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從來說不盡,人間有味是清歡(《太平廣記》神仙記)


神仙從來說不盡,人間有味是清歡(《太平廣記》神仙記)


九天使者

唐朝開元年間,唐玄宗夢見了神仙的儀仗隊,千乘萬騎會集在空中。有一個人穿著紅色衣服,戴著金色帽子,從車上下來,拜見唐玄宗說:“我是九天的採訪使,到人間來巡察探訪,想要在廬山的西北面蓋一所下宮,木石基址已經有了,只是需要人力罷了。”唐玄宗就派中使到廬山西北去看,果然有基址在那裡。過了兩宿,又有幾千根大木頭自然地到來,不是什麼人所運來的。按照殿、堂、廊、宇的不同需要,分別弄來不同的木料,長短粗細都很適用。有人說,這些木頭是以前九江王採伐的,打算建造宮殿,沉沒在江州湓水岸邊,其實是神仙運來供使用的。廟西的長廊,柱子架在空中,在大山澗的上面,它下面有奔流轟響的河水,深不可測,已經好多年了,從來沒有危險發生。當初蓋廟的時候,木材是一齊來的,一天晚上就來了上萬根,根根都有水痕。門殿廊宇的基石,是自然變化出來的,並不是人築造的。曾經有五色的神光,照耀著要蓋廟的地方,常常像白天一樣。蓋廟的時候,人們揮斧做工,一點不閒著,卻誰也不疲倦,十來天就把廟蓋了起來。完工的時候,中使夢見一個神仙對他說:“赭堊、丹、綠各種顏料,廟北的地下就有,找一找就能找到,不必到很遠的地方去找。”於是中使派人尋找,挖回來使用,一點也不缺。後來建昌渡有五百多名仙官,好像穿著道士服的人,都說要到使者廟來。現在那圖像還存在。當初唐玄宗夢見神仙的那天,就找來了天台山的道士司馬承禎,向他打聽這事。司馬承禎奏道:“現在名山大川裡供奉的神,都是把他們當作一方之主來祭祠的。太上老君擔心他們作威作福而為害黎民百姓,分別派來上界的仙人,到名川嶽監察他們。五嶽有真君在那裡,又有青城丈人為五嶽之長。潛山的九天司命主管九天的生死簿籍;廬山九天使者執掌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等三天的令符,可彈劾所有的神仙。他們都是五嶽的上司。何不各為他們蓋上廟,用齋食犒賞他們呢?”唐玄宗聽了他的話。這一年五嶽三山都蓋起了廟。

神仙從來說不盡,人間有味是清歡(《太平廣記》神仙記)

十仙子

唐玄宗曾經夢見十多個仙子,駕著祥雲下到庭院裡站成一排,各拿著樂器演奏。那樂曲清越優美,真正是仙府裡的聲音。等到音樂停止,有一位仙人上前說道:“陛下知道這是什麼音樂嗎?這是神仙的《紫雲曲》,現在願意傳授給陛下,作為大唐的標準的基本的音樂,和那《咸池》、《大廈》等樂曲就大大不同了。”唐玄宗特別高興,立即接受傳授。不一會兒,他醒了,那音樂的餘響還像在耳中。他急忙拿起玉笛吹奏演習,完全掌握了那樂曲的節奏,但是他默默地記在心裡,沒有向別人洩露。等到天亮,他在紫宸殿聽政,宰相姚崇、宋璟進來,向他奏報事情,他好像根本沒聽見。二宰相害怕了,又奏報一遍。玄宗就站了起來,但他到底沒理睬二相。二相更加害怕,急忙走出去。當時高力士侍立在玄宗身旁,立即奏道:“宰相請示事情,陛下應該當面決定,是否可行。方才姚崇和宋璟說的,都是軍政大事,而你始終不理,難道二相有罪了嗎?”玄宗笑道:“我昨天夜裡夢見仙人奏樂,曲名叫《紫雲曲》,他們就把曲子傳授給我。我怕忘了它的節奏,因此默默地在心裡練習,所以顧不上聽二位國相奏事。”於是他從衣服裡取出玉笛來給高力士看。這一天高力士來到中書省,把事情對二相講了,二相的畏懼稍微消解了。這支曲子後來傳給了樂府。

