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戰斧,長劍這樣的巡航導彈只有6-7米長,卻有2500千米左右的射程,用的什麼發動機?

濟昕


巡航導彈是一種以巡航狀態為主要飛行模式,在稠密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巡航狀態即導彈經火箭助推器加速達到近恆速狀態後,導彈的升阻比及發動機的推重比均為1,即達到升力與重力平衡、推力與阻力平衡的狀態。以近於恆速、較低彈道、彈道較為平直的狀態飛行。在這種狀態下,單位航程的耗油量最少。由噴氣發動機產生推力,大展弦翼比彈翼提供氣動升力。其飛行彈道通常由起飛爬升段、巡航(水平飛行)段和俯衝攻擊段組成。

一般來講,構成導彈自身長度主要有三大部件:戰鬥部(彈頭)、制導系統、推進系統。其中推進系統主要由發動機和推進劑供應系統兩大部分組成,其核心是發動機。導彈發動機主要有兩種:即火箭發動機和渦扇發動機。前者自身攜有氧化劑和燃料,因此不僅可用於導彈在大氣層內飛行的,還適於在氧氣稀薄的大氣層外飛行,但由此推進劑供應系統需加大加長,導彈長度較高;後者只攜帶燃料,依靠吸收大氣層內的氧氣來燃燒推進劑產生推力,所以只能適用於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 ,但也因此無需攜帶氧化劑,推進劑系統佔據導彈體積比例較小,彈體長度較低。

巡航導彈因為主要飛行範圍在氧氣充足的大氣層以內,所以主要採用渦扇發動機,或採用火箭發動機作為飛行末段突防攻擊的助推器,所需推進劑相對單一,長度較低。戰斧巡航導彈是目前美空軍、海軍遠距離精確打模式當中的重要成員,主要有空基、陸基和海基共三種發射模式和型號導彈。戰斧巡航導彈主發動機採用F-107-WR-450渦扇發動機,推力達267千克,助推器為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力達3110千克。彈長6.17米,彈徑52.7公分,水平翼長2.62米,最大射程可達2500千米。

巡航導彈由於飛行速度較慢,普遍速度在0.7~0.95馬赫左右的亞音速飛行,面對敵方的反導體系時無法做到超音速突防。因此在隱形巡航導彈還未大規模投入實戰之前,巡航導彈基本都是採用低空突防的模式對目標進行攻擊。

圖為美國戰斧巡航導彈進行低空突防:

巡航導彈在發射升空進入巡航狀態後,會根據不同環境逐步降低到一定的高度,利用對方雷達盲區突防:在海面飛行時會保持在7~15米、在平坦陸地上是50米以下、在山區及丘陵則是100米以下,而後其大展弦翼比的主彈翼產生的升力和發動機推力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使導彈能以近於恆速、較低彈道、彈道較為平直的狀態飛行。接近目標後,火箭助推器便快速會將導彈推到一個合適的攻擊高度,而後導彈會進行俯衝,對目標進行毀滅性打擊。

圖為新一代採用隱身突防模式的隱形巡航導彈:

圖為美國戰斧巡航導彈及具體構造:

巡航導彈所採用的渦扇發動機儘管在瞬間加力推力方面不如火箭發動機強,但燃油經濟性相對較高 。巡航導彈一般除了初段和末段需以0.95馬赫左右的高亞音速速度飛行,在巡航段都以0.7馬赫左右的亞音速速度飛行,並且在巡航狀態下 ,巡航導彈的大展弦翼比彈翼可提供給導彈80%的升力,發揮類似於滑翔機的作用,導彈無需過高的推力便可保持巡航狀態。在這種飛行狀態下,導彈單位航程的耗油量最少,間接有效地增加了航程。因此各國當中具有代表性的導彈如美國BGM-109戰斧、中國長劍-10、俄羅斯Kh-55巡航導彈最大射程均可達2500千米以上。

中國長劍-10巡航導彈6.5米,彈徑0.52米,發射重量約1.8噸,射程2500公里:

