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宗昌當上山東督軍後和張作霖翻臉了,誰能贏?

qzuser204059184


張宗昌,字效坤,山東萊州人,民國時代舊軍閥之一。因其一生喜愛食用狗肉,所以世稱為“狗肉將軍”。張宗昌的老上司其實是舊直系首領馮國璋,後來才投奔了奉系首領張作霖,成了張作霖手下的爪牙,割據山東。直到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張宗昌的勢力才被消滅。



在張作霖的支持下,張宗昌曾率領奉系軍隊入關,擔任山東督辦、直魯聯軍總司令,一度割據山東,成了山東的“土皇帝”。在張宗昌勢力最強大時,一度號稱擁兵20萬。那麼,如果張宗昌在當上山東督辦後與張作霖翻天,勝算有幾何呢?

答案是零,小小的張宗昌根本不是張作霖的對手。在1925年4月,是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任命張宗昌為山東軍務督辦,讓他率領奉系的第一軍進入濟南,控制山東局勢。張宗昌初到山東後不久,就開始大量擴軍,號稱有20萬人馬,但其實際上的兵力只有10來萬人左右(吃空餉嚴重)。因此,張宗昌實際上只是奉系軍閥張作霖在山東的代言人。


張作霖是自袁世凱之後勢力最強的北洋軍閥,並且後來居上地超過了直係軍閥吳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奉系首領張作霖戰勝了直系首領吳佩孚,將勢力擴展到北方六省和南方的部分地區,成了名副其實的“東北王”。

當時,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的勢力除了有遼寧、瀋陽、黑龍江、熱河以外,還包括河北、山東、江蘇、安徽和上海市,擁兵40萬左右。而且,東南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直系)也暫時與張作霖結盟。


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政府自任安國軍總司令,並組建了北洋政府最後一任內閣,成了當時中華民國的實際統治者。而且,奉系擁有當時中國最強的海軍、空軍以及東北工業基地、奉天兵工廠。

此外,張宗昌手下的部隊中多有奉系將領。如果張宗昌起兵反奉,下場估計不會比郭松齡好到哪裡去。因此,張宗昌雖然也是一方實力強大的軍閥,但與“東北王”張作霖相比還是顯得微不足道,根本不是張作霖的對手。


世界人文通史


張宗昌之所以能夠在民國這個泥潭裡混到一省督軍的位置,除了他能夠豁得出去之外,實際上也在於他夠識相。

對於豁得出去這一點,他是從自己老孃身上學來的,他老孃在他9歲那年外出乞討,結果餓暈在路邊被一單身漢給救了,然後便為了能有一口飯吃而跟了這個單身漢,這事被當地人稱為“活跳槽”。

所以,他後來在奉張手下受了郭松齡的氣,被郭松齡罵孃的時候,為了能夠繼續待在奉系並站穩腳跟,他也捨得一身剮,叫了郭松齡一聲“爹”,還給郭下跪磕頭。

這份豁得出去的功夫,放在當時,絕對是獨一份的,除了張宗昌之外,再無第二人了。

張宗昌的識相,則是自己幾十年來摸爬滾打練出來的生存之道。

他爹帶著他“闖關東,一路闖到了外東北,雖然此時外東北已經落入俄人手中,可去那邊謀生活的中國人卻很多。

他爹在那邊待不下去,回了山東,他卻獨自一人留了下來,誓要混出一個名堂。他知道那裡是俄人的天下,所以想在那裡混出名堂,自然便得巴結和討好俄人,為此他還學會了一嘴流利的俄語。

混著混著,他也就成了海參威地界上一號響噹噹的人物,後來國內爆發了辛亥革命,革命黨人來海參威招兵買馬,找到了他。

他怎麼想的呢?想出人頭地,哪能一直縮在海參威?他又是粗鄙出身,這時正是他抓住機遇往上爬的時候,所以他沒多想便幾乎花光了自己的繼續招兵買馬回了中國,投入了陳其美麾下。

