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的遺作《日日是好日》,道破人生的智慧

影片《日日是好日》是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的最後一部作品,完成這部作品後,她就離開了人世。但我們在抱有遺憾的同時,又因為她的這部作品而感到平靜。

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的遺作《日日是好日》,道破人生的智慧

原因在於,《日日是好日》這部影片用慢鏡頭描述了主人公典子與茶道相知相伴的一生,在展現日本茶道之美的同時包含著深刻的哲理美學,讓我們能以一顆茶道之心坦然面對生命的消逝。

下面我將從日本茶道的器物、禮儀和禪語三個方面,為你分析日本茶道的美學力量。

一期一會,每一件器物都有各自的重量

影片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完整還原了茶道中點茶、沏茶的場景,並使用了古色古香的傳統茶具。

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的遺作《日日是好日》,道破人生的智慧

這個繪有狗圖案的茶碗,用來盛茶,12年才能使用一次。因為這隻狗代表著生肖,狗年才能拿出來使用。

可是時過境遷,12年能改變多少人多少事。

典子第一次見到這個茶碗的時候,是和表姐美智子一起討論,這個茶碗上的圖案是什麼?而第二次表姐婚後放棄了茶道,只有她一個人捧著這隻茶碗懷念她們曾經度過的時光。而第三次則是一個嶄新的輪迴,又有新人在問,茶碗上的圖案是什麼?

一切似乎回到了原點,卻又不是原來的樣子。茶道給人的感覺也是這樣,明明是一模一樣的茶具,一模一樣的抹茶,可味道就是不一樣。

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的遺作《日日是好日》,道破人生的智慧


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的遺作《日日是好日》,道破人生的智慧


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的遺作《日日是好日》,道破人生的智慧

盛放和果子的器物雖大體相同,可一同和果子搭配就別有一番滋味。

和果子作為茶道中的代表點心,是茶道中一期一會精神的獨特體現。今天坐在一起,品嚐這器物中所盛和果子的人,不是12年後才見不到了,而是明年甚至是明天就見不到了。影片中多次提到初釜,即新年的第一次茶會時的情景,可沒有一次和果子是相同的。

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的遺作《日日是好日》,道破人生的智慧

日本的和果子隨著二十四節氣、節日風俗的變化而變化,並寄託著美好的寓意。女兒節有長得像個桃子的“千壽”,希望女兒能健康成長,而影片中的“下萌”,表現出寒冬過後小草吐出新綠的場景,希望一切不幸都能過去。同一件器物,盛放的和果子不同,代表的寓意也不同。

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的遺作《日日是好日》,道破人生的智慧

影片中,可以算得上沒有改變的或許是這隻樂茶碗。可這隻茶碗卻是樂家第9代傳人樂了入燒製的赤樂茶碗,是絕無僅有之作,沒人能燒出第二個同樣的作品。換句話說,對燒製茶碗的樂了入來說,在燒製過程中,他也只有一次機會能遇見這隻茶碗。

不同的爐內環境會燒出不同的陶製品,燒製樂茶碗時,由於使用的火窯無法統一爐溫和燒製時間,所以即便是同一火窯燒出來的茶碗,也有所差異。

茶道里的每件器物,都承載著它獨特的回憶,有著獨特的重量。我們遇見的每一件器物,喝過的每一杯茶,都包含著生命中僅有一次的珍貴回憶。

茶道里的那些繁文縟節,是茶道的靈魂

如果沒有禮儀,茶道只是一項喝茶的活動,而不能冠以“道”的名字,成為一種藝術。

茶道的禮儀有多繁瑣多難記呢?