長劍-10在彈體外型設計上參考集成了俄羅斯Kh-55和美國"戰斧"巡航導彈的特點,中段採用了類似Kh-55的大弦翼比可摺疊主彈翼設計。當導彈發射升空進入巡航狀態時,主彈翼便會展開,為導彈提供氣動升力,發動機推力開始適當減弱,以求達到近恆速狀態。後部則參考"戰斧",發動機進氣口位於彈體後部下方,噴口附近裝有十字型摺疊尾翼,有利穩定導彈的空中飛行狀態,便於導彈調整改變飛行路線。

為了能使渦扇發動機擁有更多的運轉時間以此獲得更遠的射程,長劍-10巡航導彈在起飛爬升段使用火箭助推器達到巡航速度,而後渦扇發動機才開始工作。導彈升空後在稠密大氣層中靠翼面產生的氣動升力和發動機推力,做等速巡航飛行。全程進行衛星和地面慣性複合制導,實施中遠程精確打擊。採用低空突防模式,平均飛行高度在20米以下,有效射程在1500至2500公里之間。有效射程在1500至2500公里之間,其打擊威力要強於美國的戰斧式巡航導彈,只需一枚命中即可將一艘7000到10000噸級的導彈巡洋艦送入海底。

長劍-10巡航導彈主要有岸基和空基兩種發射模式。岸基模式主要是依靠陸基導彈發射車發射,主要用於第一島鏈之內的近海防禦任務。而空基模式則是由轟-6K掛載長劍-10進行遠距離精確打擊,擁有3500公里作戰半徑的轟6K再搭配射程達1500~2500公里的長劍-10巡航導彈足以對美軍駐日沖繩基地、嘉手納空軍基地等及美軍關島基地等第二島鏈內的軍事目標進行遠程精確打擊,形成戰力威懾。


無語勝似有語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巡航導彈的動力組成,簡單的說就是巡航導彈使用的是什麼發動機!它不像一般的導彈那樣,使用的是火箭發動機,巡航導彈使用的發動機是和普通飛機一樣,是噴氣發動機!

就比如美國的最有名的戰斧巡航導彈,使用的就是渦扇發動機,這樣的發動機雖然速度慢,但是燃料消耗低,工作時間長,不像使用火箭發動機那樣可能連續工作幾十秒或者幾分鐘!

所以由於採用的是噴氣發動機,導致了巡航導彈的射程比普通的導彈射程要遠!當然只是發動機的差別,也並不能讓巡航導彈有著幾千公里的射程,這還和巡航導彈的氣動佈局有關係!

瞭解巡航導彈外形的都知道,巡航導彈和普通的飛機一樣,也是有類似機翼的彈翼,而且還是非常的大,這個類似機翼的彈翼,起到了補充升力的作用,提高了巡航導彈的升力,不需要過多的依靠巡航導彈的發動機來提高升力。就算巡航導彈沒有了動力,依靠彈翼,也是可以滑翔數十公里的,這就是有大型彈翼的好處。

所以噴氣發動機,再加上巡航導彈的巨大的彈翼,使得巡航導彈就如同普通的飛機一樣,即使只有6到7米長,但是照樣可以擁有數千公里的航程,可以說,巡航導彈的超遠的射程,就是巡航導彈的彈翼和發動機共同決定的。

不過巡航導彈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巡航導彈的速度太慢了,相比較其它的導彈,比如說空空導彈和反艦導彈,動不動就是幾倍音速的飛行速度,巡航導彈卻只有不到一倍音速的飛行速度,太慢了,所以大多數的巡航導彈都是在亞音速的情況下飛行的。

速度慢,也就導致了巡航導彈非常容易被攔截,甚至普通的高射炮都能攔截巡航導彈,所以我們經常就可以從新聞報道當中聽到正在進行內戰的敘利亞,又攔截了多少枚巡航導彈,並且還有相關的攔截視頻!

雖然巡航導彈的射程是很遠的,精度也很高,但是速度是巡航導彈的軟肋,所以針對這樣的問題,目前世界主要的軍事強國也就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主要解決方案有兩點,第一就是提高速度,所以也就有了超音速巡航導彈。

第二就是提高巡航導彈的雷達隱身性能,也就是隱身巡航導彈,目前美國研製的最為完善,已經有多款隱身的巡航導彈服役了!