可後來一看孫先生不是袁的對手,為了保全自己,他便又投到了馮國璋手下。

對於張宗昌來說,這當然是良禽擇木而棲,袁此時風頭正盛,形勢又是”非袁不可“,那當然得跳槽到袁這一邊,為袁效力了!他也正是因為投了馮國璋,後來馮國璋當了代總統,他才得以坐上總統府副館長的位置。

只可惜,後來馮國璋失了勢落了難,張宗昌也因此受到波及而被江西督軍陳光遠打成了光桿司令。

張宗昌雖然成了光桿司令,但也沒有因此一蹶不振,他拿出錢來買了十幾個金獅子送給曹錕,想跳槽到曹錕這一邊,原本曹錕看到了亮閃閃的金獅子已經答應接納他了,卻沒想到被吳佩孚給一腳踹開了。

說白了,吳佩孚瞧不上他。

張宗昌也不氣餒,一甩頭,挑起兩個糞筐直奔奉天而去,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他投了張作霖之後,實際上也坐了一段時間的冷板凳,後來恰逢張作霖暫時騰不出手來對付在吉林鬧事的高士儐,這才讓他抓住機會毛遂自薦,然後順利地往上爬了。

誰有實力,又能帶著他混,給他好處,那他便跟這誰,從陳其美到馮國璋,又從馮國璋到曹、吳,再從投曹、吳失敗而到奉張,莫不如此。

不過,張宗昌換陣營並不是馮氏一樣的“倒戈”,這一點卻又難能可貴,這也正是他的識相之處,否則終究難以獲得他人的信任和重用。

張作霖再怎麼樣也叱吒了幾十年,看人還是很準的,這也是他敢用張宗昌的一個原因,張宗昌也為奉系立下了不少功勞。

張宗昌既然是識相之人,那便說明他這個人也很有自知之明,他難道不知道自己和張作霖的實力有多懸殊?

張宗昌之所以能夠坐上山東督軍這個位置,說到底是有奉系在背後支持他,所以他才能迅速地坐穩督軍的寶座。

張作霖在巔峰時期掌控了八省三市的地盤,張宗昌僅有一個山東,他敢去對抗張作霖嗎?顯然不敢,這也不符合他的生存之道,更何況他當年在馮國璋失勢之後被人打成了光桿司令,如果沒有張作霖收留的話,焉有今時今日之張魯督?

張宗昌是一個真小人,但實際上也有自己的底線,這也是他在北伐時期,奉張失利,卻沒有被迫張作霖的原因。

所以說呀,張宗昌幾乎不可能會和張作霖翻臉,除非哪天張作霖像馮國璋一樣徹底失勢了,或者他自己有足夠的實力才會自立門戶。

如果張宗昌在剛剛當上山東督軍的時候便和張作霖翻臉的話,張作霖風頭正盛,別說沒有贏的可能了,估計還會被打成豬頭。

如果是在1928年和張作霖翻臉的話,除非張宗昌能夠像馮、閻一樣在城頭插上青天白日旗,否則的話結局也好不到哪裡去,可是插了青天白日旗,也會面臨被蔣收編的局面,一如後來之張少帥。

所以,對於張宗昌而言根本沒有和張作霖翻臉的必要,只要和奉張一起,才最符合他自己的利益。


流浪的侯爵


如果張宗昌當上山東督軍和張作霖翻臉誰能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很明確,張宗昌雖然在北洋時期也算一號人物,擁兵也有十多萬,但是他和張作霖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而張作霖和張宗昌的關係,當然也不復雜,也就是依附的關係,但是大家要注意,這裡的的依附,指的是張宗昌依附於張作霖,而不是互相依附。所以張宗昌就算和張作霖翻臉,張作霖也是不怕的,因為收拾他太簡單了,並且自己也能除掉一個麻煩,至於原因呢,下面我便簡單給大家說一下。



