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華:申猴乾坤轉悟空

申:有說像閃電形,又說為「神」。“申”與“神”應該是通用的。

“申”是身的意思,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

猴子的代表人物非悟空莫屬,外號有美猴王,齊天大聖,有孫外公,有弼馬溫等等,這隻猴子現在在頭條負責提問題。

猴的降臨都是驚天動地的,“申猴”在十二時辰在行九,十五點至十七點,風雨帶著閃電和雷鳴來了。

古人不知閃電和雷鳴為何物,以為神在天上為之。

那麼就應該是天上的“神”在有事召喚,或者地下的人做錯了什麼,惹得“神”生氣,要用這種方式警告他?

在原始社會,人類的早期崇拜和宗教的萌芽意識,都是從這裡發展出來的。

後來,有一個“人”走出來,這個人不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那個是神話傳說,後面再說,現實中這個人也許是部落的酋長,也許是部落的長老,或者是部落中最聰明的人。

他說他接到了“神”的旨意,他被選為“神”的代言人,可以解釋和溝通老天打雷下雨或者颳風閃電的原因。

他們用經驗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和尊重以後,在部落和氏族群體中地位逐步提升,不用再參與辛苦的狩獵和耕種等繁重的勞作之中,為了突出自己與眾人的差別,也為了體現出自己是唯一可以與“神”進行溝通的“人”,同時也為了體現出大家都在辛苦勞作時自己也沒有怠慢休息,他們選擇了一項最特殊的工作-“通靈”,這份工作即辛苦也簡單,但是其他人卻很難替代,他們應該是最早的“巫師”雛形。

這種人一般在每個部落都存在,並且延續了下來,這份工作一方面是拜神,定期與神靈溝通,一方面就是“磨製玉石”,換句話說,就是最早的“玉器雕刻大師”。

遠古時的人們認為山、石、水都有靈性,拜之會保平安幸福。那個時期青銅器還沒有出現,人類能找到最堅硬的工具都是從石頭中選擇,做成可以使用的工具和裝飾佩戴的物品,從唯物主義出發,審美意識的形成對於最早的玉石的文化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這一切都是隨著人類對玉石的實際應用開始而逐步完善的。

這個階段的“巫師”主要的工作就是從玉石中磨製特殊意義和造型的器物,作為與神靈溝通時的證明,或者用於鏈接神靈的“法器”,這些“巫術”的存在,將玉石從普通的石頭中甄選出來,因此說,玉文明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玉文化也是人類最早的文化。隨著社會的進步,石廣泛應用在農用工具、宅居和建築,而玉卻被用在的敬神、通靈的各個場合。“玉”來源於石,但是高於“石”,玉逐步走上神壇,成為部落特定人員和場合使用的物品。

對玉石的神化,是基於人們對各種石頭品性的認識和利用。在傳統的民俗中,玉和石都有驅邪庇護的作用,民間有以石頭鎮宅、築墓、壓墳的習俗。

“我若成佛,天下無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悟空

《西遊記》第七回中悟空的一句名言:“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把他的反抗精神推向了一個光輝的頂點,就像我們躊躇滿志的走向社會時那種倔傲和不羈,而後來他向霸權(玉帝和如來)安排的遊戲規則妥協,並最終依附其勢力,也正像極了我們最後屈服於社會的現實,把理想拋到九霄雲外,臣服於房貸和冷嘲熱諷的譏笑,這難道不是每一個成年人的悲劇結局嗎?

來到這個世界,每個人的人生旅程就已經鋪開,最終都不可避免要奔向那個歸宿,

有些選擇項是由不得個人的,也不可能有重新開始,再來一次的按鈕,

唯一的選擇,只有在這些過程中做出自己的風采,少留一點遺憾,就像悟空,雖有火眼金睛和七十二變化的招數,最後也只會被“緊箍咒”所迫,一路上降妖伏魔,去完成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悟空代表了古代中國人善良、正義、不阿的情懷和追求。

沈華:申猴乾坤轉悟空

很慶幸我們的記憶中還有一個《西遊記》,雖遇到九九八十一的磨難,但是作為神猴的悟空,作者賦予他“神靈一般玉石”的所有優點。他不僅外形奇特,法力神奇,而且品性端正、精神坦蕩,鬥志如鋼鐵般堅強,心如玉石般純美。

可以說《西遊記》悟空形象的塑造,是現實與期待相結合的神話傳說,也是我們每一個成年人心中的那份不羈和無奈,是對現實抗爭的再現和敘述。

看懂了《西遊記》,也就明白了人生的意義,

我們都在取經的路上,

只不過,有人騎著馬,

有人挑著擔,

有人耍著“猴”!

沈華:申猴乾坤轉悟空

每天一個生肖的介紹文字,總有一款適合您!

如果覺得不錯,請點擊關注並轉發,謝謝各位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