所以綜合來看,巡航導彈數千公里的射程,是由巡航導彈的發動機和巨大的彈翼共同決定的!


資訊所長


▼這張照片中支架上有一臺航空發動機,很多人可能會嘀咕:這航空發動機怎麼這麼小?在油管上經常觀看視頻的航模愛好者則肯定會說,這肯定是國外有錢土豪自己給航模製作的小型渦輪風扇發動機。其實,圖中的這臺迷你渦輪風扇發動機是一臺徹頭徹尾的軍用發動機,是美國ALCM空射巡航導彈的F-107渦輪風扇發動機。巡航導彈之所以能夠擁有數千公里的射程,其核心奧秘就在於這臺油耗較低,能夠持續輸出動力的航空發動機!



目前導彈的類型雖然非常多,但總體而言用的發動機就兩個類型。一種是上圖這種渦輪風扇/渦輪噴氣式航空發動機,另外一種則是和運載火箭一樣的火箭發動機。噴氣式航空發動機和和火箭發動機有什麼區別呢?通俗點說,噴氣式航空發動機的推力更小,但是油耗低,動力輸出源遠流長,可以保證長時間工作,提高導彈射程。而火箭發動機則不一樣,火箭發動機動力澎湃,但是油耗巨大,三秒真男人,一下子油箱就空了。安裝在導彈上一般猛推幾秒鐘,後面就是滑翔了。

所以火箭發動機一般用在彈道導彈,反艦導彈,空空導彈等只需要前期加速的導彈上,渦扇發動機則用在巡航導彈這種需要超遠距離飛行的導彈上。不過近年來隨著渦扇發動機性能提升,很多追求突防速度的反艦導彈也開始使用油耗小的渦扇發動機,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射程與速度兼得。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又不一樣,巡航導彈不需要衝擊敵方目標密集的防空系統,所以設計時並不強求末端超音速飛行,於是就採用了“溫柔”的渦輪風扇發動機。
這是戰斧巡航導彈的
結構示意圖,和常規導彈的佈局類似,最前方是引導頭,裝著制導設備。引導頭後面是彈頭,戰斧有兩種模式,可以核常兼備,日常執行任務時使用常規彈頭。彈頭後面就是導彈的動力系統了,即燃料箱和發動機。這張圖的圖注寫的是火箭推進器有點小瑕疵,其實戰斧巡航導彈用的是圖一的那款F-107渦輪風扇發動機。為了保證2500公里的射程,其燃料箱佔據了彈體的絕大部分空間,裝滿了航空煤油,供F-107使勁造。


除了和常規導彈類似之處,戰斧巡航導彈也有和常規導彈的不同之處,即類似於飛機的氣動外形。▲這是戰斧巡航導彈在巡航飛行時的照片,從外觀我們就可以發現其氣動設計和導彈差異較大,反而類似於一架無人機。首先為了保證尾部的渦輪風扇發動機正常工作,戰斧巡航導彈在尾部設置了一個突兀的進氣道。這一點正好從側面印證了前一張圖片的錯誤之處。如果是使用火箭發動機的話,是不需要進氣道的。火箭發動機的燃燒自帶只需要供氧,不需要吸氣。
除此之外,戰斧巡航導彈還有一對明顯的機翼,一對大展弦比機翼。全長5.56米的導彈配備一對2.65米的機翼,這種設計只有巡航導彈身上才能看到。其實這對機翼似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螺旋槳的平直機翼,特點是在機翼面積較小,但是可以提供較大升力。在發射井中的時候,戰斧巡航導彈的這對機翼是收起來的,發射出去後彈出,輔助導彈巡航飛行,擴大射程。總得來說,巨大的燃料箱,油耗較小的渦輪風扇發動機再配合一對機翼,成就了巡航導彈數千公里的射程!