大家都知道張宗昌算是奉系軍閥,而奉系軍閥的首腦就是張作霖,同時他也是被東北一眾軍政要員所公認的大帥。而張宗昌的檔次,明顯和張作霖不在一個位置上,他就相當於張作霖手下的一個封疆大吏而已,在北洋時代,他頂多就是一個二流軍閥,和張作霖這種一方諸侯來說,本身就沒有可比性。給大家舉個例子,張作霖的對手是誰?是直系大將吳佩孚,皖系首腦段祺瑞,甚至也可以說是西北軍領袖馮玉祥,但是張宗昌頂多也就是馮玉祥手下的韓復渠一樣,最大也就是見風使舵,叛變而已,直接和張作霖對抗,他是沒有這個膽子的。



並且張宗昌不是張作霖的心腹,因為在奉系裡面,張宗昌算是外人,而張作霖能將山東交給張宗昌管轄,無疑是礙於其手上十萬多條槍,這個道理,張宗昌也心知肚明,所以他這個人儘管內心中或許不服張作霖,對張作霖有二心,但是在行動上,他至少沒有表現出來。也正是他表現的沒有二心,才使得張作霖沒有收拾他,就算張宗昌大肆擴軍,並且收編俄羅斯人,張作霖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便是張作霖和張宗昌的關係。



除此之外,張宗昌能夠當上山東督軍,完全靠的就是張作霖,因此他根本沒有和張作霖翻臉的必要,換句話來說,他的地位就是張作霖給予的,和張作霖算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比如在北伐軍快打入北平的時候,張宗昌還不是趕緊溜了。因此綜上所述,張宗昌如果和張作霖翻臉,他是沒有贏的可能性的,畢竟張作霖手下正規軍少說也有三十多萬,張宗昌一個二流檔次的軍閥,又豈敢挑釁張作霖呢?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西北老張看世界


張宗昌打仗不行,但很會拉隊伍。

1921年,張宗昌被吳佩孚掃地出門,淨身投靠張作霖時,身邊除了幾個鐵桿心腹,一個兵都沒有,可謂是光桿司令。

然而僅僅也就是兩年時間,張宗昌通過消滅了原吉林軍閥高士儐,土匪盧永貴,再加上收編了從俄國境內敗逃到東北的白俄軍,竟然拉起了一支一萬多人的隊伍。

拉隊伍的速度如此之快,這讓草莽出身,也擅長拉隊伍的張作霖對張宗昌是刮目相看。



到了1924年,張作霖擊敗吳佩孚,奉系大軍揮師入關,吞併直隸、山東等省後,張宗昌招兵買馬的空間大了,他拉隊伍的速度就更快了。

截止至1925年初時,張宗昌旗下亂七八糟的兵力加起來達到了六七萬人之眾,有五個軍的番號,儼然變成了當時的實力派人物。

面對張宗昌的突然崛起,張作霖很警覺,不過當時直系退出中原,馮玉祥盤踞華北,奉系如果不趕緊搶地盤,勝利果實就都被馮玉祥摘桃子了。再加上當時直系後起之秀孫傳芳等人虎踞東南,欲圖北上收復失地,對張作霖的南面也構成了威脅。所以張作霖在權衡利弊後,便給了張宗昌更大的權限,替他爭取了山東督軍和蘇皖魯三省剿匪總司令的職務,讓他駐紮在徐州,替自己守南大門。

張作霖的此舉,相當於是默認了張宗昌半獨立的事實地位。

在把張宗昌安排在山東後,張作霖又派了楊宇霆和姜登選分別去江蘇和安徽任督軍。其用意之一,是讓他們和張宗昌互為犄角,相互之間能幫忙;用意之二,是讓他們盯著張宗昌,別讓張宗昌跟直系相勾結,調轉槍口來打自己。