二十七仙

唐朝開元年間,玄宗皇帝在白天宴居昏昏欲睡,夢見二十七位仙人對他說:“我們是天上的二十八宿,一個人因為值班,在天上不能下來。我們寄住在羅底間三年了,一直給陛下鎮護國界,不讓外寇侵擾邊疆。眾神仙常常改換形貌混跡在人群中到處遊玩。”醒了之後,他就下令全國,尋找那個叫“羅底”的地方,到底也沒找到。改天的夜裡又夢見二十八宿對他說,“羅底”在一個有音樂的地方。於是他就又下令尋找。在寧州東南五里的地方,有個地方叫羅川,川中有縣,縣是以川名命名的。還有個羅州山,相傳山中有洞穴,而且草木蔭翳不通,打柴的放牧的聽到裡邊有音樂之聲。唐玄宗下令派人尋找這個地方,找了很久也沒找到。忽然有一隻白兔從林中跑出來,直接跑進一座山崖下邊,尋找兔子跑入的地方找到了一個洞口。進洞一看,這是一個寬敞的石室,裡邊有二十七尊石像。於是就把這二十七尊石像運進宮中,在殿內為它們設了位置,早晚燒香。皇帝還親自來瞻仰拜謁。皇帝又讓夾印花工仿製了二十七尊神像,送回原來的洞裡,在那地方蓋起了通聖觀,改羅川縣為真寧縣,用來表彰這個地方。又賜了寶香和香爐,香爐至今還在。本地的人說,往年有一位底老人,不知他從什麼地方來。他眉毛花白,頭髮雪白,與其他老頭不同,有時外出,有時靜處,鄉里人都敬重他。他在山下賣酒,常常有些跟普通人不同的人來喝酒。有的藥童和樵夫,也來往於他家。一天早晨眾異人對他說:“加酒啊,再喝一回,以後不再來了!”像他們說的那樣,他加酒招待他們。酒燙好之後,群仙果然來了。喝到酣暢的時候,在下邊的一個人來到座間說:“我要刻下眾仙人的像留於後世。”於是他取出二十七塊石片,刻成了二十七個人,頃刻之間,完全刻出了眾仙人的逼真容貌,放在洞中,按照喝酒時的座次排列,全都在後面記上他們的名字,安放完了便散去。底老也不知去了哪裡,當時人們都認為他成仙飛昇了。底老,人們懷疑他是二十八宿中的氐宿,後來著作郎東門誥,寫了贊序記下了這件事。

