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確診人數破萬,死亡和治癒病例能給我們哪些啟示?

來源 | DT財經(ID:DTcaijing)

作者 | 阿米

數據 | 鍾黛、何書瑤、羅鈺婧、高斌、韓宗春

截至1月31日24時,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達11791例,死亡259人,治癒243人。

這是上述數字持續公開的第21天,對抗病毒的“戰爭”不斷深入,大量關於這場戰爭的報道正在發酵。

而且每天都有一些關於“甩鍋”的新聞,加劇了情緒的跌宕起伏。

新冠确诊人数破万,死亡和治愈病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但回到疫情控制本身,我們仍然能看到一些好消息。比如在昨天(1月31日)下午17時,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集體治癒出院。

在我們不斷獲取正面消息的同時,關於病例特徵的詳細分析也正在相繼發佈。這些實際的病例分析也有助於公眾和機構更好地認識疫情。

在這期間,我們持續關注公開資料,蒐集了一部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詳情數據。我們將這些案例數據彙總在一起,大致能拼貼出疫情的感染、死亡和治癒特徵畫像。

瞭解這些特徵,雖然不一定能讓大家精準判斷自己是否易感,但至少由“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情緒會少一些。

過去21天

疫情是如何發展的

1月5日,武漢市衛健委通報59例“不明原因肺炎”,並在1月11日確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之後,將數字“修正”為41例。至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現在所有中國人的眼前。

讓我們先通過一些數字,簡單梳理下這大半個月來疫情的發展情況。

以各地衛健委發佈的通報作為數據來源,可以看到從1月11日至1月30日的病例數量變化。

確診數字在22天內從41快速增長至11791。從增長曲線來看,疫情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前10天(1月19日前)增長平緩;1月20日,國家衛健委開始發佈全國確診病例數字,這之後的第11-17天(1月20-26日),確診數字加速上升;從第18天開始(1月27日之後),這根攀升的曲線變得十分陡峭。

新冠确诊人数破万,死亡和治愈病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我們從死亡病例的變化中發現:累計死亡病例數量的變化曲線與確診病例的是十分相似的。也就是說,死亡病例的增長速度與確診病例相近。

如果我們簡單通過現階段的死亡病例數量和確認病例數量來計算死亡率,這21天的死亡率基本處於2%-3%之間。

2%-3%的死亡率是個什麼水平?我們可以將其與非典作類比。

從發展時間段來看,這個數字略低於有非典初期有公開記錄的數字。2003年2月底至4月初,非典的死亡率一直處於3%-4%之間;從影響範圍來看,這個數字遠低於非典在同等感染人數規模時的死亡率。因為在全球感染人數超過8000之後,當時非典的死亡率直奔9%。

此外,我們還注意到,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累計治癒病例數量的變化曲線有個不太平滑的轉折點。時間發生在1月28日,在這一天之後,治癒病例的增速明顯加快。

透過感染、死亡和治癒曲線,這背後的真實病例又表現出了怎樣的特徵?

新冠病毒肺炎感染者的特徵

對於感染者的特徵研究,我們直接引用了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副主任馮子健於1月29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論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在中國武漢的初期傳播動力學》。

目前關於這篇論文的爭議很大,我們暫且不表。但它確實是目前對感染者最為詳盡的研究,樣本包含了1月22日前武漢的425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者。

其中引起爭議的部分是關於病例接觸史的分析。

數據顯示,2020年1月1日之前的感染病例中,雖然大部分(55%)去過華南海鮮市場,但亦有26%的病例既沒有去過海鮮市場,也沒有接觸過有明顯症狀的人——這意味著,在12月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就已經表現出“人與人”傳播、無症狀感染的特徵。

新冠确诊人数破万,死亡和治愈病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從這些較早感染者的整體情況來看,“中老年”和“男性”是更易感的人群。在425例患者中,近一半的患者年齡大於60歲,56%(240例)是男性。

但是,將這些病例分為三個時期進行比較觀察後,我們發現感染人群特徵在變化:

一方面,在1月12日-22日感染的患者中,女性的比例超過了男性,這一定程度上推翻了前期的男性易感結論;另一方面,感染人群的年齡下限在降低,1月1日前最年輕患者是26歲,1月1日-11日是21歲,1月12日-22日的最年輕患者只有15歲。