從張作霖的這一部署來看,當對張宗昌的人品還是信不過。



1925年10月,由於張作霖的勢力擴張的太快,嚴重威脅到了直系孫傳芳和馮玉祥,因而孫傳芳便聯絡了馮玉祥和江蘇、安徽等省的地方軍閥共同反奉,從而引發了“浙奉戰爭”。

戰爭爆發後,孫傳芳調集浙軍四個師另六個旅向上海地區的奉軍一個師發動突襲。當時奉軍在關內一共有十一個師(不包括張宗昌的部隊在內),數量雖然不算少,但是這十多個師被分別部署在了直隸、山東、江蘇和安徽四個省份,兵力太分散。

為了收縮兵力實施反擊,張作霖便第一時間命令駐守上海的奉軍撤出。結果這一撤,立即引發了連鎖反應。

江蘇的本土軍閥認為奉軍完蛋了,便立即扯旗造反,以四個師的兵力將奉軍駐守在南京的一個師包圍。奉系江蘇督軍楊宇霆見勢不妙,拋下部隊就溜了。而他這一溜,等於又是門戶洞開,把安徽的大門也打開了。

當時安徽的本土軍閥認為上海、江蘇的奉軍都完蛋了,便也立即反叛,以優勢兵力包圍了安徽的奉軍部隊。於是一時間,奉系在滬蘇皖三省的駐軍全部被消滅。

眼瞅自己的地盤丟了,軍隊被滅了,張作霖心有不甘,他急調從東北調四個師加兩個混成旅入關增援,並命張宗昌為前線司令,讓他在淮河佈防,擋住孫傳芳。

張宗昌收到指令後,迅速南下,很快就在淮河一線佈防。然而前面說了,張宗昌擅長招兵買馬,但不太會打仗,真碰到高人,他不會打仗的缺陷立馬就會暴露。

所以當孫傳芳指揮直軍抵達淮河一線後,很快就發現了張宗昌的正面防線雖然很穩,但他沒有在側翼佈置兵力。於是,孫傳芳指揮部隊繞到了張宗昌防線的背後,打了張部一個措手不及。

張宗昌見後路被抄,情急之下,只得趕緊撤軍跑路,他一邊跑,一邊向張作霖支援。

當時張作霖非常想支援,但由於馮玉祥忽悠郭松齡反奉,且馮又派兵向直隸進軍,抄了張宗昌和關內奉軍的退路。張作霖無奈之下只好讓張宗昌先撤退回山東,固守待援。同時讓直隸督軍李景林退往山東,與張宗昌報團取暖。

於是,“直魯聯軍”在這個時候就成立了,在張作霖的授意下,張宗昌任聯軍總司令,李景林任聯軍副總司令。

1925年10~1926年3月期間,張宗昌慘到了極點。當時他北面是馮玉祥,西面是國民軍井嶽秀部,南面是孫傳芳,東面是大海,他哪一邊都惹不起,為了保住地盤,他只能祈求老帥張作霖趕緊殺回來。

到了1926年4月,事態終於迎來轉機。在吳佩孚那個缺心眼的倡議下,張作霖和閻錫山組成反馮聯軍,吳佩孚和張宗昌也出兵,四人合力在北京南口擊破馮玉祥的國民軍,張宗昌生存的危機才被化解。

事後,張作霖再次強勢入關,他對張宗昌的表現很滿意(至少沒投靠直系),便把直隸和山東都交給了他。

張宗昌得到了直隸,基本盤又大了,他聯合直隸督辦褚玉璞等人招兵買馬,僅半年時間竟然拉起了擁有36個軍番號,將近20萬人的規模。這一部隊規模,僅次於張作霖,與當時的五省聯軍孫傳芳和東山再起的吳佩孚平起平坐。


1927年,北伐軍擊敗孫傳芳,孫為了求張作霖出兵支援,親自北上北京拜見張作霖,在孫傳芳和張宗昌的一致推舉下,張作霖宣佈成立安國軍政府,他本人擔任安國軍政府總司令,張宗昌和孫傳芳因擁護有功,一併被封為安國軍副司令。