赤焰噠噠噠


美國的戰斧式巡航導彈和我國的長劍10巡航導彈都是世界上非常有名和典型的巡航導彈,他們都是核常兼備的戰役級中程導彈,射程都在2500公里-3000公里。他們使用的發動機都是比較省油的渦扇發動機,但是這兩款導彈之所以能夠飛得遠,原因也不僅僅在於發動機。

圖為戰斧式巡航導彈的渦扇發動機。

巡航導彈不同於其他導彈,其實可以把巡航導彈和無人機看作是一種武器,巡航導彈和現代長航時無人機一樣,都裝備有渦扇發動機和平直機翼。渦扇發動機的最大特點就是省油,他在傳統的渦噴發動機外加了一層外涵道,因此在飛行中,外涵道也可以產生一些推力,增加發動機的空氣流量,在消耗同樣多的燃料情況下,渦扇發動機導彈比渦噴發動機的導彈要打的遠很多。

圖為美國試射巡航導彈,巡航導彈飛行中打開平直的機翼,非常有利於長時間滑翔。

其次,巡航導彈大都是平直機翼設計,這種設計本來就是適合於產生巨大升力,幫助導彈/飛機進行長時間滑翔的設計。我們都知道滑翔機就是這種巨大的平直機翼,包括美國著名的U2高空偵查機也是這種機翼,這種機翼最大特點就是升力係數高,當然他也有缺點,那就是阻力大,但是導彈升力系數高,就意味著可以節省燃料,畢竟如果沒有足夠的升力係數,那就好需要導彈的發動機多出力去克服重力影響。

圖為空射長劍10和陸基長劍10導彈,可見其在發射前彈翼是收回來的,飛行中才會展開。

巡航導彈也因此速度較慢,畢竟渦扇發動機出力不夠直接,平直機翼也限制了導彈飛行的速度,因此一般大射程的巡航導彈大都飛行速度較慢,比如美國的戰斧式巡航導彈只有0.7馬赫的最大速度,所以說,巡航導彈更像是用速度換取了航程的無人機。當然,世界上也有一些超音速的巡航導彈,他們使用後掠翼,渦噴發動機,取得了超音速的突防速度,但是也因此降低了航程,一般射程都不到1000公里。

圖為美國的JASM巡航導彈和印度的布拉姆斯巡航導彈,一種是亞音速,一種是超音速,彈翼的後掠角差距很大。

巡航導彈飛的慢,帶來了一些好處,也帶來了壞處。好處除了射程夠遠之外,還有精準度大大提升,導彈可以精確的命中目標,圓概率誤差一般在10米以內,有些先進的可以在5米以內,我國最新的技術可以讓巡航導彈命中精度達到1米以內,這就已經不光是可以從窗戶裡打進去攻擊目標了,甚至可以從樹梢之間穿過打擊目標,這樣的能力都是飛得慢帶來的好處,可以利用衛星制導進行軌跡修正。

圖為工作人員在裝配巡航導彈的渦扇發動機。

當然,飛的慢最大的壞處就是突防能力較差,且先不說大國對戰了,就算是美國向敘利亞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都會被敘利亞老舊的防空系統攔截多枚導彈,畢竟攔截這些低空的巡航導彈,就像是攔截低空飛行的亞音速飛機一樣便利。但是巡航導彈的大射程是必須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發射平臺在足夠安全的距離打擊目標,這是大國發動非接觸式作戰必須要有的能力,畢竟損失導彈不可怕,不損失飛機和軍艦就好。


海事先鋒


淘金客說:題主的問題很好!巡航導彈用的發動機和普通飛機的發動機還真有很大不同;此外,射程遠不僅僅是發動機的功勞;如果還想進一步延長射程的話,首先考慮一下是否有必要了。

巡航導彈的發動機

其它答主都說得不錯了,戰斧導彈用的F107小渦扇發動機會比渦噴省油一些,不過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戰斧的這臺小發動機是一次性的!設計壽命按50小時來計算的!因此,1967年研發成功的F107發動機,到1976年定型,它只有31公斤重,卻能發出最大210公斤的推力,推重比達到了7!