姚泓

唐太宗的時候,有一位禪師的道術精明高超。他住在南嶽。忽然有一天,有一個東西像人那樣走來,直接來到他的面前。那東西一身綠毛遮蓋著身體,禪師有些害怕,以為是梟一類動物。仔細看了看面目,那東西像人。禪師就問道:“施主是山神呢,還是野獸呢?你又是為了何事來到這裡?貧僧住在此地,不打擾生靈,神有知,就不會惱恨我。”許久,那東西合掌說道:“現在是什麼朝代?”和尚說:“現在是唐朝。”那人又說:“和尚您知道晉朝和南北朝的宋嗎?從那時到現在是多少年了?”和尚說:“從晉朝到現在,將近四百年了。”那人就說:“和尚您博古知今,難道不知道有個姚泓嗎?”和尚說:“知道。”那人說:“我就是姚泓。”和尚說:“我看《晉史》,那上面說姚泓被劉裕捉住,把姚氏宗族遷移到江南,而在建康市上把姚泓斬了。根據這種記載,姚泓已經死了,為什麼到了今天,你還說自己是姚泓呢?”姚泓說:“在那個時候,我國確實被劉裕所滅,把我送到建康市上,向天下示眾。他們哪知道未到行刑,我就逃跑藏起來了。劉裕既然找不到我,就找一個相貌像我的人殺掉,以保住自己的威名,給以後的人看罷了。我確實是姚泓本人。”和尚於是留他坐下,對他說:“史書上說的,難道是假話嗎?”姚泓笑道:“和尚你難道不知道漢朝有個淮南王劉安嗎?他其實已經飛昇成仙,而司馬遷和班固寫他叛逆被殺。漢史的荒謬之處,難道還能超過後來的史書嗎?這就是史學家說錯話的證據。我自從逃進山野,肆意地遊玩,福地靜廬,沒有不去探索的。斷絕煙火飯食之後,後來登上這座山峰,樂於修道,日日逍遙,只吃松柏樹的葉子。年長日久,遍身長出了綠毛,已經得到了長生不死的道術了。和尚又說:“吃松柏的葉子,怎麼至於長出這樣多的綠毛呢?”姚泓說:“以前秦朝宮中的一個女人遭到戰亂,避世逃進了太華山,吃那裡的松柏葉子,時間漸久,她身上長出了一尺多長的綠毛。有時候她遇上世人,人們自然都感到驚奇。那地方至今還叫毛女峰。況且上人你很相信古人,難道不相信這件事嗎?”和尚於是就問姚泓想要吃點什麼。姚泓說:“我不吃人世間的食物已經很久了。只喝了一杯茶。”他仍然給和尚講晉朝和南北朝宋的事,就像說著手掌紋那樣講得很清楚。還有一些史家缺漏沒寫的,他全都講得很詳細。然後他向和尚告別,以後就沒有再見到他。

李衛公

蘇州常熟縣元陽觀裡有一位單尊師,法名叫以清。大曆年間,有一次他到嘉興去,走進船中,聞到一股很大的香氣,懷疑船中有奇異的人。他把船中人逐個打量,見他們全都是商販之類的人物,只有船頭上的一個人,模樣很是與眾不同,性格很恬靜。單尊師走到半路上,告訴船家,把他的坐席換到船頭上去,想靠近那個人說話。二人的坐席靠近之後,單尊師聞到更大的香氣。單尊師於是從容地問那人。那人回答說:“我本來就是這地方人,小時候得上了麻瘋病,眉毛頭髮全掉了,自己也很厭惡自己,就私自逃進深山,打算是讓虎豹吃掉算了。走了幾天,山路漸漸轉深,全都沒有人跡了,忽然遇上一位老人問我說:‘你是什麼人?為什麼大老遠跑到山裡來?’我詳細地說明了本意。老人可憐地看著我說:‘你的病遇上我,現在就可以好了。你可以跟著我走。’於是我跟著老人走。進山十幾裡,來到一處山澗。渡過澗水十幾步,山谷豁然廣闊了,出現了幾間草房。老人說:‘你不能馬上就進去,暫且在這草房裡住上一個來月,以後我自然會來看你。’於是老人送給我一包丸藥,讓我服用。他又說:‘這草房裡有黃精、百合、茯苓、薯蕷、棗、栗子、蘇子、蜂蜜等東西,你隨便吃。’我進屋住下,老人就走了,向更深的山中走去。我吃了藥之後,也不知飢渴。只覺得身體很輕。如此過了兩個來月,老人才來。他見了我便笑道:‘你還在這兒呢?這不也是很有恆心嗎?你的病已經好了,知道嗎?’我說:‘不知道。’老人說:‘到水邊上照照!’我去一照,見頭髮眉毛全長出來了,顏色比小時候更好。老人說:‘你不應該長住在這裡。吃了我的藥之後,不只治病,還能長生不老呢!你要好好修行道術,二十年之後再和你相見。’於是他讓我回到人間。臨別的時候,我拜辭說:‘不知道老神仙的姓名,希望老神仙告訴我。’老人說:‘你沒聽說唐朝初期的衛公李靖嗎?那就是我呀!’於是我辭別他出山而來。現在因為我修行的恐怕不符合老神仙的旨意,年限要到了,再進山尋找老師罷了。”單尊師於是便記錄了此事,對人說起過這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