不過前面說了,張宗昌會拉隊伍,但不太會打仗,而不太會打仗,也說明他不太會帶隊伍。他當時統帥的直魯聯軍是“聯軍”,不是張宗昌一個人的武裝,張宗昌只是聯軍的“盟主”。比如直隸督辦褚玉璞基本上就不聽他的指揮,二人實際上是平級關係。所以此時的張宗昌名義上兵強馬壯,實際上只是“虛胖”而已。

並且由於直魯聯軍是在毫無節制,軍隊編制完全處在失控狀態下擴張出來的。連張宗昌自己也搞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軍隊。用山東人的話說 “司令滿街走,參謀多似狗”。

所以張宗昌的直魯聯軍跟真正的威武之師打起來,根本不堪一擊,也沒人會替他賣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27年3月,張宗昌奉張作霖之命,與孫傳芳一起南下迎戰北伐軍。

當時北伐軍根本都沒與張宗昌部接觸,張宗昌的部隊在上海就被工人起義武裝打跑了。

想想看,連上海的工人武裝都打不贏,直魯聯軍士兵的戰鬥力到底是得低到什麼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張宗昌被工人打敗後,張作霖十分惱怒,他表示要追查責任。張宗昌聽說老帥怒了,就把自己手下第八軍軍長兼海軍司令畢庶澄斃了,說此次大敗是因為畢與北伐軍有暗中聯繫,把戰敗罪責全推到了畢庶澄頭上。

不久後,張作霖再次讓張宗昌南下,抵抗馮玉祥。張宗昌為了一雪前恥,便讓人用計誘降了馮軍之旅長姜明玉率部倒戈,並逮捕了馮軍第八方面軍副總指揮、軍長鄭金聲。

張宗昌聞之大喜,下令槍殺鄭金聲,眾幕僚一致勸阻,說不能殺姓鄭的,殺了你就沒有退路了。但張宗昌為了討好張作霖,不聽勸阻,最後還是殺了鄭金聲。而他這一殺,就完全斷了自己的後路。

1928年4月,蔣介石、李宗仁、閻錫山和馮玉祥集體宣誓北伐,以七十萬大軍對張作霖和張宗昌的四十萬奉、直魯聯軍進行打擊。

張宗昌駐守山東,他首當其衝的就遭到了北伐軍的打擊。在堅守半個月後,不堪一擊的直魯聯軍被北伐軍擊潰。當月底,張宗昌率部逃出濟南,撤往德州、天津,來到冀東。

一個月後,奉軍也是全線潰敗,張作霖宣佈退出關外,坐火車離開了北京。兩天後,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


張作霖死後,張學良認為自己難以鎮服張宗昌,便不讓他出關。當年八月,桂系的白崇禧部追到山海關下,將張宗昌部全殲。其殘部五萬人被收編(後來盜掘東陵的孫殿英當時就在其中),張宗昌只得隻身逃往日本佔領下的大連,以求日本的保護。

至此,張宗昌的直魯聯軍就徹底完了。

綜上所述,張宗昌有很大的勢力,但實力並不強。他雖然獨霸山東三年有餘,然而從時代走勢來看,並不具備獨立出奉系的資本。

在1925初~1926年4月階段,張宗昌想在山東站住腳跟,他就必須要依靠張作霖,否則都輪不到張作霖來打他,馮玉祥、孫傳芳就把他吞了。

1926年4月~1927年4月階段,張宗昌麾下二十萬大軍,勢力很大。但他勢力大,張作霖的勢力力更強大,奉系有五十萬大軍。滅了他是分分鐘的事。1927年6月,閻錫山在山西反正,投靠國民政府,揮師出晉與張作霖大戰,結果差點被打死。張宗昌的實力有閻錫山強嗎?用腳指頭想也知道沒有了。


