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被特赦後為何在方誌敏墓前稱對不起他?

本文摘自《黨史文匯》,作者:孔德生。

核心提示:黃維才輕聲開口說道:“方大哥,我是黃維啊!50年多前,是您指引我考入黃埔軍校。您期望我成為一個將軍,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可我的前半生卻一直為反動派賣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我,我對不起您啊……”

黃維被特赦後為何在方誌敏墓前稱對不起他?

方誌敏烈士

校園巧遇知己

黃維,原系國民黨第12兵團中將司令官,1904年2月13日出生於江西省貴溪縣盛源鄉黃家村的一戶富貴人家。1918年,年僅14歲的黃維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五年制的江西省立第四師範學校。開學不久,黃維在校園裡遇上了同是來自贛東北的老鄉、後來成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和紅10軍重要領導人的方誌敏,二人一見而成知己,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方誌敏比黃維長四歲,並早黃維四年入學,是黃維的學兄。對初次遠離家鄉的黃維,方誌敏像親哥哥一樣從學習到日常生活都時時處處關心照顧得無微不至。通過交往,黃維感到這位同鄉學兄不僅學識淵博,而且談吐不凡。閒暇之時,黃維便喜歡到方誌敏宿舍請教有關學習方面的問題,並進而談論起有關中國前途命運之類的重大問題。可以說,黃維頭腦中朦朦朧朧的理性思維和淺層次的民族觀念,都是從方誌敏處得到啟發後,才逐漸清晰起來的。

有一天,黃維在方誌敏宿舍裡看到了《新青年》、《嚮導》等進步書刊,立刻被書中闡發的新思想、新理論和新觀念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急切地問道:“你怎麼有這麼多好書呢?這種書許可看嗎?”方誌敏聽了,微微一笑:“這不算什麼,先生們也開導我們要多學多看的。現在,學校裡有這些書的人不少,你想看就拿去看吧!”回去後,黃維聚精會神地看了起來。他被陳獨秀關於打倒軍閥列強、引導被壓迫民族鬥爭求解放的思想所震撼。但聯想到華夏各地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殘酷現實,黃維不禁長噓短嘆,默然神傷。於是,他憂心忡忡地找到方誌敏,向其述說了心中的憂慮,並熱切地問道:“畢業後你準備幹什麼去?”方誌敏誠摯地回答:“投筆從戎,到廣州找孫中山先生。孫先生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人,跟著他一定能夠救國救民,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這番豪言壯語,深深地打動了黃維,使黃維對方誌敏更加敬佩更加愛戴了。他期望日後能與方誌敏一起遠赴廣東,去幹一番事業。

但是,黃維沒有想到,方誌敏畢業後並沒有去廣州找孫先生,對外只稱回南昌工作,實則秘密回到自己的家鄉弋陽橫峰,在那裡燃起了農民運動的火種,親自創建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

一起投考黃埔軍校

1922年初,黃維畢業後回到家鄉貴溪,當上了一名國文教員。學生時代所受的思想啟蒙和方誌敏的影響與引導,使黃維總想著能為國家為民族做些有益的事情。一年後,兩個同學從廣州來信,告訴黃維說孫中山要在廣州開辦黃埔軍校,上海設有招生點。二人在信中竭力勸說黃維,有志青年要為國效力,應不失時機地報考軍校,並相約黃維先去南昌找方誌敏再一同報考。一番激勵與勸說,令黃維那顆不甘寂寞的心重又開始躍躍欲試了。下定決心要到外面隻身闖世界的黃維一邊暗中進行投考軍校的準備工作,一邊做老母親的思想工作。終於,在1924年初,黃維告別家鄉,獨自一人來到南昌,找方誌敏去上海報考軍校。從此,黃維開始了軍旅生涯,踏上了人生新旅程。

出了站臺,初來南昌的黃維無暇觀賞繁華的街景,便匆匆趕到汽車站候車室,準備看看車次,然後按照同學的介紹去找方誌敏。在售票廳,黃維看到一群人圍在一個身材瘦弱但很高大的年輕人身邊。只見此人昂首挺立於眾人之間,一邊奮力揮動著手臂,一邊宏聲大氣地講道:“中國要昌盛,人民要富強,中國的出路在哪裡?現在,軍閥常年混戰,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加之列強入侵,國衰民弱。我們絕不做亡國奴,我們的民族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危險的時刻。只有我們團結起來,打倒軍閥,驅逐列強,才能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國。”

