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終於有人把銀行理財說清楚了!(推薦)

大家好,我是清鎏財經的一哥,江湖人稱“清鎏先生”。

​話說我有個00後的小表妹,算是個理財小白,說起投資,就認準了支付寶和理財通。

沒辦法,千禧一代和咱們這些80/90後還是有差別的。每月到手的工資全放進餘額寶,湊夠個整數,再把錢取出來去買騰訊理財通的產品。

這麼做倒也沒什麼不好,但最近她發現,銀行理財的收益率,真是一年不如一年。

以前還能挑到5%+的,現在能有個4%就不錯了。

掐指一算,每投資一萬元,一年才賺400多塊利息,實在有點少。

於是,就跑來諮詢我,有沒有更賺錢的投資機會?

我的回覆是:小白還是老老實實買銀行理財、貨幣基金吧。

為什麼呢?

無風險收益一路下行的日子裡,我們都經歷了什麼?

十幾年前,市場上可選的投資渠道當中,銀行存款、國債、房產、創業、基金、保險等等,銀行存款是毫無疑問的首選。

過去,我們的父輩,他們是怎麼存款的?

走進銀行,定存,拿單子走人。

至於當期存款利率是多少?

年化收益0.3……

五六年前,

市場上可選的投資渠道當中,銀行存款、國債、房產、創業、基金、保險等等,以餘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或者P2P是毫無疑問的首選,收益高,體驗好,提現快。

年輕的80/90後,上班白領是怎麼買理財產品的?

親戚朋友推薦/影視廣告,下載理財APP,綁定銀行卡,投個幾萬塊,穩穩拿收益。

理財收益是多少?

年化收益10-30%……

現在呢?

這是一個全民理財,全面潰退的年代,大家會覺得餘額寶越來越坑人,火雞也如同雞肋,甚至一路看著銀行理財從4.5x%一路降到了3.x%。

至於高息的互聯網金融、P2P,對於投資的人來說,那就更是慘不忍睹了。

現在P2P已經在地上爬的主兒,被坑的老百姓都明白了,這個行當,還得看爹。

再看銀行理財,收益率差距沒那麼大了,流動性還比以前好了,依然非常聽話,比以前招人稀罕。今天清鎏就和大家聊聊銀行理財。

1

什麼是銀行理財?

銀行存款以其具有的低風險、高便利性、高流通性,即便在理財方式豐富的今天,也一直都是人們進行財富保值增值的主要方式之一。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銀行理財產品是什麼?

銀行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銀監會出臺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於“個人理財業務”的界定是,“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按照管理運作方式的不同,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我們一般所說的“銀行理財產品”,其實是指其中的綜合理財服務。

主要有保證收益的、保本浮動收益、非保本浮動收益幾種,最低投資額通常在5萬元。

收益率大概在2%~5%之間。


2

銀行理財分類


銀行是經營貨幣信用的媒介,理財產品和存款產品都是銀行經營的一些內容。


今天清鎏就係統地介紹下銀行的幾種常見產品,包括:


2020,終於有人把銀行理財說清楚了!(推薦)

我挨個盤盤:


1、銀行活期存款


銀行活期存款是任何人都可以開立的存款賬戶。


活期存款客戶憑銀行卡可在全國銀行網點和自助設備上存取人民幣現金,預留密碼的存摺可在同城銀行網點存取現金。


活期存款利率都是0.3%。


優點:客戶可隨用隨取,資金流動性強。


缺點:利息過低。


2020,終於有人把銀行理財說清楚了!(推薦)


2、銀行定期理財


銀行定期理財分為兩類。


一種是銀行定期存款,自己發行的定期存款。


主要特點:銀行的定期存款一共有6種期限,分別是3個月、6個月、1年、2年、3年、5年。


存款存款受到國家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在50萬元範圍內本息全額賠付。


根據“存款自願,取款自由”的原則,銀行存款是隨時可以提取的,即既可以提前支取,也可以到期支取。


所有的銀行存款都是存入當天起息。


存款對銀行來說是負債,是表內業務,銀行承擔全部風險,必須無條件兌付取款要求。


一種是銀行定期理財,主要是合作或者代銷的理財產品。


主要特點:理財產品則不受存款保險制度保障,風險由投資者自擔。


定期理財則是必須到期才能支取,中途不能提前支取。

理財產品則是銀行受託投資,屬於表外業務,銀行不承擔風險。


而理財產品則是設有一定的起息日,投資者買入理財時,資金要在銀行賬上停留幾天,直至起息。


銀行定期理財(非自營)因為不是自有產品,具有一定風險。


而銀行定期存款是最低風險的,屬於保本保息的,基本可以說是零風險,這就是定期存款的安全性。


3、銀行創新型存款


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富民寶」,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現在停售了。