同期飛機發動機的典型代表如普惠給F-15戰鬥機研發的F100發動機,如下圖,雖然推重比達到了8,但卻是按加力推力算的!按軍推也就是中間推力算的話,只有5不到,而戰斧F107發動機沒有加力推力只有軍推,但推重比仍然高達7以上,秘密就在於極短的壽命、穩定的工況(無需導彈做較大過載的機動,不用考慮各種高度、速度下的推力),因此可以大幅度減重結構重量、結構件的厚度,熱端部件(燃料室、渦輪)也能大幅減化。所以,導彈用的發動機可以做到非常簡單而高效,還大大減輕了導彈的重量,對於延長射程貢獻良多。

而較新(其實也有20年了)一些的F107-WR-105/401發動機,通過使用金屬陶瓷渦輪、燃燒室、靜子、噴管和薄壁構件,使最大推力超過600公斤,推重比將超過10,但這個推力和重量太大,已經不適合在“戰斧”這個級別的導彈上用了。

不僅僅是發動機

對於戰斧導彈來說,長射程還不僅僅是發動機的功勞,氣動佈局也很重要。它完全就是圍繞著0.7馬赫的亞音速巡航來設計的。大展弦比、但長度不大的平直翼升阻比相當高;進氣口是簡單的可摺疊的皮托管式,也是非常適合亞音速飛行,而且長度特別短,進氣效率遠高於飛機上的進氣道。這些特點讓戰斧在巡航時非常省油,自然射程就遠。

另外結構上一次性的導彈也比飛機簡單得多,尤其是戰斧IV型“戰術戰斧”,取消抗核打擊的要求(戰斧的前幾型被設計成在核戰爭環境中有一定生存機率,因此結構上為抗核爆衝擊付出一定的代價)後結構重量大大減輕,也降低了成本,甚至到了“不適合從魚雷發射管發射”的地步。這對於延長射程也很大。

最後結論

一次性高效率發動機、專門優化的氣動外形和結構的綜合作用,使得“戰斧”“長劍”這樣的亞音速巡航導彈射程可以達到2500公里。如果想繼續增加射程,自然還是要在這幾方面下功夫。不過,2500公里的射程目前看是夠用了,以美國“戰斧”導彈為例,從海上發射為主,由於要打擊的目標基本全在離海岸線2500公里的範圍以內,再化太大代價去增加射程似乎並無必要。


史海淘金客


提到戰斧的大名如雷貫耳,在近些年來的美國對外戰爭中,頗有首戰用我的意味,基本都是當做第一批次打擊力量使用。其實戰中優秀的表現使人們印象深刻,戰斧幾乎成了巡航導彈的代名詞。


戰斧巡航導彈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於1972年開始研製,1983年率先在海軍服役的一款全天候亞音速多用途巡航導彈,海陸空通用,核常兼備!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一共發射228枚戰斧巡航導彈,成功率達到85%,使這款導彈一戰成名。


長劍-10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於1999年研發,2001年首飛,2003年開始全狀態試飛。2006年9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舉行了該型導彈武器裝備的授裝接裝儀式,開始正式服役。 也是一種海陸空通用的優秀巡航導彈,可搭載於我國陸基導彈發射車、轟6K、攻擊核潛艇、055大驅上。




兩種巡航導彈裝備的都是小型渦扇發動機,和現在戰鬥機上的一樣。巡航導彈想要獲得比較遠的射程,要求導彈具有比較大的升阻比,相同條件下,升阻比越大射程越遠,所以巡航導彈通常採用平面式中單翼,只有一對彈翼,對稱地安裝在彈體兩側,從外表看與普通飛機的氣動佈局相仿,因此俗稱為“飛機式佈局”。這種佈局的優點是展弦比大,誘導阻力小。平面式中單翼的翼展比較大,需要摺疊到彈體內。小型渦扇發動機非常經濟實惠,耗油量很小。所以巡航導彈即使體積很小,搭載的燃油有限,也能夠達到較高的射程。加上巡航導彈大部分時間都是進行0.7馬赫的亞音速巡航飛行,整個速度會比較節省燃料。


名小明


第一,不是火箭發動機推力或者說不是全程火箭發動機。巡航階段產生推力的是渦噴發動機。只用帶燃料不用帶氧化劑本身就節省了一小半空間。

第二,採用高展弦比機翼,低速飛行時升力較大,缺點是高速性能非常差。。。所以巡航導彈巡航速度通常都在0.7-0.75馬赫左右。

第三,那玩意只是看起來小。。。畢竟也有6米長半米粗。。。差不多就是5個電線杆子捆起來那麼大了。。。沒有找到東風10A和真人大小對比。有一張MK48魚雷與真人大小對比可以參考一下,兩個差不多大