我們並不確定感染人群特徵變化的背後,是病毒在變化,還是因為傳播路徑的影響。總之,雖然整體看來中老年男性更加易感,但是新型冠狀病毒已經開始展現出男女平等、兼顧各個年齡段的趨勢。

死亡病例的特徵

死亡病例的特徵與感染者整體特徵有些偏差。

以45條可查詢到詳細信息的死亡病例作為樣本,我們從年齡、性別、過往病史以及接受治療時間這四個角度分析。

新冠确诊人数破万,死亡和治愈病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從年齡分佈來看,56個死亡病例年齡區間為36歲到89歲,跨度為53歲;在這些病例中,年齡的中位數是72歲,其中84%的年齡超過了60歲——死亡病例中老年人的比例明顯要高於感染病例中的比例。

在死亡病例的分析樣本當中,近7成為男性。結合前面對確診病例的分析來看,這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早期感染者的性別比例影響,1月1日前確診感染病例中男性的比例就高達66%。

具有基礎疾病,是許多死亡病例詳情中都會介紹到的情況。在這45例死亡病例當中,有6成(27人)曾有過往病史,其中

最主要的三大過往病史分別為高血壓、糖尿病以及慢性支氣管炎:15人曾患有高血壓,10人曾患有糖尿病,有6人曾有過慢性支氣管炎病史。而在10名曾患有糖尿病的病例中,有7人同時患有高血壓等其他疾病。

最後我們來看這些病例接受治療的時長。

此次共有37例死亡病例公佈了死亡之前的治療時間,跨度在1天到22天之間,治療時間的中位數是7天。我們注意到,死亡病例接受治療時間的眾數為4天,一共有7人在接受治療的第4天死亡。超過8成的死亡病例接受治療時間不足兩週——也就是不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一般治療週期。

這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死亡病例,大多並沒有熬過一個治療週期。

治癒病例的啟示

關於死亡的討論總是非常沉重,但在死亡病例之外,我們也注意到了治癒病例。

總體上來看,截至1月31日24時,共有243位感染者治癒出院。通過各地衛健委和公開報道,我們找到了其中37例的詳細數據,並從年齡、性別、接受治療時間和地區分佈來分析這些“幸運兒”的特質。

新冠确诊人数破万,死亡和治愈病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在年齡上,我們發現治癒出院的病例整體要比感染人群年輕——甚至年輕得多。在有記錄年齡的31例治癒病例當中,年齡的中位數為38歲,過半病例沒有超過40歲,九成沒有超過60歲。年輕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當中,的確存在一定的優勢。

性別上的分析結果也符合我們的預期。由於前期感染病例大多為男性,所以相對地,治癒出院的病例當中也有將近65%的人為男性。

從治療時間來看,在治癒病例當中,接受治療天數的中位數為9天,眾數為7天,都比死亡病例的接受治療時長略長几天。綜合比較死亡病例和治癒病例,我們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要打贏新型冠狀病毒,很重要的是得撐過接受治療的第一週。

最後我們把觀察點落在了地區分佈上。除湖北以外,廣東、浙江和上海是治癒人數最多的三大省份。其中廣東和浙江是除湖北外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死亡病例出現,治癒病例則在不斷增加。

新冠确诊人数破万,死亡和治愈病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如果我們把觀察樣本擴大至治癒人數排在前10的省份,依次還能看到江西、北京、河南、安徽、湖南、山東、江蘇等省份名。從實際案例來看,經濟發達地區的應對水平仍然值得信任。

尾聲

通過對公開資料的分析,我們大致地總結了此次新冠病毒肺炎背後感染、死亡和治癒病例的統計特性。

我們仍然期待有更多好消息到來: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增長曲線停止攀升、治癒病例的增速更快一些……畢竟這幾天還是“大過年的”。

最終我們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變得淡定一些,繼續安心宅在家裡,而不是焦慮地囤著各種雙黃連、連花清瘟、藿香正氣水——甚至消耗著口罩,跑到藥店門口去人擠人地買口罩。

還是那句話,在這個關鍵時刻,不要過度悲觀、盲目樂觀。儘量少出門,不讓自己感染的同時,把資源留給真正有需要的人。

*本文來源:DT財經(ID:DTcaijing)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南極圈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