至於1927年4月~1928年5月,張宗昌就更沒有獨立出奉系的資本了。因為國民政府容不下他這個舊軍閥,他要保存實力,只能死心塌地跟著張作霖。

所以說,張宗昌敢跟張作霖翻臉,都用不著奉軍揍他。張宗昌自己的部下會做選擇,誰胳膊粗,一目瞭然。就憑直魯聯軍那種軍紀作風,分分鐘會倒戈在張作霖旗下。


Mer86


如果張宗昌與張作霖反目,可以說郭松齡就是張宗昌的前車之鑑。

歷史上對張宗昌本人的評價可以說是一致性的批判,在其一生中好像沒有對國人造就過任何有價值的事兒。張宗昌在投靠張作霖前,在上海陳其美手下做過團長,在江蘇做過師長,後在護法戰爭中出任旅長,後與江西督軍陳光遠交戰失利投奔奉系。

在投奔奉系之後張宗昌並未獲得重用,而是僅僅出任步兵營營長,後因吉林督軍在第一次直奉戰爭後打擊張作霖,張作霖無兵可用,才啟用張宗昌,張宗昌抓住機會瘋狂擴充自己的實力,在1921年至1924年三年時間內一路升遷,分別就任吉林省防軍第三旅旅長、奉天陸軍第三旅旅長、鎮威軍第2軍副軍長,並在1925年進駐山東,逼走山東主席龔伯衡,在山東省兼任主席職務。

張宗昌最高也就是一個代理主席,雖然有十餘萬的軍隊,但是依照其土匪的性格,治下無方,戰鬥力肯定低於奉軍大部,而且張宗昌匪性極強,種植鴉片、對山東境內民眾剝削嚴重,大肆斂財,不得民心。在軍力方面,張宗昌十餘萬人無法與奉系幾十萬人相抗衡;在政治層次,張作霖與日本人態度曖昧,互相利用,而張宗昌並無外援;在經濟上,張作霖手握東北三省,當時經濟極為繁榮,而張宗昌治理的山東省則民聲載道;在軍備上,張作霖建設奉天軍工廠,能夠獨立生產子彈、槍支甚至裝甲車,而張宗昌只能依賴購買。以上種種對比,張宗昌如果反奉,估計下場比郭松齡要慘得多。





草民視角


如果是張宗昌剛當上山東督軍的時候翻臉,那肯定被張作霖抽飛啊。

張宗昌是民國時期的一個名人,自辛亥革命起就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經歷了辛亥革命、暗殺陳其美、第二次直奉大戰、奉國之戰、北伐戰爭的重大歷史事件。應該說張宗昌是一個腦子很活絡的人,他原本是陳其美的手下,在二次革命時卻倒戈投奔了馮國璋,後來又改投曹錕,被拒以後改投了張作霖。

張宗昌也是出身草莽,所以在張作霖手下混的風生水起,從憲兵營營長,歷任奉軍第3旅旅長、鎮威軍第2軍副軍長等職。第二次直奉大戰奉系勝利以後,張宗昌也趁機擠走了山東督軍鄭士琦撈到了山東地盤,在1925年4月出任山東軍務督辦,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

此時的張宗昌的嫡系部隊有4個步兵旅、1個衛隊旅、1個補充旅、兩個梯隊,總兵力了6.5萬人。此外山東原有部隊9個旅、1個混成團、1個獨立團,總兵力2.8萬人,也是歸屬張宗昌管轄。所以張宗昌賬面上的部隊,多達9.3萬人,應該說實力不弱了。

但是張宗昌和張作霖相比,實力還是要差的多。

此時張作霖不算留守東三省、熱河、江蘇,還有隸屬於張作霖的直隸軍務督辦李景林的部隊,僅在灤州一線駐防的奉系機動部隊——京榆駐軍就有6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和兩個炮兵旅,共有32個步兵團、4個騎兵團和6個炮兵團,7.5萬人。這支部隊由張學良和郭松齡直接指揮,是當時奉軍的第一主力,也是張作霖手裡最主要的打擊力量。

