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愛好者,如何拍攝出“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意境?

柳侍墨


要拍出如題所要求的意境,先要弄懂這古詩句的含義。只有明白了這些,才能拍好它。

這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寫的是古原上的芳草,一叢接著一叢,一年有一度枯萎也有一度繁榮。無情的野火哪裡能燒燬乾淨,溫暖的春風又喚醒新的生命。

馥馥的香氣侵入古老的道路,閃閃的綠光爬進遙遠的荒城。在這送別朋友走向天涯,萋萋的芳草充滿離別的感情!

擴展資料:

這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野草離離,生生不已。離離是生長的態勢;歲歲枯榮是其生命之律動過程,其意蘊是規律和永恆。然而永恆的生命並不是在平庸中延續的。

侵古道、接荒城則言野草其無所不往,勢不可阻。詩的前四句側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資格成為宇宙間一切生命的象徵,才擁有值得人讚美的生命意義。

這樣,我們在拍攝時,拍出野草春天覆蘇後景象,意境就出來了。附幾張我拍攝的照片。






天下視點


        如何拍出“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意境?應該先讀懂白居易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我比較熟悉這首詩,先解讀一下再談我對拍出其中意境的理解或想法。

       唐朝應試作詩和聚會作詩須標明“賦得",就是題目已擬定,你據此作詩即可。這首詩給題目可能是"草“或者是“古原草",所以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寫草寫送別。這首詩是白居易16歲的應試之作,也是成名詩作,在他的詩歌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義。非常了不起。

        詩歌別於其他文學形式的重要特點是必須有形象有意境,就是具有畫面感,比較具像化,彷彿裡面的景物觸手可及還看得見,讓人讀著讀著會身臨其境,進而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所謂詩畫不分家就是這意思,攝影因繪畫而來也是如此。看下全詩吧,有益於理解。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這首詩其實是歌頌原上草的無窮生命力,色青翠,氣芳香,最後點明送別,並賦予感情。前兩句其實是形象中的議論,繁茂的原上草一年一枯榮,即使被野火燒光了,到春天經風一吹又生長出來了,原上草生命力真強啊,頷聯一句形象中富於哲理,是歷來傳誦的名句,已為今天的格言。而最有意境的一句就是“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了,畫面感極強,我認為這一句在全詩中最有意境。遠處的芳草成片成片的綿綿不斷,並與古道連在一起,芳草經過陽光照射翠綠翠綠的又連接荒城殘垣,這兩句又是寫草的生命力,草有地就生,古道荒城也無處不生。最後點題,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我又來送別出門遠遊的人,你看芳草茂盛的樣子也充滿離別之情。

       說了這麼多全是為了拍出“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意境。把詩中畫面切換到攝影情境中,我眼前浮現出的畫面是,春夏之交或者夏末秋初的原野上,芳草繁茂一片,由近而遠,草地裡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目力所及草地或小路彷彿連接一座古堡或古城的殘垣斷壁,小路上有兩個人慢慢行走,一個是遠遊,一個是送行,此時是夕陽西下也許是曙光初露,芳草泛著光亮,帶著感情…

        我覺得拍出這個畫面就基本拍出這首詩的意境,而這種畫面多是存在於北方或西北,因為這畫面這意境也蘊含蒼涼之感,南方多是小橋流水人家。詩中意境只可意會難以言傳,詩中畫面也是可遇不可求,如果我遇到,我就會想到"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併力爭拍下拍好拍出意境。


蔣德順DL


如何創造出“香壓古道,清翠接荒城”的意境?你應該先讀白居易這個《賦得古原草送別》。我熟悉這首詩。我將首先解釋它,然後談論我對它的意境的理解或想法。

唐朝在為考試和聚會寫詩時應該標明“浮德”,也就是說,題目已經擬好了,你就可以相應地寫詩了。這首詩的標題可能是“草”或“古草”,所以白居易《浮德古曹苑送別》,寫草寫送別。這首詩是一首白居易16歲的應試作品,也是一首著名的詩。這是他詩歌生涯中的一個里程碑。太神奇了。

詩歌不同於其他文學形式的重要特徵是,它必須有一個有意境的形象,即它必須有一種畫面感和更多的具象性,彷彿裡面的風景伸手可及,看得見,這樣人們在閱讀時就能親自在場,從而達到情感共鳴。這就是說詩歌和繪畫不被劃分為家庭的意思,因為繪畫,攝影也是如此。看看整首詩,它有助於理解。

長的草是如此的茂盛,每年的秋天和冬天枯萎的草都給草染上厚厚的顏色。

野火不會把它燒掉,春風吹來會讓它復活。

他們在陽光明媚的舊高速公路翠接荒城上行駛。

發王孫給我,我聽到他們在你身後嘆息。

白居易這首詩實際上是對原草無盡生命力的讚頌。它是綠色的,空氣中有香味。它最後指出了告別,並給予感情。前兩句實際上是圖片中的評論。茂盛的草每年生長和枯萎。即使它被野火燒燬了,但當風吹來時,它會在春天再次生長。原來草的生命力真的很強。翰林的形象充滿哲理。這句名言一直流傳至今,併成為今天的座右銘。最有藝術感的一句話是“甜言蜜語壓在老高路上,青翠接荒城”的,有很強的畫面感。我認為這句話是整首詩中最有意境的。遠處的草地連綿不斷,與古道相連。陽光照射下,草地綠油油的,與這座廢棄城市的廢墟相連。這兩句話也是關於草的生命力。哪裡有草,哪裡就有草,到處都是廢棄的古道城市。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是,我來告別那些出去了很長時間的人,當草一年一度枯萎。你可以看到茂盛的草地充滿了離別的感覺。

我說了這麼多,是為了創造“甜言蜜語壓在老高路上,清翠接荒城”的意境。詩中的畫面被切換到了攝影場景。浮現在我眼前的畫面是,在春夏之交或夏末秋初,草是茂盛的。從近到遠,草地上有一條延伸到遠處的小路。視野中的草地或小路似乎連接著一座古老城堡或城市的廢墟。兩個人沿著小路慢慢地走著。一個是遠行,另一個是送別。這時,太陽正在落山,也許黎明已經開始。草地閃爍著情感.

我認為這幅畫基本上捕捉到了這首詩的意境,這種畫大多存在於北部或西北部,因為這幅畫也有一種荒涼感,而南部大多是小橋流水。這首詩的意境只能理解,不能用語言來解釋。詩中的圖畫也可以見到,但找不到。如果我遇到它,我會想到‘甜言蜜語壓在老高路上,清翠接荒城’,並盡力拍好意境。



ins圖吧


這首詩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巜賊得右原草送別》第五三句,它的意恩是:一蔓延到遠方的荒草,覆蓋著古道,陽光下,翠綠的野草通向荒涼的城鎮。此詩我以為應在空曠,荒涼,孤寂的地方,用廣角鏡大景深拍攝出送別友人時的離別之情即可,重點用仰拍的方式表現長長的被野草覆蓋的路便可達到荒涼孤苦的意境。



鳳人張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培興0D7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把身邊的事物隨便一拍都好看,我們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大笑]





機器貓I


手機隨拍





曹家莊主







月食2019


最近好像流行用詩句來問問題啊[大笑][大笑][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