滿船清夢壓熙和


一般來說,玩巡航導彈要有三個要素,一是要有個先進的任務規劃系統,二是要有個嚴密的衛星和航空偵察體系,三是要有一臺省油的渦輪發伺服電機。這些要素需要整個國家的體系來支持,所以,遠程巡航導彈是大國的專利,小國只能玩票。

巡航導彈的長度、重量都比較有限,但其射程卻比較可觀。例如美國的“戰斧”導彈長度約為5.6米、主彈體直徑約為0.5米,彈頭重量達到450公斤,射程能達1200-2500公里。俄羅斯研製的能夠使用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發射的9M729巡航導彈,射程也超過了2500公里。這些巡航導彈的最遠射程和中國的東風-21D彈道導彈比較接近。而東風-21D導彈的長度和直徑遠超“戰斧”導彈,需要的發射平臺/車的要求高得多。

實際上,巡航導彈擁有和其體積明顯不對稱的射程,主要是因為巡航導彈的推進效率更高,遠高於彈道導彈。推進效率更高的奧秘就在於發動機和彈翼設計。

巡航導彈裝備的是渦扇發動機,和現代普通客機使用的發動機別無二致。渦扇發動機儘管推進爆發力不足,但卻非常經濟實惠,耗油量很小。所以巡航導彈即使體積很小,搭載的燃油有限,也能夠達到較高的射程。加上“戰斧”類巡航導彈大部分時間都是進行0.7馬赫的亞音速巡航飛行,整個速度會比較節省燃料。而飛魚、魚叉和鷹擊-83這樣的反艦導彈,儘管飛行彈道與遠程巡航導彈類似,但反艦導彈大多使用渦輪噴氣發動機,動力強勁,能夠做0.9馬赫的高亞音速突防,但很費油,所以高亞音速反艦導彈的射程普遍大幅度低於巡航導彈。

此外,擁有平直的大展弦比彈翼設計,也是巡航導彈遠得遠的重要原因。為了擁有更大的升力,巡航導彈設計擁有了較大面積的彈翼。彈翼平時摺疊收縮在彈體中,發射後才自動伸出,據悉巡航導彈有80%的升力都是彈翼提供的。巡航導彈裝備渦扇發動機和較大的彈翼後,幾乎擁有和現代客機一樣的極高燃油效費比,巡航導彈除了在發射上升階段最為耗費燃料,其餘飛行階段都是相當省油的。

當然了,有利必有弊,巡航導彈裝備渦扇發動機後儘管擁有很高的燃油效費比,但渦扇發動機也無法讓巡航導彈擁有更高的飛行速度,一般只能是進行亞音速飛行。對於現代的防空攔截武器來說,飛行速度慢、機動能力低、飛行模式古板的巡航導彈是最為容易攔截的目標。

所以設計人員都在想盡辦法提升巡航導彈的突防打擊能力。以中國的鷹擊-18反艦導彈為例,為了提升突防能力,它採用亞超結合的方式,在巡航飛行階段鷹擊-18反艦導彈使用渦噴發動機以大約0.8馬赫的速度飛行,在接近目標後把渦噴發動機拋棄,改用火箭發動機把導彈加速到2.5馬赫速度衝向目標,這種設計一方面保證了導彈的射程,另外一方面則明顯提升最終突防速度,能夠獲得不俗的作戰效果。


科羅廖夫


導彈主要依靠發動機向後噴射工質對空氣做功前進,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理學常識,在火箭向後噴射的同時,空氣也給予導彈一個同樣大小向前的力,從而推動導彈持續前進。導彈發動機一般分為火箭發動機和空氣噴氣發動機兩種,火箭發動機一般自帶氧化劑,通常應用在需要在大氣層外飛行的彈道導彈上。
(世界最強的土星五號火箭發動機)

而空氣噴氣發動機(渦噴、渦扇、衝壓)依靠空氣和燃料混合燃燒產生動力源,所以適合大氣層內低彈道飛行的巡航導彈使用。
(小型巡航導彈渦扇發動機)

長劍10和戰斧都是屬於典型的巡航導彈,射程最遠都能夠達到2000千米以上,那麼它們有什麼獨門絕技可以飛這麼遠呢?