京榆駐軍數量雖然比張宗昌名義上的總兵力略少,但是其戰鬥力和裝備卻要強的多。而且張宗昌手下的部隊中,原屬山東的2.8萬人和張宗昌沒有歷史淵源,只是因為張宗昌控制了山東,才依附於他。如果張宗昌和張作霖交戰,這些部隊未必會給張宗昌賣命。即使是張宗昌自己的嫡系部隊,也大多是奉系出身,很可能倒戈一擊。

當然,也有人會說郭松齡後來起兵反對張作霖,未必為給張作霖賣命。但是郭松齡和張作霖矛盾激化,一直要到1925年9月以後,在張宗昌剛當上山東督軍時,郭松齡並沒有反叛之意。

而且郭松齡和張作霖的矛盾,主要是因為張作霖一直不肯給郭松齡獨立的地盤。如果張宗昌造反,張作霖讓郭松齡去平叛,這山東地盤自然是要交給郭松齡管理,這種情況下郭松齡根本不會跟張宗昌客氣。

所以張宗昌真的在當上山東督軍以後就造反,那麼肯定是以失敗告終。


不沉的經遠


假如張宗昌和張作霖翻臉,張宗昌肯定會被張作霖消滅。


張宗昌的軍隊大多都是土匪出身,屬於奉軍裡面戰鬥力最差的部隊,郭松齡帶著7萬奉軍精銳都沒有打過張作霖,更何況張宗昌的數萬烏合之眾。


張宗昌在軍閥裡面的資歷並不差,他早年擔任過南方革命軍的師長,後來還擔任過大總統馮國璋的武官長。由於沒有上過一天軍校,張宗昌的軍事才能非常差,早年的時候幾乎逢戰必敗,唯一的優點就是擅長招兵買馬。

1921年張宗昌的軍隊被陳光遠打散,張宗昌想要讓曹錕幫助自己東山再起,由於吳佩孚從中阻撓,被迫離開華北逃到了東北,投奔了東北王張作霖。張作霖沒有給張宗昌任何特殊照顧,張宗昌只能從營長開始幹,靠著擅長招兵買馬的優點,很快又拉攏起來了一萬多人的武裝。由於張宗昌的軍隊紀律性較差,張作霖一度想要裁撤張宗昌。


不過在軍閥混戰的大背景下,張作霖還是需要張宗昌給他招兵買馬,因此張作霖不僅沒有裁撤張宗昌,反而重用了張宗昌。

第二次直奉戰爭時期,張宗昌帶領大軍入關,靠著擅長招兵買馬的優勢,混上了奉軍第一軍軍長。張作霖為了能夠穩住張宗昌,將山東的地盤給了張宗昌。張宗昌在山東繼續招兵買馬,手下兵馬號稱有10萬人,實際上這些人大多都是臨時收編的土匪,根本沒有任何戰鬥力。


假如這時候張宗昌公開反對張作霖,那麼張作霖立刻會調集郭松齡、姜登選、楊宇霆三面夾擊張宗昌,張宗昌的手下都是一幫牆頭草,到時候肯定一鬨而散,只剩下張宗昌一個光桿司令。

其實張宗昌在山東一直屬於半獨立的狀態,他雖然是張作霖的部下,但是卻有自己獨立的地盤,實際地位要高於普通的奉軍將領。張作霖和孫傳芳聯合的時候,張宗昌和孫傳芳的官職不相上下,在奉系軍閥中僅次於張作霖。北伐戰爭爆發後,張作霖派遣張宗昌去江浙地區支援孫傳芳,張宗昌的部隊沒有多少戰鬥力,在江浙戰場上一觸即潰,狼狽的退回了山東。

