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不要我了嗎?”4歲男孩趴在棺材上,讓人心疼又無助

“媽媽你不要我了嗎?”4歲男孩趴在棺材上,讓人心疼又無助

每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可這一切都是孩子無法理解的。因此當孩子面臨生老病死時,會顯得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會無法接受。

“媽媽你不要我了嗎?”4歲男孩趴在棺材上,讓人心疼又無助

網上一張關於4歲小男孩趴在棺材上的照片,引起了網友的注意。通過照片可以看到,這位男孩穿著簡單的白色服裝,一動不動的趴在水晶棺材上,正在看棺材裡的人。

事後瞭解到,棺材裡躺著的是男孩兒的母親,因為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導致母親被車撞傷,還沒送到醫院進行搶救便去世了。而母親去世之前並沒有見到自己的兒子,所以兒子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甚至連母親的最後一句話都沒有聽到,更不用說最後一面了。

“媽媽你不要我了嗎?”4歲男孩趴在棺材上,讓人心疼又無助

年幼無知的小男孩不知道母親會離自己遠去,只是看到母親躺在水晶玻璃中不再起來的模樣感到害怕,彷彿在他幼小的心靈裡已經清楚,母親睡著了,可這一覺應該永遠都無法再醒來對自己說話聊天,陪自己玩耍。

所以他看著母親說:媽媽,你是不是不要我了呀?為什麼還不醒過來呀?對於男孩的話,其他人自然心疼又無助,只能默默站在他的身邊,陪伴他走出這段時間。

“媽媽你不要我了嗎?”4歲男孩趴在棺材上,讓人心疼又無助

小男孩因母親去世,不理解去世二字的含義,才會寸步不離的守著母親,希望母親還能回到身邊。其實,很多人在親人去世時都會有這樣的念頭,但孩子的這種念頭卻是很久都不會打消的。那是因為,他們對待死亡的看法完全不同

1~7歲

在孩子7歲之前,他們完全不理解死亡是怎樣的意思。對於他們來說,所謂的死亡就是等於永久性的在眼前消失,不會回到自己的身邊。但他們卻不懂這個人究竟去了哪裡,在他們的認知中,一個人的死亡就代表他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將自己丟在原地,而那人卻去了更好的地方生活。

因此在這段時間,既然孩子對死亡沒有意識的話,也不要強行灌輸他死亡的含義,順其自然告訴孩子,去世的人就是去了更遠的地方生存好了。否則過早讓他們接觸到死亡,也不利於孩子的心理發育。

“媽媽你不要我了嗎?”4歲男孩趴在棺材上,讓人心疼又無助

7~12歲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見識到更多的生離死別,也會從其他方面瞭解到死亡究竟是怎樣的意義。這時的孩子是很難接受死亡的,也對這樣的話題感到恐慌,會下意識的去拒絕談這方面的事情。

即便真的有家人死亡,他們也仍然會在心裡否認這種說法,只是為了要給自己心理安慰罷了。所以,這時也不要直接強硬讓孩子相信一個人的死亡,因為他們心裡已經懂了,只是不願意面對而已。

“媽媽你不要我了嗎?”4歲男孩趴在棺材上,讓人心疼又無助


12~15歲

這個時期的孩子進入了青春期,他們在心理上的想法也會越來越成熟,既不會對死亡感到慌張,也會慢慢的接受這個事實。所以在該年齡段對孩子講出家人死亡的事情,他們是最容易接受的。

“媽媽你不要我了嗎?”4歲男孩趴在棺材上,讓人心疼又無助

人的生老病死對於孩子來講,其實也是一場死亡教育。對孩子儘早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也是為了讓孩子瞭解到社會的現實,以及每個人在社會上的自然規律,家長無需避諱與孩子談這方面的話題,只需要根據不同的年齡,對孩子進行不一樣的死亡教育即可。

“媽媽你不要我了嗎?”4歲男孩趴在棺材上,讓人心疼又無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