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的遺作《日日是好日》,道破人生的智慧

一開始,典子學習的時候經常被老師叫停,說這個不對,那個也不對。榻榻米一疊要走六步,第七步要跨過榻榻米的縫隙,光是走路的禮儀就讓典子舉步維艱。

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的遺作《日日是好日》,道破人生的智慧

而沏茶時,甚至有人因為緊張將水灑在了自己的身上。

作為一個沏茶人,連一塊小小的手帕(帛紗,用來擦拭茶具、接茶碗的帕子)都要折得整整齊齊,泡茶的水要取最下層的水,茶要沏成半月形。

這些禮儀其實都出於對茶的敬重,而只有心懷赤忱,眼裡只有茶的人才能感受到沏茶時的寂靜,感受當下的心境,沏出一杯獨特的茶。

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的遺作《日日是好日》,道破人生的智慧

作為品茶人,首先要強忍著正坐的痛苦,端坐在榻榻米上不出聲,感受茶人沏茶那一刻的寂靜。更要在喝完最後一口茶時發出聲音表示:我喝完了,謝謝你的招待。

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的遺作《日日是好日》,道破人生的智慧

除了這些,茶道還講究一個“清”字,即沒有汙垢,洗滌靈魂。

茶室門口有一個地方叫蹲踞,進入茶室前,大家需要用水洗淨自己的雙手,洗去所有的汙穢,以一顆最純淨的心來細品茶道的境界。而影片中,所有進入茶室的人,穿的都是白襪子,也是因為白色象徵著潔白無瑕,沒有汙垢。

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的遺作《日日是好日》,道破人生的智慧

茶道講究“和敬清寂”,“和”是整個氣氛的和諧溫馨,“敬”是沏茶人和品茶人之間的敬重,“清”是洗去外界汙垢後的純淨靈魂,“寂”是忘卻一切煩惱,感受當下的心境。而這些,正是通過這些繁瑣的茶道禮儀展現在我們面前。

日日是好日,每一天都是修行的旅程

茶道自古以來就和禪宗有著密切的聯繫,劇名“日日是好日”就出自禪師雲門文偃,是最能表現禪境的一句話。

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的遺作《日日是好日》,道破人生的智慧

主人公典子對於這句話的領悟也是逐年加深。

一開始的時候她和表姐討論,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得出的結論只是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當時的典子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挫折,父母健在,表姐也陪在自己身邊,正是最無憂無慮的時候。

可是後來情況直轉而下,她考試失利,找工作失敗,就連茶道也沒學好。

考前典子來到茶室,看到壁龕上的達摩畫像,祈求考試必勝。

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的遺作《日日是好日》,道破人生的智慧

老師遞給她一杯茶,告訴她:世事本就無常,生活也總有波瀾起伏,很多事不必耿耿於懷。

她也終於明白自己之前對“日日是好日”這句話的理解,是多麼地膚淺。當時的她只是純粹地以自己的感覺來判斷今天是不是好日子,比如說今天的天氣是好還是壞?自己有沒有賺到錢,是不是有好事發生?

但卻沒有考慮到這背後的得與失。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福與禍總是相生相伴的,在這樣變化多端的人生中,我們要時刻保持著一種平靜的心境,坦然地面對得與失。

於是在考試失利後,她重整心情,成為一名自由撰稿人。可好景不長,她的未婚夫劈腿,她好不容易從悲痛中走了出來,沒多久她的父親又去世了,連父親的最後一面都沒見到的她,再也無法坦然面對這生命中最沉重的失去。

而老師告訴她,總有花朵在最嚴寒的冬季綻放,也總有些日子需要我們迎難而上,鼓起勇氣去面對。

或許那個時刻,典子也想到了最早學到的那句話“沏茶時,重的東西要輕輕放下,輕的東西才重重放下。”

輕的東西重重放,是不能忽略微不足道的細節,重的東西輕輕放,是不能讓悲痛摧毀了我們的身心健康,從此一蹶不振。

接受人生當中的每一個起起落落,並不是日日是好日的終點,而是一箇中間的一個過渡狀態。只有當我們接受所有的痛苦並能逆風而行的時候,每一個日子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的遺作《日日是好日》,道破人生的智慧

“日日是好日”這句話用主人公典子一生的波折,串聯起茶道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是表面上感覺每天都是好日子,就如同第一眼覺得器具很美,禮儀很美,茶道很美,很是莊重典雅。

第二重是在人生的變化無常之中,找到一顆平常心。就好像遇到挫折時捧上一杯茶,掃去塵世的汙垢,心情自然而然地平靜下來。

第三重是在坦然面對人生波折的同時,依然具備迎難而上的正能量。這時候,喝不喝茶已經無所謂了,因為我們的心裡已經有了茶道的智慧。

典子最終大徹大悟了,那麼我們呢?人生的道路向來就不平坦,每一天都是我們修行的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