不過追隨者眾,備選很多。


這類產品底層資產都是「銀行儲蓄存款」,完全按照國家要求執行存款保險條款,50萬以內100%賠付。


想買的話,建議去京東金融—銀行精選裡找,他們專門做了彙總,體驗不錯。


此外還有很多代銷渠道,比如百度(度小滿理財)、攜程、美團、滴滴等互聯網巨頭……


注意看下收益率和退出方式即可,有的可以提前支取,有的則必須等到封閉期結束才行。


我看了下,收益率普遍都在4%以上。


4、銀行大額存單


說實話,要不是偶爾有粉絲在後臺問,我都不想捎上這個產品。


銀行大額存單說白了就是大額存款,起投門檻20萬,底層也是銀行存款,受保險條款保護。


存款期限有多種可以選擇,可以還本付息和按月付息。


收益率就那樣吧,最高4%+,好於銀行定期存款。


在銀行的手機APP,網銀,網點都可以買。


除了防止爸媽瞎作,用大額存單把錢鎖住,我真的想不出其它值得買它的場景。


在急用錢的時候,可以進行協商轉存,去銀行辦理過戶手續。


3

銀行理財是怎麼賺錢?


2019中國企業500強共實現利潤總額44864.25億元,實現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35320.95億元,分別比上年500強增長20.7%、10.3%。四大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遙遙領先,騰訊、阿里入圍,分別排在第9位和第7位。

2020,終於有人把銀行理財說清楚了!(推薦)


2019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2萬億元。富可敵國啊!!!


大家在想銀行一定很賺錢吧?那麼它們都是怎麼賺錢的呢?


1、賺取利息差


首先說大家都在銀行存過錢,銀行通過吸收大規模存款。


貸給需要用錢的人,比如房貸。


我們在銀行存錢的時候,銀行要付給我們利息,銀行貸款給需要的人的時候,就收取貸款利息,這是銀行的收入。


這兩者的差叫利息差,簡稱“利差”。


也就是說,銀行靠的是利差在賺錢。


比如,你去銀行辦理五年期存款,銀行只給你2.75%的年化利息。接著銀行把你這筆錢放貸出去,收取對方4.9%的利息。


就這樣空手套白狼賺到2.15%的利息差了。


按貸款對象,一般分為商業貸款、不動產貸款、消費貸款、同業貸款等。


這項收入是銀行的主營收入,佔盈利的很大比重。


以2019年央行公佈的一年期存貸利率,存款1.5%,貸款4.35%,中間的差價2.85%就是存貸差,2019年銀行利潤2萬億,其中的四分之三都是靠存貸差賺取的。


2、通道業務


銀行靠中間業務賺錢,也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通道業務。


銀行和信託、基金、保險等其它金融機構合作,利用吸收存款的便利性和其它金融機構發行理財產品的迫切性,取得中間業務收入。


理財產品發出去,其它金融機構籌集到資金,銀行收取中間業務費(通道費),至於這個理財產品以後能否保本,是否能取得正向收益,銀行不負責任。所以當你購買理財產品時需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3、手續費及佣金


舉個栗子,小王最近在炒美股和港股。


需要把錢轉到美股與港股賬戶,先貨幣兌換,然後境外匯款。


銀行就在這兩個步驟上收取了很多手續費。


招商銀行,首先它每次會先收取我一筆手續費,費用是我匯款金額的0.1%。


接下來最後一步在境外匯款的時候,它還會收取我一筆電報費/80元人民幣。


而且每次我在匯款前需要先把人民幣換成美金,它們又可以賺取一定的匯率差。


所以你看,每轉一次錢出境,就會被它們收取好幾筆費用。


還好,這三個步驟只需自己在網上銀行就可以辦理了,不用跑去銀行櫃檯辦理,這要感謝互聯網。


現在辦理這類業務的中國人是越來越多了,銀行收到的手續費也就越多。


國家允許每個公民每年最多匯出去5萬美金,所以大家每年要懂得充分利用這個福利,眼光要長遠,格局要放大,不要把投資機會侷限於國內。


4、其它費用


除了上面那些,銀行還會收取代理費,諮詢費、擔保費、年費、卡費、管理費、支票手續費等等。


別小看這些費用,只要是金錢來往,都會被它們收取一筆費用,而這類業務又非常頻繁,所以總體來說對銀行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所謂風過留痕、雁過拔毛,用來形容銀行的各項收費一點也不為過。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銀行賺錢太容易了?


但其實這錢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好賺,銀行業其實是屬於高風險業務。


前面說過,銀行最大的營收主要是靠存款與貸款的利差。


雖然你2%收取存款,4%放出貸款,但銀行是不能把客戶存進來的所有錢都放貸出去的,因為萬一客戶突然全部回來取錢,就會產生擠兌的風險。


所以銀行也不是100%能支配儲戶的錢。


國家為了降低銀行的經營風險,會歸定銀行建立存款準備金。


用保險基金制度來抵禦風險。


4

銀行理財風險如何識別?


銀行存款有《存款保險條例》的保駕護航,再就是存款產品的風險非常小,只要銀行不倒閉不破產,幾乎沒有什麼風險,就是客戶存款,銀行履約支付本息。


2020,終於有人把銀行理財說清楚了!(推薦)


清鎏一般不建議新手小白購買非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大家注意啦。


銀行自營的產品主要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額存單


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一是風險大,二是出了問題“無處申冤”。


那麼如何辨別認清一款理財產品呢?我還是從小白的角度來說說吧。


大家一定要記住有以下幾個要點:


1、銀行產品名稱:


字眼是理財計劃、保險、基金、醫療還是意外,能初判這個產品是理財還是保險又或是基金,要知道銀行也會代銷很多產品,不見得一定是一個銀行理財產品。


2、銀行理財門檻


注意一下產品的起購金額,也就是門檻。


活期存款一般1元就可以投資。


2018年銀行理財新規,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門檻從5萬元降至1萬元!