張作霖為此十分的生氣,張宗昌害怕張作霖處理自己,殺死了軍長畢庶澄,推卸了戰敗的責任。二次北伐戰爭時期,張宗昌在山東戰敗,被迫退到了河北。


當時張宗昌的軍隊還有五萬多人,這些人大多都是土匪武裝,紀律性非常的差。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後,張學良接管了東北的大權,張宗昌想要帶著軍隊回到東北,遭到了張學良的拒絕。

沒過多久北伐軍到達了河北,張宗昌知道自己不是北伐軍的對手,拋棄軍隊逃亡到了日本,手下軍隊全都被白崇禧收編。


張宗昌是民國時期比較有特點的一個軍閥,他非常擅長招兵買馬,卻缺乏足夠的軍事才能,打的仗大多都是敗仗。張宗昌能夠穩居山東,主要就是靠著張作霖的幫扶,張作霖的勢力剛剛衰落,張宗昌就丟失了山東。假如張宗昌反對張作霖,肯定不會是張作霖的對手。


歷史總探長


可以很明確的說,張宗昌如果想要與張作霖翻臉,最終的結局必然是張宗昌兵敗身亡,而張作霖將自己的權力重新收回來。


張宗昌與張作霖是什麼關係?

張宗昌曾經在直系擔任要員,只不過兵敗了,兵敗以後張宗昌走投無路,選擇了前往此時正在敲鑼打鼓發展的張作霖的地盤。

張宗昌在面見張作霖的時候,沒有帶真金白銀孝敬張作霖,反而是帶了兩隻空籮筐,意思就是他張宗昌有才華,只不過需要張作霖來給他助力,給他一直扁擔,一旦張宗昌得到了那把扁擔,必然會扛起重任。

張宗昌在奉系軍閥中之所以能夠有一席之地,也是對虧了張作霖的提拔。


在奉系軍閥中,張作霖是當之無愧的大帥,是一號人物,能夠與他相比的也不過是直系和皖系軍閥的首腦。

眾所周知的,袁世凱剛剛去世的時候,直系皖系之間競爭激烈,你方唱罷我方唱,而到了北洋後期,基本上就是張作霖一個人說了算了。

由此可見,張作霖就算是放到全國範圍內,也算得上數一數二的那種人物。

而張宗昌呢?張宗昌不過是張作霖一手提拔起來的一條狗,張作霖可以給他權力,也可以滅了他,雖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但將張宗昌翻手滅掉對張作霖來說不要太簡單。

在《少帥》中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幕,張宗昌剛剛得到了大批軍火,肆意擴軍,張作霖一通電話打過來,先是寒暄兩句,張宗昌也是驕傲,很得意的自誇了一通,期間還不忘“低調”,張作霖卻是突然發火,直呼張宗昌不要得意忘形。

張作霖確實有這個實力,張宗昌的山東督軍是張作霖給他的,換言之,張作霖可以將山東督軍的位置給他張宗昌,也可以收回去。

張宗昌當時的依靠是什麼?正是手裡的十幾萬條槍,當然,這十幾萬人跟張作霖的三十萬東北軍是沒辦法比較的,東北軍的武器裝備幾乎是處於金字塔頂端的,如果張宗昌真的跟張作霖翻臉了,最終張宗昌只會死得很慘。

當然了,如果沒有真的到了最後一刻,張作霖也不會輕易與張宗昌翻臉,雖然可以給他臉色,但真正開戰的時候必然只會往後推,再怎麼說張宗昌手裡都有十幾萬條槍,給自己,可以做助力,而與自己開戰,那可就便宜了別人了。

特別是在那個孫傳芳北伐態勢轟轟烈烈的年頭,張宗昌的態度更加重要,如果他中心於張作霖,張作霖會舒心不少,如果他選擇倒戈,那麼抱歉,張作霖只能將他完全絞殺。


魏青衣


奉軍在郭松齡倒戈之後元氣大傷未必是張宗昌的對手


玉樹臨風的馬大哈


如果你媽,讓人打了,你會不會打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