“方誌敏!”站在人群邊上的黃維很快就認出了演講者,情不自禁地叫出了聲。被方誌敏慷慨激昂的講話所感染所震撼了的黃維簡直不敢相信天下竟有這麼巧的事,分別幾年之後,今天自己能在這裡與方誌敏見面。黃維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穿過厚厚的人牆,疾步搶到方誌敏的面前,深情地叫了一聲:“方大哥!”便說不出別的話了。“黃老弟!”方誌敏也是一驚,無言地凝望了黃維好一會兒後,一下子把黃維擁到懷裡,熱切地問道:“你怎麼來了?”“大哥,我是專程來找你的,不想會在這裡相遇。”黃維正動情地說著,忽見外邊形勢有些異樣,便警覺地提醒道:“大哥,遠處好像來了一隊軍警,已經向這邊來了,一定又是要抓什麼人了,我們還是走吧!”黃維一邊講,一邊拉起方誌敏的手趕緊向外撤身。果不其然,很快地,一群全副武裝的軍警殺氣騰騰地衝進大廳,驅趕著人群,並惡狠狠地盤問著什麼,賊溜溜地搜尋著什麼。他們折騰了好半天,最後一無所獲,悻悻而去。

望著軍警們遠去的背影,黃維笑了,並對方誌敏豎起了大拇指,無比欽佩地說:“幾年不見,大哥又長了許多本事。剛才你講得太感人了,了不起!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講這些,令人佩服!”“快別說這個了。”方誌敏謙虛地打斷了黃維的話,轉口問道:“對了,你來南昌找我有事嗎?”“那是自然。”二人在一個石椅上坐下之後,黃維熱切地握住方誌敏的手,真誠地說:“我的同學讓我來找你,想約你一起去上海報考黃埔軍校,不知大哥意下如何?有什麼良策?”方誌敏沉吟了一下,說:“報考黃埔軍校是件好事,我同意;其間有什麼困難,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克服的。”他邊說邊起身並拉起了黃維:“這樣吧,我們現在就動身去上海,路上再細談,你看怎樣?”黃維忙不迭地點頭,於是,二人馬上啟程趕赴上海。

第二天,他們趕到了上海。初來大都市,如果沒有方誌敏陪同,黃維簡直寸步難行了。面對眼前的繁華,黃維喜不自禁,感到這裡確是一個大世界。當他將自己的感受講給方誌敏時,方誌敏頗有感觸地說:“是啊。不過,可惜的是這麼好的地方卻被軍閥霸佔著,它要是屬於人民,那該多好啊!”二人邊走邊發著感慨。在方誌敏的帶領下,報考地點很快就找到了。但不巧的是,他們來得太早了,正式報名還沒開始呢,而且還有傳言說黃埔軍校能不能開辦起來尚難最終確定。這使得黃維平添憂愁,進退維谷。加之旅費快要用光,怎麼辦?回家?黃維心不甘;死守?看不到希望;找工作?人生地不熟,可說是要多難有多難。儘管如此,黃維還是決定留下來等一等,碰一碰運氣。那麼,做點什麼呢?因為語言不通,字又寫得不好,看來最適合的文書工作是做不來了。萬般無奈,黃維只有賣力氣做小工一條路可走了。

得知黃維的打算後,方誌敏也感到這是目前最可行的辦法了。於是,他馬上找到了一個熟人,先幫黃維解決了最基本的吃住問題。然後,這位熟人又託關係,將黃維介紹給上海三星制鐵廠的張師傅,安排黃維在機器鐵工部幹活。在張師傅的耐心指導下,黃維很快就學會了一些簡單活,並且幹得認真賣力而深得師傅的喜愛。就這樣,不知不覺間已經幹了三個月,黃維的進步很快,已開始習慣並喜歡上了這裡的工作。這時,黃維得到了黃埔軍校招生與報考的確切信息。思前想後,權衡再三,黃維還是決定前去報考。

黃維與方誌敏一同報考黃埔軍校,又一同被錄取。想到今後仍將在一起,二人都特別高興。但就在接到錄取通知書的第二天早晨,方誌敏突然告知黃維,自己不能與他一同到廣州參加複試了。驚愕不已的黃維見方誌敏突然改變主意,不便追問為什麼。只聽方誌敏講:“黃老弟,你先去廣州複試吧,我在上海還有些事情沒辦完,而且南昌也有些事等我去做。待我將這些事都忙完了之後,再去廣州找你。”一席話,講得既充滿了戀戀不捨之情又有無可改變的意思。二人只好深情道別,誰也沒想到此別竟成永久。