3、銀行產品信息:


在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的說明書中,都會有一個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位產品登記編碼,把這個產品登記編碼輸入中國理財網。


2020,終於有人把銀行理財說清楚了!(推薦)


網址——(http://www.chinawealth.com.cn/zzlc/index.shtml)


打開搜索框內查詢,就能查到對應的產品。


如果查不到,那就不是真正的銀行自營理財產品。


4、銀行理財產品類型


  • 保本保收益
  • 保本浮動收益
  • 非保本浮動收益

風險遞增,大家懂的。


5、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標的


  • 債券和貨幣市場類品種
  • 銀行的信貸資產或者信託計劃
  • 結構性產品(掛鉤廣泛)大宗商品、貴金屬、股票、匯率


後兩個風險都可以比較大或很大,


如果有涉及,就看下面的風險級別大致判斷投資的比例。




6、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等級


基本上銀行都會根據綜合風險把自己的理財產品劃分為5個等級。


比如招商銀行分為:


  • 謹慎型產品(R1)
  • 穩健型產品(R2)
  • 平衡型產品(R3)
  • 進取型產品(R4)
  • 激進型產品(R5)


產品類型來說保本保收益的基本上是R1、保本浮動收益的為R2。


再看投資標的,以招商銀行R2級別為例:


2020,終於有人把銀行理財說清楚了!(推薦)


7、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


收益率一般有兩種展示方式,七日年化收益和業績比較基準。


七日年化收益,是把最近7天的平均收益,進行年化以後得出的數據;


業績比較基準,是銀行根據該產品過往業績或本類別所有產品歷史業績,推斷的最終收益的預估值。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銀行職員說的還是頁面顯示的收益率,都是估算的,並不是真正能拿到的收益。


還有,除非產品說明裡面寫著產品保證本金,其他不管誰說沒風險,或者手寫合同之類的,保本保收益什麼的都不要信。


正常的低風險理財產品,收益率一般在2~5%,如果一個產品的收益率超過這個值,一定要注意它的風險等級,然後考慮是不是匹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舉個栗子:銀行“飛單”的收益特別高,一般是銀行自營理財產品的兩三倍,如果投資者盲目追求收益,就很可能掉進“飛單”陷阱,使本金遭受損失。


一個產品在流動性、收益率和風險上,頂多能佔倆優勢,三個全佔了估計就離暴雷不遠了。


8、銀行理財產品募集期和清算期


簡單來說就是產品開始發售到發售結束的時間,和產品到期以後錢什麼時候能夠還給我們的時間。


很多時候,我們的實際投資時間都是超過了標明的理財計劃投資期限(也就是產品投資期)的,這無形中也是拉低了我們的實際收益率。


今天清鎏(qingliucaijing)先寫這些吧,後面在詳細補充。


5

如何買銀行理財?


1、銀行直銷


銀行公司直銷渠道。


官網、微信公眾號、APP,可以自己註冊一下,綁定銀行卡即可。


大部分銀行只賣自家產品。


2020,終於有人把銀行理財說清楚了!(推薦)

(三湘銀行)


有些銀行給予新客戶/大客戶的福利還是比較大的,只不過由於是線下攬儲,不太公開透明而已。


2、第三方代銷


騰訊理財通、支付寶螞蟻財富、京東銀行精選、百度度小滿理財、小米、美團、滴滴等……

2020,終於有人把銀行理財說清楚了!(推薦)

現在這樣的平臺比較多,也比較推薦這種方式。


只需要把開通網銀的銀行卡和平臺綁定,新戶還需要重新開卡,就可以自由買賣。


這種方式的優點在於:


第一,基本是一個平臺可以購買到很多的銀行理財產品,不需要到各個銀行官網去註冊賬戶;


第二,很多平臺都有理財活動優惠,加息券


對於初入門的新手來說,清鎏還是比較推薦在騰訊理財通、支付寶螞蟻財富、京東銀行精選、百度度小滿理財上買的。


互聯網巨頭樹大更深,可對比選擇的產品多,福利活動也很多。


2020,終於有人把銀行理財說清楚了!(推薦)

(度小滿理財)


最後清鎏再著重提醒兩句:


銀行自營產品看流動性,別在意收益率;


非銀行理財自營,主要是銀行代銷資管、信託、基金等理財產品。


2018年資管新規之後,已經打破剛兌,違約、延期都是可能的,不會有人為你保本。


因此有一些風險敞口是必然的,


所以還是要小心一點。


好了,關於銀行理財,清鎏先生(qingliucaijing)一篇文章全總結完了。



另外最近清鎏成立了一個銀行理財交流群,會有很多小福利。


感興趣的可以私信我。

#互聯


全文完,感謝你的耐心閱讀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