,她們常常參加一些慶祝活動的表演,聽說要為冶金新村地塊房屋徵收補償協議提前生效慶祝,個個都很踴躍。”

冶金新村地塊的被徵收戶劉興群是腰鼓隊中的一員,“馬上就能拿到100萬元的補償款了,你說這腰鼓敲得能不高興嗎?”她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樂滋滋地說。

28年前,劉興群和丈夫從四川內江來到嘉興,和丈夫都在建築工地打工,她在工地上軋了20年的鋼筋。11年前,他們用打拼積攢下的10萬元,在冶金新村買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結束了四處租房的生活。

如今,劉興群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丈夫當上了工地的司務員,女兒大學畢業後在秀水中學教書,她也有了自己的愛好,參加了社區的腰鼓隊,“當年買這房子的時候,沒想到能輪到拆遷,現在能進一步改善了。”

在這些腰鼓隊成員中,也有其他未生效地塊的。“希望其他地塊也能快點達到95%的生效條件,那時候,再來一次腰鼓表演,她們每個人都能為自己慶祝了。”何玲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