分道揚鑣

汽笛一聲長鳴,火輪緩緩地駛出了黃埔江。投身革命的喜悅,此時已被一種異樣的思緒所擾亂。方誌敏的突然辭別,令黃維久久難眠。現如今,自己形單影隻地上得船來,方才感到十分孤獨寂寞,特別後悔為什麼不詳細問問其中原委,不苦苦勸說他與自己同行呢?在黃維的心目中,方誌敏是位極熱誠、極可信賴、極令人欽敬的人。比起這位方大哥,黃維覺得自己相當幼稚,缺乏社交能力,孤陋寡聞。與他在一起,自己時時處處都能學到許多東西。因而,旅途中的黃維惘然若失,鬱悶異常。其實,黃維根本不知道,早在1923年,方誌敏就已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也無法理解,方誌敏對他保密,那是黨的紀律。在上海與黃維分別後,方誌敏受黨的指派,改道回江西,其後在那裡領導了著名的弋陽橫峰起義,創建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和紅10軍,直到1935年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殺害。

鬱鬱寡歡的黃維聽著大海的濤聲,孤寂難耐,心裡不住地默唸著:方大哥,你走了,我到廣州該怎麼辦呢?一旦複試不過,身無分文,無親無故,我何去何從啊?就在這樣的心緒下,黃維到了廣州,隨同從四面八方趕來的被錄取的學生們直奔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報到,準備複試。結果,一天的複試科目,黃維全部順利通過。他特別興奮,連走路都感到異常的輕鬆自然,便四處尋找方誌敏,但他並不知道方誌敏根本沒來廣州。

黃維雖沒找到方誌敏,但意外地遇到了同鄉桂永清。1924年4月28日,黃埔一期學生複試發榜,江西的方誌敏、黃維、桂永清等人都考上了。5月5日開學那天,桂永清不解地問黃維:“方誌敏怎麼還沒來?”黃維也是一頭霧水:“誰知道呢,他在上海考完試就回江西了。明明說好了辦完事就來的,沒想到他這一去就沒了影。”

黃維由黃埔軍校畢業後,先參加北伐,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他便追隨蔣介石“圍剿”紅軍,與中共著名紅軍將領方誌敏徹底分道揚鑣了。1934年11月,方誌敏率抗日先遣隊北上時遭國民黨軍隊阻擊被捕。1935年8月,方誌敏在南昌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始終在國民黨陣營的黃維則於1948年12月在淮海戰場上以國民黨第12兵團司令官的身份被解放軍俘虜。此後,在27年的漫長歲月中,黃維先後在北京功德林監獄和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直至1975年3月被特赦,成為一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殊途終同歸

1977年10月,黃維在北京參加完國慶28週年觀禮後,稍事休息,便由小女兒慧南陪同,乘車南下參觀考察。在參觀南昌革命烈士紀念館時,黃維翻閱著革命烈士名冊,看到裡面很多人竟是自己的同學和老師,不禁感慨萬千,喃喃自語:“那麼多為人民謀幸福的人成了烈士,而我這個對人民十惡不赦的罪人卻完好地活著,這真是對歷史對我個人一個最大的諷刺啊!”之後,黃維臨時動議:“我要去參拜方誌敏烈士墓!”江西省政協陪同參觀的同志同意了,但仍善意地勸說:“今天黃老太累了,是不是改日再去?”“不!我今天一定要去!”黃維的倔勁又上來了。慧南見狀,連連向政協的人擺手,示意他們不必再勸了,因為她太瞭解父親了,決定了的事今天不去是絕對不行的。

太陽偏西時分,黃維終於趕到了方誌敏烈士墓地。夕陽的餘暉映照在那塊蒼松翠拍掩映的墓碑上,望著“方誌敏烈士”幾個大字,黃維的眼睛溼潤了。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再鞠躬,三鞠躬。就這樣,黃維佇立在墓碑前良久,良久,任憑秋風吹動著他滿頭的白髮,略顯疲憊的身軀依然倔犟地站著不動。又過了好久,黃維才輕聲開口說道:“方大哥,我是黃維啊!50年多前,是您指引我考入黃埔軍校。您期望我成為一個將軍,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可我的前半生卻一直為反動派賣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我,我對不起您啊……”慧南為哽咽著的父親遞上一方手帕,並勸道:“爸爸,我們回去吧。”但黃維好像沒有聽見一樣,又繼續唸叨起來:“方大哥,共產黨沒有以牙還牙地懲治於我,反而耐心熱情地幫我改造,使我重獲新生,得以在今天站在你的墓前訴說心聲。方大哥,是祖國和人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絕不會錯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我雖然老了,已是73歲的人了,但只要還有一口氣,我一定為祖國和人民貢獻一份力量!……”說到這裡,他再也說不下去了。慧南緊緊挽住父親的胳膊,並在陪同人員的勸扶下,黃維才緩緩邁步離開方誌敏烈士陵園。他走走停停,幾步一回頭,直到再也望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