第一、這兩者都採用了耗能低、持續性強的渦扇發動機作為動力,在攜帶相同燃料的情況下,渦扇發動機工作時間可以達到渦噴發動機的兩倍以上,能夠提供給導彈充裕持續的推進力。

第二、戰斧和長劍10都採用了彈出式大展弦比彈翼設計,這種彈翼在飛行時就相當於飛機的兩個翅膀,能夠為導彈提供足夠的升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減少發動機的負擔,進一步降低功耗,提高了發動機的續航能力。
(戰斧導彈的超大彈翼設計)

第三、戰斧和長劍10都屬於巡航導彈中的大個子,戰斧導彈全長5.56米,彈徑0.527米,總重量超過1噸,對比彈長3.8米,彈徑0.2米,重量只有140千克的AIM-7麻雀導彈來說,戰斧簡直就是巨無霸,也因為巨大的體格,戰斧和長劍10才可以在能耗低的情況下又能攜帶更多的燃料,最終將射程提高到了兩千千米以上。


(戰斧導彈的體積)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雖然採用渦扇發動機保證了足夠的射程,但是另一方面的缺點也暴露無遺,那就是渦扇發動機的推力平緩,不夠暴力,只能維持導彈在亞音速狀態緩慢飛行,降低了導彈的突防能力。美國戰斧巡航導彈採用推力只有267千克的F107-WR-402型渦輪風扇發動機作為動力,最大巡航速度只能維持在0.7馬赫左右,在現代化防空系統重重攔截之下,突防幾率非常低,去年美軍在敘利亞發射了66枚戰斧,結果有一半都被俄羅斯和敘利亞所攔截,這也讓美國軍方面子上很是過不去。


(俄羅斯公佈被S400防空系統擊落的戰斧導彈殘骸)

這個世界上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在巡航導彈的世界裡,續航和速度二者本不可兼得,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AIM-120空空導彈,採用的是瞬間爆發力最強的衝壓火箭發動機,速度能夠達到4馬赫以上,但是最後射程不到100千米,可謂是真正的三秒真男人!而我國最先進的霹靂15空空導彈,同樣採用火箭發動機,射程和速度與AIM-120幾乎相同,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在導彈火箭發動機領域已經基本追趕上了美國最先進水平!
(AIM120空空導彈)


軍武吐槽君



巡航導彈可以在陸地或水上巡航飛行,工作原理類似於噴氣發動機驅動的飛機,巡航導彈是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開發的,第一次出現是在二戰期間,當時納粹使用了V1巡航導彈。從那以後,它在現代戰場上經歷了一次重大演變,成為一種致命武器。巡航導彈有亞音速的,也有超音速的,這取決於它們的推進和設計。



主要有兩種巡航導彈。對陸攻擊導彈(LACM)和反艦導彈。

幾乎所有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巡航導彈每枚價值都超過一百萬美元。但是它們的精確性和射程使它們成為攻擊防守嚴密的目標的首選。只有美國和俄羅斯開發了射程為1000-3000公里的遠程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可以從陸地、船隻、飛機和潛艇平臺發射。但世界其他地區正在迎頭趕上,直到最近,許多歐洲和亞洲國家才獲得了可以從多個平臺發射的遠程對陸攻擊巡航導彈。



渦噴和渦扇發動機是巡航導彈的主要推進系統。根據需要,有許多種類型用於不同的導彈。

渦扇發動機和渦噴發動機用於亞音速巡航導彈,衝壓噴氣發動機和超燃衝壓噴氣發動機用於超音速和高超音速巡航導彈。



一些超音速巡航導彈,比如俱樂部和鷹擊18,在它們的末級利用火箭發動機推動,速度比音速還快。但是很少導彈使用火箭發動機推進巡航,因為與噴氣式發動機相比,火箭發動機的射程很小。



我國長劍巡航導彈採用了先進的渦扇發動機,燃料和飛機一樣,射程達到了2500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